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剑/栗树/卡什坦……说的都是一个东西,弹炮结合适合当舰艇近防系统吗?

某乎的彩云 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2024-09-06

本文的主要内容2023年7月发过,但多位读者问起弹炮结合上舰当近防武器系统,所以对旧内容整理后再发一次。

本文仍是收费长文是剑走偏锋还是工业垃圾?苏联2K22“通古斯卡”弹炮结合防空系统简要分析的配套免费阅读内容,强烈建议读者们阅读长文,切不要连指导体制、火炮自动机结构、弹炮结合的目的、针对的目标都没搞明白,就凭着自己想象脑补的东西一拉到底评论区里指天画地。

不懂不丢人,谁都是从不懂过来的,因为不懂发表了愚蠢的意见也不丢人,多学习多问,没人笑话你,我的能力回答不了的,我可以评论区里置顶请更懂的人回答。但切不要明明不懂,还拒不学习,又特别喜欢指天画地高谈阔论,和那些臭猪军糜一样在军圈(juan,四声)里乱拱乱咬。

在苏联陆军研制弹炮结合的“通古斯卡”团属野战防空武器系统之后,海军也下场了,他们试图把弹炮结合系统搬到水面舰艇上,取代过时的AK-630防空炮。这项工作的成果是3M87“短剑”(3М87 Кортик)弹炮结合防空系统,它的出口型名字我们更熟悉,叫“栗树”(Каштан),音译“卡什坦”。

3M87“佩剑”弹炮结合近防系统,出口型名称就是我们熟悉的“卡什坦”。

Кортик指的是这个东西,海军军官穿礼服时佩戴的短剑,所以彩云用“短剑”这个译名,如有不对请俄语达人们指正。

“卡什坦”近防系统的研发始于1970年代,由图拉仪器设计局负责,1983年在1241.7 型(1241型就是北约名为“毒蜘蛛”的大型导弹艇,1241.7只有一艘,即“卡什坦”的试验艇)"闪电 "号导弹艇上进行海试,1989年正式服役。

“卡什坦”海试平台,1241.7型“闪电”号导弹艇,桅杆顶部为搜索雷达模块,后舰桥顶部为火力模块。

“卡什坦”近防系统的思路和陆军“通古斯卡”系统非常相似,即使用导弹拉大防空系统的杀伤远界,用火炮弥补导弹杀伤近界,远近结合。

“卡什坦”的导弹部分采用与“通古斯卡”一致的9M311地空导弹,但和“通古斯卡”不同,“卡什坦”上的9M311导弹有光学跟踪通道,又有雷达跟踪通道,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而且除发射架上的8枚待发弹外,甲板下方还有弹库和自动装弹机,弹库内有32发备弹。

“卡什坦”发射9M311导弹

9M311导弹和包装筒

“卡什坦”甲板下的自动装填机构

火炮部分,陆军“通古斯卡”因为要安装在较小的履带式底盘上,不得不采用更紧凑轻便的2A38双管炮,而海军的“卡什坦”因为是舰载武器,空间冗余比较大,所以用了射速更高,火力投射能力更强的AO-18内能源转管炮,并且是两门炮左右并列安装。

与AK-630M有所不同,“卡什坦”上的AO-18是原型号的改进型,叫AO-18K,改用无弹链的弹鼓供弹,单炮射速提高到5000发/分,弹鼓备弹500发,一座“卡什坦”实现万发射速,在水冷套筒之外还有炮膛蒸发冷却功能,火炮寿命提高到12000发,为保护炮塔上的雷达和光电仪器,炮口还有延伸出来的消焰器。

火炮部分使用的是无链弹鼓供弹的GSh-6-30P,两门炮布置在回转体左右两侧,弹鼓与火炮一同俯仰。它的雷达天线大瓜皮跟踪目标,小瓜皮跟踪导弹,实现导弹在雷达通道内制导,有全天候作战能力,但还是保留了光学跟踪通道。

当导弹拦截失败后,由AO-18转管炮再进行一次拦截。

单部“卡什坦”可同时跟踪6个目标,选择威胁最大的目标优先攻击,而且“卡什坦”并不是单独一座炮塔在作战,它与舰艇的防空作战指挥系统联动,大型舰艇上可安装多部“卡什坦”,由桅顶的对空搜索雷达发现目标后向“卡什坦”分配目标,每一部“卡什坦”负责消灭被分配到的目标。

1143.5型“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搭载的“卡什坦”近防系统,舰体上4个平台每个平台搭载2座,一共8座。

1154级护卫舰(“不惧”级)左右舷各1部“卡什坦”

2000年左右,“卡什坦”有了一个改进型叫“卡什坦-M”,升级了雷达,导弹升级为9M311-1Э,杀伤斜距拓展到1500-10000m,高度界扩展到5-6000m;火炮部分换成加长身管的AO-18KD(АО-18КД) ,弹丸初速提高到960m/s,强化了针对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效率。

俄20380轻型护卫舰上的“卡什坦-M”近防系统

“卡什坦-M”使用的是加长身管的AO-18KD转管炮

“卡什坦”这种弹炮结合上舰,而且利用大型舰艇安装空间富余,火炮升级到AO-18转管炮疯狂洒水的设计,你不能说它都是错的,它还真实现了杀伤界拉大,延长射击窗口的目标,两门AO-18总射速超过10000发/分,对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概率甚至略高于我国的730近防系统,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概率相当。

但是,你说“卡什坦”这个思路多好吧……又有一大堆槽点:

就导弹部分而言,“卡什坦”使用的9M311导弹并不适合拦截反舰导弹。这类导弹是瞄准线指令制导,三点法导引,三点法导引虽然简单,但跟踪目标时动能消耗大,目标速度越高越明显。偏偏反舰导弹不但飞得快,主动雷达开机后,飞行轨迹还是复杂的拟合机动,在制导站视野里是一个上下左右不停扰动的目标,三点法导引就需要起飞拦截的防空导弹也跟着不断修正飞行轨迹,动能消耗更大。更要命的是,9M311进入制导段后还是无动力的,修正越多,动能消耗越多,剩余动能越少,机动性越来越差,最后可能会失的。

还有一个次要因素是9M311为二级模式,助推段抛掉,进入滑翔制导段的初始速度很高,制导难度大,导弹杀伤近界大,过高速度掠过目标时可能导致近炸引信不动作,脱靶。

“卡什坦”使用的9M311防空导弹,先用助推器猛冲,然后无动力滑翔,还是三点法导引,这种模式不适合拦截反舰导弹。

就火炮部分而言,“卡什坦”这种将火炮布置在回旋炮座两侧的办法,火炮与炮座轴心距离远,射击时的振动扰动大,尤其是双炮射击,振动更大,再叠加内能源转管炮固有的精度缺陷,导致射弹散布进一步拉大,形成一个横向的椭圆。虽然俄军认为横向的椭圆有利于拉大拦截面,罩住目标航路,但终究是拉得太大了,弹幕密度会有影响。

而且“卡什坦”这种导弹、火炮、炮弹、雷达、光电全部集成在一个回旋炮座上的设计导致回旋体重量过大,系统全重达到13500kg,13吨半,不但影响回旋速度,也影响伺服精度,还恶化了安装条件。所以“卡什坦”多装在大中型舰艇上,小型舰艇要装也只能装一部,安装位置限制也很多。

“卡什坦”的回旋部分质量过大,既影响反应速度和伺服精度,也影响安装条件。

本世纪初,我国海军从俄罗斯订购了两艘956EM导弹驱逐舰,即138“泰州”号和139“宁波”号,两艘舰都各有两座“卡什坦”弹炮结合近防系统,所以我国对这一武器系统有充分的使用经验。经过实际使用,我国认为这类近防系统缺点较多,后来的新一代国产近防系统没有采用这一模式,而是继续走外能源转管炮路线,也就是1130“万发”系统。

但是,大鹅似乎对弹炮结合近防系统有着蜜汁自信,亦或者是技术惯性觉得一条路走顺了就不想改,他们在“卡什坦”之后又研制了一款看上去很相似,但指导体制差异甚大的弹炮结合近防系统,这就是“佩剑”系统,出口型号叫“棕榈树”……

“棕榈树”近防系统,这“脑袋”怎么让我想到麻匪?这个下次讲……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是剑走偏锋还是工业垃圾?苏联2K22“通古斯卡”弹炮结合防空系统简要分析

论科学嗑药提升射速的探索——解读苏联AK-630舰载防空炮和内能源转管炮技术

看得更远,听得更清,算得更快——从2K22M到2K22M1,看“通古斯卡”的升级改进

“铠甲-S1”是“通古斯卡”的换代产品吗?极简介绍“铠甲-S1”弹炮结合防空系统

天天催着要写炮,写了白嫖,不写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彩云的机械整备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