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峰|重在概括——统编三上《3不懂就要问》教学叙事

江苏彭峰 彭文峰会 2024-03-18

1

《不懂就要问》是一篇带“*”的课文,我告诉小朋友们这就是略读课文的表示。那么略读课文,我们该怎样学呢?我请他们找到略读课文与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的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发现文章开头有一段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这就对我们阅读课文指出了方向:一是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找出新鲜感的词句。

同时,这篇课文只有二会字,没有四会字。

 

2

了解了略读课文的要求后,我和小朋友们一起走进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在学习上,有哪些好习惯?” 

有些小朋友说他们在睡前会看半小时课外书,还有的小朋友说课文读不懂的地方他会多读几遍等等,我对这些好习惯都表示了赞赏。

接着我又说道,“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一个(出示孙中山的照片,交流资料)。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了解他小时候的故事吧。” 

在进入课文之前,我检查了小朋友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背诵、照例、一段、糊涂、吓呆、戒尺、厉声、挨打、清楚、圈出、练习这十一个词语开火车朗读,其中,“挨打”的“挨”是第二声,小朋友习惯性读成第一声,我又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加深印象。 

教学两个多音字:背、圈。 

 

生字词朗读过后,我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事情主要内容的方法是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直接说出事情主要内容对三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比较困难,所以,我课件出示填空提示课文讲了:                小时候在         读书,

为了                               的故事。

    有了这样的提示,小朋友们回答起来就不困难了: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但有意思的是,小朋友们在说干什么的时候,出现了偏差——直说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但不说“大胆向先生提问”这一茬。

其实,概括事情,最关键的是讲清楚“干什么”,所以我问大家“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是不是做的事情?
不是!
“那他做了什么呢?”
“他向先生提问。”
“这就对了。”我提醒大家,“概括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得抓住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等问题来思考,当然,最关键的是说清楚谁干什么。”
大家若有所悟,我立即问两位小朋友,结果一问,他俩都不知,更不要说会了。
看来,听见和听懂是两码事。
教学中,必须要常常注重反馈,最好的反馈方式是,让小朋友真刀实枪地读、说、写。
这节课,教小朋友学会如此概括,是重点,也是难点。比下面这个内容更加重要。

 

3  

这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寻找有新鲜感的词句,我请小朋友们找出这一篇课文第一个自然段里面有新鲜感的词句。

有的小朋友觉得“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这句话非常有新鲜感。

小朋友感到“咿咿呀呀”这个词语很有意思,他们有点不理解,我和他们说,“呀呀学语”,呀呀,就是一个拟声词,和“叮叮当当”、“叮叮咚咚”一样,他们好像有点明白了。读书声音像唱歌一样,也使他们感到非常有意思。

有的小朋友还觉得“私塾”这个词语非常有新鲜感,我相机出示私塾的图片和文字,帮助小朋友们理解:私塾是我国旧时私人举办的一种初级学校。一般规模很小,多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作为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无一定的学习年限。

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我指导小朋友们再次读第一自然段,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小朋友们便明白孙中山为什么会提问了。

 

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小朋友们继续寻找有新鲜感的词或句子,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发现。 

第2自然段,有小朋友找到了“糊里糊涂”这个词语,他说,以前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词语,现在他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表示弄不清楚,是孙中山的心理描写。

第3自然段中,有一个小朋友说“霎时”,表示“一下子”的样子,让她感到很有新鲜感。说到“吓呆了”和“鸦雀无声”,我让小朋友们做一做表情和动作,感受当时课堂紧张、震惊的气氛。

班上同学此时会有什么反应?想象练习

有的同学(                        )

有的同学(                   )

有的想   (                  )

有的小声嘀咕(               )

我请小朋友们结合刚刚我们课堂里面的“鸦雀无声”进行想象,小朋友们都惊叹于孙中山的大胆提问。

 

有的小朋友还关注到了“戒尺”这个词语,我相机出示“戒尺”图片帮助孩子们理解。先生一开始是“拿着戒尺”,到后面是“收起戒尺”,前后态度变化使小朋友们也体会到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我出示这三个自然段,请小朋友们分角色朗读。

 

后来同学们问孙中山的时候孙中山是怎么说的?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你觉得小时候的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朋友们都能说到善于学习,不懂就会问这类的词语。

我给的参考答案是:勤奋好学、敢于质疑、不懂就问。

 

小朋友们,我这里有一首关于读书的古诗,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我出示颜真卿的《劝学》: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课后我请小朋友们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并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叙事链接:

一键收藏|语文1-5年级上册第1-2课教学叙事


扫码购买: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您好!
如果您需要与教学叙事配套的原创课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课件”两个字,您就能看到购买链接。

彭文峰会

2022年8月22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