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特 别 关 注


高考作文视频讲解(1-10)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及评析11篇 

历史干货丨 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复习资料

历史干货丨2021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难点突破思维导图

历史干货丨高考必备知识——专题贯通与中外关联

历史干货丨一文搞懂美日俄的发展历程

干货丨高中政治易错点——经济篇!

干货 | 高考历史选择题易考易错知识点汇总,考试用的到!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道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与其相关的因素主要有    (   )

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②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③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    ④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山东某地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著名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游客们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 )          

A.“仁政”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克己复礼”                      

D.“柔弱于水,而强者莫能胜之”

3.“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

A.尚同、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4.“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5. 孔子主张“仁”与“礼”,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     )

A.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6.对右图漫画反映的信息解读有误的一项      (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

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的 “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7. 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应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法家理论思想            

8. 王守仁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克服“私欲”,恢复内心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9.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明朝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

①都是唯心主义 ②都带有民主色彩 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④都属于儒学思想体系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2.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13.孟子和黄宗羲两人虽然生活年代相差久远,但他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民生问题,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是 (    )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14.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15.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   (        )

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墨子:“兼爱,非攻”

③韩非:严刑峻法,残酷镇压       ④孟子:“民为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求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    )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8. 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19.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      (   )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

20.清人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认为“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下列绘画作品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 

21.下列关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表述正确的是    (  )

A.器物——思想——制度             

B.器物——文化——制度

C.器物——制度——思想             

D.文化——器物——制度

22.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云:“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材料中“国初变也”和“道咸以降一变也”的思想主题分别是(  )                                                    

A.反清复明与中体西用              

B.经世致用与中体西用

C.经世致用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反清复明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23.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  )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24.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之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

25.近代中国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中西文化交融       

D.反对专制统治

26.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                                    

A.大胆揭露了传统儒学虚伪的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主张改良立宪

C.古今结合与中西结合,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为变法渲染舆论氛围

27.下表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 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28.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   )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9.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30.《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  )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共产党宣言》被广泛传阅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学至汉代在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同时期古代科技迅速发展,形成以数学、天文学、医药学和农学为主的科技体系。古代科技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儒学在同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宋代儒学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求理精神与宋元科技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至清中期,开始转向衰落。这一问题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为学者们所讨论,其中有些人把中国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归咎于儒学。笔者以为,不排除清代儒学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更应当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寻找原因,不能以儒学与科学的对立予以简单回答,我们现在更重要的是应当深入讨论弘扬儒学与科学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

——摘编自乐爱国《中国古代科技与儒学的同步发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儒学与科技”提出一个具体的看法,并予以说明。(12分)(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則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理学统治了一千年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以理学的眼光看待儒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这店里的东西恐怕很难有哪一件是真正属于孔子的,“孔家店”实际上是没落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家店”实际上是理学店。

——刘孟骧《中国儒学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对此进行简要评述。(6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1---5    BCBBA      6—10   CCBAD      11—15    ACCCA    

16—20   DBDBB     21—25   CCBBB       26—30   CCBBA

二、非选择题(两道题共40分)

31(14分)【答案】

(1)主张:“君权神授”;“大一统”。(2分)

原因: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

(2)核心观点: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2分)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2分)

(3)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2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2分)

32答案:(12分)

示例----看法:儒学的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

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步得益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儒学的发展对古代科技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开创新儒学,构建系统自然的阴阳五行观念,汉代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病理变化和药物性能。医学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仁者爱人的理念、济世救民的精神追求。

宋代程朱理学吸取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强调思辨,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宋代儒学中的求理精神也包括了自然之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也推动古代科技发展。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尤其是实践应用科技---三大发明及天文、历法等成就走在世界科技舞台的前沿。

综上可知,儒学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不应把儒学与科技发展对立。当今社会更应该弘扬儒学中积极合理的部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发展,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协调,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其他看法如:古代科技与儒学发展具有同步性;

儒学发展制约了古代科技进步;

儒学对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双重性影响;

古代科技具有儒学化特征;

弘扬儒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33(14分)【答案】

(1)特点: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4分)

成因: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学思想之中;孔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为迎合汉武帝大一统,提升君主地位。(4分)

(2)相同之处:促使儒学地位发生巨变;社会对儒学的看法发生逆转。(2分)

评价:儒学地位的变化,既能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生命力,也说明其糟粕部分阻碍了社会进步;儒学对社会的影响,需结合不同时代的国情来进行辩证分析。(4分)


往期精彩  

高一历史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政治10月第一月考试卷

高一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切线法"在证明不等式中到底有多牛???

【高中生物】13大重要规律和公式总结!

【每日一题】 高中历史: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 

【高中语文】央视国庆晚会隐藏了哪些高考必考点?追星也能提成绩!

整理 | 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3必背知识点,看这个就够了!

近十年高考100个英语作文金句沉淀(上)

近十年高考100个英语作文金句沉淀(下)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一)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二)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三)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四)

高考英语大纲规定的24个语法梳理(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