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童年记忆里的诗,有一天会“死而复活,失而又得”
▎ 叶嘉莹先生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沉睡着一首来自童年的诗或儿谣,年少时由于过分熟稔而钝然无感,长大后的某一天才突然领悟。叶嘉莹先生曾在多个场合追述电光火石顿悟《嫦娥》诗真意的那个时刻,今天这篇文章是她专门撰文记述此事,足见郑重。她对幼儿读诗的直观感受和主张,更值得思索。
「 嫦 娥 」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 叶先生在迦陵学舍讲诗
《从李义山〈嫦娥〉诗谈起》
叶嘉莹
《嫦娥》这首诗在义山诗集中,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好诗。然而这首小诗给予我的印象却极深。我学习旧诗的年龄颇早,对这件事,我觉得利弊各半。
先说弊的一方面,我当时年纪尚小,对旧诗全无欣赏能力,我之爱读旧诗,似只因其读起来颇为悦耳,背起来颇易上口,如此而已。
我想我当年读旧诗的心情,恐怕和现在我的上幼稚园的小女儿唱“两只哈巴狗,坐在大门口”的儿歌的心情颇为相似的。
其后,年岁渐长,欣赏感受的能力也逐渐养成,对古人之作也颇能有所“会意”了。但似乎说来可笑亦复可怜,我竟对以前幼时读得极熟的作品,反而麻木无所感受了。因之我想人的心灵大概也和肉体一样,是可以因摩擦日久而生胝起茧的。
我第一次摩擦接触的感觉该是最鲜明生动而富有刺激性的,但是可惜我第一次读这些作品时,竟幼稚得没有感受的能力。等到我有了感受的能力,我的心灵对这些作品却已因摩擦日久而生茧了。直到现在,我对于幼年时读过的一些作品,仍不能有如年长以后读其他作品具有同样鲜明的感受。
对这件事,我一直是觉得非常痛心的,这可以说是弊的一方面。现在再说利的一方面,人在幼年时记忆力较强,所以早年读过的一些作品,常常不假思索便可朗朗上口,即使将它们已经冷落多年,而偶然机缘凑泊,它们也仍然会自然而然地涌现脑中,不速而来不邀而至的。
如果把它们冷落到某一个恰到好处的程度——即已因冷落而使旧日所生之茧逐渐淡薄,而又未至完全遗忘的地步,那么,偶然为一些机缘所触发,于是而对旧读的作品,恍然若有新的会意,这时之所得常是极亲切深刻,而且有着一种莫名的快感,如《圣经》浪子回头一篇故事所云,因为这是“死而复得,失而又得”的。这种感受,较之新读所得的感受更可贵,这可以说是利的一方面。
▎ (日)狩野常信 《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李商隐》
义山这首《嫦娥》诗,我个人对它的感受便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对于从这首诗所得的一点触发体会,也有着过分偏爱的珍视。
我初读义山这首《嫦娥》诗时,年岁不过只有七八岁。当时家人正教我读《唐诗三百首》,而《唐诗三百首》是按诗的体裁编的,开首便是五言古诗,当时我对“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及“欣欣生此意,自尔为佳节”等哲理尚不能体会,而古体诗的音节韵律,似乎也不及近体诗的谐和优美,因此我对家人所教的并不感到满足。我常于无事时,拿着这本《唐诗三百首》前后翻寻,觅取我自己所喜爱的作品——就是没有生字难词,而且读起来颇为顺口的——自选自读。
义山这首《嫦娥》诗便是这样经我自己选读而背下来的。这首诗,我后来才知道实在并不容易懂,但当时以我幼稚的眼光来看,则“屏风”“烛影”“长河”“晓星”,既都是我做认识的事物,“嫦娥偷灵药”而奔月宫,也是我所熟悉的故事。于是我自以为懂了这首诗。
但当时我所喜爱的,只限于首二句,因为首二句境界之静美我尚可领会。至于后二句,则我以为李义山实在是对嫦娥自作多情,强为解人,未免好事。
▎ 1948年3月结婚照
既已先有此成见,因之当我年长以后读义山集时便将这一首诗轻易地忽略了过去,未尝一作深思。其后,我离开了故乡,十年来进无师友之助,退有生事之累,既无暇于“温故”,更不足以“知新”,义山这首嫦娥诗,在我脑中亦复早已淡然若忘。
而三年前的某一日,我偶然为学生们讲《资治通鉴》的淝水之战,至“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一句,忽尔一时因“云母”二字之触发,忆起多年前所读的“云母屏风烛影深”一首《嫦娥》诗。课后返家途中,这首诗一直在我心中徘徊不去。蓦然间,我觉得这首诗我懂了,因为此时我忽然体味出这首诗后二句的好处所在,并且有了颇真切的感受。这时距离我初读此诗时已经有二十余年之久了。
▎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内页
关于这首诗,前人也颇有解说。有人以为是“自比有才反致流落不遇”(何义门说);有人以为是“为入道而不耐孤孑者致诮”(冯浩说)。这二种说法,我也都可以“懂”,但都异于我前面所说的“真懂”。
因为我以为对诗歌的欣赏,不该只是知识与理智的了解,同时该是感觉与感情的感受。我现在无意考辨这二种说法之有否得义山写作动机之真,只是我个人对这二种说法都不能引起共鸣。因为我觉得前一说将义山这首诗解释得过于浅狭,后一说将义山这首诗解释得过于尖刻,都为我所不取。我所说的“真懂”,是那天当我在路上默诵义山这首诗时,忽然极为这首诗中所含蕴的一份诗人的悲哀寂寞的心情所感动。
我们不得不承认,天之生才确实不同,其思想感情感觉之深浅、厚薄、利钝,真乃千差万别不能强同。一个真正是诗人,其所思、所感必有常人所不能尽得者,而诗人之理想又极高远,一方面既对彼高远之理想境界常怀有空虚不满之悲哀。此渴望与不得满足之心,更复不为一般常人所理解,所以真正的诗人,都有着一种极深的寂寞感,义山这首《嫦娥》诗,便是将这种寂寞感写得极真切极深刻的一首好诗。
此诗首二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写现实生活的“身”的寂寞,后二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写超现实生活的“心”的寂寞。而此四句又互为因果,互为衬托,融为完整之一体而不可或分。
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写诗人所居处的室内之情景,次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写诗人所望见的天空之情景。“屏风”而饰之以“云母”,可以见其精美;烛影而掩映于“屏风”之中,可以见其幽深。在此精美幽深之境界中的诗人,所望见者则为“长河渐落晓星沉”之景象。
二句合参,自“烛影”及“长河渐落”六字观之,则此诗人必已是长夜无眠之人。更自其对所处之境界、所见之景象,有如此精微锐敏之观察感受而言,则此诗人必是孤独寂寞之人。
▎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内页
然而首二句只不过只为后二句之陪衬,首句 “云母屏风烛影深”之精美幽深之境界,正以之陪衬“嫦娥偷灵药”后所得之境界;次句“长河渐落晓星沉”之孤独寂寞之心情,正以之陪衬“碧海青天夜夜心”之心情。
而此“长河”一句实为全诗之关键,有此一句,于是遂自“室内”写到“室外”,由“诗人”写到“嫦娥”,从而“诗人”与“嫦娥”,“嫦娥”与“诗人”遂亦由此一句而打成一片。
所以第三句之“嫦娥应悔偷灵药”实在可视为诗人之自谓。“偷得灵药”者,即是诗人所得之高举远慕之理想之境界。此一境界,倘使被世上一些“小有才未闻句子之大道”的诗人窥见,则必将沾沾自喜,既自命以为不凡,复自伤以为不遇;正如一些浅薄的女子,略具容色,便尔“搔首弄姿”、“顾影自怜”一般,这是极为可厌的一种态度。
“应悔”两个字说得极真挚、极诚恳,丝毫没有“自喜”、“自得”的意味,“偷灵药”是既已得此诗人之境界,虽欲求为常人有不可得者。而诗人则固未尝鄙视常人,不欲为常人也;更未尝尊视诗人,而自喜得为诗人也。
“应悔”两个字有一片沉痛深厚的感情,令人觉得极为可贵,也极可同情。
最后一句“碧海青天夜夜心”是总写其寂寞的悲哀,写得极沉痛、极深刻。碧海无涯,青天罔极,夜夜徘徊于此无涯罔极之碧海青天之间,而竟无可为友,无可为侣,这真是最大的寂寞,也是最大的悲哀。
李太白《关山月》一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颇有超脱飞扬之气,把明月的孤独寂寞之悲哀冲淡了。而李商隐的“碧海青天夜夜心”一句,则情深意苦,往而不返。然则此“碧海青天”之孤独寂寞既已令人深悲深恨,而复益之以夜夜,则一夜复一夜,一年复一年,此深悲沉恨乃竟将长此而终古。结尾着一“心”字,真是寂寞心。
……
我们从义山诗中,处处可以看出他的多情善感:不但对人对情,对一切生物莫不多情;不但对一切生物多情,对一切无生之物亦莫不多情。
我们看他的诗,如同“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及“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西溪》)诸语,真是灵心锐感,一往情深。
夫如是,如何能够不寂寞,而义山之所以能得此超乎凡人的寂寞之境界,则真是“莫之为而为者,天也”。
天生锐感,自禀深情,如同“结夜霜”之“丁宁青女”,“送朝阳”之“辛苦羲和”,真是欲罢不能,谁能遣此,所以有“碧海青天夜夜心”之言。
因此我说义山由寂寞心所生之果是诗人的哀感。
(节选自《迦陵论诗丛稿》,中华书局版,有删节)
叶嘉莹
号迦陵,生于1924年7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2016年3月21日,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活字文化出品
中信出版社
2016年9月
🔚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让孩子在优质阅读中感发身心,
亲近、探索、进入人文的世界,
成为终身阅读受益者。
长按2秒,即可关注
商业合作或投稿:1480368982@qq.com
转载:联系后台 | QQ群:550728035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