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鲁斯特的巴黎地图|DawanArt

2016-11-12 大碗艺术 DawanArt

雷诺阿《加莱特磨房的舞会》1876 巴黎奥塞博物馆藏


【大碗按】在人类创造的全部文学中,普鲁斯特属于最杰出者之列,他的伟大随着时间推移将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如果有一天,在当今世界趋同化和极端化的相反相成的威胁下,法兰西文明难以挽回地走向衰落,那么,表现了它成熟时期的整体风貌和内在精髓的最重要的作家将是普鲁斯特。从1989年起,译林出版社相继出版了由十五名译者共同翻译的七卷本《追忆似水年华》。之后,参与翻译的周克希先生和徐和瑾先生都尝试以一己之力翻译全书,然都未全部完成。周先生独立翻译时将书名改为更贴合原意的《追寻逝去的时光》。今年初,出版了周先生的精良节译本《追寻逝去的时光读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16)。其中一大惊喜是随书附赠的图册,由普鲁斯特研究大家涂卫群女士编纂撰文,名为“纸上展览”,以图片和旧照贯穿起普鲁斯特的生活与创作,辅以深邃隽永的点评。在此,涂卫群女士与DawanArt公众号合作,将这个“纸上展览”的部分精彩内容移到线上(文中书名卷名从周克希本)。


涂卫群 / 文


巴黎“美好时代”

 

马塞尔•普鲁斯特主要生活在法国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好时代”(la belle époque, 1871-1914)。这里的“美”字恰如其分地表明,这是一个崇尚美、倾心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时代。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印象派绘画(马奈、莫奈、雷诺阿)和音乐(德彪西、拉威尔)、后印象派(高更、梵高)及纳比派绘画(博纳尔、维雅尔)、象征派诗歌(马拉美)登上文艺舞台。社交聚会、音乐会、美术展览等文化活动频繁举行。



马奈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1882 伦敦科陶德美术学院藏



奥特伊、布洛涅树林

 

 马塞尔·普鲁斯特出生在巴黎西郊奥特伊镇拉封丹路96号,这是他的外叔公(外公的弟弟)路易·韦伊家。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9月,马塞尔的母亲让娜•韦伊怀孕不久,普鲁士军队开始围困巴黎,使这座城市与外界隔绝长达四个月之久;1871年3月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由于局势混乱和食物紧缺,马塞尔的父母暂时寄居路易·韦伊家。



父亲、母亲、弟弟和普鲁斯特



布洛涅树林


        奥特伊,位于布洛涅树林边上,在当时可以说是“乡村中的城市”或“城市中的乡村”。商人路易·韦伊从女演员欧也妮·朵什(话剧《茶花女》中女主角玛格丽特的扮演者)手里买下了96号这处带花园的住宅。如今旧宅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普通的楼房。



外叔公路易·韦伊在马塞尔出生时已退休。那时他已是鳏夫,没有子女。他喜欢结交出入社交圈的交际花、女演员,收集她们的照片,充当其中一些人的情人和保护人。她们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洛尔·艾曼,马塞尔的父亲阿德里安同她亦有十分亲密的关系,认为她代表了风雅、青春和美丽,是智慧、趣味、善良、审慎、细腻、真情的化身。1888年马塞尔在一封信中谈到他“对一位著名交际花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而这位交际花可能就是洛尔·艾曼。她比马塞尔年长20岁。


         
                            交际花洛尔·艾曼  1879  纳达尔摄


        马塞尔想必十分崇拜他的这位外叔公,他也一定见过他的某些女友和这些美丽女子送他的签名照片。多年后普鲁斯特在《追寻》中塑造了一位交际花“粉衣女郎”奥黛特。她曾先后作为主人公马塞尔的叔公阿道夫的女友、斯万的情妇(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画家埃尔斯蒂尔的模特儿,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也许奥黛特这一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得自他童年的朦胧而美好的印象,得自他外叔公的那些女朋友。

       在小说中普鲁斯特把斯万家安排在距离布洛涅树林不远的某一条街上。在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的最后部分,主人公马塞尔由于听说斯万夫人差不多每天都要去布洛涅湖边的刺槐小道或玛格丽特王后小道散步,他就领着女佣弗朗索瓦兹去布洛涅树林那边等候她经过。

“大自然重又君临布洛涅树林……风吹皱大湖的水面漾起涟漪,它这就有了湖的风致;大鸟振翅掠过树林,它这就有了树林的况味。”(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

 

 

马尔泽布大道9号



 

马塞尔的弟弟罗贝尔(1873)出生不久,他们全家便搬到这里,一直住到1900年10月。在这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除了服兵役期间(1889-1890),马塞尔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并得到母亲的精心照顾。这一带是第二帝国时期奥斯曼男爵城市化巴黎期间(1852-1870)新建的城区,是风雅奢华活跃的社交、文化、金融和商业区。

 


圣玛丽-玛德莱娜教堂、圣奥古斯丁教堂



圣玛丽-玛德莱娜教堂


普鲁斯特在《追寻》中写了许许多多的教堂。走进他的生活环境,我们同样会遇到许多教堂。马尔泽布大道9号离圣玛丽-玛德莱娜教堂(Sainte-Marie-Madeleine,简称玛德莱娜教堂)数步之遥,这座教堂是献给《新约》中的人物——第一位目睹耶稣复活的女人、改邪归正的抹大拉的马利亚的,法语版《圣经》中她的名字是玛丽-玛德莱娜(Marie-Madeleine)。因此这座教堂与玛德莱娜小蛋糕同名,小蛋糕同样充当了见证(记忆)复活的角色。

在这所宅子的西北面,行人走在马路中央可以看见另一座教堂,圣奥古斯丁教堂,后来普鲁斯特住的奥斯曼大道102号,距离这座教堂更近,从他家的一个窗口便可以看见教堂的钟楼。



圣奥古斯丁教堂


在《去斯万家那边》中,普鲁斯特在描写了一系列教堂的钟楼后,转而写到他家附近的这座教堂的钟楼。

“一座紫色的钟楼,有时它会变成淡红色,有时在从暮色中迭现出来的最典雅的影像上,它还会呈现一种由灰色调衬托着的黑色,那就是圣奥古斯丁教堂的圆顶钟楼,它使巴黎的这处景观具有了皮拉内西笔下某些罗马风光版画的特点。”(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

 


香榭丽舍公园



香榭丽舍公园


        从马塞尔家所在的马尔泽布大道9号出发,沿着布瓦西·当格拉斯小街南行几个街区(这很可能是少年马塞尔经常走的路),便来到了香榭丽舍公园。尚未进入公园,行人就会看见一块路牌,上面写着:马塞尔·普鲁斯特小径。《追寻》中马塞尔和第一位女友,斯万和奥黛特的女儿吉尔贝特的爱情正是在这里萌生和展开的。



马塞尔与朋友们游戏的场景(1891-1892)。马塞尔双膝跪地、以球拍当弦琴谐谑地向高高在上的女王让娜•普凯(吉尔贝特的原型之一)诉衷情



剧院


加尼埃歌剧院


再回到马尔泽布大道9号。从家出发、经过玛德莱娜教堂,朝东北方向走不远便可来到著名的巴黎加尼埃歌剧院。小说中童年时代的主人公非常向往两件事:一是去剧院看新古典主义作家拉辛的《菲德尔》,另一是去巴尔贝克看诺曼底奇特的哥特式建筑(巴尔贝克小教堂)和海上风暴。



拉辛的名剧《菲德尔》的剧照  1890  纳达尔摄


        小说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和第三卷《盖尔芒特家那边》中,先后两次写到马塞尔观看女演员拉贝玛夫人表演的拉辛的名剧《菲德尔》。拉贝玛夫人的原型是当时的著名女演员萨拉•伯恩哈特,她也曾十分成功地扮演过《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在《追寻》中普鲁斯特用大量笔墨描写拉贝玛夫人的才华。



乔治•克莱兰  《萨拉•伯恩哈特》 1876  巴黎小宫殿博物馆藏


加尼埃歌剧院内的包厢,小说第三卷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和亲王夫人的包厢应该还在


“拉贝玛的声音,融入每个最小的细胞,变得那么优雅自如,就像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手中的那把琴,当你称赞这把琴声音美妙时,你赞美的不是乐器之美,而是心灵之美。这又像在一幅古典风景画中,水中仙女消失之处,有一潭静静的溪水,画家具体的、可以辨识的创作意图,转化成一种清澈得出奇的基调,恰如其分却又异常冷冽。”(第三卷《盖尔芒特家那边 43 36183 43 15536 0 0 1104 0 0:00:32 0:00:14 0:00:18 2984)

 


库尔塞勒街45号



 

从1900年10月开始至1906年间,马塞尔家住库尔塞勒街45号。这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既是失去至亲的悲痛阶段,他的父(1903)母(1905)先后辞世,也是他个人的审美眼光形成和确立的阶段。正是在此期间,他前往比利时和荷兰的一些城市,以便亲眼观赏伦勃朗、梅姆灵、鲁本斯、哈尔斯和弗美尔的画作。拉斯金的启示则将他引至意大利的威尼斯。中国摆设和中国艺术,正像在他居住的巴黎的不同街区,隐现在文化风景中。

 

中国摆设与中国艺术



卢芹斋


        现在,在库尔塞勒街45号斜对面,有一座中式风格的红色塔楼,这座塔楼是应一位名叫卢芹斋的中国古玩商的请求,由一位法国建筑师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和改建而成的,1925年卢芹斋购得这处房产,作为他在巴黎的中国艺术品贸易公司的所在地。卢芹斋1902年来到巴黎,在当时巴黎的中国人很少。他先是在一家开在玛德莱娜广场的中国商品及古玩店帮工,1908年他在离巴黎加尼埃歌剧院不远的一条小街上开设了自己的中国艺术品贸易公司,影响渐渐扩大。由于卢芹斋曾将几件珍贵的中国文物倒卖给了国外的收藏者,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我们这里提到他,是因为他很有可能是《追寻》中的一个人物的原型:一位中国古玩店的老板。                   

        《在少女花影下》中,普鲁斯特写到马塞尔为了取悦吉尔贝特,将家传的一只中国瓷花瓶卖给了一家“挺大的中国古玩店”的“老板”,并从他那里得到了远远超出他所期待的金额“一万法郎”。从小说中的描写,可以推断,这家古玩店、马塞尔的家都应该在香榭丽舍公园和加尼埃歌剧院之间的范围内,而这也正是卢芹斋的古玩店的所在地。


蒙梭公园


马塞尔家的这处新居离蒙梭公园不远,那是一个英式花园。园中除了有欧式的雕塑和柱廊,还有略带中国风味的小桥流水、曲径莲池、假山瀑布。在花园的北门边上,就是1898年对公众开放的赛努奇博物馆,自1905年始它以中国古代艺术藏品为其特长。



赛努奇博物馆


        在普鲁斯特的小说中,中国的屏风、花盆、瓷器、绘有龙的沙发套、丝绸制品等散见于韦尔迪兰夫人和奥黛特的客厅里,德·盖尔芒特家族的人们酷爱博韦的织物(包括地毯、挂毯以及绒绣沙发面)。历史悠久的博韦王家织毯场曾经制作过两组非常有影响的表现中国景象的挂毯,对十八世纪法国中国摆设的流行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有可能,普鲁斯特作品中出现的中国摆设及艺术品,都是他亲眼所见。而且,对于他这样敏锐的小说家,艺术品带来的启示足以改变他看世界的眼光,并促成他个人审美眼光的形成和确立。

 

 

写作的年代:奥斯曼大道102号




父母去世后,在写作《追寻》的大部分时间里(1907-1919),普鲁斯特住在奥斯曼大道102号。如今从正门进入是一家银行。在大门右侧有块白色指示牌,上面写着:“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 / 在1907-1919年间居住于此”。距离这幢楼房不远,矗立着圣奥古斯丁教堂。



1908年的写作:《驳圣伯夫》的过渡性角色


1908年是普鲁斯特人生之旅中关键的一年。从多种声音的仿作到内容分散的多篇论文和两部小说,直到年终集中精力写一部关于圣伯夫的作品,以及在论文与叙事两种文体间的选择,普鲁斯特在走向《追寻》的路上无疑迈进了一大步。

普鲁斯特生前《驳圣伯夫》并未出版。1954年贝尔纳·德·法洛瓦出版的从普鲁斯特的手稿中挖掘出的《驳圣伯夫》,由叙事和论述两部分构成。叙事引出论述,使两部分统一起来的,是母亲的角色。在叙事部分,主人公同母亲有些对话;在论述部分,他向她解释自己将要写的有关圣伯夫的新论文,在这一过程中他展开自己的文学观点。现在,学者们普遍认为,《驳圣伯夫》在普鲁斯特的写作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论文、叙事加论文、小说。

1909年普鲁斯特准备出版他所完成的小说。他给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致信道:“我完成了一本书,尽管它临时以《驳圣伯夫,一个早晨的回忆》为标题,实际上却是一部真正的小说。”但那位负责人回绝了他的出版请求。从那以后,直到去世他一直在不停地写这部长卷,《追寻》由此诞生。

   


《去斯万家那边》的出版(1913年)

 

从最初的“圣伯夫”研究,普鲁斯特不知不觉过渡到《追寻》的写作,经过几年的勤奋笔耕,1912年年底前后,他认为作品已完成,但几次投稿均遭拒绝,直到他找到成立不久的格拉塞出版社,并决定自己出资出版小说。1913年3月,他与格拉塞签约,同年11月小说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正式出版。不久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格拉塞出版社暂停出版工作。在漫长的时间里,《追寻》由1913年第一卷出版时的三部曲《去斯万家那边》、《盖尔芒特家那边》、《寻回的时光》,扩充为我们现在熟知的七卷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身体不合格,他没有上前线。为了完成他的小说,多数时间他仍留居巴黎。在德军轰炸巴黎的日子里,他身边的人都躲入地下室,而他仍坚持在自己房间里写作。

在《失踪的阿尔贝蒂娜》中,作品变得更加内省,出现了更加密集的对人情与人性的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深深影响了普鲁斯特的生活和写作,正是在战争期间,他在《追寻》中加入了关于战争的片段。意味深长的是,在普鲁斯特写作的最后阶段,他修改了贡布雷的地点,贡布雷由巴黎以南的距离夏特尔大教堂不远的伊利耶被移至巴黎北面的香槟省的一战火线,兰斯大教堂附近。

 


阿姆兰街44号






 一战结束不久,普鲁斯特搬到这里。如今在加尔纳瓦莱博物馆,可以看到当年普鲁斯特卧室里的一些家具和陈设,它们自他父母去世后就一直陪伴着他。在墙角处,有一架仿制的中式屏风。上面绘制着层层迭迭的楼梯,在楼梯上走动的人物,以及花园和楼阁。种种迹象表明,那时的巴黎人对中国艺术十分着迷。



普鲁斯特卧室复原,加尔纳瓦莱博物馆


    这里与十分著名的陈列亚洲艺术的“吉美”国立博物馆近在咫尺。“吉美”于1884年由里昂迁至巴黎,这里陈列着为数不少的精美的中国青铜器、玉器、瓷器和漆器等。

巴黎是一座不大的城市,从普鲁斯特的任何一个住处到市内的几家陈列中国艺术品的博物馆,或者到陈列西方人所熟悉的“传统艺术”的卢浮宫,以及当年陈列印象派绘画作品的网球场国立美术馆,距离都在步行范围内。

普鲁斯特为一部作品而生,在修改这部作品中离开人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如同一位竭尽全力在原野中奔跑,以捕捉远处投射在一排小树上的最后一抹夕照的摄影师,百感交集的小说家争分夺秒要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一切寄托在作品中,涵盖自己所感悟到的一切人生滋味。



普鲁斯特遗容





- FIN -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迪迪-于贝尔曼 | 看书的画中人 | 夏尔丹

马格利特 | 拉斯科岩画 | 巴塔耶 | 保罗·克利

本雅明 | 克洛德·西蒙 | 皮埃尔·巴榭 | 热内

《阳台》| 画中小丑 | 爱伦·坡 | 罗兰·巴特

世界的起源 | 库尔贝 | 鲍德里亚 | 巴尔蒂斯

贾科梅蒂 | 米歇尔·莱里斯 | 莎士比亞在巴黎

巴黎高师画中《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

波德莱尔 | 弗拉明戈 | 巴黎东京宫 |《门闩》

虚构的艺术史 | 文学斗牛术 | 弗拉戈纳尔 

巴尔扎克 | 加缪 | 伊文斯 | 伦勃朗 | 福柯




以上文字图片内容,DawanArt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擅用。





孤独的宇宙 寂静的群像

Welcome to Dawan Art Isla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