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办法吸引更多外国人来中国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4-24
一提到外国人,就容易引起争议。
比如经常跟“差别待遇”挂钩,但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只靠14亿人的市场,必须与全球建立更多的联系。
错的要改,不足的要完善。
从2022年5月开始,国家就高度关注外国人来华问题,当时优先解决的是国际客运航班,便利商务人士,这是经济需要的。
从2023年开始,商务方面恢复比较理想,但目前最需要的是扩大到留学、游客、全民,这方面还差的很多。
2023年全年查验出入境外国人3547.8万人次,远低于2019年的9767.5万人次。
这件事很紧迫。
增进人民交流,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这个就不多说了,就专门说说经济和利益。经济不是只有商务人士贡献的,海量的入境外国人,带来巨额消费,体现在服务出口方面,外国人来华留学、旅游、探亲等等,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很大。
小镇之前曾谈进出口问题,商品进出口中国顺差很大,但是这一部分折算为GDP的比率低得多,而留学、旅游这类消费折算为GDP的比率很高,因此别看商品贸易顺差数字上远超服务贸易逆差,但折算为GDP,进出口大概率拖累了GDP增长。
解决外国人来华便利,吸引很多外国人来华,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比如支付问题。
有网友认为中国人出国还得专门做攻略,凭什么外国人就不做攻略。
但要面对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人去外国用现金也好、刷信用卡也罢,这属于向下兼容,中国人以前也经历过,虽然复杂麻烦,但国外所有人都这样,也就没啥不同,而且旅游毕竟不是生活,麻烦点也能忍。
但是外国人到中国,那就难办了。
扫码支付确实方便,但外国人短期来华开通并不容易,加上这几年极大加强反电诈,中国人自己去办银行卡等业务都更复杂,更何况外国人。虽然支付宝、微信也在尝试绑定外国信用卡,但是这又涉及到很多避不开的机制问题,比如外国人用的护照五花八门,怎么做实名认证?
在技术上,就算能绑定了,但又需要国内手机卡用短信进行验证,可是外国人要办理中国手机卡,又回到了实名问题。这还不提个人隐私授权问题,国内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更愿意出让更多的个人隐私,整个社会氛围都是如此。
但是在一些国家,比如欧洲,对这个问题非常在意。
中国习惯的扫码支付,短期来华的外国人很难用上,这不是提前做攻略就能解决的。中国人提前做攻略,大不了提前换一笔外汇、买个钱包就行了,国外无论是实名认证还是中国手机卡,难度可想而知。
而国外习惯的信用卡支付,国内一直就没这个基础,而且中国信用卡和外国信用卡的扣费费率也大不一样,国外信用卡的基本是中国信用卡的十倍,这钱谁付?
所以去年央行曾经提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思路,但实际推行难度很大,如果要想解决问题,还是只能在制度上开口子,比如能否允许短期来华的外国人,可以采用非实名的方式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中国社会数字技术应用普及度全球绝对领先,涉及衣食住行、旅游导航方方面面,尤其过去三年多,更是大幅度向前推进。
这就意味着外国人到中国简直像跨越了一个时代,虽然感觉新奇,但是不方便是真的不方便,而且就算是想要体验,也有重重阻碍。有必要在中国的主场,先探索如何让外国人灵活的体验,这对于以后将中国的标准推向全球也大有帮助。
至于外国人在中国习惯了更方便的扫码支付,回国之后反而不适应,那对我们未尝不是好事。
其他文章推荐
■  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未来将走向何方?
■  大变革:2024年的中国战略与决策方向
■  未来的重大改革:剑指金融,重塑分配
■  理解中国的底层逻辑: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寒窗十年,从18岁开始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