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李思坤
3
朱胄
4
继续者张付
5
胡长白
6
继续者 佛教
7
004
8
bxss.me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李思坤
3
朱胄
4
继续者张付
5
胡长白
6
继续者 佛教
7
004
8
bxss.me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震撼!上海开放Google、Meta等国际平台,中国数字化迈出历史性一步!
战争烈度再升级,特朗普加征10%对华关税
特朗普称计划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外交部回应
从地方目标看全国!今年经济增长还是有很高要求
二姐李思林早知道李玟有轻生的念头,居然没一点防备措施!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终究还是要硬碰硬,来一场生死战
Original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9-05
硬碰硬是对外;生死战是内卷。
昨天《
苦得久了,看啥都像救命稻草
》聊光伏,小镇认为国家暂时不会出台市场期待的强力去产能政策,光伏的内卷厮杀还要继续进行,非得杀出几个全世界无敌手的巨无霸才算结束这一轮,然后才能进入新阶段、迎接新问题。
就有一个很好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非得这么卷?
为什么就不能大家好好商量下,起码别赔钱做生意,搞到现在多晶硅的价格,竟然低于所有公司的成本线,这实在太离谱了。
反观美国最大的光伏企业“第一太阳能”,整体水平在中国勉强蹭到前十的边,市值竟然超过210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美国这家公司技术很领先吗?规模很大吗?
当然不是,虽然美欧选择瞄准第二代乃至第三代技术,避开当下主流的技术路线,想要提前卡位,但一项技术之所以在商业上不能成为主流,就是因为存在明显短板,不具备同台竞技的竞争力,事实上中国企业也在布局未来技术,抢占新高地的把握比欧美更大。而美国这家全球市值第一的光伏企业,产品光电转化率只有区区19.7%,大概落后中国主流光伏企业2-3年左右,今年中国光伏企业拿得出手的招牌到了25%左右,接近理论上限。
美国这家公司核心竞争力有二:
一是美国政府巨额补贴。
仅2023年已获得美国政府6.8亿美元补贴,占净利润的八成,巨额补贴之下使得这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20倍。
二是美国资本神话。
只要能讲故事,故事讲得通,就是能够获得远超实际的市值,这也是美元霸权的体现,暂时只能羡慕。
就有读者担心,中国光伏企业继续厮杀下去,一定有很多企业倒闭,到时候美国企业会不会携高市值、高现金流优势来收割?
对此小镇写过一篇《
守不住底线,最终只能便宜了外人
》,表达了类似担心,当时在这篇末尾提到一种化解的办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但也不用太担忧,毕竟海外投资并购也需要经过审批,在内卷中失败的企业,虽然相比美国制造企业仍然有一定优势,但进行升级改造也需要时间和投入,面对内卷的胜利者,大概率还是再输一次。相比市场竞争和收购,美欧贸易保护政策的威胁更加直接。
还是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几乎所有行业,总是陷入近乎无底线的价格战,非得把利润达到极薄,辛辛苦苦的想办法挤出一点点利润?
对这个现象,今年初,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对光伏行业了解甚深的李俊峰就曾批判过,他说相比2008、2012、2018年三次光伏行业危机,这次危机很不寻常,发生在全球市场需求一片向好、光伏装机年年大增的情况下,中国光伏产业竟然出现了全行业的大降价。
他认为关键是中国光伏行业自身出了问题,没有找到可持续的发展方法。
他点了两个问题:一是光伏行业没有理顺产能和产量的关系;二是没有合理的定价机制,一味追求降价。他在2019年也有类似说法,他当时批评中国光伏企业没有共存思想。
他建议改变光伏行业的定价机制。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的输配成本计算在内,而且整个行业计算光伏成本的时候,也要按产能不满去计算。他还拿高铁举例子,说高铁的票价就将上座率考虑在内,并不是按照每张票都卖出去定的票价。
他还建议国家对光伏行业进行更多干预,像针对石油、煤炭那样进行调控,比如多晶硅也可以建立国家储备制度,供过于求的时候,就收储,供不应求的时候就释放出来。
李俊峰说得都很对,也确实是问题所在。
现在光伏的问题在于光伏产量、出口量都在不断增加,翻番还不止,结果光伏产业增加值在全国GDP的贡献率却在下降;光伏行业这几年通过技术进步、改进生产,极大降低了发电成本,现在最好的度电成本才1毛钱,但成本降低还跟不上产品降价的幅度,根本没有给电网、地方政府、企业以及投资者(股民)留下合理的利润空间。
与李俊峰类似的分析和呼声还有很多,而且早在去年底,工信部部长就已经公开关注光伏行业的问题,召开第四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专门讨论光伏,这类座谈会过去可都是针对多个行业。
所以,从今年初开始,全行业都在期盼光伏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出台,这也是这周一个很常规的座谈会,竟然能够引起整个行业狂欢的原因,盼甘霖太久了。
得浇浇冷水,从工信部部长公开关注光伏过剩问题开始,已经半年了,政策迟迟不出。这周的座谈会官方还只有处级参会,会上点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措施,基本跟前面列举的李俊峰观点差不多,并无新意。
结论正确而笼统,没有具体可以落地的,参会的还都是能够在去产能中获利的龙头,缺乏反对的声音,
这是一个典型的政策
难产信号,
不是要出大政策的工作特征。
为何如此?
一个原因是昨天分析的,光伏产能过剩原因很复杂,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
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光伏产业远没到卷不动的时候,还有弹药,源源不断的弹药。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资金很多,但是大量闲置、空转,并没有形成可以支持投资的资本,对于这个问题小镇在《
中国太缺资本了
》已经谈了。
但资本并非不想投资,只是找不到好的项目。
于是就出现了:
资本过剩、靠谱项目紧缺
。
光伏别看很卷,而且注定多数企业要最终被淘汰。但这已经是非常美好、非常靠谱的项目了,几个特征:
一是除了电池片,其他环节技术基本成熟,有海量技术人员和经营生产模式。
这一条就导致,哪怕跟光伏八根子打不着的企业,也可以跨界投资光伏,2022年以来近百家企业跨界进入光伏领域,一度过得很滋润,这跟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点类似。
二是前途极为光明,每年增速可观,发展到成熟阶段,这可是接近百万亿级别的大市场。
别管有多少竞争者、厮杀的多么惨烈,确定性是投资的关键,不需要考虑这条赛道能不能持久,只需要想办法卷死对手就行了,哪怕不能成为最终存活的,也可以争取卖一个好价钱,再不然也能够出海,像传音手机那样搞差异化市场。
三是更容易争取地方政府、土地、金融支持,就算是没搞成,前期投资人也可以想办法获利退出。
中国有海量资金想要投出去,但就是找不到靠谱的项目,光伏厮杀惨烈、赔钱赚吆喝,算事吗?
看看新能源汽车,除了比亚迪、理想等少数品牌,有几个是赚钱的?再看看之前的共享单车、团购、外卖等等,单算业务本身,有几个赚钱的?烧的不都是投资人的钱?
而相比钱烧了就没了,把钱投资到重投资、重建设的光伏领域,起码拉动了相关产业产值,增加了就业,也增强了整个光伏产业的底蕴,盘子越大,最终胜出的也就更加强大。
最近还出了一件事。
过去美国搞制裁,于是国内光伏企业到东南亚等国去开设工厂,试图绕过制裁。但现在美国也要启动反规避,针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发起新一轮双反调查,现在光伏行业在东南亚新建的工厂正在纠结是否要撤出。
东南亚虽然人工便宜,但是综合成本远高于中国本土,之所以到东南亚开设新产线,就是为了规避制裁,不能规避,那么东南亚的产线就没有价值了。
这件事说明,有些事,躲是躲不过去的,花费重金和大量时间试图钻空子,但实践证明只会导致宝贵资源的浪费,终究还是要硬碰硬。
美国再强大,能说了算的也就是它的三亿多人口市场,更何况如果我们的产品优势大到高额关税都无法抵挡的地步,那大可以把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美国以外,哪怕是欧洲市场都有大量可以争取的空间,更何况其他国家。
美国不能代表整个西方,西方世界也绝不是人类的全部。
这不是小镇瞎说,从欧美发展本土光伏的政策差异上就能看出来,美国的政策目标是摆脱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依赖,建立美国本土光伏产业链,而欧洲《净零工业法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40%的本土率,并不追求绝对本土化。
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例如动力电池,按照《欧盟新电池法》,欧洲要求电池报废后必须由生产商或者欧洲本土电池回收商负责回收,注意欧洲并没有要求必须运回生产国。我们的应对措施是,将匈牙利发展为前沿产业基地,还与德国等企业增强合作。
光伏也完全可以采取类似做法,利益共享、多交朋友,欧盟这种分散的机制,意味着处处是可以把握的缝隙。
其他文章推荐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未来怎么走: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
■
2024年大选的胜利者,不是拜登也不是特朗普
■
苦得久了,看啥都像救命稻草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
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大树乡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