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窗十年,从18岁开始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今天上元节,祝大家节日快乐。
明天陆续开学,关注小镇的读者有10%在25岁以下,不少还在上学,想分享一些看法。
人生最重要的时间应该是18到30岁,“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年轻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和低试错成本,有更多底气去探索,更大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这十几年的努力几乎决定一生,不能指望“大器晚成”的小概率。
那么就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分配这十几年时间:比如工作与考研的抉择。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确实问题很大,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文科问题就更大了,大多数专业没有任何专业壁垒。
如果家境优越,那怎么都行,对于大多数文科学生来说,除非自己想清楚了自己未来的人生发展规划否则绝不建议仅仅是因为工作难找、对社会恐惧就盲目选择读研,难关总是要闯的。
原因很简单,目前的中国文科大多数专业教育,专业学习本身,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作用很小,并不是因为读了这个专业就掌握了别人不掌握的技能,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还要面对其他专业的挑战。
比如搞自媒体或者网红,有几个是新闻传播科班出身?
文科的学历提升跟理工类大不一样,这就导致,深造的这几年占用了人生中极为宝贵的探索、试错时间,更得充分考虑性价比问题。
想想看18岁考上大学,22岁毕业,只有8年时间可以折腾,但如果去读了一个对自己职业生涯帮助很有限的研究生,3年没了,如果还需要二战,那就是4年,能够试错的时间直接腰斩,这种损失很难估量。
等到年龄大了,心态老了,社会的包容度也会更小,距离35岁中年危机又太近,会特别仓促。
18岁以前是被安排的,虽然很辛苦,但就那些事,努力做好就行了,18岁以后,就得学会自己安排自己,别遇到困难老是跟以前一样考试、做题。认清大学里不是什么课程都需要好好学,能保证顺利毕业就行,把重心放在自己未来的就业上。
具体而言,就是把更多时间用在学校专业学习以外,观察社会上都有哪些可以立身的工作,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又需要做什么准备,每个人情况不同,没法提供一个模板。
但有几个方面又必须要特别加强:
其一:最迟从大二开始制作自己的求职简历,锻炼面试技能。一开始简单点,几行字就行,不断增加简历厚度面试的技能方面特别重视思维逻辑、语言表达,有太多名校毕业生一到面试,话都说不利落具体可以参照公务员面试的框架。
其二:把工作中要用的技能学起来。驾照要考,各类公文要学着写,办公软件多练练,尤其是excel和ppt,其实一般工作对技能的要求无非是人际沟通、快速学习能力以及文笔,多看看书,读正式的政府公文、行业研报,培养语感。
其三:有目标地强化实习。实习不需要一定去多大的平台,关键是要跟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相匹配,重点一定要有拿得出来的成果,能够体现自己确实能作为一个职场人提供价值。
其四:养成健身习惯。这很重要,大学期间是最有可能养成健身习惯的时期,一旦毕业再想养成习惯难度大增;此外如果能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才艺,有一门能够口语对话的外语,那就更好了。
道理就这些,知易行难,很多事总得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明白,听是听不来的就好比都知道健身的重要性,行动起来的又能有几人呢?


其他文章推荐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不做烂赌鬼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