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协和医学堂的创建

王玲 皇史宬 2021-06-07

19世纪后期,外国教会在各地陆续办起医院,将西方新医学引进中国。北京协和医学堂及其临床医院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及协和医院的前身正是创建于这一时期。

 
科龄医士的提意

咸丰十一年 (1861年)北京东单牌楼北双旗杆地方有一所英国伦敦会开办的施医院(又名双旗杆医院),该医院自开办以来,每年接诊3万余名患者,在京城建立了良好的信誉。40年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施医院就职的英国医士科龄(Thomas Cochrane)针对“中国有病之人,每有非必死之症,而往往致死者,或由医治之不精,或由调治之已晚,死于非命”的医疗状况,倡议在北京建立一所高等西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堂,专门教授中国学生,研究医理。

科龄憧憬协和医学堂学生将来“追学医者果有成就,于以散诸四方。不惟通都大邑广设医馆,即僻壤穷乡到处林立。则抱病者,既不受庸医之害,又不至有耽误之虞”,北京协和医学堂的创建顺应了当时社会需求,因此科龄医士设立医学堂的倡议一经提出,当即得到清政府的鼎力扶持,慈禧太后得知此消息后,特别批准“赏给英国医士科龄所建医学堂一万两”,一些王公大臣也纷纷解囊相助,共募集到社会各界捐款1200两。科龄用所筹款项在北京东单牌楼北石牌坊右边建造了一座引人注目的西式教学大楼。
《清实录》关于慈禧太后对医学堂赏银的记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协和医学堂大楼落成,科龄致函庆亲王奕劻,希望仿照西方习俗邀请光绪帝莅临学堂。当时在西方社会,一个国家成立医学堂是头等善事,经常会有国家元首出席开学典礼,这是一种非常有宣传意义的公益活动。因在中国史无前例,科龄未能如愿以偿。但是清政府钦派大员出席了协和医学堂开学典礼,各国驻华公使与会庆贺,盛况空前,各国媒体也为此做了隆重报道,提高了北京协和医学堂在世界的知名度。

先进的办学理念

北京协和医学堂原计划招收学生数百名,各科教习数十名。开学之初,学生不满百名,为提高办学水平该校除中国教习外,还高薪聘请到洋教习20余名。

北京协和医学堂为了普及推广西医知识,使中国学生深入理解西医学精髓,对该校教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科龄要求各国教员将教材全部翻译成中西文对照版本,以便学员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翻印各种医学书籍出售于世,让更多的中国人系统地学习西医理论和医疗技术。科龄为协和医学堂购置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疗设备。北京协和医学堂学员入学之前,要经过国文、西文、动物、植物、格物、化学各学科严格考试,择优录取,宁缺毋滥。入学之后学习5年,“最初两年教授英语、普通学及医学大要,后两年教授内科、外科,最后一年可根据自己的志愿专修某科”。毕业时要经过英、法、美、德、奥、意、日本等各国医官共同校阅考核,合格者予以文凭。没能通过者,再展年限,继续学习,直至达到合格毕业。
北京协和医学堂校舍是两层洋楼,并设有化学实验室、外科治疗室、外科病房、内科、眼科。学生可在附属医院临床实习,自行为病人诊疗治病。

毕业文凭获官方认可

为了使北京协和医学堂学生毕业文凭得到清政府认可,科龄通过多方努力,吁请仿照中国医学馆办法,学生毕业时由协和医学堂给予文凭,清政府学务处在毕业证上加盖印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年底北京协和医学堂大楼刚刚竣工,科龄院长第一次向清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学务处给未来的北京协和医学堂学生在毕业文凭上盖印。学部在学堂开学典礼的前一周驳回科龄的申请。

宣统元年 (1909年)学部出台了《通行各省各学堂毕业条例》,在给各省行文中宣告:“凡学生毕业应由本学堂填给毕业文凭,以表明其为何等程度,俾将来有所考试,现在京外各学堂设立日多,学生毕业者亦日众,此项文凭亟须定一通行准则,以期整齐划一。”因此,该条例规定:“高等以上各学堂毕业文凭由学部刊印。中等以下各学堂毕业文凭,京师由督学局刊印,外省由提学使司刊印。” “学部直辖之高等以上各学堂,由本学堂自行呈请发给,非学部直辖之高等以上各学堂,由提学司或该管衙门核明,转请学部或咨照学部发给。中等以下各学堂由本学堂或劝学所呈由各该衙门核明,转请督学局或提学司发给。”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北京协和医学堂是一所高等学堂,因为它属于由本学堂自行呈请发给毕业文凭,咨照学部盖印的一类学校。
宣统二年 (1910年)科龄院长再次请英国驻华公使麻穆勒致函外务部会办大臣那桐,为行将毕业的北京协和医学堂学生请奖,并请按照所考之高等程度给予相当之中国功名。经过科龄院长多方奔走呼吁,同年学部批准:“查协和医学堂当时呈请立案,曾经本部批准于该学堂毕业时,由本部派员考察。如果及格,加给准其充当医生执照,以昭信守。此次毕业自应照案办理,届时由本部派员考察,视其及格,即予准充医生执照,以符原案。”同时驳回协和医学堂要求按所考之高等程度给予相当之中国功名的请求。
❖ 北京协和医院启用典礼

经费紧缺难以维持

 北京协和医学堂是一所集教学、研究与临床实验于一身的高等教育学院,由于这里的医生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很快博取了各国驻京人士以及清政府的信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外务部将协和医学堂列入专为驻京外国人看病的指定医院,并每月送银100两,津贴协和医院医生随时为外国人看病出诊费。北京协和医学堂开办初期,每年需用银不到6万两。随着医学堂知名度提高,各地病人慕名而来,加大了医院的各项开支。到宣统三年 (1911年)已直线攀升到10万两。清政府对协和医学堂的捐助仍旧停留在每年1万两,科龄院长不得不再次向清政府申请补助。此时的清王朝已国库空虚。但外务部和税务处硬是各挤出1000两,捐助协和医学堂。虽然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是足以证明清政府对协和医学堂的重视程度。

1915年北京协和医学堂由于经费严重紧缺,到了难以维持地步,被迫变卖所有权,1915年6月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了北京协和医学堂的全部财产,包括附属医院。7月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下属“中华医学基金会”正式接管北京协和医学堂,并沿用原校名称。美国投资收购了北京东单三条豫王府全部房地产,在其原址上建造了一片气势恢弘的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建筑群, 1917年新校舍落成,扩大了北京协和医学堂的规模。
❖ 洛克菲勒团队第三次考察合影
北京协和医学堂为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专家,为传播近代新医学起到了积极促进和推动作用。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 珍档展台|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为台湾绅民不服割台愿留唐景崧刘永福固守事电报

☆ 珍档展台|金沙江上下两游山水全图

☆ 清代也有“公租房”

☆ 工匠之作|清宫仿制澄泥砚

责任编辑:海  鑫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