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花写过关于海航的文章不少,但几乎没有提到过海航的个人理财产品兑付,特别是在海航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之后,更没有专门写关于个人理财产品的这个“热门话题”。
主要还是考虑到这个话题的敏感性,因为购买海航理财产品的其中一部分人是海航人,包括一线员工,如果写这个话题,怕舆论误导,引起一些影响民航飞行安全的问题。就在9月27日海航二债会召开的前几天,民航圈内一个大家可能都认识的大V来找一枝花讨论:二债会后海航个人理财产品兑付方案会出来,他知道的某机场公安局的领导们很紧张,怕兑付方案引起员工不满,导致一线员工走了极端,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影响了飞行安全,可能对海航乃至整个民航的安全工作造成巨大的打击。他意思是,作为圈内自媒体,应该淡化这方面的影响,尽量不写兑付的事。一枝花和他想法差不多。不过现在二债会开完了,重整方案也出来了,看到网上舆论议论纷纷,一枝花觉得,现在可以公开写写这个话题了。1、国家为什么要让海航破产重整,而不是直接破产清算?众所周知,海航在原股东团队的嚯嚯下,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了。就说涉及个人投资人的海航集团321家实质合并重整,负债1万亿,资产2500亿,评估价值2700亿,清算价值1090亿,按照正常的市场经济,这种程度的资不抵债,就是直接破产清算的事。但是,对党和国家来说,这是十万人的就业,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不管怎样都会尽可能的保住大家的饭碗。对海南省政府来说,其实能拿的出手的海南品牌不多,海航在没陷入流动性危机之前,应该是海南在国内国际最知名的企业了,在海南如火如荼建设自贸港的大背景下,海航这块牌子值得保住,数万建设自贸港的海航人也应该留住。2、个人理财产品为什么不可能大比例的兑付,完全称所有人的心意?第一个问题说了,在政府的支持挽救之下,海航没有直接破产清算,大家购买的理财产品就不会清零。还有一些兑付的希望,但是兑付比例绝无可能是大比例的兑付。一个是海航本身严重资不抵债,特别是在疫情的冲击下,没有资金,无米下锅,大比例的兑付根本无从谈起。另一个原因是政府不可能无限兜底,意思是对于5万个人投资人300亿的理财产品,政府不会全部买单。因为决不可能开这个先河。如果这次政府掏钱,给海航理财产品的所有人全部兜底,那以前还有现在那些雷了无数人可能几千亿的诸多理财产品,是不是政府都得掏腰包满足大家?是不是所有理财产品的风险全部归政府承担,收益由购买人享受?不过,现在看来,联合工作组在理财产品兑付这块是做了千方百计争取的。一方面是海南省政府战投方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会额外拿出几亿股价值五六十亿的海航基础的股票,来支持海航集团个人投资产品的清偿。另一方面,工作组争取了航空主业战投方—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也额外拿出资金支持个人投资产品清偿。之前大家都不看好方大战投海航,没想到最后确定的战投是方大,一枝花个人认为,方大出钱最多,能支持海航的债务清偿,是其能被海航选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算下来,个人理财产品的整体清偿率应该在30%左右。小额理财产品基本可以全额兑付,越是大额,兑付比例可能越小。3、个人理财产品为什么同债不同权,兑付方案内外有别呢?看过兑付方案小伙伴应该知道,现有的方案是偏向于内部员工的。海航二债会上,法官代表投资人问了海航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在一枝花看来,屁股的位置不同,立场不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自然不同。海航的出发点是为了尽最大程度给内部员工最大的兑付比例,特别是占多数的小额理财产品,所以重整方案里面就包括了方大专门拿出几十亿给购买理财员工去补贴。按照海航资不抵债的程度,以及破重整的正常程序,其实个人理财的部分每个人原本只能拿到3万和信托,不管是离职的在职的都是这个数。目前的方案如下,的确是明显偏向于内部员工的,但是3万现金之外,多了其他的现金.....另外大家注意看这个方案要生效的话有三个前提:这个方案中明确了除了3万基础现金外,其他的钱都是外部资源方的合规救助。意思是除了3万,其他的救助都不是法定的,而是给大家争取的额外救助,应该也有多花点钱尽快表决通过重整方案的意思。但是,站在外部购买理财员工的立场去看,必然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都是买了你海航理财的人,为什么要分个三六九等呢?兑付这点钱,不如破产倒闭吧!海航为了最大程度的确保航空安全,要拿外部资源方的钱给内部员工更大比例兑付,外部的人认为同债不同权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这个矛盾能调和吗?一枝花认为:在海航严重资不抵债、政府不能完全兜底、外部资源方投入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无法调和。一、海航重整方案通过表决,理财产品按方案兑付,十万海航人保住饭碗。二、海航重整方案没有通过表决,理财产品零兑付,十万海航人另觅新枝。怎么选择,各位债权人都有投票权,投票做选择题即可。最后再说一点,之前海航集团高层有些领导暗箱操作提前兑付了自己或亲属的理财,这些人在陈谭二人被抓之后,希望还会有追溯,把那些蛀虫再揪出来依法依规处理,给大家一个交代!
有趣!有料!
二十万民航人的发声平台
不要错过民航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