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冬|岁寒清友话梅信

一笑 皇史宬 2022-12-09

律回岁晚,花开花落,不知不觉已进入立冬节气。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一年中交替出现,标志着四季轮换。在古代社会,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古人也早就知晓,在那最漫长的冬夜里,阳气在暗暗滋生,看似冷寂的园圃之中,蕴蓄着欣欣生意。梅花,自古以来即为冬令必不可少的花友,清隽淡雅,佳话频添。试撷几则,聊慰寒日。




 梅信催人 

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月二十二日,在乾隆帝首次南巡之前,负责勘察路线、做准备工作的向导大臣兆惠等人上了一道奏折,里面奏报的不是军国大事,而是“梅花于惊蛰开花,若正月间起銮,可以赶上扬州梅花。”次年,乾隆帝果然在正月十三日便动身南下,一路在对梅花的憧憬当中前进。如他在《良乡行宫侍皇太后宴兼陈火戏》的诗中有“梅信催人未可迟”句,并自注:“江南梅花春半即盛,故早起程。”殷殷期待之意溢于言表。

❖ 姜泓《瓶梅水仙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到达扬州后,乾隆帝探访了著名的平山堂,赋诗云:

咏平山堂梅花

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
馥馥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
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

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香色助清欢。

其实,平山堂原为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以修竹深池、凭栏风景为盛,与同在南巡路线上的苏州邓尉、杭州孤山相比,平山堂梅花并不出名。但扬州是乾隆帝驻跸江南的首站,在这里,他领略了“平山万树发新花”的美景。在这首诗的注解中,他写道:“平山向无梅。兹因南巡,盐商捐资种万树,既资清赏兼利贫民,故不禁也。”是南巡之举为平山堂增添了新的风雅景观,既可承继古人流风遗韵,又能造福当地百姓,言下不免有几分自得之意。
乾隆帝爱梅赏梅,亦咏梅画梅,从存世的诗作画作观之,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境界。他称许“梅花品格最胜,冰姿玉骨,铁干古心,迥非凡卉之匹”,可谓梅之知音。

❖ 剔红海棠式盆玉石梅花盆景·故宫博物院藏

其祖父康熙帝南巡时也赏梅花,甚至移植了一些梅树回京栽种,却别有一番见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对起居注官揆叙等人说:“江南梅花正月即放,至五月始实。朕取至畅春园种之,见其三月花放,亦于五月结实。花放于两月之前而同至五月结实,此皆水土之故也。南方之物开花吐穟虽早而成实迟,故食之则难消。北方之物开花吐穟虽迟而成实速,故食之则易消。皆土性冷暖自然不可强者。……朕巡行各省所见诸物无不留心详察,故知之甚明确也。”姑且不论康熙帝的论断是否正确,但同是南巡赏梅,他显然更加务实,对风土民情时时关心,处处探研。




 清雅美味 

梅花既是“四君子”之首,也位列“岁寒三友”,梅不仅牢牢占据着冬春之际的时令审美高地,还可制成清雅的美味。
梅花可以酿酒。《四民月令校注》附录五记载:“正月一日,七十二候之初,三百六旬之始,是谓正日。梅花酒,元日服之,可以却老。”元日所饮的梅花酒,可能类似于屠苏酒、柏酒,不同于《梦梁录》里所载的暑天清凉饮料:“暑天,添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恤。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用银盂杓盏子,亦如酒肆论一角二角。”这里的梅花酒是卖肉的商家作为促销手段的赠品,买得肉多,就可附赠一角、二角用雪浸泡的梅花酒,故而也叫“肉饶梅花酒”,有消暑解腻健脾生津的功效,令人联想起梅汤。

❖ 点翠球梅纹头花·故宫博物院藏

梅花可以烹茶。乾隆帝以梅花、佛手、松子所制“三清茶”确有其事,每年重华宫茶宴联句,必饮三清茶,以君臣所联诗句制作三清茶碗,为清宫元月雅事。
梅花可以入馔。梅子可酿酒、制作蜜饯,早已为人熟知,而食用梅花却不似梅子那般常见。《东京梦华录笺注》:“梅粥,收落梅花瓣,用雪水煮粥候熟,下梅瓣一滚即起。食之能清神思。”林洪《山家清供》亦载:“梅落英净洗,用雪水煮,候白粥熟同煮。”杨万里更为潇洒,直接以梅瓣佐酒,其诗:

夜饮以白糖嚼梅花

剪雪作梅只堪嗅,点蜜如霜新可口。
一花自可咽一杯,嚼尽寒花几杯酒。
先生清贫似饥蚊,馋涎流到瘦胫根。

赣江压糖白于玉,好伴梅花聊当囱。

他另有“吾人何用餐烟火,揉碎梅花和蜜霜”之句,诗后自注:“予取糖霜,芼以梅花食之。其香味如蜜渍青梅,小苦而甘。”可见嚼梅下酒、和蜜糖而食,对清贫而旷达的诗人来说实属寻常事,别有一番疏狂潇洒。《红楼梦》写芦雪庵联句,黛玉一句“沁梅香可嚼”,遥致古人之意,又道出了梅花香气中一缕莫可名状的甜美,正所谓“含英咀华”,用其字面意思。
或许是冬日里清幽花香分外动人,古人制香特爱梅,总会挖空心思以各种香料合成似梅之香,辑录于历代香谱之中,也是梅文化中的一个有趣分支。




 护梅越冬 

到了冬天,栽植在盆中的梅花可登堂入室,诚如康熙帝御制诗所书,“阶前瑞草呈长至,盆内梅花报色红”。那么,株形比较大、露地栽种的梅树如何越冬,是否需要一些保护措施?检视档案不难发现,清代宫苑里花木繁盛,其中很多都是原地过冬的,不过要捱过滴水成冰的严冬,早绽生机,就必须按照定例提前为它们搭建花罩或挖掘花窖。

❖ 品月色缂丝凤凰梅花皮衬衣·故宫博物院藏

嘉庆三年(1798年),内务府奉宸苑一干工匠杂役养护内廷花木时,御花园有梅花罩一座,其规制为“通面宽二丈四尺,分三堂,进深三尺五寸,连顶高七尺四寸”。宁寿宫有梅花罩5座,其中的两座较小,“高四尺五寸见方,三尺五寸头停,四面斜深一尺四寸”,一座较高大,“通高一丈二尺见方,八尺头停,四面斜深二尺四寸”,另二座则是“通高一丈一尺见方,七尺五寸头停,四面斜深一尺五寸”。这5座梅花罩“俱四面花窗心,前面随门子押定竹席,满挂毡里”。
作为清帝主要起居地的养心殿,建有梅坞,其中搭建的梅花罩棚分外精致:“外口见方五尺三寸,通高八尺七寸,内披水顶高一尺五寸,上檐见方三尺八寸,四面站拍,前面随门口高五尺宽二尺一寸,外面灯笼框花条押定花竹席,内衬引板,里面挂毡里。”
建福宫有梅花罩4座,规制大致与宁寿宫类似。
❖ 内务府营造司为核查御花园等处搭盖梅花罩等项应用匠役银两事呈稿

左右滑动查看
在一些档案中,还提到西苑南花园虽然没有梅花罩,但也有众多梅花,为了“前后遮盖香片梅并各样花卉”,年例需搭盖天棚3座。这里难得地记载了一处细节,即南花园的主要梅花品种是香片梅,可与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相参照:“每岁正月进梅花,十一月十二月进早梅、蜡瓣梅,又有香片梅,古干槎牙,开红白二色,安放懋勤殿。”又见《清稗类钞》:“香片梅之种出会稽,御题王冕画梅诗,以名花新品,蒙入奎章藻咏,实可补群芳之所未备也。”可见香片梅应为江南进贡的名贵品种,曾得皇帝御笔品题。

❖ 嘉庆朝缂丝岁朝图·故宫博物院藏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除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却不同。”岁暮天寒,花事寥落,幸有清友相伴。寒到极处冬将尽,坚冰腹内春水生,明日绮窗前,烹茶读书,除故布新,共待春信。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近期文章:
《琉球国都图》——中琉友好交往见证
☆ 馆藏系列|乐部全宗档案

☆ 晚清的一位“编外”御医

☆ 馆藏系列|国子监全宗档案

责任编辑:海  鑫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