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类吃人的爱国者

亮哥又来了 亮哥在读书 2021-08-23

作者 | 亮哥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士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人共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当时,天下承平日久,人们已经有好多年没有见过战争了,所以安史大军所到之处,地方官或开门投降,或弃城逃跑,或被叛军所杀。很快,潼关失守。在安史大军的功绩下,只有少部分地方官坚持抵抗,比如颜杲卿、袁履谦(守常山)、许远、张巡(守睢阳)等人。
其中,张巡的功劳也比较大,知名度也比较高。
张巡,生于708年,是山西永济人(也有说邓州南阳的),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13—741)末年考中了进士,先后当过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等职务。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正担任真源县(今鹿邑)令,于是劝说谯郡太守不要投降,他还招募了一支军队,帮助守城。
雍丘县令令狐潮想降敌,并且杀死那些反对降敌的人。张巡与单父县尉贾贲一起杀死了令狐潮,继续守城。
安禄山的军队在雍丘北设置了杞州,修筑了城垒,断绝了唐军的饷路,城中开始与外面隔绝。又相持了几个月,城中更加危险。
旁边的睢阳城则更危险。当时,许远为睢阳守,与城父令姚摐同守睢阳城。旁边的河洛、灵昌、颍川都被攻下了,只有睢阳在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的睢阳区)是北方到江淮地区的屏障,战略地位很重要。保住了睢阳,安史叛军就无法南下,就保障了唐朝东南地区的安全。

许远本来是睢阳的长官,却把指挥权交给了张巡,并且甘心听他指挥。
在守睢阳半年的时间里,张巡和许远坚持不投降,而且非常有计谋。比如,他们运用了“草人借箭”的计谋,就是用绳子从城墙上把草人运送到城下,敌军用箭射,然后,把草人收回来。还运用了奇袭的计谋,并曾杀死敌军五千余人。
可惜,终究寡不敌众,又等不到外援。于是慢慢地,张巡的军队从一千六百人,减少到了六百人。
张巡和许远分开守城,张巡守东北,许远守西南。没有东西吃了,他们还与士卒一起吃包茶的纸。张巡的精神还感动了攻城的地方士兵,有二百人投降了张巡。
这时候,距离他们不远的几个地方也有唐军。许步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但是他们都拥兵不救。
城中越来越艰难,张巡派了南霁云带着三十个人,突围出去,向临淮求救。南霁云见到贺兰进明后,贺兰喜欢南霁云的勇敢,却不听从他的请求。南霁云咬下一根手指,交给贺兰进明。但他看到贺兰进明最终还是没有相救的意思,于是就离开了。
叛军看到南霁云没有找来救兵,于是开始更加紧急地攻城。
城中没有吃的了,但是张巡、许远认为,睢阳的战略地位太重要,朝廷不能丢失,而且,古代的诸侯尚能相救,现在临近的大唐朝廷的军队,不能不救吧?于是,他们坚守。
至于吃的,他们是这样解决的。茶纸吃完了,就吃马。马吃完了,就吃麻雀和老鼠。麻雀和老鼠吃完了,就开始吃人。张巡杀掉了自己的小妾(当妾是比较危险的,经常被杀,比如吴王阖闾、赵国平原君等),分给众人吃。许远杀了自己的家奴给众人吃。女人是首先被吃的,女人吃完了,就开始吃老弱男子。
最终,城被攻破了。这时候,全城只剩下四百人了,却没有一个投降的。张巡和南霁云、雷万春等人拒绝投降,被杀。许远被抓到了洛阳,最终被安庆绪的丞相严庄所害。

在坚守的岁月里,张巡的军队有一万人,加上城中数万人,但是他们杀了敌方十二万人。
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唐朝廷终于夺回长安。
十一月,唐肃宗在御丹凤楼大赦天下。其中一项举措是给李憕、卢奕、颜杲卿、袁履谦、许远、张巡、张介然、蒋清、庞坚等人加追赠,他们的子孙也给了官职。
张巡被追赠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在唐宣宗时期,他还被选入了纪念功臣的殿堂——凌烟阁。
但是,当时就有人批评张巡的做法,说:与其守着睢阳把人民吃掉,为何不把老百姓保全下来?那可是几万人呀!
张巡的朋友李翰为他作传,把传呈给皇帝,还为他辩护:“张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全了江淮地区,等待朝廷的军队,军队来了,张巡死了。张巡的功劳很大。张巡固守睢阳,是等待朝廷军队的援救,最开始没有吃人的想法。后来援军不到,食物吃完了,张巡才开始吃人的。就算张巡守城之初就有吃人的想法,能够保住睢阳,也是功过相抵的。何况,这不是张巡最初的想法。”
李翰确实是朝廷的人,处处为朝廷着想。至于人民的生命,则不那么重要。
批评者是基于人道主义的批评,即使儒家也是支持这种人道主义的。孟子曾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根据孟子的逻辑,“率兽而食人”是不可以的,“率人食人”也是不可以的。
孟子还说:“(仁者)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这句话代表儒家理想主义的一面。可惜,后世的儒生没人能够在精神上坚持这一点,他们在面临暴政和残忍时,几乎总是屈服。李翰这个儒生也不例外。对他来说,杀了数百“无辜者”,换得一座(远比孟子说的“天下”小得多的)睢阳城也是值得的。
信奉儒家的王夫之,也说:国家酬报功劳是对的,但是吃人绝对是不仁的。(“国家崇节报功,自有恒典,诎之者非也,议者为已苛矣。虽然,其食人也,不谓之不仁也不可。”)
王夫之还认为:守着孤城,没有外援,也没有粮食,到了这个地步,君子所能做的,就是一死而已。儒家所信奉的伦理,臣对君,子对父,所能做的极致,也就是死,不可能再增加什么了。(“守孤城,绝外救,粮尽而馁,君子于此,唯一死而志事毕矣。臣之于君,子之于父,所自致者,至于死而蔑以加矣。过此者,则愆尤之府矣,适以贼仁戕义而已矣。”)
无论城池能够守得住,无论自己是生是死,人吃人是绝对不能做的。(无论城之存亡也,无论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者,人相食也。)对于张巡,唐朝廷可以褒奖他,但儒家的君子不忍提他。李翰说华而不实的言辞引起动荡,这正是我所恐惧的。(若张巡者,唐室之所可褒,而君子之所不忍言也。李翰逞游辞以导狂澜,吾滋惧矣。)

张巡在守城时,曾写过一首诗《守睢阳作》: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这首诗里面,念念不忘的是“报天子”。
他在睢阳城将被攻破时,念念不忘的也是“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我为君父义死”,丝毫没有念及那些被吃掉的人们。
以后,东南地区成了赋税重地,对于唐朝廷来说越来越重要。计算功劳的话,张巡的确对朝廷有一份大功。
对于朝廷来说,张巡是个忠臣,是个爱国者。但是,他是可怕的、吃人的爱国者。
许多爱国者也和他相似,他们爱的只是狭义上的国(即政权),却丝毫不会顾及人民的福祉。一定要警惕这些人!
——END——

相关链接

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归因
没有勇气的人,没有资格谈自由
那些试图帮助我们的人,往往对我们造成最大的伤害
霍梅尼和拉什迪事件:总有人在试图限制我们自由说话
毕生追求自由经商环境的金融巨头
无人说话的世界,是悲哀的
他们已经在我周围筑起厚厚的高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