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




考点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知识主线


时期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的形成

(1)一个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个原因

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②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三个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四个过程: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基础;“铁幕”演说,发出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5)五个影响: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大国强权政治恶化国际关系,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欧洲分裂甚至世界分裂;国际局势动荡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妨碍世界经济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1.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这场危机”指的是什么危机?

答案 古巴导弹危机。

2.美国1950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惨遭二战蹂躏,后来获得美国财政援助,生活生产重又恢复正常。

美国实施该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3.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

“还有一个部分”指的是哪部分?

答案 第三世界国家。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

年代末90年代初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

(2)影响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

代初至今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归纳总结: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

(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基础知识


1.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90年代初)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原因

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②西欧普遍衰落,  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3)表现

①政治上: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对外政策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年)。

③军事上: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苏联为对付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包括经济上成立经互会(1949年);军事上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4)影响

①消极:局部冲突不断,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危险;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

②积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世界多极化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来)


(1)多极化趋势出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共体、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促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2)两极格局瓦解: 1991 年,苏联解体。


(3)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呈现  “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个力量中心存在和发展。(美国为一超,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第三世界为多强)


要点释疑


1.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对抗及美国的对外政策


(1)美苏对抗


①对抗形式: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两极的对峙局面,其对抗形式表现为“冷战”。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的结束而告终。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②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美苏两国均势基础之上的,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国际关系长期紧张动荡,并呈现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的特点。如1949年德国的分裂、1950年朝鲜战争、1961年越南战争、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等。


(2)美国的对外政策


①二战结束后,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对新中国封锁孤立。

②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势力,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③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2.不结盟运动、欧共体和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比较


(1)性质不同

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


(2)宗旨不同

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形式不同

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


3.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多极化趋势出现根源: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因而,对多极化可以从经济上实力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提高两个方面去理解。


(3)“多极化”在当今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真正的世界格局,因为世界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世界格局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构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


(4)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加强,实质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承认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等于承认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这是世界格局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


4.  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5.国际格局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1)国际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是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

(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往期分享:

高中历史丨超实用高考历史十一类试题解题方法,不看后悔!

高中历史丨历史主观题答题模式

高中历史丨高考必考小专题之中外对比内容

高中历史丨世界史阶段特征详解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经因材高中课堂整理编辑,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长按关注

因 材 高 中 课堂

 

 

每日推送干货资料,为你的高考保驾护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