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友戏称“零点睡六点起,ICU里喝小米”,熬夜和早起,究竟哪一个伤害更大?研究表明,晚睡比早起更易患糖尿病

生物谷 生物谷 2024-03-24

睡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主动或被动的熬夜、早起已成为常态。以往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病理生理后果,甚至诱发死亡;此外,睡眠不足可能会降低大脑中的免疫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但是熬夜和早起究竟哪一个对我们身体的伤害更大呢?一项来自美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熬夜晚睡更有可能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并患上糖尿病。该研究题为“Chronotype, Unhealthy Lifestyle, and Diabetes Risk in Middle-Aged U.S. Women”,发表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


 来源:https://doi.org/10.7326/M23-0728


睡眠类型,也称为昼夜节律偏好,是一种部分由基因决定的结构,指的是一个人睡眠时间早或晚的倾向。


喜欢晚上较晚睡觉(如凌晨 3:00)、较晚起床(如中午 12:00)或在当天较晚时间感到精力充沛(如晚上10:00)的人被认为具有夜间睡眠类型。据估计,8% 的人口具有夜间睡眠模式,这与代谢调节不良、血糖控制紊乱、代谢紊乱以及 2 型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较高有关。然而,观察到的夜间睡眠模式与糖尿病风险增加之间的关联的原因尚不清楚。


夜间睡眠型可能会通过昼夜节律失调增加糖尿病风险,当昼夜节律(包括睡眠-觉醒周期、激素分泌、体温调节和代谢)与物理(例如光照)和社会(例如工作时间)环境不同步时,就会发生昼夜节律失调。昼夜节律失调在夜间睡眠型人群中尤为常见,可能会扰乱能量平衡和代谢调节的昼夜节律,并促进糖尿病的发病。


目前仍解释不清早晨和夜间睡眠时间型之间的代谢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其行为差异。因此,这项调查的目的旨在研究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在睡眠时间型和糖尿病风险之间的作用。具体来说,是研究美国中年女性的睡眠时间类型与生活方式因素之间的关联,并在考虑可改变的生活方式行为后评估夜间睡眠时间类型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关系的变化。


本研究称为护士健康研究 II (NHSII),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于 1989 年启动,研究对象为 116,429 名年龄在 25 至 42 岁之间的女性,主要是注册护士。


关于生活方式和健康相关信息的综合调查问卷在基线时和每两年邮寄给参与者。研究纳入了 64,590 名参与者,他们在 2009 年分别回答了睡眠时间型问题、生活方式行为信息,并且在 2009 年没有临床诊断出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最终留下 63,676 名用于分析。


 图1:研究流程图


此外,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参与者的生活方式行为、饮食、饮酒、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吸烟状况、睡眠时间、健康生活方式得分、糖尿病事件等因素。


结果发现,与具有明确早起型的参与者相比,具有明确夜间睡眠型的人更有可能:1. 上过夜班,在过去2年中做过任何轮流上夜班的工作;2. 患有抑郁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在有明确、固定夜间睡眠型的参与者中更为常见。


 图2:护士健康研究 II (2009) 中参与者的基线特征


在完全调整的模型中,观察到时间类型与个人生活方式行为之间的关联,其中吸烟与睡眠时间关联性最强。当研究人员将夜间睡眠型定义为非适度饮酒或酗酒时,观察到夜间睡眠模式与不健康饮酒之间存在适度的正相关关系。


前瞻性分析中,研究人员在 469,120 人的年随访期间记录了 1925 例糖尿病病例,结果发现,与早起型人群相比,夜间睡眠型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最高。


总之,与早起型的中年女性相比,夜间睡眠型的中年女性更容易出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因素,这可能导致她们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在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和饮食质量)后,夜间睡眠类型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前瞻性关联变得更弱。


考虑到所有测量到的社会人口统计和生活方式因素,夜间睡眠型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有所减弱,但仍呈正相关,未来的研究需要评估生活方式干预和个性化轮班安排是否可以减少夜间睡眠模式对糖尿病风险的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熬夜的危害,不仅影响我们白天的工作状态、更易诱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发糖尿病,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养成早睡早起的健康生活习惯,早八人尽可能不做夜猫子!


来源:

Kianersi S, Liu Y, Guasch-Ferré M, et al. Chronotype, Unhealthy Lifestyle, and Diabetes Risk in Middle-Aged U.S. Women :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 Intern Med. 2023;176(10):1330-1339. doi:10.7326/M23-0728


撰文 | Cathy

编辑 | lcc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精彩推荐:

1、「16+8 还不够」Nature子刊:超十万人队列研究显示,早餐早于8 AM+晚餐早于8 PM更能减少肥胖、糖尿病风险

2、BMI 要被淘汰了?Nature子刊:升级换代——mBMI,不仅能更准确的反映体内代谢情况,还能预测心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

3、科学设闹钟,助力无痛早八!最新研究表明:闹钟响后再贪睡30分钟可缓解睡眠惯性并改善认知功能

4、最有效的减肥方式竟是「抖腿」!Cell子刊:每天“抖腿”270分钟,消耗能量翻一番!

5、「喜报!新型男性避孕药」PNAS重磅研究:可长期低剂量口服的、在停药后不影响正常男性生殖功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