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溺爱必须被终结,不变则死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
2024-09-05
小镇今年对金融改革关注比较多,这也是因为目前这个领域距离国家期望最远,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巨婴,但也是中国未来进一步发展必需的。

之前小镇写央行跟市场机构博弈长期国债利率,文中确实对金融感到恨铁不成钢,央行明明已经说的这么清楚了,为什么还是要扎堆炒国债,风险又大,还危害国家整体战略。(《外怂内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喊话被当成虚张声势,只能动手了》)

这篇文章遭到了很多金融从业者的指责,认为小镇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金融各个领域,除了国债还有啥能投资的?

小镇不赞同这种想法,作为全球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有大量可以投资的好项目,就连国外机构都认为中国资产被严重低谷,正是抄底的好时候,而且按照正常理论,随着美元进入降息周期,中国资本市场必然会迎来利好,当然中国股市总是擅长打破理论,无论利好利空总是抢着跪。

虽然小镇仍然认为金融大有可为、没有必要光盯着国债,但这是针对破旧立新之后的新金融,然而倘若用金融习惯的旧视角看,再捋一捋各个分支,确实现在的金融太难了。

金融问题由来已久,去年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大整顿,国内暂缓上市节奏,种种丑闻频频暴雷,再加上赴美上市受阻,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导致一级市场相比过去几乎被关进了冷冻间,那么无论是IPO还是投行业务自然都要收缩。

而蛋糕变小了,过去隐藏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于是上周中信建投研学实习生以一个几十秒的短视频曝光IPO违规操作,这周又有一名某期货女员工自爆出轨7人,涉及到多家基金公司,曝光存在钱色交易。

其实这两个事本就是金融圈的明规则,但凡搞金融的谁不知道金融最重要的就是关系和家庭背景,如果没有背景、纯靠自己,部分女性用身体去换资源这已经不是新闻了。张雪峰在一次直播连线一位想要从事金融行业的女学生时,就说的很清楚,他说假设他有2亿,问这位女学生,凭什么投给她。

过去金融日子很不错,边边角角的蛋糕总能分出去一点,但现在呢?资源少了,自然就会矛盾大爆发。

一级市场、投行、IPO已经遇冷了,那么其他呢?

二级市场也就是股市,更别多说了。

今年年初对国家队下场曾经特别期待,但是上周股市再次出现大跌,上证跌破2900点,证监会也组织各家机构开会了。但是国家队弹药不是无限的,不可能无节制的接盘,国家队救市唯一可行的就是改变预期,一定程度上稳住卖盘,避免出现崩溃,从而争取到一些可卖可不卖的中间摇摆力量,稳住了股市,然后再滚雪球调动更多力量看好未来。

但是现在呢?国家队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根本买不完,整个市场对于未来的预期没有变好,国家队就算入场也不过是拖延时间,很难改变大势,所以国家队也开始更加注意自保,开始倾向于投入更加稳定的红利股,也带来交易频率和交易金额的下降。

这就导致股市成交金额迅速下降,从2023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金额超过9000亿,到现在日均成交额已经跌到6千多亿,股市流动性不足。

而针对股市,还有一个说不清利好还是利空的,那就是打击量化交易。关于量化交易,说法很多,有的说量化交易大大拉升了成交额,有利于传递利好预期,也并没有冲击股市,当然另一方尤其广大股民认为,量化交易起码是搞坏股市的罪魁祸首之一。

反正不管观点如何,最终确实对量化交易进行了整顿。今年2月,暂停量化投资机构宁波灵均三天交易,中金所也对量化投资机构上海维万实施了处分,之后证监会下场控制部分场外衍生品杠杆率。而上周又有消息称,要将达到高频交易门槛的买卖指令流量费,从过去的0.1元提高到至少1元,这个消息还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从逻辑上确实有可能。

现在的股市,散户确实很惨,但机构其实更惨,因为散户还可以空仓,机构必须保持交易。雪上加霜的是,公募私募们还在被整顿中,交易费要求下降,还有的要求改革管理费,要求跟盈利挂钩,不能赚钱赔钱都躺着拿钱。

机构们赚的少了,各种研究员和研究机构自然遭到重创,研报都开始用AI直接凑数了,当然以前的大多数研报分析,跟AI比也说不清哪个水平更高点。

一级二级市场不景气,其他的也不好。

过去房地产和金融深度捆绑,现在房地产下行,未来重点是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该出清还是要出清的。小镇之前也反复强调,不要对房地产相关政策抱有太大期待,政策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跟客观规律对着干,房地产的核心问题就是供过于求,尤其是大量房子恰恰盖在人口长期流出的地方,这种地方的很多房子别说投资保值价值,连居住价值都要打个问号。

最近半年出了很多房地产刺激政策,尤其是517新政之后进一步放开,二手房确实更加活跃了,但是对金融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而言,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新房出售,目前新房销售没什么变化,开发商拿地积极性并没有好转,6月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速是-35.35%,这是两年来新低。

既然谈房地产说到了地方政府财政,那接下来就是地方债。

去年最高层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9月推出了《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也就是35号文,然后是12月的47号文严控高风险地区政府投资项目、2024年2月的14号文在35号文点名的12个重点省份基础上,扩展到非重点省份的重点地级市。

上周传闻134号文也要来了,这个消息有待官方证实,而从各方讨论来看,大致有几个内容:35号文期限延长,进一步扩大允许置换的债务范围,禁止一年内境外债发行,此外还对各地退平台设置了一年的监管过渡期。

未来城投债的重心也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自然城投债的投资市场也就萎缩了。更重要的是,过去存在很多灰色地带,这些地带才是金融机构特别热衷的,但是一轮轮新文件清扫灰色地带,这些见不得光的东西没法继续玩了。

比如一个特别典型的灰色地带就是各地的金交所,这个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金交所又带来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某某财富瞎搞胡搞,这些财富公司以海银财富为代表,基本就是自融,搞一堆马甲、虚构项目、互相担保,掀开盖子根本没法看,纯属拆了东墙补西墙,一定有暴雷的一天,所以现在正在拆雷。(关于金交所,参见《剜肉补疮,清剿延绵十余年的灰色地带》)

数来数去,银行作为金融圈老大哥,也是从业人数最多的,已经算不错的了。但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一直在压低银行存贷息差,目的是让银行不能老是躺着吃利差,因此,存贷款利率都在下降,贷款利率下降的更多,银行习惯了吃利差的日子,骤然日子紧张了,当然不好过。

以前银行还可以用手工补息绕过监管,继续用高息揽储,但是4月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监管部门开始整顿违规手工补息,效果立竿见影,违规手工补息被禁之后,银行利息支出直线下降,带动7月LPR也下降了。

禁止违规高息揽储,对于很多中小银行的冲击可想而知,这些银行相比大银行本来就没什么竞争优势,很大程度靠违规操作,现在监管严格,必然带来连锁反应。

数来数去,还真的就是炒国债更符合金融行业过去的思维习惯。金融行业躺平太久了,容易钱赚的太多,实际能力其实不怎么样,表面光鲜罢了,别说出国参与国际竞争,待在自己家里都未必能把事情搞清楚,让这些人去研究科技创新、新兴产业,进行专业级别的投资分析,从里面找到未来的100倍潜力股,实在是强人所难。

就像是基金众多投资经理,这些人要是真的有能力从股市赚钱,早就单干了,金牌打工人那还是打工人啊,哪有把利润全部都吃了来的干脆?

但是疯抢国债,又对金融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问题。央行的弹药也不是无限的,虽然前几周借国债威慑,已经明确表达死守红线的态度,但是央行也难。

从长期来看,央行的主目标是持续降息,降低全社会经营成本,借债卖出这必然与主目标相冲突。上周央行就突然进行了一轮降息,7月22日早上8点7天逆回购降息,9点LPR降息,14点SLF降息,然后是7月25日MLF降息。

市场上一看央行降息,于是更加疯抢国债,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再次跌到2.42%,再次逼近央行喊话借债卖出时的2.43%,10年期到期收益率更是跌到2.19%。

注意小镇之前在《喊话被当成虚张声势,只能动手了》分析过,央行对于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心理底线是:30年期不能低于2.4%,最好不低于2.5%。
目前就是这么个情况。

巨婴习惯了胡吃海塞,体重严重超标,大而不壮甚至很虚,眼看着就要骨头都要彻底软掉了。不得不逼着巨婴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日常锻炼,还要求巨婴开始学习,肯定会有极为强烈的反弹,也确实有点严厉,但是话又说回来了,30多岁还是巨婴,正常吗?


其他文章推荐

■  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谈谈对未来方向的判断

■  楼市刺激政策加码,普通人又该如何买房?

■  从关键岗位安排,把握未来深化改革的方向

■  怎么抓住政策趋势,说难也不难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接下来是破旧时段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除本号外,小镇仅在以下两号发文

请注意辨别,欢迎关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树乡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