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跪久了,再想站起来就难了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老讲“特殊论”的金融行业,都在进行中国化改造,众多行业早就开始抛弃对外国的迷信,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可偏偏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重任的文艺届,一些人仍然半条腿停留在迎合西方对中国偏见的老路上,硬套西方式的精神内核,但在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接连爆发的当下,互联网已经这么发达了,为什么还不愿意承认,外国人行的中国人凭什么不行?

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讨好、融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应该是以我们为主,去重塑世界。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看到了今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奖,《封神1》打败了《流浪地球2》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同时还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奖、最佳摄影奖两项大奖,而《流浪地球2》获得了评委会特别奖和录音奖,众多奖项连提名都没有。
《流浪地球2》作为一个群像剧,不同于好莱坞的超级英雄拯救世界,所有人都竭尽全力,但缺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影响完成任务。想想看没有张鹏、刘培强又或者马兆、图恒宇,就真的不能拯救地球吗?这是“饱和式救援”的独有魅力。

但《封神》这类传统电影不一样,主角、配角一定远远高于所有的背景角色。

所以男女主、配角奖不多说了,不给《流浪地球2》也对,这是对牺牲精神的尊重,如果硬要拿西方人听得懂的话来说,可以类比“殉道士精神”,这就像“山东是中国的耶路撒冷”一样便于西方人理解。

但同为技术性奖,最佳摄影奖应该给谁,还用问吗?

当然,评奖嘛,本就是排排坐、分果果,2023年中国电影好不容易缓过来,需要鼓励的太多,匀一匀也理解,毕竟无论中影还是博纳,都是当今中国电影奖背后最大的出资方之一,也不至于故意得罪谁。

硬要说找理由,倒也能理解为什么最佳故事片要给《封神1》而不是《流浪地球2》,毕竟《封神2》马上就要上映,而且《流浪地球2》显然更有能力从国外获得奖项,这也是所谓的平衡。

而惯例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往往更考虑对中国电影整体发展的影响,特别重视颁给有突破性的,比如第32届给了《流浪地球1》是因为科幻电影的突破,而今年第36届给了《封神1》是因为史诗神话电影的工业化制作。

而给《流浪地球2》颁发评委会特别奖,评语也不低,比如强调“影片对宇宙重大命题和科技想象力的探索展现中国科幻电影的立意和格局”。

所以,小镇还是讲道理的,但终究意难平。

虽然从第33届开始,评委会特别奖从某些层面拔高到仅次于最佳故事片的位置,但规则是在最佳故事片奖提名的影片中产生,也就是说无论多么拔高,这实际就是一个“安慰奖”,是第二不是第一。

何况虽然特别奖在1981年第一届就有了,但有三个问题:

一是并非常设奖项。比如第32、30、27、26、25、21、10、9、7、6等10届就没有颁发。

二是往往颁发给主旋律。之前特别奖在排序上一直在最后面,属于典型的“安慰奖”“鼓励奖”,直到2020年第33届才把排序提到了最佳故事片之后,但得奖的是什么电影呢?

33届的《我和我的祖国》、34届的《我和我的家乡》、35届的《我和我的父辈》。

三是很多届获奖的是复数。比如第4届就有5部电影都获得了特别奖,而第8届还出现了“惊险片特别奖”“喜剧片特别奖”“导演特别奖”“表演特别奖”。

所以无论从任何角度,无论再怎么强调“评委会特别奖”的重要性,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大家见仁见智。

在这背后,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文艺界半只脚仍然停留在封建半封建时代,尚未接受工业化洗礼,体现在电影拍摄上,电影工业化最顶端的《流浪地球》系列,需要解决的行业难题竟然是一两千人如何吃饭问题,欠账太大了。

技术上、管理上的欠账好解决,无非找几个其他行业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就足够了,但思想上的欠账、小圈子的利益共同体,想要解决,太难。

近些年来,从所谓新电影的《无极》开始,《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现在的《封神》等,看起来说的是中国故事,但精神内核是西方的,刻意追求所谓的国际化,实际就是西方化、欧美化,生怕西方看不懂,这就导致中国人看起来总有些不适,不中不洋、不伦不类。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是“现代化”,是不是只有西方化才是现代化?

这个问题在文艺界以外的绝大多数领域已经解决了,那就是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必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给全人类开新路,要让全世界各个不同于西方的国家明白,完全可以以我为主、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削足适履。

但由于文艺界有极强的圈子文化,更带有封建时代的师徒传统以及半封建时代的崇洋,对于圈外崛起的新生代,比如郭帆、吴京等适应新时代的新生代,既瞧不起又恐惧,不肯让新生代进入小圈子,掌握评价权,这已经是旧时代最后的阵地。

为了守住阵地,搞了一套小圈子自己的规矩。

这就像电影《师傅》,一个广东来的外地拳师,想要在天津开武馆,就必须按照天津的规矩来,但这个规矩并不是看教的徒弟好不好。必须教出一个本地徒弟,还要徒弟连赢8家武馆,在挑第9家的时候输掉,还得把这个徒弟逐出天津,这样才算符合规矩,才能在天津开武馆。

这就叫规矩。

文艺界作为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领域,在一些规矩上跟百多年前的天津武馆行有些类似,必须能打,但不能太能打,必须遵守规矩,不能扫了圈里人的颜面。

可现代社会,尤其到了当下中国人需要参与到重塑全球秩序的时候,要的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不是跪下来服从一套扭曲的规矩,能不能打破这种思维束缚,就是现代与封建的关键区别之一。

当下正是文艺界大变革的前夕,已经出现了新旧两个圈子的激烈碰撞,作品就是典型代表。

既有属于过去时代轻视人民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也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的人民战争。

而从电影背后的象征意义上,“父杀子”这种情节,是典型的西方式思维,与中国封建时代“君臣父子”“孝道”理念截然背离,还不如中国古代一般文化;更不要说从现代和未来角度看,《流浪地球2》这种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战胜一切挑战,中国方案战胜美国方案,阳谋取代阴谋。

《流浪地球2》真的就只配拿安慰奖?

论“工业化”,到底哪一个代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最新探索?

论时代精神,到底哪一个更代表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就算这些精神、意义都不论,就说基本的剧情画面音效。

太空电梯的运镜、上传丫丫的长镜头,纵观世界电影,这样的镜头也是数得着的吧?

更不要说阿坤的配乐,《550/Moss》《太空电梯》《前行》等等10个OST配音,还不值一个最佳音乐?

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奖不给也就罢了,连提名都没有,这算什么?

不过,倒也无所谓。

金鸡奖不给《流浪地球2》应得的奖项,这不是“小破球”的损失,而是金鸡奖的损失。

就像协和医院从来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三甲,反而是三甲需要协和证明含金量。

就像中国开国将帅从不在乎所谓的“全球名将排行榜”,毕竟只要“美国最强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还在榜上就行。

人民群众,才是一切文艺作品好不好的最终评判者。

背离时代的,终将被时代抛弃。


其他文章推荐
■  谈谈罢免和免职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未来一年或许更加动荡,如何应对?
■  分层的真实社会,如何向上破圈?
■  谁将举起“第四世界”的大旗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