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告别疫情恐慌了……
截至2月10日10时,陕西新增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西安2例。
朋友圈里、微信群里,一片上网课鸡飞狗跳的急躁和抱怨。
早上出门,被认真的家属院防疫同志拦住要“出门证”。
2月10日,已经是被第三次延期的上班的日子,街道上依然空空荡荡。
某些区县发布了极其严厉的隔离令,“非哪儿哪儿的人不得进入哪儿哪儿……”,限制举措之严形同“割据自治”。朋友申同学开了一辆京牌车,昨天抓耳挠腮到处咨询去哪儿能开证明让自己开车上班,得到的答复却是,“别开了,出门会被扣车。”
前天专家说新冠肺炎会通过气溶胶传染,昨天专家说除非医院等高浓度高密闭环境,一般环境下不可能实现气溶胶传染。昨天有院士说病毒是SARS,过一会儿又被各种辟谣,“是口误。是与SARS高相似的冠状病毒。”
有朋友说,好紧张,好恐慌。
在西安,被陌生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是多少?
西安常住人口1000万,目前确诊人数是98人。这样计算,目前西安的发病概率是10万分之一。
(图片来源:数说西安)
西安确诊的98例中其中有42例是有武汉接触、旅行史或从其他城市返回。然后,患者家人19例,聚餐5例,接触性14例。不是确诊患者家属,1月24号之后没有参与过聚餐,自己也不是医务人员的,这三种感染渠道基本可以排除。
剩下的,在商场感染和未明确暴露史的总计18例。也就是说,一个西安人,被陌生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目前是十万分之0.18(18/1000万)。
可能很多人会说,不管是百万分之一,还是千万分之一,落到我是身上就是百分之百,我怎么能不紧张?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坐在自己车上没动,很无辜的被一辆厢式货车撞过来,人和车都受了伤。
有机构根据中国注册机动车车辆、每个人平均每天出行时间、保险公司理赔情况、医院治疗病例、中国人口、城市道路规划、平均寿命及大数法则等,综合得出每个人每年出交通事故的概率是1.15%,每天出交通事故的概率约为0.003%,也就是说,一个人每天出门可能遇到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三。
交通事故是现代人生活中的“第一杀手”。“2006至2016年,疾病监测点系统显示,中国共有115255例交通事故死亡。2016年,粗的道路交通死亡率为11.0/10万。年龄标化的道路交通死亡率从2006年的12.6/10万增长到2011年的15.5/10万,2016年下降到10.4/10万。”(摘自《柳叶刀子刊:中国交通事故死亡率有多高?哪些省份最高?》)
注意,交通事故致死的概率是10万分之10左右,远远高于在西安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但是,你会因为担心遇到交通事故就从此不出门么?
而且,被病毒感染并不等于死亡。据报道,在湖北,新冠状病毒感染的死亡率是 2.8%;在中国其他地方,死亡率是0.2%。
换句话说,一个人在西安极为悲催的被陌生人感染新冠肺炎,而且在西安强大医疗条件下还未能康复,不幸离世的几率是多大呢?0.18/10万 X 0.2%=0.036/10万,就是千万分之3.6。
目前,很多人恐慌是因为反复看到来自武汉的一些悲剧故事,然后一边自我感动着呼喊“武汉加油!”一边对身边和武汉有关的人和车如临大敌。
武汉确因前期防控不力造成大面积感染,但是不是来自武汉的人就有很大概率是病毒感染者呢?
宝鸡有一组数字,“疫情发生后,宝鸡市共投入9.34万人,重点对湖北来宝、返宝人员实施地毯式排查,目前共排查出1月25日以来湖北籍来宝返宝人员12222人,其中武汉来宝返宝人员7113人。”
注意,这是1月25日之后的数字,也就是说,如果把排查日期提前到1月20日,或1月10日,这个数字应该更大。
宝鸡出现的新冠疫情多少例呢?截至目前,13例。其中,3例从武汉返回,3例从其他地方返回。也就是说,从武汉到宝鸡的人中,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应该低于万分之4.2(3/7113)。
西安市的数据也基本相当。98例确诊患者中有35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从湖北到西安的人大约6万左右,感染概率在万分之5左右。
透过这些数据,我们的恐慌是不是有点太不真实了呢?
如果你不会因为出门可能遇到交通事故就从此不出门,不会因为吃含糖量太高的食品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就从此“断糖”,不会因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身体不可逆的损伤就抛弃手机,你对新冠疫情的恐惧,就纯属自己吓自己。
恐慌会让我们变蠢
人为什么恐慌?应该知道的,知道的不够多;可以不知道的,却知道的太多。
之前我们就专门发过文章,《少看点新闻,少受点伤》。
多数人常犯一种错误,把不同权重的信息放在一起去比较。
在关于气溶胶的争论中,就看到有朋友拿着“物理学者关于气溶胶形成机制”的描述,和“医学家关于气溶胶可能产生的传染影响”去比较。或拿着某些媒体对专家的提炼转述,去和专家本人的完整观点去比较。
现在,关于疫情的信息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多了,这些信息有很多会自相矛盾,甚至是谣言,多数人识别、理解这些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会像电脑一样“死机”。而巨大的压力下,因为恐慌、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会出现认知狭窄,对危险和负面信息过于敏感,光看到问题和危险,看不到解决的资源,看不到积极解决问题的可能。(摘自《疫情当前,要破病毒,也要破“心毒”》)
建 议
少看新闻,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可以分两次,可以分四次。没有那么多大事,等着您批阅。
少看社会新闻。很多社会新闻会翻车、会反转。这会儿热烈表达的情绪,说不定过会儿会被打脸。
少看点网帖,尤其是感叹号太多的帖子。如果标题里出现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写作的时候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一个连情绪都控制不住的人,写出的内容怎么可能有理有据、理性客观。
盯准一个专家,只听他的。在病毒这个领域,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比他们钻研深入,也不可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更全面的数据,我们没有能力判断专家的对错,不如选准一个,认认真真听他的就好。推荐关注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华山医院感染科有个公号“华山感染”。估计你所关心的问题,里面都有提到。
盯准几个专业公号,比如果壳、知识分子、科学大院,都是科技宅们做的。这些人比你专业,也比你更认真。听他们的,可以少被不靠谱信息折腾。当然,还有inKr和益读社,因为,我们可能比你爱学习那么一点点。
放下恐慌,回归正常
更重要的,我们该放下对疫情的恐慌和担忧,多想想,疫情之后的工作该怎么做。
“医院再不开工,死于其他疾病的人很快就要超过新冠状病毒肺炎了。企业再不开工,可能要面临倒闭了。工人再不开工,家里就揭不开锅了;学生再无限期推迟开学,就完不成学业了。”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认为,武汉以外的城市和地区,应借助政府的强大意愿和行政命令,迅速建立一整套快速诊断和收治体系。“快速诊断是核心!”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近日撰文指出:“在对重点城市和地区进行加强防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疫情并不严重的城市,盲目参照疫情严重地区,采取封城和停业等防控措施。有些城市确诊病例仅仅是个位数,但是防控措施堪比疫情灾区。”
“这种盲目恐慌和攀比的心理,原因是一些干部没有底数,没有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反而过分放大疫情影响,带来对经济的严重损害。”
李铁认为,现在处于疫情防控形势的转化期,应该未雨绸缪,把一部分关注重点放在预期的经济社会风险中。
“地方政府领导在科学实施疫情防控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加以引导,防止在防控手段上盲目照搬疫情重点地区。”
“地方官员的恐慌和不担责心理,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不计后果,将严重放大疫情带来的预期风险,终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毕竟各种防控措施的全面实施,将影响到无数个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影响到各个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同时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当下,全国除了集中精力防疫之外,社会的很多方面都陷入了全面停摆之中。”
“通过疫情的防控,可以感受到医学专家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采取全民严防的基础上,更多地通过医学专业知识影响城乡居民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进而实现全社会总动员。但是医学专家并不是经济专家和社会专家。他们的重要性在医学方面,而在防范经济社会风险方面,更需要其他学科的专家和政府共同提出方法和解决方案,才有可能防范预期发生的其他经济和社会风险。”
“建议各级政府的主官们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意识,最大化的提高科学防控的方法和手段。”
“只有干部的恐惧心理降低了,社会的过度恐慌才有可能被缓解。”
“希望在疫情并不严重并已经达到了充分防控效果的城市,在提高防控能力和手段的同时,自主及时复工、开业,恢复正常经济和社会生活。”
陕西、西安不是疫情严重区域。从目前数据来看,陕西和西安的防控工作效果显著。当下,全国的精锐医疗力量在向湖北集结,打疫情防控的攻坚战,此举的目的也是尽可能减小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暂停键已经按了太久,需要重新点击播放键了。
要解除城市的恐慌,首先需要解决干部的恐慌。
(图片来源:网络)
昨天,浙江发布《疫情防控责任令(2号)》,要求:
· · ·
“原则上不得限制普通居民正常出行,不得随意对销售蔬菜、粮油、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连锁门店、便利店等经营网点一关了之,不得随意限制快递、外卖等关系群众日常生活行业复工及送达服务。在妥善采取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各地要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影响。”
· · ·
浙江确诊病例1092例。其中温州464例,杭州155例,宁波149例,台州141例,都比西安高。
(图片来源:网络)
蓝田县发布《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
· · ·
“从2020年2月9日零时起,只允许陕A牌照车辆且车上人员须是蓝田户籍或在蓝田工作的人员进入蓝田境内。其他车辆和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蓝田境内。”
· · ·
蓝田确诊病例1例。
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不顾经济风险的过度防控,和疫情起初发生时的不以为然、漠然视之,有什么差别?
“只有真正地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出发,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次新冠肺炎抗疫之战的即期风险和预期风险问题,把损失降到最低。”
告别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