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横扫英国版《最强大脑》: 鸡娃的底线是什么?看完就明白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帝呱呱星球 Author 十一姐
和浪姐在今年掀起的浪潮、制造的反转一样,在育儿界,主流教育理念也一直在不断地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拨乱反正。
曾几何时,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度占领育儿中的道德制高点,但没有几年,“快乐教育”就成为了一个遭遇群嘲的名词,
究竟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还是尽早为孩子的未来争取主动权?这始终是一个处于争论中心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通过《你好,未来人类》这个纪录片中反映出的华裔教育问题,并结合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爱德华·哈洛威尔的著作《童年,人生幸福之源:培养乐观的方法》,去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爱德华•哈洛韦尔
(Edward M. Hallowell)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和杜兰大学医学院,曾在哈佛医学院任教22年,现任哈洛韦尔认知及情绪健康中心负责人。
在这本著作中,爱德华·哈洛威尔提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公式:
幸福而成功的童年 = 玩耍、联结、练习、精通、认同。
究竟是什么意思?一起去看。
文 | 十一姐
来源|帝呱呱星球 (公众号:diguaguaxingqiu)
1. 天才的另一面
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叫《你好,未来人类》,里面讲到了一个在英国生活的小孩,叫何家进。
英国有个著名的儿童智力竞技节目《天才儿童》,相当于英国版的最强大脑吧。家进11岁的时候参加了这个节目,一战成名。
只要一提到来自中国的天才儿童,大家很容易会联想到他背后站着一位中国虎妈。
因为嫌学校的进度太慢,家进的妈妈晓菲,从小就会给儿子单独制定一个课表。而且,她还坚持跟着儿子一起学习,因为只有这样,她才有能力指导儿子的学业,还能真的考察儿子对知识有没有完全掌握。
在她的高度参与和协助之下,家进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100分。
家进在英国伯明翰上学,他上的中学是全英国排名前10的公立学校。他发展也非常全面,拉小提琴、弹钢琴,连橄榄球也打的很好。
完全是学霸成长的标准路径,看起来无懈可击:一个鸡娃前先自鸡的虎妈,培养了一个十项全能的优秀小孩。
直到节目组邀请晓菲和儿子家进一起回国参观。
其中一个行程是到清华大学的幸福科技实验室,在那里家进做了一个测试。
这个测试可以通过采集人的心电、脑电数据,进行压力值、学习能力和潜能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测试显示家进的空间感知、工作记忆能力都达到了顶级,数学能力和想象力也达到了优秀,几乎是一个没有任何短板的小孩。
但是于此同时,家进潜意识层面的紧张度,也达到了顶级。
这个时候家进妈妈才说起,其实家进早就表现出来了焦虑的迹象,从很小开始就喜欢咬手指甲,一直到现在也没改掉这个毛病。
2. 快乐和成功可以兼得吗?
看到家进的故事,免不了又想聊聊这个古老的话题:
到底应该让孩子快乐,还是成功?难道两者注定不可兼得吗?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我提到的一个韩国校长妈妈写的《妈妈的悔过书》。在这本书里,这个妈妈问了一个问题。
她说:
“我们那个年代的老师,如果身处现代,不少会被告上法庭。只要学生稍微犯一点错,就会拿起藤条狠狠抽打,甚至还有满口脏话的老师。
而在家里,当时大家的生活都很艰难,父母通常都忙着赚钱,没有空关注小孩的需求。
这样长大的小孩,按道理很容易得抑郁症才对,但为什么那个年代很少听说,而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焦虑、抑郁呢?”
这也是我们经常会去说去聊的一个问题吧?她给出的答案是:
“因为那时候的我们可以玩耍。
和朋友跑跳玩耍的“游戏”时间,能赶走所有的压力。
然而现在却不太容易看到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了,为了要去补习班,孩子连玩的时间都没有,压力无法释放,才让焦虑问题越来越严重。”
焦虑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这肯定是有信息传播、数据统计的原因在里面。但我觉得从某种程度上,她的这一番话,说到了问题的核心。
有一本书叫《童年,人生幸福之源:培养乐观的方法》,是哈佛大学推荐美国中学生必读的50本书之一,它的作者是美国一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叫爱德华·哈洛威尔。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培养乐观的方法》
作者:[美]爱德华·哈洛韦尔(Edward M.Hallowell)
译者:覃薇薇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年4月
爱德华在书里面给出了一个打造“幸福而成功”童年的方程式。
当时我看到这个方程式的时候,觉得非常有启发。
爱德华认为,要打造一个快乐而幸福的童年,需要5个要素。
这5个要素是:联结、玩耍、练习、精通、认同,缺一不可。
教育,其实就是这5个要素的平衡游戏,走到任何一个极端都不对。
3. 联结和玩耍
先来说说联结和玩耍。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了很多东西,看起来压力也很大,但却长的很好?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会因为压力太大而焦虑、痛苦呢?
奥妙就在联结和玩耍的平衡上。
就拿家进来说。他的日程被安排得非常满,虽然看起来是文体娱都有了,但其实没有哪个活动是不带有功利心、不用争输赢,可以完全没有压力去“玩”的。
而孩子需要留白、需要足够多的玩耍时间。这个玩耍不是家长安排的东西,而是真正能够让他们对冲掉压力、自己想要玩的东西。哪怕是发呆,或者做一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事。
当玩耍和功利的“培养”之间相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家长去进行取舍,优先保证“玩”能得到平衡。
所以,看别人怎么做,永远只能是一个参考,必须根据孩子自己的状态来选择,每个孩子的度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
从另一个事情里面也可以看出家进的教育当中的问题。
家进的妈妈希望家进将来能做医生。所以,她从小就极力地跟儿子灌输学医的好处,不遗余力地控制儿子的思想和爱好。
像家进在参加《天才儿童》节目决赛的时候,可以选择主题。家进本来想选古罗马,但却听妈妈的话,选了DNA。
这次回国参观,家进有机会到大学实验室去体验一门前沿科学。
在跟课程顾问单独沟通的时候,家进明显变得更健谈,他说,编程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对此妈妈的反应是:没听他说过。
但最后,在妈妈无形的压力之下,家进还是选择了体验医学。
里面有一个细节,决定选医学之后,家进拿起一包餐巾纸往桌上一扔,很失望,像一种无声的抗议,但是妈妈没有发现。
这就是家进的状态。很听话,但是所有思想、情绪的表达都被堵住了。
他生活在妈妈的期待当中,做的所有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取悦父母。
妈妈肯定是非常非常爱自己的儿子的,看起来和孩子也很亲密,但其实她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他们之间的联结有很大的问题。
“联结”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真正的联结就是无条件的爱。
而无条件的爱就是:
你鼓励孩子努力,但不要求他们成功。你允许孩子失败,允许他们不完美,允许他们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而不是全面开花;
你对孩子的爱、态度和评价,不会因为结果而改变;
你了解孩子,不会对他们提过高的、他们达不到的要求;
你愿意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并且喜欢他们本来的样子;
你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努力;
你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之间有畅通的情感沟通。
4.练习和精通
再来说说练习和精通。
我知道也有很多父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就是认为学习、或者练习一些技能,很辛苦、很痛苦,希望孩子快快乐乐过完童年就行了。其实几年前,我也是更偏向于这样的“快乐教育”。
书里面有两个观点,让我校正了对于压力和刻苦练习的看法。
一个是关于自尊感的获得。
书里有一句话我很认同:自尊的根源不在于得到赞美,而在于精通带来的感受。
当孩子掌握了一项技能的时候,比如说骑自行车、跳舞,或者是弹钢琴、剪纸,他的自尊自然会提升,不管有没有得到别人的赞美。
而相反的,如果孩子没有任何技艺压身,不管我们在家里如何天花烂坠的赞美他们,当他们走到社会上,走到对比的环境里,都难免会自卑和心虚。
在生活里其实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技能专长的人,更在乎别人的评价,幸福感、价值感也比较低。
另一个是关于幸福感的获得。
我们很容易把“幸福”等同于“轻松、没压力”。
但心理学家发现,轻松的感官愉悦带来的幸福其实是没有根的,难以持久。人们真正能够感受到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候,是处于心流状态的时候。而心流状态,是在忘我的练习和精通当中获得的。
可以这么说,通过“练习”,达到“精通”,最终获得自我“认同”,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踏实和有力量的幸福。这三个要素是打造一个幸福童年,以及幸福人生,绕不过去的东西。
那么对于希望孩子毫无压力的家长来说,这也是一个观点的调整。
首先别觉得练习是痛苦的,把对练习的畏惧和焦虑传给孩子。
而是让孩子懂得,辛苦的练习,是达到精通的必经之路,并帮助他们体会到精通某件事带来的美妙感觉。这需要从小事开始,自己穿袜子、用剪刀、剥一个鸡蛋,一步步到数学、物理、弹钢琴。
我们总谈内驱力,内驱力,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精通某件事获得的幸福感中自然产生的。
5.一个了不起的方程式
幸福而成功的童年=玩耍、联结、练习、精通、认同。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方程式。
它不仅可以终结“快乐”和“成功”的争论,而且给了我们平衡的方法与路径。
这5个要素是一个家长的自查表。孩子并非不可快乐与成功兼得,如果没有,那么可能是某一个环节缺失,或者失衡。
当你迷茫于该鸡娃还是放养,当你疑惑于正确的度在哪里,当你觉得孩子的状态不对,都不妨对照着找一找答案。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帝呱呱星球(ID:diguaguaxingqiu)。这里汇聚了传说中的海淀、西城、顺义妈妈,因为工作与地域的关系,我们能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跟大家分享帝都妈妈的育儿新认知和京城新生活。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动动手指点一个“在看”,并把公众号“设为星标”!
🔚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