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足男陪练和甜食诱惑都咋做艺术?

雷徕 象外 2023-11-22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象外


薛若哲 Torch火炬 2023 Oil on linen 40x50cm





作者按:


来解释一下标题党——赵达展览的空间,杜夫朗格,有另一个功能是蛋糕品牌;黄彦是艺术圈(更准确的说,是北京美术圈)男足队的前首发球员,后来说自己人到中年膝盖不好了,成了女足的陪练;薛若哲是女足陪练员中的守门员。所以大家看,不是我太标题党,是现在的艺术家都斜杆得太厉害了,普通的社会“精英”身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膨胀的身份认同需求了(啊!不要打我)。图片致谢艺术家与机构。











赵达:日常想象

杜夫朗格临时客厅
2023.07.28-09.16


“日常想象”?想象日常!


一、
 
从画面语言看,赵达的作品,有一种年轻(无关乎生理年龄)艺术家所特有的,品质复杂的视觉。他的形式语言乍看优先服务于表达,但实际却是自觉复因的形式美学决定。作为一种无法早熟的风格,它的“早”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动之微”、“吉之先”的“幾”(苗头),这是所谓成熟期风格所没有的多面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早”,又是时代的“晚期风格”产物:艺术公共语境中的成熟形式风格,被肢解、局部放大,刻意反运动,形式感一方面还坚持服务于表达,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作为系统内的独立问题对待。
 
在这种语境中,我们会看到,他看似肆意放纵为笨拙的笔意下,却有一种性格上的高度克制:他的拙笔和拙形,似乎更多是学养的产物,一种美学品味,而非把根性里的无能为力感(譬如,从生活的不协感投射为用笔的巧不起来;又或如,头脑性格的过轴,同时造成绘画和人生双重的格格不入感)推演为一种语言。
 
据赵达自陈,他的人物造型观,从多方面汲取养份,包括“儿童画、素人绘画、民间美术、书法篆刻、新文人画、汉代的雕塑,等等”,这些源头的共同点,或许是,它们都着力于一种精巧和逼真的欲望尚没有出现前的画趣。邸小伟则说他的人物造型受漫画影响(按潘诺夫斯基的说法,漫画源于巴洛克,和多愁善感是一体两体,漫画中的诙谐,意味着对不完善的现实的接纳。如果从他和漫画关系这个角度看,他对漫画意趣的不完整吸收,以及归入绘画系统的观看习性,让他的作品感受性,体现出某种中间状态。而处于中间状态似乎是我们时代,代表正直的某种无奈特性)。我们将他和他周边有着类似风格取向的艺术家作横向比较,会觉得,和真拙之人比,他拙中尤带巧劲。出位的造型、放纵的笔触,在刻意放飞中确有他的自由,但让画面立住的,不是拙与拙之间的协调,而是有一些更传统的机巧让沉稳之势立定。并且,他处理的题材,不是某些有高度文化积淀的题材,而是更宽泛意义上的、更大多数人的生活场景,就在年前刚刚发生过的生活状态。
 
与他有交情的前辈艺术家,HY有几个说法:1,赵达的风格意志,跳脱于材料语言本身的特性,会用一种材料,非常不经济地去把握另一种材料的直接风格。2,赵的画面内容表达,以单色画(意为不让色彩语言成为问题,而非真的只有一个颜色),就胜任于充分而清晰的情致表达,但他有一种老派艺术家的情怀,坚持要处理对比丰富的色彩关系——通常,赵达会把画面局部的颜色处理得非常舒服(传统意义上的、画画的人共识的舒服,而在整体大关系中,则刻意突显多少算是很温和的刺眼感,在这些“刺眼”颜色里,或有“坏画”因子隔了数代的遗留HY更倾向于,随着时间推移削减颜色


红绿灯 细节




超市归来 细节

 
赵达 红绿灯 纸本丙烯 38X46cm 2023

 
二、
 
在赵达的内容表达里,有着和他徘徊暂安、貌张扬实克制的风格,非常相似的气质:在被邸特绿总结为《日常想象》的题眼下,是在平静(或者说,游移在修养平静和略带苦涩的平庸之间)日常里,细节处,处处透着“狂欢节化”的潜兆,但却始终没有果真张扬的魔幻现实化处理。《日常想象》,想象日常,掺进日常的小小超现实,是他和现实的既和解又对抗。

从超市归来的角色抬着一大袋日常的食用,只能用脚开门,而远处重复这一行为的人群,让购物归来仿佛是某种仪式或集体行为,并且他们从远处归来的道路,仿佛似在下山(“下山”和仪式的队列一样,是一个传统的象征图像)。近景指着主角对话的人物,和主角一样,有依功能随机变长短的腿,仿佛这才是一种常态。满地乱走、拟人的老鼠,猖獗得不似害物,倒仿佛它们才是这地的原住。满天莫名其妙飞撒传单,又让这个日常时间,像是一个非常时期。


赵达 超市归来 纸本丙烯 37X48.5cm 2023


昼夜交替,也就是我们会称之为magic time的那个时间,还有区区几盏路灯下、明亮得异常的白夜,是赵非常爱描绘的时间——实际上,那是黑暗本将要被表现的时间,但黑暗很自然地缺席了。这就如,他总爱描画污浊苦涩的生活境况,但苦涩感却轻易地被达观给吃掉了一样。下楼排队做  的人群,都在看手机,这个场景里的手机,通常应该是无聊苦闷的符号,但通过夸大手机屏幕的光,在感观上,我们仿佛觉得,他们在围聚来,观看/主动参与什么不得了的社会活动。


赵达 队伍 纸本综合 38X50cm 2022


夺魁的抢青狮子里面,似乎发生了什么内部的事情,一将功成……有踩踏,但也有可能,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没有特殊的意指。


赵达 夺魁 纸本丙烯 42X48.5cm 2023


一个人,无端地向着狂驰列车的逆向,疯癫狂奔。有只小兔子在灌木一角自明发光地,“会不会”比他“快乐些”?


赵达 当只小动物会不会快乐些 纸本丙烯 37X47cm 2023


独钓之人,是清高、不合时宜之人,着一身纯洁白衣,而另一群成群之人,拥挤着随卡车远走,他们有狗脸、猩猩脸、口罩脸、天狗面具脸(?),谁都不能例外。


赵达 独钓图 纸本丙烯 37X46cm 2023


……

仔细看来,日常好像也不那么日常,只是被赵达以描绘日常的风格样貌,去描绘了罢了。
 
结、

通常,对绘画艺术画面表达的要求,是形式语言、表达内涵、艺术家性格气质,三者的高度契合,往一个方向提炼。但是,如果暧昧性,是艺术家性格的真实反映呢?那么,言与意,并不全然一律的表达,期间的微妙差别本身,是不是,也是值得玩味、值得深入打磨的“有意味之形式”呢?(抑或言意同一性才是绘画艺术的本质性格?)而这种画面性格的暧昧特性里,似乎暗合着,在这个非常时代里,所相适应的为人伦理感……

 











黄彦:趟浑水

M的房间
2023.08.01-08.31



辩证法的反题:黄彦在《趟浑水》里“反艺术”的做法


(注:文中转述的黄彦观点,经过我的二次总结、诠释,可能与其真实观点有所偏差。另,小标题由米诺代起)


在我保守的视角看来,这个艺术项目稍微有些走火入魔,听信当代艺术自陈的新趋向理路,过于执着,试探“艺术性”与“非艺术性”的边界了。

进屋,扫码,看黄彦搜索资料和微信聊天的录屏,坐下来,聊一聊,你怎么看。也许,他引发你怎么聊,也会被他视为他创作的一部分?

黄彦“趟”的是肖鲁的“浑水”。M的房间原本是肖鲁闲置的“豪奢”工作室,肖鲁现在蜗居在澳洲的简陋工作室里,为她在欧洲的展览做着作品。黄彦原计划将M Room布置成,介于还原回工作室原场景,和肖的相关文献展陈,两者间的状态,并在项目对外其间,实时直播肖鲁的真人秀。肖鲁的处境,和这里面的背景语境,构成黄彦这个艺术项目/这件作品之所以成立的核心。到这里为止,这是一件非常成熟的艺术方案,有内容议题、充分的视觉性,预设了作品“在过程中”的开放性(“离题”的美学),但架构又保证着不可能过于离题、伤害作品的整体性,新派也新派得恰到好处,按艺术系统的算法,十分ok。

可是黄过后“怂”了。作为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时,创作过历史性作品/引发过争议性事件的艺术家,围绕着肖鲁,可行或不可行的判定界限,是模糊的:譬如说,如果把这个项目,视为黄自己利用与肖的形象,以及和肖相关的公共文献资料,做的自己的作品,那是不逾规矩的;反过来,如果将之视为两人的合作创作,就违背了既有协议了。

黄认为,这个项目现在的替代呈现方式,反而比原方案更精炼,它串联了原计划所要的所有表达相关,排除了附着/外在于此的视觉因素(作品成品感),是更彻底的概念艺术;并且,它的“妥协”也是将现实语境收摄入作品,代表“开放”的机智。而作为新式的概念艺术,标示出某一段历史/社会信息中的事件性,并重视既设程序下,关系交互、过程自发的开展本身,取代了传统概念艺术中的灵光一现机智感。的确,按现下“当代艺术”系统的算法,这勉强属于系统的边界线以内,是对“边界线”的有效创新(但或许也不是全新)

此外,录屏内容的重心,也有所离题,更多时长转向了,向肖鲁装置作品《对话》,进行过激行为,这桩行为艺术的署名权争议问题,还有诱发这一争议的社会/艺术行业背景。

当黄彦声称,他并不预设在这个项目名下的一系列行为,为“艺术”的时候,我表示,只有在艺术的场域内,这一切的意义相关,才有成立的可能。我们的共识是,他没有预设在既有艺术模式标准里的既定“艺术性”/有效性,而是反过来,以“艺术”之名,究竟能如何试探“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不可否认,书面地按当代艺术声称的某些新标准看,可以推导出他的“作品”为“艺术作品”。

或许,我们不应该狭隘地把它(或它们?)当“艺术作品”看,而是看作,是在发掘“艺术”算法中,非艺术的成分——在这个意义,他的艺术或许是一种“反艺术”,辩证法的反题,当代艺术自我超克的过程。每一个“xx话语体系”,每一次的自我拓展,往往就是依靠对“非-xx”成分的引进、并将“非-xx”的成分收摄入系统,才维持了“xx”的自我更新、继续“进步”。

有的时候,大胆比判断更重要,“疯癫”的自信(黄的高度自信给人一种,这一定是有效的,的观感)比畏首畏尾的规则更好。


现场图由M Room提供


















薛若哲:白色火焰

MASSIMODECARLO画廊
2023.08.05-10.21



作为海报的这张画,我们不好判断,这是一个人的形象,以微差的方式重复出现了两次,还是两个人,被相同的衣饰发型,赋予了一样的外在性格。身型的细小差异,只能说明是两个模特,但不能说明,在艺术家的心理投射上,他更倾向于一还是二,更何况是观者会如何代入呢?两个人形,主要意味着,剥夺个体性的特权;以及,或许不那么寂寞(这种避免寂寞的做法不才是真寂寞吗?)。在一个身后的视角里,女子的侧面,不仅五官消减了,体积鼓胀也缓成了一个平涂面。


薛若哲 由白至白 2023年 麻布面油画  200 × 170 厘米 


衣褶和手势成了主角,此外,还有两方相同的,脚根处袜子磨损的痕迹(可怜可爱),以及不同的——对应着左边那个女身的单侧耳钉,右边那个女,戴在右手小姆指上的戒指。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这意味着什么。它营造了一种记忆的曲折幽微氛围;但又或者,女性形象是艺术家(男)对人之性格柔弱性的寓意,那枚意味特殊的戒指,是决志奉道、独影自命的理想——作为有着更强悍外表的男性,却只能遥望。



由白至白 细节



由白至白 细节


在薛若哲所形成的个人化图式里,去性格化的背影,并没有如通常那样,指向没有人格特征、集体化、非个性化,卡夫卡、穆齐尔式的寓意。女性,而非中性化的形象,让意味更丰富。如果不是出于对上野千鹤子的畏惧,我一定会说,那一再反复出现的后脖颈,让人想到了川端康成。大面的图式化,强化了局部细处的情绪,看似去个性化的人形,并非表达思想的目的,而是情感表达的手段。故事就发生在衣褶上、手势中、脚趾间、脖子的深处、袜子、手饰、耳饰里。


小橙书 细节


尤其是手指间。我们看得出来,部分手势,似乎脱胎于名画的图式,但意义符指上,则早已脱离无关联。手指与手指,塑造时的体积或平面感,形成一种节奏,这种节奏里,透露出某种逝去的、不能缅怀的、因为人的教养而不堪直露的情感;仿佛作画的过程就是一个洁净的过程,越是在表露情感强度上克制,就越进入一种情感细节的细腻多变感。在形体变得最薄、和成一团的时候,也就是最有故事的时候。


非白 细节



不过,显然,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不仅仅是寓心境的波澜于不言中。现场展陈的编排里,明显有着故事线,而不仅仅只在肌体幽微处做情感暗示:

一双本是祈愿手势的手,无奈被黑色的手套包裹。


薛若哲  在丢勒之后 2023 麻布面油画 50 x 40 厘米


可以用手去触摸的火,本身不是危险,而因其是心理上不可触碰的符号,所以会有一种不知是强调不安还是作态平静的感受。

画中人物,试探着被艺术家以拼贴的接合方式,放置在室内的植物景观,勇敢踏上去的,和疑虑观望的,或许是同一个人。在这里,以潜在方式在场的艺术家,似乎暗示了一种对自身权能批判的潜伏幽默。


薛若哲  错火  2023 麻布面油画 230 x 450 厘米


覆盖薄膜,在薛若哲的画里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明知小小保鲜膜包不起一个人、却非要缠在自己身上的,是一种多么无助的心理。


薛若哲  密封剂  2023 麻布面油画 130 x 90 厘米 


最终,那个女人在晦暗中所读的那本明亮的书,我们不知道,这是在表现希望,还是相反。但不管怎样,生在世上,应该感到荣幸。


薛若哲 小橙书  2023 麻布面油画 140 x 100 厘米 













象外近期文章

马蒂斯的粉丝有吗?
Josef Koudelka。
那个,艺评不是法外之地
森村泰昌。
拒绝艺术圈黑话!针对雷徕的两篇批评
听说这也是艺术?
去小田里的梧桐林下,找小人儿。
刘宏超:笔触。
好讨厌啊,看这个展览之前竟然还要做题!
安哲罗普洛斯。
黑泽明。
在小田里,做大地的艺术
梵高:人体。
贝拉·塔尔。



把艺术拉出圈外

你还可以在微博找到我们
@象外的象外

投稿邮箱
263419055@qq.com

在售好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