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鹅厂“买单”,干妈遭误解,腾讯一张致歉声明书背后,是企业价值千万的教训···

沃晟法商 沃晟法商 2022-08-06

近段时间,一份财产保全民事裁定书赚足了流量,即腾讯和老干妈跨界对话令大家津津乐道。个中缘由,到底怎么回事?

国民辣酱老干妈,竟然欠了巨无霸腾讯1624.06万元人民币,且被腾讯闹到法院,并被查封、冻结其名下等额财产。腾讯和老干妈,一个是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巨头,一个是享誉海内外的辣酱品牌。

这两家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如何会闹出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呢?


原来,2019年的时候,腾讯游戏旗下的QQ飞车与老干妈合作,进行了一次联合宣传,宣传费用约定为1600万。在联合宣传结束后,QQ飞车却一直没有收到相应宣传款。于是,在2020年,不得不对簿公堂,以追索该笔巨款。

一开始,网友对这事儿都不怎么相信,毕竟双方都是不差钱有头有脸的大企业,因为这1600万就在公众场合撕破脸皮的事情还是少的。

不过。根据广东省深圳南山区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来看,腾讯确实请求查封、冻结老干妈及其子公司名下价值1624.06万元的财产,法院也裁定同意这一请求。

根据网友陈述,2019年腾讯游戏官博确实就发布了QQ飞车手游S联赛,火辣联动国民女神老干妈的消息甚至还推出了手游限定款老干妈礼盒。当时的玩家也收到了相关实物奖励。

事情还没发酵,就迎来第一次反转。老干妈官方表示“经核实,老干妈从未与腾讯公司或授权他人与腾讯公司就“老干妈”品牌签署《联合市场推广合作协议》,且公司从未与腾讯公司进行过任何商业合作。针对上述重大事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腾讯方有了法院背书和网友作证,老干妈方也有丝毫不惧的否认声明。两方不相上下,这一事件火速被推上微博热搜,网友开始讨论老干妈究竟有没有欠钱腾讯?

不等大家讨论站队,又出现了一个惊天反转。公安机关在第二天就查出了结果,可谓十分给力。原来,“合作”确有其事,但是这个合作是三个玩家,为了倒买倒卖游戏礼盒兑换券,冒充老干妈工作人员用假章签订的,老干妈本身并不知情。换句话说,腾讯被“骗”了。

消息一出,本来等着看两个大公司斗争的网友都傻眼了。长久以来,在法律领域战无不胜,被誉为“南山必胜客”的腾讯,竟然出了这样的笑话,真的不能怪全网网友的吐槽。

虽然在7月1日,腾讯公司官微也自嘲式回应,为腾讯公司挽回了一点舆论关注,但是那1600万的“合作款”大概率是打水漂了。

其实,冒充工作人员,用假章签合同,是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并不少见。在实践中,由于合同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书面文件,犯罪分子经常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进行诈骗,以获取不法之财。

事件的再次反转在发生在7月9日,在经过将近为期一周的升级发酵之后,腾讯官方最终以一份致歉声明让事件尘埃落定。声明大意如下:

在过去数日内,腾讯与老干妈展开深入沟通,表示双方已经厘清误解,对于事件的种种误解和欠妥处理,腾讯致以真诚的道歉,后期将进一步完善合作流程,并展开积极交流与合作。

抛开事件热点本身来看,如此之大的鹅厂,活活让一笔巨款就此打了水漂,除了感慨财大气粗之外,也真正见识到了当下的诈骗手法之高明。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其次,对于老干妈来说,在完全被蒙鼓里的情况下就进行资产冻结,这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员工薪资、福利发放,以及社保缴纳等都有一定影响。

不过,无论是老干妈,还是鹅厂,这回是赚足了流量。其次,对于这两大巨头来说,历经此次误会,想必日后强强联手的机会会更多。祸兮福之所倚。那么,对于我们现实的启发又有哪些呢?有了腾讯合同诈骗的前车之鉴,企业经营一定要慎之又慎。我国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正是为了规制这一类犯罪行为。这里归纳了合同诈骗最常见的作案手段:

01


以假乱真“饰耳目”

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在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后就溜之大吉。腾讯公司这次也是因为以假乱真的工作人员和萝卜章而被骗。

02


招摇撞骗“唱空城”

犯罪分子虚构购销产品、发包工程、投资协作等名目骗签合同,待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得到担保财产后迅速逃逸。

03


一唱一和“演双簧”

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是犯罪分子会使用“托儿“。

先是一方利用媒体和网络先发布虚假广告,宣传自己有紧俏和滞销商品。然后另外一方又冒充国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部队和知名民营企业等单位,表达自己对上述商品有大量需求。通过这样的双簧,引诱受害人参与进来,买入一方相关商品,意图转卖给另一方,而一旦受害人付款买入商品,这两个犯罪分子就会销声匿迹。

04


虚张声势“空手道”

为证明自己“有经济实力”,犯罪分子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虚假的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作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信任,再利用经济合同诈骗钱财。

05


先舍后取“钓大鱼”

犯罪分子本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为达到其犯罪目的,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其履约能力和诚意,进而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待诈骗到大量钱财后立即销声匿迹。

06


高进低出“连环套”

犯罪分子先以高价签订买卖合同并交付小额定金或支付小部分货款,在骗取对方信任后,想方设法拿到全部货物,然后迅速将这些货物进行低价倾销,随后迅速逃跑。

图片源自网络  侵权必删

其实这些合同诈骗的常见套路,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法,但是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企业受骗呢?

个人看来,企业自身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因为,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核管理制度,且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合同诈骗犯罪存在侥幸心理,对已经发生的受骗事实自认倒霉,一是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二是让犯罪分子无后顾之忧。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诈骗犯罪高发是很正常的。

那么,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呢?小编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


签订前,“三要一审查“

签订合同前做到三要:

1)要对方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营业执照,委托代理人签订合同的,要求对方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代理人的身份证明等,杜绝凭关系或熟人的介绍草率签订合同的情况;

2)要通过利用政府职能部门及金融系统资源等各种方式对对方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

3)要掌握与了解对方的履约能力。

签订合同前,需要对合同、交易模式进行规范化审查。就以腾讯这次被坑为例,如果QQ飞车团队有规范化的合同审查制度,不可能不对不收预付款的交易模式产生质疑,不可能不与老干妈公司核实相关人员真实身份,不可能不对这1600万远超一般宣传费用的交易价格起疑。

制度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处理的合同成千上万,如果没有规范的审查制度,没有专业人员的加持,一个员工的一时疏忽就可能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

二、


交易中,注意反常现象

诈骗手段千变万化、屡屡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并非无迹可寻。

一方面,需要大家在交易过程中多几个心眼,注意一些反常现象,例如几次交易后突然增加交易量、交接货物时拖延时间、对方人员提供情况相互不符、频繁变换联系方式等等。

另一方面,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人“货“分离的情况。因为不法分子想骗取财物,究其根本就是要拿了货或享受了服务不给钱,所以只要保证货不离人或未支付不服务,犯罪分子就无计可施。

三、


过程外,学习诈骗犯罪经典案例

诈骗也是套路,一旦知道这个套路的存在,诈骗很难成功。为了打击合同诈骗犯罪行为,增强企业防范意识,我国实际上十分注重对经典诈骗案例和最新诈骗手段的曝光,常常通过新闻联播、行业宣传讲座等方式向企业普及。

因此,企业可以积极利用上述资源,加强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教育,提高企业和员工对诈骗套路的了解,以防止上当受骗。

往期导读:

P2P爆雷,汪涵、刘国梁双双“摊事儿”?

获客成交+沙龙促单,专属保险人的落地签单“杀手锏”

京东二次上市——美股光环淡去,港交所或成高科技企业新宠?

如果没有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后果好像会很惨···

识别二维码,学习了解更多法商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