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 然 生 长 | 高 上

2017-05-10 大可 自然生长摄影计划




对 话 内 容

L:黎光波  G: 高 上


L:第一组作品《冬季的超现实幻想》,极简主义中间夹杂了一些魔幻的元素?

G:这一组以雪为主,因为我是哈尔滨人,从小身边就是雪,伴着雪长大的。我以前非常喜欢达利,他非常喜欢他的家乡,赞美他的家乡,我也想用影像去赞美我的家乡。

 

L:这组作品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开始的作品?

G:应该是大三的时候,做了第一张,叫《失真的生长》。刚开始是想把东北的一些东西表现出来,包括一些自己对冬天的幻想,有的是小时候听童话故事,对一些故事有一些印象。再往后,有一些就不单纯是超现实的幻想了,有一些带有一些隐喻和讽刺。《少年军的量化实验室》就是在讽刺中国的考试,教育问题(画面的下面有一个门,我们每个人都是批量生产)。

《失真的生长》



《少年军的量化实验室》



L:这组作品中还有没有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的画面?

G:感觉最有趣的一张是《永远进不去的空门》,献给中国足球的,就是“给你空门你都进不去”,开玩笑。其实我特别喜欢杉本博司的“大海”的系列,我就是想把他的大海做成雪一样,没有尽头。

《永远进不去的空门》



L:这组作品还有一些特别干净的画面,这些画面在南方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看见。

G:对,这一组可能南方朋友都比较喜欢,因为有雪啊什么的。

 

L:就是一夜之间整个城市被白雪覆盖,然后露出一些特别干净的东西,这种视觉感应该很爽,然后这组照片里面都可以很亲切的感觉到那种干净。这个雪球是你堆的吗?

G:没有,它就是一个球,不是我堆的,上面的眼睛是我自己加的。

《子宫的回忆》



L:我看见这个画面就只有一个想法:“去吧,皮卡丘。”

G:这个照片叫《子宫的回忆》,我把这个球比喻成了一个人类最初的受精卵,生命的开始。


L:那这组作品不单单只是想赞美家乡吧?

G:第一点就是想表现一些童年的经历,一些童话故事什么的。第二点想赞美哈尔滨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哈尔滨非常的美。第三点就是我非常喜欢雪,雪能够带给我生命力。


 《冬季超现实幻想》/ 部分作品




L:《生命的构成》和《冬季的超现实幻想》的差别很大,里面用了很多图像的复制、重组、万花筒等无限重复的东西。组合成很有生命力萌动的画面,当初为什么突然想做这样的作品?

G: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医生,家里从小希望我去当医生。我爸有一本人体解剖书,我总拿来翻看。做这组作品的前一阵,这本书被我从箱子里找出来了,我重新又看了一遍。小时候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对小孩子挺不好吧,冲击力有点太强,然后想把它以这种更大众的形式展现给给大家,这样来展现生命。

 

L:画面中已经被你模糊得特别分不清来由的元素,他们是什么?

G:树、树枝。因为树代表生命力嘛,就用树来做这个载体,来呈现。


L:所以你是全部用树为元素,来重组成了一个生命在你心目中的这样一个构成关系?

G:对,因为我特别喜欢树,我觉得树就是生命力的代表吧。

 

L:我挺喜欢《Have You Ever Seen the Star》,这个“八芒星”,你想代表什么?

G:代表人的生命,最早的结合,怎么有人的,怎么有万物的,生命的开始吧。

《Have You Ever Seen the Star》



L:这组作品完成多久了?

G:这组是上大二的时候,先是用了一两年时间做了一另外一组,那个是先做的一些实验,先做的一些肌理,然后再慢慢做,做了两年,一共做了十张。这组作品现在已经告一段落了。

 

L:《生命的构成》这组作品应该是你对实验影像的第一次尝试,作品完成的周期也比较长,这十张画面里面,花时间最长的是多久,最短的是多久?

G:《胚胎》那一张花的时间最长,要用很多的图片去叠加。

《胚胎》



L:能够看到很多重复,当时是刻意建立起的一个对立的关系?

G:当时大学的时候正在学习平面与构成,我特别喜欢上那个课,画一些重复的东西。然后就有了这个想法,在做创作的时候就按着去做。最开始是把一些东西抽离,然后慢慢再到把一些东西重组。

 

L:我感觉《轮回》里面的形象都像特别怪异的生物。

G:其实这一组有一些关于宗教的,有中国本土的宗教,比如说像封神榜的一些人物,还有一些山海经的一些怪物什么的。

《轮回》—先知



L:这组作品有很多怪异的画面跟生物在里面,当初做这组作品是主要依靠《山海经》中国的神话故事为蓝本,然后进行的创作?

G:最开始的时候不是,只是想做一些鬼、怪物什么的,然后做了几张,就开始看《山海经》里面的怪物,就想往里面带入。

 

L:那这里面所表达的神魔鬼怪。是他们在你记忆中的样子,还是你在某一本资料书形容的本来就是这一个形象?

G:在自己心里面是这样一个呈现。有一种反差感。这一组作品的每一张照片的材料在每个地方拍摄的去做,呈现的东西都不一样。

 

L:通过这种抽象化的方式去进行一个你自己的表达,这组作品和你前面的《生命的构成》相对比的话,显得更加魔幻,迷幻。当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想法来做神话这样一个题材?

G:因为我觉得作为汉人,没有自身的信仰,想去通过一些中国本土的宗教神话去寻找,这是一个出发点,然后在去做这个的时候,材料都是些树木 山川 河流 冰雪 不同的地貌,大自然的东西去创作的。

《轮回》—诸怀



L:对你自己而言的话,你是怎么定义这组作品?

G:对我自己来说,用这个载体去创作,大众觉得是不是摄影,无所谓,就像你感觉它是神,它就是神,其实无所谓。

 

L:这组照片你为什么会取名叫做《轮回》,是因为你把这些自然的元素例如冰和山脉,拍摄下来抽离化成一个个大自然下的所谓的产物,让生命再回归到大自然,是这样一个意思吗?

G:对,你说得很对。人在走,在活,在死,最后肯定是回归大自然吧。

 

L:最开始你说你现在是一名技术工人,那摄影这个东西在你现在的生活中它占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或者说你在用一个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它?

G:其实,会很累,但是动力会很足,因为你有压力了,你就有动力了吧,还想继续坚持做。后面有一个《红书 》主要是以心理学为主,通过图像组合再构的方式。还有一组以冰花为主,今年冬天开始做的,做了七张了。


 《轮回》/ 部分作品




黎光波 说:


                                               


我们小时候总喜欢用半天的时间来观察一片凋落的树叶以及在墙角来回爬动的蚂蚁。长大后,我们的视野变的很广,没有时间再像小时候一样去观察这个世界。似乎还记得万花筒中那个叠加出的内心世界。一切看起来很普通的东西在这魔术下,将生命进行分裂重组。组成幻想中的模样。




关于   自 然 生 长   摄影计划







        在大语境下出生的当代中国摄影人,85后是足够幸运的。有足够良好的环境让自由生长。他们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思想,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看,去听,去发现,去成长。一直在无止境的探索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可能性,自己的摄影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现在,他们身上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因如此,摄影在他们身上多了更多的先锋探索和实验的性质。摄影在他们这里一切回归于自我本身,一切想说的话开始肆无忌惮的去表达。

       

         他们以摄影为自我主体语言创作实践艺术,他们用视觉传达对当下世界进行解读。


        让一切自我回归自然,让自我的思维回归自由,别去打扰他们。


        让他们-----自然生长。


———— 黎 光 波

( 计 划 负 责 人 )












项 目 总 监     黎光波


项 目 编 辑     王大可


  项 目 顾 问     张国田 

                       崔   波

  







        合 作 媒 体 

      














此文为原创内容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往期回顾


自 然 生 长 | 吴雨航

自 然 生 长 | 胡兆玮

自 然 生 长 | 黎光波

自 然 生 长 | 春    熙

             自 然 生 长 | 汪润中&黄乖儿

 自 然 生 长 | 何     博

  自 然 生 长 |  张 笑 宇

自 然 生 长 | 希    音

自 然 生 长 | 杨文彬



如有需要

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收听直播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