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前来参观和查档的群众络绎不绝,工作人员正在热情高效地服务,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努力让来馆群众“满载而归”。据了解,一史馆自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来,已接待参观者和查档者近6万人次。
在3层“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展厅内,“御书五福”盖章台前吸引了不少观众。记者询问后得知,这是春节期间专门推出的限时参观打卡活动。一史馆积极拓宽展览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馆藏明清档案元素,精心设计制作了独具古风韵味的主题印章38枚,涵盖皇史宬、明清印玺、朱谕朱批等,大家在微信朋友圈、小红书、抖音、大众点评上“晒印章”,掀起了一股一史馆“打卡热”。一史馆立足馆藏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讲述明清档案故事,让原本深藏皇宫的明清档案走进寻常百姓家。打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微信小程序,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展厅实景,轻轻划动手机屏幕,清代金榜、大明混一图、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珍贵档案便跃然眼前。展览H5小程序让多个线上展览变得“触手可及”。春节期间,“皇史宬”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定制红包封面活动,受到广泛欢迎。此外,记者了解到,一史馆携手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主办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正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火热预展,明清档案与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首次同台展出。该展览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开展,并同步走进“图书馆地铁公益文化项目”,在京港地铁部分站点设置微展厅。同时,一史馆与专业公司共同完成了线上VR展《古籍寻游记》明清单元,明清档案文化正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快速传播。
走进6层档案查阅利用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互交融的和谐气息扑面而来。环境布设古朴典雅、宽敞明亮。接待室里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极大提高了查档手续办理效率。500平方米的电子阅览室,简约大气、宽敞舒适,整齐地布设了100多台查档设备,为查档者提供了良好的阅档环境和先进的硬件设施。
优化查档环境和提升硬件设施品质的同时,一史馆查档平台已开放内阁、军机处、宫中、内务府、宗人府、宪政编查馆、修订法律馆等44个全宗474万件数字化档案,7个汉文、9个满文档案全文检索数据库,线上同时公布已开放数字化档案目录及《清实录》《清会典》2个全文检索数据库,供读者免费使用。除了在档案开放上不断“致广大”外,一史馆还在深化服务上“尽精微”。馆内专门设置了饮水间、热饮售卖机,提供免费寄存物品、轮椅租用、紧急药箱等服务。在官方网站、“皇史宬”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提供详细的查档指南和导览服务,及时在线解答读者疑问,努力打通为民服务的每个“神经末梢”。
位于北京南池子大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史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古建筑。一史馆积极推进皇史宬保护开放工作,在2021年9月面向社会开放团体预约参观,以实际行动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被评为“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看点”,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为了扩大明清档案的影响力,一史馆不断强化与文化机构的合作。前不久,在北京卫视热播的文化展演类节目《最美中轴线》走进皇史宬,公众对“石室金匮”更多了几分期待和关注。今年1月,一史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达成借展合作,金匮作为明清时期的重要档案实物,已在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展出。此外,记者还欣喜地了解到,随着南院修缮工作的陆续完成,皇史宬南北院即将整体面向社会公众预约开放,这座历经近500年风雨的“神秘小院”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公众视野。迈上新征程,一史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传承明清家国记忆,讲好明清档案故事,弘扬明清历史文化,发挥明清档案在存史资政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明清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