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建如此伟大工程,让人惊叹——统编四上《蟋蟀的住宅》教学叙事|彭峰

江苏彭峰 彭文峰会 2024-03-18

第一课时


上课铃声结束,我播放了蟋蟀的鸣叫声,同学们一猜就知道是蟋蟀,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蟋蟀,只有陶哲一人预习时做过相关笔记,他站了起来,向大家介绍。我自然是大加赞赏。我出示一份“介绍”,将“身体较小,呈黑褐色,触角很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发声”这部分内容作了重点介绍。同学们看着图,读着外形描写的句子,兴趣较浓。他们对于“雄性好斗”颇为熟悉,因为电视中“斗蟋蟀”的场景让他们印象深刻。

我说:“很多同学都知道蟋蟀,看来,蟋蟀的名气不小啊。”大家笑了。“让我们读读他出名的原因是什么。”我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朗读,读后大家说说蟋蟀出名的原因。我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读准“宅”这个生字,写好“宅”这个字,动物和人住的地方,名称都不一样,分别叫做“巢、穴、窝”和“住宅”。从这个题目看来,作者把蟋蟀当做人来看待了。

“这篇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些内容呢?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思考思考这个问题。开始吧!”我这样提出了“自读要求”。其实,同学们预习的时候就已经读准读通了,现在主要是思考这个问题。

 

 

自读完课文,首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屏幕上出现四组词语:“隐蔽 、干燥、隧道、简朴;光滑、平坦、清洁、宽敞;慎重、选址、挖掘、钳子;扒土、搬掉、踏地、铺开、锯”。我请四位同学各领读一组。说来也是“神奇”,他们一二年级的时候,很多生字词我是不具体讲,有的甚至都不讲,我很担心他们会不认识,然而事实上,孩子到了二三年级就有了很强的识字能力了。当然,书写方面还是要加强指导,否则写不好看,甚至写不正确。

认读完生字词,我们学习多音字“”,它有两种读音,意思各不相同,同学们将读音和词语做好笔记。

bā:抓着;刨;挖;(扒皮、扒土)

pá:窃取别人身上的财物;用手或耙子使东西聚拢或散开。( 扒手、扒窃)

我们看图理解“隧道”以及蟋蟀的“钳子”“前足”“足上的锯齿”。这些词语的理解,并不需要结合语境,但“慎重”一词,就需要结合语境了。

我出示文中句子“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同学们结合句子,运用“拆分法”理解“慎重”一词,理解后,记录下它的反义词——轻率。我对同学们说:“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慎重做过什么事情?”同学们说自己的经历,在此过程中,我对他们的“运用”进行指导。同学们理解后,对“慎”这个生字进行识记,并观察交流书写的注意点。

我重新出示四组生字词,请大家看看,上面两组和下面两组生字词分别写的是什么,它们分别与“与蟋蟀住宅的特点有关”“与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有关”。

我出示填空题:“课文主要讲了蟋蟀________以及________。

请大家运用“抓关键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种方法来做这个填空题。经过同学们的默读思考和交流讨论,大家明白课文主要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当说到是“修建”还是“建造”时,我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去辨析,最终确定课文第7-9自然段既写了建造,还写了整修,所以大家一致认定要用“修建”。

我们很快就完成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就是“精读感悟”文章的遣词造句了。

 

 

我出示“自读要求快速默读2-6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试着用一个词概括此特点。

同学们默读,我关注他们在书上划的语句以及写下的词语。我发现,有的同学们只是默读,并没有按“要求”来做。我提醒他们一定要划一划,写一写。

同学们开始交流,我引导他们从第二自然段的相关语句开始感悟特点以及塑造特点的“写法”。这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随遇而安”就是“找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就是随便找个地方安顿下来。“根据随遇而安这个词,我们明白其它昆虫的住宅特点是临时的、随意的。那么,这段话中,关于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语句有哪些呢?”同学们开始交流“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我请那些还没有将这三处划下来的同学赶紧“查漏补缺”。这看似简单的事儿,有的同学们并不能做得又快又对,因此,校对和修正是必须的“学习流程”。根据这三处,我们就可以梳理出第二自然段写了蟋蟀住宅的三个特点:排水优良、温和、自己挖掘。同学们进行这样的梳理,就会明白,概括有时候只需选用文中现成的词语就行。这就像很多昆虫选择现成的住宅一样。哈哈哈,这个比喻同学们一定就明白。概括好了,也记录好了。现在我们再“回观”第二自然段,明白这段介绍这些特点,主要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同学们理解此法很是容易,我请他们迅速记下。

同学们交流第五自然段,与住宅特点相关的语句都能找出来,但这次概括特点,需要向蟋蟀一样自己找词了。“向阳、隐蔽、干燥、弯曲”这四个词,得出相对容易。而根据“最多九寸深,一指宽”可以知道蟋蟀住宅非常“宽敞”,这个词语,得出相对困难。这个特点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第五自然段的后半段又介绍了住宅什么特点呢?”同学们从“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等语句,概括出——住宅的门很隐蔽(隐蔽一词需要引导才能想到);“门口的平台”很平坦。对于住宅的洞口以及洞口的区域,作者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请同学们做好笔记。本自然段最后一句,特别有“氛围”,同学们读一遍就能明白这是“拟人”的修辞,我请大家想象:“想象一下,在明媚的月光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弹琴歌唱时,会唱些什么呢?”同学们想到的很有趣,而我出示:“我爱我的小房子,我的房子最舒适!”我将这个唱了出来,大家听了乐呵呵的。拟人的修辞,真的很有意思。

第六自然段,住宅的特点那叫一目了然,他们很快就找出了这些词语——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其中,简朴一词,联系上下文“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就能明白了。

学习到此时,同学们已经明白了住宅的诸多特点。

“同学们,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足和钳子。”

“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种工具的呢?”同学们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从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工具非常柔弱、简单。“工具如此简单、柔弱,想到这里,我们觉得蟋蟀的住宅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

“伟大。”

是啊,蟋蟀住宅的这个特点,容易忽略,却非常重要。

“同学们,请你们代替小蟋蟀介绍下住宅吧。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方面来介绍——我是小蟋蟀,你看我的住宅:我慎重地选择住址……它的外部……它的内部……”

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我请他们选择一个方面来介绍。对于他们用到的“说明方法”和“文中词语”,我会赞美。

最后,我们学写“临”“选”“择”“良”“址”“穴”六个生字。这六个字,写起来特别容易错的是“临”,所以我带着大家写了一遍。而“选”“择”“良”“穴”四个字都有“捺”这个笔画,我大家注意观察比较,“址”的书写关键在于:三“竖”间距均等,但长短不同,两边的“竖”齐头,一定要长一些才会写得好看。




第二课时


 

 

讲真,我白天忙了一天,六点多才到家,晚饭后真想好好散散步,休息休息。但一想到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我立马开始叙事写作,因为被蟋蟀感动到了。我也应该坚持不懈,一点一点地“挖掘”,我也是在做着“伟大的工程”。

我们复习住宅特点,从选址、外部、内部三个方面分别展开。同时,我还复习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我板书在黑板上后,出示: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我请大家看赵州桥、长城、京张铁路这三项伟大工程,再将蟋蟀住宅和这三项工程同框,以此激发同学们的疑问:“赵州桥等都是伟大的工程,我们都理解,但是说蟋蟀的住宅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一探究竟。”

说完,我出示自读要求:快速默读第7-9自然段,思考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请你用“—”画出蟋蟀修建住宅时所用的工具,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同学们开始默读,我巡视。有的同学并没有按要求做,而是在走神,我提醒他们要一段段地默读,一段段地圈画。

 

 

我出示第七自然段,校对同学们划的“工具”,一位同学说,大家讨论,找全了后,所有同学一边读一边画这些“工具”——前足、大颚、后足、锯。随后我们校对同学们圈出的“动词”。“扒、搬、踏、推、铺。”杜佳泽准确地说出了所有动词。我请同学们校对、修正自己的。这些动词,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呢?我请同学们理解每个动词,感受每个动词背后所付出的努力,特别是将这些动作连起来做时,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这劳动强度比较大。我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这样打扫教室卫生,今天扫地,明天整理桌椅,后天再拖地。你会觉得累吗?(不会)如果你这样打扫教室为什么,先是扫地,接着拖地,最后整理桌椅。你觉得累吗?(累)是啊,连续做这些事情,劳动强度就比较大了。”我举了这个例子,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蟋蟀修建住宅的劳动强度很大。

我出示蟋蟀图,还有——前足:扒;大颚:搬;后足:踏;锯:推,铺。我请陈彦岐上台来“连连看”,他基本能“连接”正确,我出示正确答案,让同学们清晰地了解蟋蟀每个“工具”所在的位置,以及描述“工具”工作的动词。

此刻,我请同学朗读,带着自己对蟋蟀的佩服或赞美的情感来读,陈卉琳读得非常不错。

 

 

我出示第八自然段,请同学们圈出动词——钻、摆动、工作,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蟋蟀在不断地工作。从动词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会太多。我引导同学们关注“疲劳”“不大一会儿”“两个钟头”,从中体会蟋蟀修建工程的持续时间长,表现了蟋蟀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同学们也能够从“两个钟头”这个短语中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认真劲儿。

“蟋蟀修建住宅是不是只用了两个钟头呢?”“当然不是。”“请大家找出相关句子来说明蟋蟀修建住宅所用的时间。”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从这些句子,同学们知道蟋蟀修建住宅是从秋到冬,持续不断。这足以证明“持续时间长”了。我引导同学们圈出“抛”这个字,感受蟋蟀在整修阶段做的主要工作。

有了前面五个动词,加上“抛”这个动词,我们可以想象蟋蟀修建住宅的整个过程。由此,我请大家结合下列情景展开想象——

初秋的清晨,太阳刚刚探出头,蟋蟀就开始盖房子了……

三天后的正午,太阳高照,炎热难耐,蟋蟀开始整修房子了……

深秋,夜深人静时,大家都已熟睡,可蟋蟀又在整修盖房子了……

寒冷的冬天来了,蟋蟀也在整修房子……

每个人选择一个场景,练习想象,我建议大家选用文中的词句。集体交流时,我请大家先读我出示的这个部分,再说自己的想象。

“清晨太阳刚刚探出头,蟋蟀就开始盖房子了。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沈业竣最得巧,读读我的“提示语”,再读读书上的句子,完美。

   “仲秋,太阳高照,炎热难耐,蟋蟀开始整修房子了……”第二位发言的是周睦斐,他还是读第七自然段的这句话。我指了指“钻”和“休息”这两个动词,周睦斐终于说道:“仲秋,太阳高照,炎热难耐,蟋蟀开始整修房子了。他干累了,就到家门口休息一会,然后钻进土底下继续干。”

“深秋时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指了指“整修”和“抛”这两个动词,朱婧宇围绕“抛”来展开想象。

“寒冷的冬天来了,蟋蟀也在整修房子。只要天气温和,蟋蟀就不停地从里面抛出泥土来。”

我这样做,就是让同学们运用书中的词句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你想对蟋蟀说些什么呢?”我用这个问题,来帮助同学们梳理自己对蟋蟀的评价,而且,我鼓励他们运用板书中的词语,运用刚刚在书上记录的诸如“劳动强度大”“坚持不懈”等短语。有时候,你不这样“提醒”和“点拨”,同学们就会把记在笔记上的字词句给“抛弃掉”,如果能自觉运用,那“笔记”记得才有价值。

读到这里,你还认为蟋蟀的住宅仅仅是一个小洞而已吗?

“当然不是。”

“现在,请你再读这句话,你一定能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来。”我出示这句话——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我请了几位同学朗读,果真读得不错。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吗?”

同学们能够说出理由来,我要求他们能够用“第一”、“第二”这样的词语来有序表达。

 

 

回顾全文,你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把蟋蟀当成人来写了?请找出这样的句子。

这个比较容易找。我们浏览了文中的相关句子。

我又出示: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呈筒状或针状。——选自英国麦加文的《昆虫》,王琛柱译,有改动

“读上面的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用的是拟人的方法介绍,而这里没有用拟人。”

“文中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有什么好处呢?”

“拟人更加有趣,更加好玩。”同学们的回答,我觉得很不错。的确,这样的拟人,更加生动活泼。

了解完这点,我们学习生字的书写。最后,我推荐大家阅读《昆虫记》,体会他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布置课后作业——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重点观察小动物的动作。


课件信息: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您好!
如果您需要与教学叙事配套的原创课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课件”两个字,您就能看到购买链接。

彭文峰会

2022年9月24日

      

统编五上、六上第3-4单元教学叙事汇总
紧扣对话与心理,品读人物形象——统编六上《15金色的鱼钩》教学叙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