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谎言,认知扭曲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小镇的经历还算丰富,现在又拓展了自媒体这一行,借斜杠身份也接触了以往没接触过的自媒体圈子。

自媒体圈特别有意思,门槛特别低、竞争白热化、声量特别大,出头的人很容易产生“自己是神”的错觉,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是重灾区,书没读过几本,也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经验,偏偏就觉得自己拍脑袋想的一切都对,容不得任何人反对。

这就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自媒体从业者掌握的舆论权,远超其真实水平,极大扭曲了公众对现实事物的认知。

比如互联网从业者有很多标签,公众一般的认知是“996”,比烂虽然不对,但这个社会上有很多比互联网更累赚的更少的工作。

这就是掌握舆论权带来的认知扭曲。

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爆发式发展,带来的扭曲远胜过往。

比如自媒体人会以自己的认知,去判断什么更重要。

因为要做音频、剪视频等,所以觉得苹果全家桶远胜windows,觉得“mac就是生产力”,对自媒体从业人员来说确实没错,反正打字用什么系统都行,但是制作音频、视频,确实mac有优势。
但实际上,一个职场人最需要的是office全家桶,需要保留ie浏览器以便必要时能够打开陈旧过时的政府网站,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最近网络上盛传“ai第四次颠覆世界”,声势大得惊人,有很多解读,小镇作为兼职自媒体从业者,认为这不过是又一次自媒体人基于自身认知,对现实的扭曲,裹挟大众向错误的方向狂奔,当然也裹挟了很多利益。

Ai当然重要,但ai种类很多很多,gpt、sora等所属的生成式ai不过是ai世界一个小小的分支,至少在目前,能够发挥作用的仍然仅限于内容创作领域,重点是自媒体。

比如小镇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找图片,很不好找,用时可能达到写文时间的十分之一,一不小心还容易侵权,所以最近半年,小镇基本不再找新图了,直接从过去用过的标题图随便找一个,文章中也大大减少了图片,多用大媒体报道截图。

最近ai火起来了,所以想着花钱省事,就买了midjourney的会员,中文站的出现,便宜太多,但直到今天才发出来,就是因为连做个契合文章内容的标题图都很难,哪怕小镇已经用机器逻辑进行了描述,也没啥用,基本只能玩玩。

类似的曾经想用ai帮助解决起标题的问题,国内免费的ai用了几个,gpt也用了,只能说时间浪费的更多了。
这就是小镇对gpt、sora以及各种内容生成式ai不怎么看重的原因,如果只是玩玩,对对话、文字生成图片、文章转视频等等,看上去挺惊艳的,比如下面这四张图。

看起来挺不错吧,但小镇希望制作的是将《旧约·出埃及记》的摩西劈海,与16世纪新教徒乘坐帆船跨越大洋来到美洲结合起来,准备用在美国与以色列的一篇文章上,创意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恨不得都给划示意图了,结果搞出来一个法师闹海。

即使进一步理解mj的逻辑,把需求翻译成AI听得懂的话,精度提升仍然有限,虽然获得的图片挺好,但耗费的时间反而更多了。

这也是当前内容生成式ai最大的问题:精度太低如果只是玩玩感觉很惊艳、很新奇,但是如果真的要用,哪怕在内容领域精度也不足,更别说对精度要求更高的科研、生产等领域,比如科研需要的拟真计算。

所以当有很多人吹“sora认识到物理规律”,小镇只能当成是个笑话,这其中也有一些大佬吹捧,但成年人的世界,不要只听某人说什么,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当然,ai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还是很不错的,比如同样是使用mj这款软件,如果是一个设计师用就很方便,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就可以生成很多初稿,获得灵感和很多素材,把众多初稿中的元素组合起来,再修改下就行。

归根到底,工具还是要服务于人,对于这些特定从业者而言,生成式ai确实解放了生产力,而考虑到大多数自媒体要求并不高,尤其是短视频,是真的可以ai生成文字,然后再文字生成视频,更不要脸的就直接偷别人文字然后直接转视频放在其他平台,小镇的文章就这么出现在了抖音上。

于是自媒体领域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认知:

一种是少数,掌握持续原创能力,会觉得ai解放了生产力,让自己效率更高了;另一种是多数,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很容易就被替代,感到很焦虑。

两类认知都可能认为ai已经颠覆了世界,只是这个世界是自媒体的世界,并不是80多亿人类的现实世界,然而借助自媒体掌握的舆论权,让亿万人变得焦虑,当然这里面有利可图,有流量甚至还能搞培训收割。

但人类毕竟是物质的,只要这一点没有改变,任何不改变真实物质和生活的技术,都不可能是革命性的,更别提颠覆世界。

比如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三次工业革命。

蒸汽革命、电气革命都带来非常现实的生产力巨大飞跃,物质的基础改变了,信息革命虽然看似发生在虚拟的世界,但改变的是信息的传递效率,而信息、数据也是物质的,通过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了现实世界的生产效率。

一、二、三次工业革命,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提高了社会的总体生产效率,让越来越多的人从必要劳动时间里解脱出来,诞生了更多新的需求、新的就业,让整个社会大多数的普通人获益

核心:解放人、造福人。
一二次工业革命很好理解,第三次信息革命也带来了大量新的产业,比如电子游戏、通信设备以及众多的app,仅网约车、外卖就创造了多少新就业?这就是信息传递的威力。

以这个标准看人工智能,我们当然相信人工智能一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但前提是,必须把人类的蛋糕做大、必须创造更大的物质财富、必须让更多普通人获利。

gpt、sora等生成式ai能做到吗?

什么叫工业革命?

不是说ai可以代替人写文章、代替人剪视频、代替人写八股文就算是革命,这顶多算是新的效率工具,但这种工具带来的效用会迅速衰减。

就好像打印机代替了刻钢板,电脑代替了手写,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以后就方便了,结果过去因为麻烦,一篇公文一段话、几页纸就行,领导也不会轻易打回,但现在呢,领导也知道电脑加复印机效率更高,于是一段话就能解决的也得几页、几十页,例行公事的稿子也得改上几十遍。

sora、mj这类生成式ai也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利用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差,确实可以大批量的低成本制作图片、视频,就连几十元设计一张精美的图片的活也能接,反正丢给ai就行,但是当大家都知道了,信息差没有了,ai带来的额外收益就像跳楼那样迅速缩水。

现在自媒体们鼓吹的这些生成式ai并没有把蛋糕做大,也没有改变生产关系,不过是换了一个新工具罢了,这哪里配称之为工业革命、颠覆世界?

注意,人才是一切的主体,工业革命服务于人类文明,服务于亿万人类。

只有解放更大多数的人类,让更多人类享受到工业革命的红利,绝大多数人都能因此赚得更多、过得更好,这才行。

一二三次工业革命,都做到了,而且每一次革命,都是让普通人过得更好,过上此前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生活。

蒸汽机让衣服变得不再昂贵,普通人也可以拥有足够的衣物,而在蒸汽革命之前,一家子只有一条破破烂烂的裤子并不是传说。

铁路让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千里马,汽车让普通人坐上原本贵族老爷才能享受的马车和轿子,化肥、良种和农用机械让大多数普通人普遍吃饱吃好,电话让普通人也能够感受神仙的滋味,闹钟和手表让普通人不需要专门的佣人也可以自己把握时间,太多太多了。

下一次工业革命,确凿无疑的是智能革命,但生成式ai绝不是主角。

真正的主角一定是作用于现实和物质,造福于最普遍的大众。

比如更加精准的预测气候变化,预测未来降雨和旱涝;比如改善物流和供应链,降低运输成本;比如让农业真正被机器替代,人只需要监督机器;又比如应用于生物等科研领域,全面提升全人类的健康。

最简单、最寻常也最关系普通人生活的,如更加智能的家务机器人,让人可以获得更多的闲暇时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喜欢干家务也行,但不想做了就能扔给机器。

而不是让机器人去享受创作的乐趣,反而让人成了机器的奴隶。

写到这,突然想到,在创造价值方面,目前的内容生成式ai们确实很不擅长,但如果用来破坏,制造社会分裂和动荡,却极其擅长,从这个意义上讲,“颠覆世界”似乎也没错。

因此,对于这类存在于虚拟中的ai,慢一点、稳一点,让先行者踩踩坑,未必是坏事。
要对中国有信心。

就算是落后,在绝大多数领域都是遥遥领先全球其他一切国家的绝对第二,想想10年前、20年前是什么样子,怎么现在反而没信心了呢?

比如芯片,昇腾910在算力性能上完全可以对标英伟达A100,最大的短板在于英伟达长期积累的生态。国产替代在正常市场竞争下,性价比要遥遥领先进口产品才能有更多购买者,但巧了,进口产品供应不稳,谁都不想莫名其妙断了供应,这反而极大支持了国产替代。

如果觉得悲观焦虑,不妨离开网络,回到现实,其实阳光很灿烂。


其他文章推荐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