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有故乡的孩子,都会爱上这个草原上的故事 | 《小图雅搬家》
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欢喜读童书”(ID:huanxidutongshu)
曾经看过一个叫做《阳光宝贝》的纪录片,讲述了来自非洲、蒙古、日本、美国四个家庭的孩子,从出生到一岁多学会走路的过程。没有对白,只有琐琐碎碎的生活片段,哭,笑,吃奶,玩耍,洗澡,睡觉,爬行,站立……(点击查看《请把这部纪录片带到每个孩子面前丨《BABIES》,附高清视频)
让我特别惊艳的,是蒙古的那个孩子。在他身上,我第一次很直观地感受到“农耕文明的幸福”。出生后不久,他就被妈妈抱着,坐着爸爸的摩托车,突突突突回到家(蒙古女人也真是彪悍啊);他的房子,是一个宽敞的蒙古包,铺着厚实地毯,看起来温暖舒适;他的小伙伴,有猫有公鸡有奶牛有马匹;而他学爬的场地,就是在蓝天白云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真的,我觉得他是最幸福的孩子,比非洲恶劣生存环境中的孩子要幸福,比大城市水泥森林里的孩子也要幸福!
这本《小图雅搬家》,说的正是发生在蒙古大草原上一个普通牧民家庭的故事,给我的感觉,和《阳光宝贝》中蒙古家庭一模一样,简单,质朴,有着活泼泼的生命力。
晚春的草原,迎来了清新的早晨。
“今天搬家啊,你们都帮忙收拾一下行李!”
故事就在爸爸的一声吆喝下拉开了帷幕。
趁着天气好,小图雅一家要迁到另一个水草更丰茂的牧场。小图雅家里,有爸爸妈妈、哥哥、弟弟,还有五头骆驼,三匹马,一群牛,一群绵羊,一群山羊,和一只叫巴萨尔的猎犬。
爸爸把一只驼铃挂在队列最后的骆驼脖子上,大喊一声:“出发!”
他们走过草原、戈壁、沙漠、山坡,走过烈日、暴雨,走过黄昏的落日、夜晚的星空、清晨的彩虹。
终于,他们找到了最合适的栖息地。
清澈的小湖,好像漂浮在草原上。
湖边长着茂密的青草。鸟儿张开翅膀在湖中戏水。
就这样一个简单得根本没有任何情节的故事,却呈现出散文诗一样的美感。
故事作者和插画作者都是蒙古人,而且还是一对夫妻,他们曾经共同创作了许多绘本和连环画剧。如今,他们生活在日本埼玉县,我猜想,故乡应该日日夜夜在他们耳边召唤吧,不然怎么创作得出这么深情又不露声色的作品!
我很爱妻子笔下的画面,那么壮丽和辽阔的场景,用的却是最清新的颜色;每个人物的服装、配饰,都精细入微。
我也很爱丈夫笔下的文字,叙述时平缓,像一家人有条不紊的日常;对话时变得明快,透着蒙古人的直爽。
太阳落山了。
爸爸说:“今天就在这儿歇下吧。”
晚饭是羊肉面。
弟弟好像总也吃不够,两脚又蹬又踹。
妈妈说:“明天要过戈壁沙漠,今晚早点儿睡啊!”
“咦?过戈壁沙漠?咱到底去哪儿啊?”
“得过戈壁和高山呢。”
故事的最后一幕是:
小图雅一家在新搭的蒙古包里,请来了好朋友。
他们一边喝浓郁清香的奶茶,
一边听爸爸演奏悠扬动听的马头琴。
草原迎来了美丽的夏天。
特别是最后一句,家的温暖,故乡的深情,都浓缩在这十个字里了。
当然,文字从来不是孩子的疆域,图像才是他们的地盘。《小图雅搬家》被誉为“草原上的清明上河图”,原因在于每一幅长卷画面里,都有数不尽的细节。比如,骆驼身上的行李,在悄悄地变化着;跟随小图雅一家旅行的,还有老鼠一家;羊群中一只黑嘴巴、黑耳朵的小羊,跟妈妈分开又受了伤,最后放在图雅弟弟的摇篮了……甚至,这本书里出现了多达20种动物,分散在不同的画面里;而图雅一家迁徙途中遇到的其他牧民,他们在赛马、射箭、祭祀、犁地、煮奶茶……完全不是吃瓜群众啊!
读完书,就特别想念起《敕勒川》,在我看来,那也是用最简单的文字,构筑起最美的画面。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草原上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故乡,有家,故乡和家的温情,会围绕我们一生。这本书,不仅仅孩子可以读,每个有故乡人,在这本书面前,都是永远的孩子。
▼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