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梁启超及《呵旁观者文》

皇史宬 皇史宬 2023-10-10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引用了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梁启超的论述,强调“责任过硬”,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时代担当。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中收录的《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中的部分内容,以此阐释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提出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责任过硬,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文中引用了梁启超《呵旁观者文》中的内容:“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除了《习近平著作选读》中收录的文章外,总书记在2014年5月30日主持召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会时曾引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论述,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这就是《少年中国说》中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引用梁启超《论中国国民之品格》中“国之见重于人也,亦不视其国土之大小,人口之众寡,而视其国民之品格”的论断,借以强调社会公德、思想道德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作为总书记引用论述频率较高的历史人物,了解梁启超的背景事迹与所运用的典故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进行深入学习解读。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 梁启超像

梁启超生于耕读世家,祖父梁维清与父亲梁宝瑛均为秀才。梁启超自小聪颖过人,据称“八岁能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乡试中举,被誉为“岭南奇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入京参加会试,因不满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同康有为率领千余名举人(包括徐世昌、袁世凯等官员),联名上书给光绪帝,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协助光绪帝变法维新,负责办理译书局等相关事务。但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反对,变法最终失败,康梁等人被迫流亡海外。
《呵旁观者文》为梁启超“新文体”代表作之一,于1900年发表在其旅日时期创办的政论刊物《清议报》中,此时距戊戌变法失败已一年有余。“新文体”,亦称“新民体”,作为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的一种文体,打破了清代文坛桐城学派古文、选学派骈文、八股文等并立的传统格局,开创了一代新风。

❖ 《呵旁观者文》·选自《清议报全编》

《呵旁观者文》文风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时而语重心长似谆谆教诲,时而言辞激烈如耳提面命。文章从政治立意上联系中国积贫积弱的实情,通过指出无血性旁观者对国家的危害,从而批判其劣根性,其欲催人觉醒、开启民智的良苦用心不言自明。
文章开宗明义,指出“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并将缺乏家国情怀的旁观者分为六派:无脑筋而不知所谓的浑沌派、不办于己无益之事的为我派、痛哭流涕而束手待毙的呜呼派、立人之后而冷言热语的笑骂派、以天下为无可为之事的暴弃派、消极待时而终不办事的待时派,每一派均代表一类人。文中提出了“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的金句,从国人应有之“血性”到对国家与社会之责任担当,从国势衰颓再到中国现状,得出“国人无一旁观者,国虽小而必兴;国人尽为旁观者,国虽大而必亡”的观点。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梁启超相关档案,时间分布上自光绪二十四年下至宣统三年(1911年),其中以光绪二十四年的档案居多。其内容可大致分为三类,分别为梁启超戊戌变法时期办理京师编译局与译书事项档案、变法失败后监察御史等奏请缉拿戊戌“逆党”事档案,以及联络信函等其他档案。这些档案对于研究戊戌变法、梁启超政治活动与思想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在一件上呈给光绪帝御览的详陈梁启超译书章程的清单档案中,提及了梁启超译书工作有所偏重,总体秉持“先译其最要者,乃徐及其次”的原则,而对要者则“先政而后艺,先总义而后专门”等,后逐一开列译书类别,分为政治学类、史志类、章程类、农矿工商类、艺术类等,此外还提及了翻译学堂人才培养与译书局人员设置等相关事项。
❖ 呈举人梁启超所拟译书详细章程清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总书记在著作中引用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文章,主要是汲取其中的责任担当意识,给我们以深刻启迪。时至今日,“我辈青年”作为“一国将来之主人”,理应当好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奋斗者,而不能做保持缄默、隔岸观火的旁观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
相关链接: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袁枚及《苔》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曹雪芹及《红楼梦》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清代典故|郑板桥及诗二首

近期文章:

《古籍寻游记》VR项目在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沉浸体验”奖

☆ 问卷调研|“皇史宬”征求您的宝贵意见

☆ 新章上线|七月新章,等您打卡!

☆ “皇史宬”读者走进皇史宬

责任编辑:石文蕴   美术编辑:丁  威

投稿信箱:HSC1925@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