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旅惠评 | 百强房企1元甩卖含文旅资产;潮玩“大佬”正式布局主题乐园

深耕文旅新消费的 执惠 2022-08-01

作为文旅业者,我们都期待能对这个不断趋前、变换不断的文旅时代的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关键节点,有着更多的了然于心,知晓它的变革、冷暖及趋势。


于此,执惠统筹分析一周文旅最新动态,试图从这些鲜活的元素中寻找发现每个领域中值得再加记录的最新事件或信息,基于一定的框架、视角或维度,来探析它们带给文旅业发展,带给我们的价值点。


文旅惠评【第113周】,文旅一线情报,一周深度评析。



文旅巨头行情

(后台回复“惠评113期”,可获取完整版内容)

进军主题乐园,泡泡玛特要玩真的。


近期信息显示,泡泡玛特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后者授权泡泡玛特使用园区内“欧陆风韵”项目及其周边街道、森林。泡泡玛特乐园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可研和概念设计已经完成,正处于方案设计阶段,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集潮玩IP、文化传播、沉浸式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潮流文化乐园。


该项目将成为泡泡玛特首个线下乐园。


更早前,泡泡玛特成立了乐园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已投资包括不限于动画领域的头部公司两点十分、两部动画电影等。过去一年,泡泡玛特市值一度缩水一半,资本市场由曾经的高高捧起,但现在心有疑虑。泡泡玛特正尝试撕去或弱化身上盲盒、潮玩的标签,“四面出击”背后,有着对市场机会的主动把握,更有着对业务面临多重压力的被动应对。


从几个维度看:


1、虽当下市场依然较热,前景空间也可期,但盲盒或潮玩赛道竞争已越来越激烈,相比对手,泡泡玛特目前虽有市场份额,但并未形成绝对优势,被追赶乃至被超越也不是没有可能。同时,泡泡玛特曾一度仰赖的核心IP Molly的营收相比高峰期已下滑不少,持续变现能力引起质疑,泡泡玛特需要持续产生新的竞争力强的IP,同时将IP的价值链做长,在“强IP+较长变现链条”方面实现突破;

2、曾经“核心IP+多类IP+衍生品开发+线下线上售卖”的产业链路径,当下仍具备较强竞争力,但受到的竞争挑战,以及要给资本讲出新故事的压力,都越来越大,曾经可以做单类IP及其变现路径的纵深化,但现在需要寻求IP及其业务的多元化,这样在横向上也有突破。泡泡玛特做投资、做乐园等,在内容IP、消费者体量、营收构成等方面,都是寻求在业务版图上实现突破,未来很难再说它是一家盲盒或潮玩公司;

3、盲盒、潮玩、主题乐园等一大消费群体是90后、95后或Z世代,这是一个体量庞大的消费群体,在不少新兴潮流中是主流消费者,于此泡泡玛特业务的多元化,既是寻求一个更庞杂产业链的构成,也是在围绕与潮玩有重叠消费群体的更多触达、转化与留存,既对存量用户做更多价值链的变现,也实现增量获客与转化。它要做的不再是一家“专特”公司,定义不再是潮玩,而可能是潮流娱乐、潮流消费等。资本需要这样的新故事,它也需要这样的故事来稳住和拓展自己的基本盘;

4、主题乐园毕竟是一门重投资、重运营的业务,先打造一个体量不算很大的主题乐园,钱对当前的泡泡玛特来说应该问题不大,但运营确是重大考验,尤其对“第一炮”来说,意义不同。未来第一个乐园的运营成效,是个“坎”,也是个机会。


新消费的生意,还有很大空间,但基于地产的生意,已相对逼仄。


近期,百强房企之一蓝光发展拟以1元价格打包甩卖多个项目约15亿资产,其中包括一个重要的文旅项目(天津小站项目),这个“亏本”买卖背后有着不小的无奈。


按计划,天津小站项目将以国际演艺文化园、小站练兵园、稻米展览馆等多项目景点串联,打造“稻米侠”主题乐园。目前由于蓝光发展陷入流动性危机,项目面临着停工、诉讼、查封、复工困难等问题,存在逾期竣工及逾期交房的风险。


蓝光发展表示,上述资产交易通过承债式收购,在出售资产的同时能降低公司负债约91.91亿元。


此前房地产地产多番政策调控下,不少房企陷入流动性和债务危机,蓝光发展是一例。据其202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扣除预收帐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4.01%,净负债率为227.78%,两项指标均已踩中“三道红线”。


同时,其公告称,截至2021年11月30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258.81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而在现金流方面,截至2021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余额为100.29亿,其中可自由动用资金为3.30亿,各类受限或者限定用途的资金96.99亿元。


1月7日,蓝光发展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相关债务重组方案尚在拟订中,尚无实质性进展。


危机还未过去,甩卖资产成为被迫自救之举。这或也意味着,此前曾通过文旅项目形式获地开发文旅地产的地产商,将在文旅领域进行收缩,对由此推动的目的地文旅项目投资,也将带来不小影响,文旅地产市场的玩家将会有一些格局重塑的可能。


某方面这也意味着地产商,通过文旅地产模式“圈地”的好时代结束了。


最近恒大被责令对海花岛39栋建筑(住宅楼)拆除一事,也是个例子。曾经10多年前,不少知名地产商,央企、民企等几乎蜂拥到海南填海造岛,通过文旅地产模式进行“圈地”开发,号称总投资1600亿元(恒大表示已投资810亿)、占地12000亩的海花岛,是突出代表,将多个利益方共同攒局,寻求皆大欢喜的文旅地产模式,推至高潮。


但起始于2017年的“环保风暴”,让这个模式有了更多的不平静,整改、拆除等,带来多个人工岛的危机。


不管海花岛这39栋建筑最终命运如何,但有三点要承认:


1、大型文旅地产项目带来了部分目的地更新文旅产品供给,发展文旅业的机会,也为当地解决更多就业,拉升项目周边土地价值,乃至促进项目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2、大型文旅项目投资体量大,不配套一定的住宅用地,地产商也不够热衷,目的地的文旅招商引资也受影响;

3、地产为主,文旅反而为配套,是很多文旅地产项目的本质,房子一卖,文旅项目烂尾或运营不善,中长期里反而可能带来负面价值。


所以在后期的文旅地产项目中,目的地更精明的要求文旅项目与住宅同期开建,或分批给地,看文旅项目进展“下菜”,这导致一些资金实力不够强的地产商畏难而退,或陷入危机。


现在,文旅地产模式已踩下刹车,又带来新问题:目的地的大型文旅项目投资怎么走向?注定将是地方国企、央企为主要玩家的新战场吗?但它们的持续撬动能力如何?这些都还是疑问,但文旅地产肯定要进入一段时间的冷静期或冷淡期了。



目的地投资晴雨表

(后台回复“惠评113期”,可获取完整版内容)

刚过去不久的元旦假期,与旅游相关的交通数据不够乐观。


1月4日,据交通运输部消息,元旦假期3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8618.5万人次,同比下降18.2%。其中,铁路发送旅客2175.7万人次,同比下降15.1%;公路发送旅客6069万人次,同比下降19.1%;水路发送旅客127.8万人次,同比下降1.3%;民航发送旅客246万人次,同比下降26.8%。


发送旅客总量,以及铁路、公路和民航各自人次量,同比下降幅度都不小,尤其民航更多,这基本说明元旦期间中长途游客人次下滑较多,相比下城市周边游、短途游消费人次的体量同比会更大,因为本来元旦三天假即对应了短途游/周边游的主流特征。


具体到不同省市目的地,元旦旅游数据也多有差异。参考公开数据,基本也是以城市周边游、短途游为主。需要关注的是,纵然有疫情常态化影响,导致部分省市目的地元旦游客人次总量同比下降,但周边游、短途游的文旅消费产品供给体系到底改变升级了多少,更值得关注。


目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包括相关机制、政策等方面,整体都算较为明朗,这增加了疫情防控的确定性,但疫情新病毒的不确定性、部分目的地防控能力及其应对机制的不完善等,意味着文旅行业及目的地在面对接下来的文旅市场环境时,依然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本地居民的自由流动性、跨省游客群来往自由度等,还没有一个较稳的基本盘,尤其后者。那么,目的地将本地游、周边游的主流趋势更好的进行转化变现,不仅是短时之需,更是中长期里的必然之举。


在诸多目的地中,海南的特殊性再有体现。


新年第一天,海南省商务厅发布消息称,继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同比实现翻番后,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0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601.73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免税销售额504.9亿元,同比增长83%;免税购物人数967.66万人次,同比增长73%;免税购买件数5349.25万件,同比增长71%。


海南免税销售额达成此前既定目标(2021年600亿元)的背后,是直观的供给与需求有了更多对应及转化的境况。


典型一例,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投入使用,免税店经营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免税品种在香化产品占主导基础上,增加了首饰、手表、箱包、服装、电子等产品品牌。


疫情新环境、海南免税新政策下,国内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以及国际品牌,都加大了在海南离岛免税市场的布局,扩大了免税品牌供给量。


同时,2021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增邮寄送达和返岛提取两种提货方式,提升了消费者购买酒水、箱包等大件商铺的积极性。


这与出境游消费回流营造的更大免税消费市场,形成了更有效的转化,从而带来了更好看的成绩单。


接下来,海南免税市场能否延续较好的增长态势,主要仍在于新供给层面的突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免税产品供应链,能否有更好的表现,是为关键。


其中一个细节需要关注,海南免税市场虽然还有出境游消费回流转化的“窗口期”,但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线上竞争,诸如国内专门的跨境电商平台、电商平台的国际业务板块,也是诸多国际品牌的重要消费渠道,大家同样拼的是品牌产品数量、价格等。


接下来,海南免税市场要有更好的成绩,还有不少“硬仗”要打。



文旅创新业态

(后台回复“惠评113期”,可获取完整版内容)

智慧旅游依然还是热点领域。


1月7日,有消息显示,只智慧旅行服务商“小鹭游”获千万元首轮融资,投资方为工信资本,本轮融资将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团队建设。聚焦景区游中场景数字化建设。


小鹭游正式运营于2020年,是一家围绕智慧旅行出发的数字化建设服务商,主要面向景区提供数字化导览、智能出行及智能景区saas管理系统等服务。据悉,小鹭游以景区游中场景为核心,从数字化导览服务出发,小鹭游目前已进入1000+家景区,其中独家签约数达800+家,提供包含景区地图、景点介绍、实时讲解、公用设施等在内的数据服务,并已进入OTA平台、旅行社。


在文旅产业数字化推进背景下,传统景区是需要被改造的重点领域之一。


传统景区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营收模式的单一化,严重依赖门票,不管是自身吸引及保证一定客流,拉升客单价,实现更多营收转化,还是应对新文旅项目的分流竞争,都有些心有力而力不足。要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变,绕不开的路径之一是在产品及服务层面挖掘出增量,做长游客的消费链,在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同时,做高客单价。


大数据、精细化运营也就成为必需。这就意味着对游客消费数据的收集、汇总、沉淀及分析,再用于对业务的指导,形成正向循环效应。小鹭游侧重景区游中服务,这既是游客消费数据集中释放的环节,也是景区通过产品及服务转化消费需求的环节,其改善、优化空间的拓展,游客需求的满足及挖掘再转化,在实现业务增长、提高营收及景区品牌美誉度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延伸来说,这个环节的数字化、精细化运营,也为推动游后环节保持与游客的链接、互动及未来再次转化,带来机会,也为在游前环节触达、吸引景区更多增量游客提供可能。实现从游中顺推影响游后,再倒推影响游前,这样景区数字化之意才能有更好体现。




「 精华文章值得看看 」




执 惠

助力中国文旅目的地生态创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