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争所作的任何辩护,都是无效的
76年前的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此几天之前的8月6日和9日,美军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这才导致日本皇帝在8月15日发布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古往今来,在无数的战争中,无数的人民遭到杀害,甚至包括妇女和儿童,他们经常是最无助的受害者;无数的财富被毁灭;无数的人被迫离开家乡;无数的人沦为奴隶。
就算战争胜利了,平民百姓也得不到任何好处。残酷的战争史告诉我们:除了可以获得战利品的那些人,战争没有胜利者。
尽管人类已经经历了无数残酷的战争,还是会有人为战争辩护。
有一类观点说:战争能够彰显男子汉精神。男子汉精神,难道就应该体现在杀人上面吗?不应该体现在为他人带来福祉上?保护弱者上?这种看法影响力很大。
西方有句谚语:“能用流血得到的东西,不用流汗得到。”中国也有句类似的谚语:“男子流血不流汗。”歌颂战争的《荷马史诗》远远比教人种地、经商的《工作与时日》名气更大,得到的赞扬也更多。
《荷马史诗》的主角奥德修斯等人在做巴西琉的同时,也时常参与抢劫。这是那个时代的常态。英国的托马斯·卡莱尔和德国的维尔纳·桑巴特都崇拜“真英雄”。太多人认为,当个英雄才有意思,整天种地、做生意,多么无聊,多么没有男子气概。不过,他们所说的“英雄”不过是破坏狂和杀人魔王,如果你是一个理智的、正直的人,那么这些人没有任何值得赞扬和崇拜的地方。
还有一类观点说:适度的战争,能够增强人民的凝聚力。他们打了个比方,说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偶尔出点血、受点小伤,反而是好现象。
无知的人最爱用类似,这种类比逻辑错乱,根本不通。身体是整体不可分的,一部分受到伤害,其他部分也不会舒适。但是,任何一个集体都是可分的,任何一个(常年有行为能力的)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应该有自己的基本自由和权利,不应该以任何宏大的理由来剥夺他的自由和权利。
有的教徒也说,上帝给人安排苦难,是为了锻炼人的灵魂。但是,这个度怎么控制?太轻了,似乎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太重了又可能直接把人“锻炼”死了。适度不适度,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而且,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就没有人可以轻易终止。所以,这种辩护是没有道理的。
还有很常见的一类说法:我们必须时时备战,以防外敌入侵。
一个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获得战利品:资源和所谓的“生存空间(德语Lebensraum)”。纳粹德国发动二战,利用的就是这个借口。
英国在16世纪末崛起后,虽然也对许多地区进行了殖民,也发动了不少战争,但是没有那种种族灭绝战。英国一般采取的是贸易。社会分工和自由贸易才是现代文明社会物质进步的重要手段。
如果两国之间有比较自由的贸易往来,双方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生产优势,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和服务,双方就不容易发生战争。
如果两国没有和平、自由的贸易往来,那么两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正如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指出的:“如果商品不能通过边境,军队就会越过边境。”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和平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和平,一切文明、一切物质财富都将消失。
一个国家要不要防备外敌入侵?要。但是,肯定要有个度。比如,你不能要求一个国家所有人放下生产,去从事操练、生产武器,时时刻刻防备着。还是要以生产为主。
一个有着丰富的物质财富、深度社会分工体系的社会,就算发生战争,取胜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比如三四十年代的美国,虽然也进行了战时管制,但是凭借着丰富的物质积累和深度社会分工体系,才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不过,最新奇的一种辩护是这样的:在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欧洲,国王们为了发动战争,不得不向商人借钱。为了让商人痛快出钱,国王们不得不让步,给了他们一些权利,而这是后来欧洲的自由和民主制度的由来。所以,战争的作用是好的,促进了自由。
这种逻辑也是荒谬的。首先,战争是坏的,这一点已经说过了。其次,当时的欧洲国王们之所以向商人借钱,是因为王权较弱,这是在罗马帝国分裂后欧洲陷入混乱、生产倒退,进而进入封建社会的结果。
国王们的妥协是因缘际会的产物,绝不是出于好心,也不是战争的功劳。在许多东方帝国,帝王们掌握着更大的权力,他们也打动战争,他们也需要钱,但是他们并不需要向商人借钱,他们可以直接没收,所以不需要承诺给包括商人在内的人民以自由和权利。
所以,这种辩护也是错误的。
战争就是邪恶的。任何任何理由为之辩护。只有反抗入侵和暴政的战争,才是正义的。
一场场战争过去了,我们也取得了那么多胜利。但是,正如黑格尔所说的,“胜利”是无用的。是的,只有消除了产生战争的环境和观念基础,战争的胜利才是有用的。
希望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铭记战争的残酷和无用,理解和平的可贵。不要受任何廉价修辞的蛊惑,启动战争这台大型绞肉机。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和一点点自由,不可以葬送在这一代人的手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