查看原文
其他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为何都有利于中国?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加剧,未来还将进一步激化。

对中国而言,全球和平、稳定与发展,是最有利的,让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世界工厂”的生产力,从全世界获得更充足、更廉价的原材料,还能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促进科技和产业发展,自然也有利于民生。

回顾过去,自2001年入世以来,以美元计价,中国大陆地区GDP增量占全球增量的三分之一,大大超过人口占比;展望未来,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达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参加,而已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有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

以2022年GDP(少数国家因尚未公开,使用2021年数据)为基准做了个统计,签署协议的国家GDP总量已达21.82万亿美元,加上中国合计39.78万亿美元,占2022年全球GDP总和的40%,而人口、领土、资源、工农业占比均远超50%。

尚未签署协议的44个国家,多数也签订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协议,近一半正在沟通中。

所以,在谈到如何看待外部冲突以及中国是否需要采取行动时,小镇一贯的态度都是时间在我,只要底线没被打破,就尽可能避免直接卷入。

但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情,显然不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比如美元加息、大国对抗加剧、逆全球化,以及正在进行中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等。
尤其巴以冲突,正在引起连锁反应,伊朗、土耳其、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纷纷表态,埃及总统宣称“不惜牺牲几百万人,也要阻止加沙人进入埃及”,阿尔及利亚议会授权总统必要时可采取军事行动,伊朗等抵抗之弧力量就不必多说了,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已经开始行动。

而美国增派航母打击群,显然不是要打击加沙哈马斯,唯一要震慑的显然是伊朗,率先对叙利亚进行空袭。

中东火药桶在引爆边缘之际,其他地区也不太平,印巴冲突、缅北冲突,遥远的尼日尔,僵持两个月后,法军宣布撤出,但并不意味着结束了。

夹在俄乌、巴以之间的土耳其,也越来越强硬。

短短几个月,全世界突然惊涛骇浪、暗流涌动,时至今日我们才能真切明白,2017年底作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是多么的高瞻远瞩。
但很奇怪的一点在于:无论怎么变化,都对我们有利,这很不寻常。

不寻常的背后,一定有原因。

那就是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长期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怎么讲?

就像减肥,这应该是对个体而言极少数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回报的事情,但不同的人减肥的方式不同。有的选择吃药,短期内体重大降,但代价是身体机能被严重破坏,体重再也无法恢复,以至于几乎丧失生育能力;还有的选择极限压缩进食,长达几个月每天只吃1个苹果,饿到实在受不了才勉强吃一点;还有的选择躺平。

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证休息,坚持几个月就能看到明显改善,而且是身体机能和精神的全面改善,但就是这么简单,有多少人做了?

还比如常说的“1万小时定律”,也就是在某个领域长期持续付出有效劳动就一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不同领域需要的时间不同,但现实中,哪怕每天仅仅投入1小时有效时间,三五年时间也足以超过多数人了,随着自身能力的提高,抓住更多机遇,还能实现量变到质变。

比如小镇几年前就建议每天用笔一段文字,只需要坚持几年,起码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明显提高。

不要说没有时间。刚刚结束的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一名银行房贷中心的客户经理海漄,成为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家,这位客户经理跟小镇朋友圈有所重合,他并非工作时间进行创作,也经常加班,但就是把别人刷手机的时间花到写作上而已。

其实这个世界上,对普通人而言,改变人生最正确、最简单的那条路,恰恰是长期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无论难还是简单,毕竟再简单的事长期坚持也是一件很有难度的挑战。

个人如此,国家其实也类似。

仅仅20年前我们还很不容易,比如: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9年“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还有1996年台海危机的屈辱。
面对这些事,应该怎么回应呢?

如果是俄罗斯,或许会选择当场硬碰硬;如果是没有正面应对能力的伊朗等国,或许会找机会扣押一条途径的美国商船又或者美国外交人员,就像1979年和今年刚刚做的一样。

又或者如日本、韩国,还会鼓掌叫好,事后还得送上补偿金以表慰问;就算身为五常的法国,美国就是要肢解阿尔斯通、就是要抢走澳法潜艇订单,法国又能如何。

但无论是当场翻脸、事后找别的事对冲,又或者无条件妥协、放硬话做软事,等等,能解决问题吗?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吗?

不能,因为根本问题在于强弱悬殊,当今国际秩序的铁则仍然是“强就有理,强就是可以欺负弱小”,这种恃强凌弱的恶秩序当然要改变,但需要时间,更需要决定性的力量。

在不具备改变的力量的时候,即时的反抗,并不能改变现实。

作为刚刚建国在一穷二白下就能正面打退联合国军,在美苏共同压力下照样击溃挑衅的印度,在20多年前,我们当然有力量进行坚决回应。

但我们选择了憋屈但正确的道路,那就是忍一时之辱,建万世之基。

1993年“银河号事件”,美国强行掐断了“银河号”的GPS信号,无法辨别航向,被困大洋长达三周,只能被迫接受检查。

事后我们不是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而是在1994年批准北斗一号工程即刻立项,2000年北斗一号首颗卫星升空,2020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历时26年北斗导航系统正式组网。

而当年远比我们领先的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罗纳斯,现在又如何了?

“银河号事件”还会再发生吗?

1999年“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所谓“误炸”鬼都不信,当时国内群情激愤要求反击,但我们还是忍下了。
不就是隐身轰炸机吗?不就是精确制导吗?

之后中国无论是隐身战机还是以高超音速导弹为代表的先进武器,一点点实现了量变到质变,隐身战机、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航天探索、雷达监测也有了极大进步,甚至美国PPT造势的所谓“雷神之锤”武器设想,我们也非常实诚的做了实验,证明根本是胡吹。

现在,还可能出现“误炸”吗?

而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当时美国人多么蛮横,而我们不得不用根本不适合低速拦截的歼-8II战斗机拦截,不就是因为当时这已经是最拿得出手的战机。但到了今天呢,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他国抗议,说“中方应该采取更安全的拦截方式”。

台海就更不说了,9月面对某些国家的近距离军演挑衅,空中24小时内被台防务部门检测到的巡台战机就超过100架次,海上出动的海军主力舰艇超过20艘,两支航母打击群从南北两侧包夹台湾,进而东进,在巨大的压迫下,某些国家原本宣称举行半个月的军演仅仅几个小时就结束了。

2023年的台海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反而成了我们牵制某些势力的王牌。

这是军事的,其他方方面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等,不一一列举,甚至中国的民营企业竟然都成了能够影响战局的准“军火商”,以至于不得不限制民用无人机出口。

现在当然非常畅快,但是一路走来,受了多少闷气,等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又需要多强的战略定力和信心?

昨天《为了抓住最后的窗口,以色列必将更加疯狂》谈到,中国不同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底蕴深厚,无论再窘迫的时候,都相信我们一定会胜利,但在自信之时,仍然能够保持克制,不被诱导乱了步调,这更加难得。

总结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做法其实很简单。

建立在几千年积累的底蕴基础上,坚信只要我们抗争到底,一定会赢得胜利,所以我们只需要坚定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当我们力量不足,被欺压了,那就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只要不触碰我们的底线,那就忍一时之气,用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去完成我们的战略规划。

但如果敢打破底线,勿谓言之不预,一定要坚决打,但打要为战略服务,以雷霆之势完成预定战略目标后,立即收兵,重新回到既定发展主线。(参见《当我们决定下场,战争的结果就已经注定》)

坚持做对的事情,等对手为了反对而犯错。


其他文章推荐
■  谈谈罢免和免职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未来一年或许更加动荡,如何应对?
■  分层的真实社会,如何向上破圈?
■  为了抓住最后的窗口,以色列必将更加疯狂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