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嘉莹先生谈《论语》:古往今来最想见的是孔子

给孩子 2022-09-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迦陵学舍 Author 叶嘉莹

去年6月,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捐赠全部身家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当时,在人们不解是什么支撑她在耄耋之年选择回归清贫时,叶先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回应:“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


叶先生说,《论语》是她小时候开蒙读的第一本书,她的一生受了《论语》的很大影响,如果古今中外有一个人是她最想见的,那就是孔子。


今天这篇文章中,叶先生追述了《论语》和孔子对自身的影响,以及自己对《论语》中部分章句的心得,与大家共勉。


本文转载自“迦陵学舍”(ID:jialingxueshe)

叶嘉莹先生谈《论语》(上)



《论语》是我开蒙读的第一本书


我今年是九十五岁,我认识孔子就有将近九十年了。因为我小时候儿,差不多六岁吧,开蒙读书,我当时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孔子的《论语》。我们是旧式的教学的方法,我的老师呢,其实就是我的姨母,她的讲说并不是很多,主要是背诵。我很奇妙地,就是说,我读孔子的《论语》,我对有一句话,我一读到,就给我一个很强烈的震撼,真是打动了我。我那时候很小,我也没敢提出问题,也没有问我的姨母。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说你如果早晨认识了这个“道”,晚上死了你都没有白活这一世。当我读《论语》,读到这一句话的时候,给我一个非常强烈的震撼。我想那个“道”是什么呢?可是我当时小的时候,也没有提出来问,但是给我很大的一个震撼。

孔子行教像


我读《论语》的时候,因为我们把这本书叫“论(lún)语”“论(lún)语”。有人说(应该是)“论(lùn)语”,(这)就不对了。为什么说“论(lùn)语”就不对了呢,因为这个论(lùn)啊,是一种议论。比如说,我们说,唐宋八家写的《留侯论》、《辨奸论》,那是一种论文,所以叫它作“论(lùn)”。所以这个《论语》,我们一定要读“论(lún)语”,而不能读成“论(lùn)语”。因为“论(lún)”跟“论(lùn)”两个字(音)的意思,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当读音不同的时候,它的词性就不同。“论(lùn)”是个名词,是议论,像《辨奸论》、《留侯论》,这就是“论(lùn)”。“论(lún)”是个动词,就是谈话的意思。比如说有一首诗,说“玉关肠断与谁论(lún)”,说我当时离家在外、远行在外,走到玉门关,我觉得怀乡、思乡,思念故土,断肠,可是我跟谁去诉说呢?“玉关肠断与谁论(lún)”,那个就念“论(lún)”。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就是为什么要读“论(lún)语”而不是“论(lùn)语》。这是第一要辨明的。因为它不是论说一个“语”,是“论(lún)”,是谈论、讲话,这个“论(lún)”,是彼此互相谈论。“语”呢,其实是告诉,这本书所记述的,就是孔子跟他的学生日常生活之间,他们的谈话,他们的问答,反映了他们一切生活、一切感情的一个状况。所以我认为,是非常亲切的,非常有意味的一本书。



《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我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我对于《论语》的这一句话打动了。我就想,那个“道”是什么东西,值得我们说是,只要明白了,听到了,死了都没有关系了。那我后来就发现,其实《论语》里边所谈论的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你要做一个君子。君子与小人的分别,《论语》上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就是说,一个君子人,他所追求的是“道”,而不是日常的生活。所以他所忧虑的,是我不明白这个“道”,而不是忧虑我的贫富。所以君子是“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子也跟学生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说你读书,要做一个君子。就是你从读书之中,培养你一个君子的品格。什么叫做“小人儒”?前几天我在写另外一篇文章时候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在过去的专制的时代呀,科考的时代,其实让他们背的,就是这些个经书,这些个“四书”,考试的题目也是“四书”。可是你看一看,我们中国有名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其中描写的)这些个考生,不是都是读了“四书”考出来的吗?怎么会这样的堕落,怎么会这样的败坏!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把读“四书”当做一个做官的阶梯,他们读书,不是为了明白一个君子之道,而是说,我考过这个科举的考试,我就可以做官,做官就可以贪赃枉法。所以你看,《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些个人,都是科考出来的,他们也都背了“四书”,(但是)他把读书当做谋求利禄的一个手段,一条道路。


真正的读书人,其实,荀子讲过《劝学》篇,说小人读书“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说你读了一句圣贤的书,“入乎耳”,然后你可以写文章,或者科考,或者跟人家谈话的时候也说得头头是道,你“入乎耳,出乎口”,这个语言、这个教训,在你身体之间经过的,“口耳之间则四寸耳”,不过是四寸的距离,“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怎么能够对你整个的七尺之躯,整个的人发生作用呢?所以荀子的意思,是说你读书,要“入乎耳,箸乎心”,你从耳朵听到,在心里边记住,而且要“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就把你所听说的古圣先贤的道理充满在你的内心,当你举手投足,所以说是“布乎四体”,你手足四肢,都要充满了你所学到的这个“道”的修养和品格。“形乎动静”,你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有你所受到的圣贤的这种教训的这种影响。

清《钦定篆文六经 四书·论语》书影


所以我们中国,真的,我以为,在中国的诸子百家里边,孔子是最了不起的。因为孔子真是引领了一个正道,不像那些个其他的百家之说,甚至于连老庄之说都可以包括在里边。他们那种思想,或者是出世的,或者是一种超越的。只有儒家的思想,是真正的入世的、做人的,一个基本的规范和道理。


所以我一直,小的时候背的孔子的《论语》,而且当我读《论语》的时候,我们家里边是一个儒教的家庭,我们家里边是只尊奉孔子,其他的,所谓“三教九流”,那些个佛,道,一切的信仰,不许入门,就是绝不接纳它入门。所以我们家里边是传统的。而且,像我小的时候,我说我六岁开蒙要读书,我们家里就先立一个牌位,一个木牌的牌位,上边是红纸黑的墨笔字,写的“至圣先师孔子之位”。我们在开蒙读书之前,我们都要对至圣先师孔子之位行三跪九叩之礼,当然这是一种外表的礼法,但是这是在我们小孩子的心里边就培养出了一种对于孔子的尊敬,对于《论语》的里边一些个教训,一些个语言,能够有更深刻的一种了解。



《论语》中的“女子”与“小人”


孔子所说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他常常举出来这个“君子”。而这个“君子”跟“小人”是对立的。这个“小人”是只求眼前的、私人的、一己的利益的。可是孔子曾经把我们女子跟小人比在一起,这是很多后来的妇女界的人最反对的一点。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说这是女子跟小人,这样的人,你最难跟他(她)相处,最难跟他(她)生活在一起。那么,孔子也说了理由。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为什么,为什么女子跟小人,不能够跟他(她)交朋友相处呢?因为这样的人,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女子与小人呢,你要对他(她)过分亲近了,对他(她)很好,他(她)就对你撒娇啊,或者是要求啊,就没有礼貌;可是你如果远离了他(她)呢,他(她)觉得你疏远了他(她),他(她)就会“怨”。


而为什么,为什么女子跟小人站在同样的地位,同样有“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心理呢?这是因为,我以为这是地位使然。因为在古来,封建的社会之中,小人身份比较卑微,所以他对于在上位的人,或者谄媚、或者是追捧,希望得到宠爱,如果失去宠爱,他就觉得怨恨。女子也是,同样跟小人一样,她是没有地位的,她是一个弱者,她的一切,都是倚赖于上面那个有权威的人,给她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有时候你看那个电视,演到后宫的那些个后妃之勾心斗角,之争艳斗宠,就因为她自己没有身份,没有地位,没有理想,没有志业,她的一切都是从上位得来的,上边的人对她宠爱,她就有权力;上边的人对她疏远了,她就失去了一切权威。所以很多,就连唐诗上都说,“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啊!说皇帝对你的恩宠就像水一样,它有时候流到你这里来了,有时候它就流走了,所以“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你得到宠爱了,你就“忧移”,你就忧虑,恐怕哪一天万一这个皇帝移宠到别人,所以得宠就“忧移”,所以失宠就“愁”。


君子不是如此的,君子是自己有立身处世的道理,君子的人格是独立的,不是要依靠一个有权势的人给你宠爱,你才有一切,利益的一切,如果在上位的人不宠爱你,你就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君子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无论是幸运,无论是不幸运,无论我在高位,无论我在低位,我永远是我,我永远有我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操守。这是君子与小人最大的分别。


而女子为什么沦落到跟小人在一起呢,就因为古代,女子跟那些小人都是弱者,他(她)自己没有独立的权力,没有独立的生存的地位,他(她)完全一切都是依靠上面有权威的人赏赐给他(她)。但是如果你自己人格能够独立起来,你“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那你的人格是独立的,你不倚仗一个在上位的人给你什么你才得到,你虽然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为你在人格里边,你有一个完整的人格,你知道在天地之间,你安心立命的,你自己应该持守住的是什么。

毛氏汲古阁《论语注疏解经》书影



我一直尊仰孔子


所以我,我是一直非常尊仰孔子的。有一次,“鲁豫有约”来采访我,最后她问我一个问题,她说,如果古今的所有的人之中,说你有机会见一个人,你最想见的是什么人,我脱口而出,我说:“孔子”。


而且孔子还说过一段他自己的修养,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她说那你现在已经八十多九十了,你知道是什么呢?我说我现在超过了孔子所活的年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但是到七十的时候你已经立定了,你的人格,你的品性,你做身、安身立命的原则你已经成立了,所以那就完全不成问题,你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你就不觉得你每天所行的事是受到约束的,而是你自然而然,你的言语行事就是合乎道理的,不是被一个教训法度所约束才如此的。所以你就得到一个从容自得的地位。因为你,你的心没有逾越,所以你“从心所欲”,也不会有逾越礼法的地方。

毛氏汲古阁《论语注疏解经·为政》书影


所以,我一直,一生可以说受益于《论语》的非常多,那是我小时候最早读的一本书。我想我对于孔子、对于《论语》的认识,和他们对我的影响是如此的,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在那么早的年代,就有一位像孔子这样的有智慧有修养的人,没有孔子的《论语》流传下来,那我们,后来的我们的人生就是一片黑暗。当然不是这么绝对。可是孔子的《论语》,的确给我们读书人有很多启发,有很多指示,有很多引导。所以我觉得,我对于孔子是一直非常尊仰的。而且我觉得,我对于《论语》是有相当的心得的。

🔚

叶嘉莹:怎样教小孩子背诗?

叶嘉莹:一无所有,尚能“ 乐以忘忧”

叶嘉莹先生: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

叶嘉莹:谈古今成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

叶嘉莹先生: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