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15/15:罗马世界的终曲|罗马走向“元首制”的君主政体是历史的倒退。
罗马人的故事15:罗马世界的终曲
聚焦一个帝国的覆亡时刻
实践应用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
核心书摘
《罗马人的故事15》是《罗马人的故事》系列的最后一卷,也是罗马世界的终曲。狄奥多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将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最终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打压下灭亡,东罗马帝国虽然没有亡国,但也挣扎在垂死的边缘。强盛的罗马帝国已经走到了日暮西山的尾声。
适合谁读
· 想走出至暗时刻的人
· 处在危机中的领导者
· 想掌握弱势下谈判技巧的人
关于作者
盐野七生,日本女作家,年轻时心仪罗马,为此远赴意大利,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1992年开始,她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写作《罗马人的故事》,历时15年。出版后,引起日本、韩国商界、政届、学界巨大震荡。另著有《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文艺复兴的女人们》等以罗马为题材的作品,获得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紫绶勋章等大奖。
学什么?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
再灿烂夺目的太阳,也有日落之时。
作者在叙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引用了一段话,这段话是公元前146年,罗马军队总司令小西庇阿在攻陷迦太基后的感言。他说:“我们现在正在见证荣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伟大瞬间。可是现在充满我心中的不是胜者的喜悦,而是终有一天我们的罗马也将迎来同样时刻的悲哀!”
小西庇阿说中了,罗马迎来了它的悲情时刻。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城比迦太基城沦陷时更悲惨——遭到两伙人的两次洗劫。
从今天的文章中,你将发现面对罗马帝国的覆亡有莫可奈何的无力感。作为后人,你在目送历史的时候,能从中悟出盛者必衰、诸行无常的规律。读罗马帝国的衰亡史,你能学到坦然接受并面对失败的勇气,像罗马主教雷欧一世一样,在自知罗马城必破时,能独自出城与敌人谈一个还算体面的协议。
你还会发现:
·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
· 罗马城内有多少公斤黄金;
· 为什么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代表整个罗马帝国覆灭。
划区而治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在昨天的《罗马人的故事14:基督的胜利》这本书中,我们讲述了罗马帝国从公元337年到公元395年这半个多世纪里发生的故事,这个时候的罗马帝国一方面要面临边境蛮族的不断侵扰,另一方面还要适应迅速壮大的基督教带来的巨大冲击,最终在朱利亚努斯、安布洛修斯和狄奥多西等人的推动下,罗马帝国从一个多神教国家转型为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神教国家。但是这样的变化还没有结束,公元395年以后,罗马帝国又迎来了更为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要分享的《罗马人的故事15:罗马世界的终曲》这本书,讲述的就是罗马帝国从公元395年确立基督教为国教开始到最终灭亡这一百多年里发生的故事。
狄奥多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将罗马帝国分裂成互相独立的两个国家,并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最终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打压下灭亡,东罗马帝国虽然没有亡国,但是内部宦官当道、皇后干政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外部也不断遭到蛮族和其他新兴势力的碾压,挣扎在垂死的边缘,强盛的罗马帝国已经走到了日暮西山的尾声。
从3世纪末“四头政治”时代开始,罗马帝国就已经被分割成东西两个区域,并由不同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当时,帝国边境面临诸多蛮族的入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由不同的统治者分别负责各个区域,以此达到应对外敌的目的。所以,狄奥多西让大儿子阿卡狄乌斯接手帝国东方,小儿子霍诺里乌斯接手帝国西方。他的本意并不是想把帝国分割成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而只是延续了东西分工负责的传统做法而已,他认为,亲兄弟之间的分工合作应该比两个外人的合作更能发挥作用。
狄奥多西临终时把两个儿子同时托付给了史提利柯将军监护,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将帝国一分为二的想法,但实际上从他死后,罗马帝国便开始向分裂的方向发展。因为以希腊人为主的东罗马人认为,西罗马虽说是拉丁人的基督教帝国,却依然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罗马色彩,跟自己的性质大有不同,所以他们迫切地想要与西罗马分开,延续和发展自己的希腊文明。
此时的罗马帝国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强盛,以西哥特族族长阿拉里克为首的掠夺者把罗马帝国当成了一块可以随意啃咬的肥肉,他们在帝国东方疯狂掠夺,他只所以没有对帝国造成更大的破坏,完全是因为有忠心耿耿的史提利柯将军率领的帝国仅存的精锐部队的打击,有好几次,史提利柯将军已经把阿拉里克逼到绝境,正准备一举铲除时,来自帝国首度的新命令就会改变史提利柯的战斗部署,连续几次给了阿拉里克东山再起的机会,埋下了后来罗马洗劫的隐患。
更让史提利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是,帝国的当权者居然任命掠夺者阿拉里克为伊利里亚地区的司令官。要知道,伊利里亚地区可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一条防线,是帝国安全保障的晴雨表,地位极其重要!而阿拉里克一直在这一带掠夺破坏,这一任命就相当于是有一个强盗跑到了你的家门口,而你居然打开门还把大门的钥匙交给他,并且告诉他,“欢迎你,以后你是这里的主人了!”这个匪夷所思的任命把罗马一受到威胁就屈服的事实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这个风潮 蔓延到其他蛮族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还不算,帝国东方还不断把监护人、当时帝国的唯一支柱史提利柯将军列为蛮族和异端,直到公元408年,史提利柯在西罗马帝国奸臣的陷害下被斩首,至此为止,罗马帝国彻底分裂成了东西两个独立的国家。
弱国无外交是因为没有谈判筹码
史提利柯被西罗马皇帝霍诺里乌斯处死后,他麾下的官兵知道自己在罗马军中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所以集体离开了军事基地,悉数投靠到了西哥特族长阿拉里克的麾下,这些人的投靠使得阿拉里克的兵力大增,再加上让自己多次吃败仗的劲敌史提利柯已经不在,可以说此时的阿拉里克已经无所畏惧。史提利柯逝世一个月之后,阿拉里克就率领部队跨越阿尔卑斯山长驱直入首都罗马。
到达罗马城外后,阿拉里克对罗马进行了封锁,截获了所有运往首都的物资,这样的封锁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罗马城内就开始吃不消了,最终元老院派遣了两名议员和阿拉里克交涉,元老院表示愿意付出一千五百公斤黄金作为解除封锁的代价,但是阿拉里克不答应,他要求提供罗马市区内所有的黄金白银和一切贵重物品,议员听到这样的要求时诧异地问:“如果这是你的要求,那你会给我们留下什么”?阿拉里克霸气而自然的回道:“给你们留下性命”。强盗的嘴脸表露无疑,最后罗马城拿出了1875公斤黄金,11250公斤白银,还有4000件蚕丝睡袍、3000卷绯红布料和1125公斤印度香料才算暂时解除了封锁。每每读到这里,我的胸中就充满了一种难言的愤懑,曾经强大到无需城墙的罗马帝国居然没落到这般境地!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不由让我想起百多年前的鸦战争和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时的情景。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在哪里、在什么时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罗马付出了这么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只是暂时解除封锁而已,阿拉里克并没有答应和罗马和平共处。所以,时隔一年之后,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再次发动了对罗马的进攻,如果说第一次还是试探,这一次就是直接入室抢劫!
阿拉里克事先和城内的内应通气之后,在里应外合之下,抢劫的队伍很顺利地进入了罗马城区,一路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挡,不过在进入城区之前,阿拉里克对部下发布了两条命令,一是不得杀害不抵抗的人,二是不得侵扰基督教教堂。
这个规定就有点类似于刘邦当年提出的约法三章,不过刘邦约法三章是为了博取民心,而阿拉里克可能单纯的是为了让伤亡小一些。也多亏了这两条命令,才使得这次侵略行动的残暴程度更轻微一些,一方面罗马城内根本没有奋起抵抗的兵力,再者四处逃窜的居民一听说教堂安全就纷纷逃往教堂避难。但是数十万的侵略者不可能都严格按照上级的命令行事,很多人为了获得财富,四处抓人威胁拷问收藏财宝的地方,有许多身无分文的人因为无从招认,只能惨死在蛮族的刀下,同时还包括修女在内的众多女性遭到施暴。这场施暴掠夺和杀戮过程在罗马城内持续了五天时间。第六天早上,阿拉里克与数十万部队就带着所有能带走的东西往南走了,货车与人组成的漫长队伍几乎布满了整条阿庇亚大道。
罗马浩劫发生后,当时的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是罗马帝国已经崩溃了,但实际上,西罗马帝国在浩劫发生后并没有马上灭亡,从公元410年到公元476年这六十多年里,西罗马帝国仍然挣扎在垂死的边缘,等待着他的还有更多的劫难。
压垮人的不是与对手的实力差距而是恐慌情绪
公元408年史提利柯被霍诺里乌斯处死后,引发了公元410年的罗马浩劫。公元432年之后的22年是艾提乌斯的时代,在他的统治下,西罗马帝国得以延续,但他最终还是在公元454年被现任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杀死,艾提乌斯的死,又引发了455年的第二次罗马浩劫。
由坚瑟利柯领导的汪达尔族从公元439年以后就占领了罗马的北非地区,并且经常登陆附近西西里岛和萨丁尼亚岛,几乎抢遍了这两个大岛上所有的都市和城镇,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尤其是在得知艾提乌斯被杀死之后,他们把罗马确定为下一个抢夺目标。公元455年初夏,坚瑟利柯率领部队在距离罗马市区不到二十公里的奥斯提亚港口登陆,当时他率领的兵力总数不到一万人,相对的,罗马城虽然在第一次浩劫之后人口迅速外移,但是城内至少还有二十多万人,尽管如此,得知坚瑟利柯在奥斯提亚登陆的消息后,罗马人还是被吓得惊慌失措。最要命的是当时的皇帝马库希穆被过度恐惧而亢奋的老百姓给杀了,在那之后的两个月,西罗马帝国的皇位一直处于虚悬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被称为罗马教宗的罗马主教雷欧一世,被迫独自一人前去与坚瑟利柯交涉,并且二人最终就这次的罗马浩劫达成了三项协议,一是不掠夺基督教堂与相关设施,二是不得残杀不抵抗的人,第三是不得拷问俘虏。协议达成后,罗马市再次被抢夺殆尽,这一次的抢夺进行了两周时间,而且进行得相当有秩序。沿着台伯河逆流而上的小舟陆续在码头靠岸。人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装上船后,又成群结队的回到奥斯提亚港,再把小舟的物品搬运到渡海用的大船上,被装上船的除了金币和珠宝首饰,还包括铜制的栏杆、门窗,甚至连朱比特神殿屋顶的镀金铜瓦片都被拆了下来。与其说这是一次抢劫,不如说是一次大搬运,因为这所有的工作全都是由罗马居民亲手完成,抢劫者汪达尔族的官兵们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在罗马市区四处巡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损失的人非常少。
如果说第一次罗马浩劫是轰动地中海的超级新闻的话,那第二次罗马浩劫连新闻都算不上,可能是因为有了先例,而且整场浩劫是在加害人和被害人合作下完成的。经历了第二次罗马浩劫后,西罗马帝国彻底走向了尾声。
最后的二十年,是西罗马帝国政局动荡的二十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这个羸弱不堪的帝国频频更换了九位皇帝。公元476年,蛮族将领奥达凯尔发起武力抗争,逼迫最后一位皇帝罗幕路斯退位,他既没有取而代之登上皇位,也没有拥立其他人登基,只是单纯的让皇位就此消失,至此西罗马帝国在宁静无声中灭亡了。
委婉说法能减少人对糟糕处境的反抗
蛮族出身的奥达凯尔带领蛮族人把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赶下台,彻底毁灭了西罗马帝国,他占领罗马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追随他的北方蛮族有地方居住,但是身为战胜者的奥达凯尔还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统治数十万计的战败者。
在这时,奥达凯尔提出了蛮族和平的理念,而且还他还推动了具体的政策。关于蛮族和罗马人的关系,他不称战胜者和战败者,也不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而是规定为“客人”与“主人”,也就是说目前的状况是:主人热烈欢迎来访的客人,并且还真诚地让客人寄宿,尽管这样称呼有些虚伪,但是却能减缓罗马人心中的屈辱感。在规定了互相的关系之后,奥达凯尔必须保障他手下人的生活,因此他规定“主人”必须拿出三分之一的资产赠送给“客人”。
除了上边的规定之外,奥达凯尔彻底保留了罗马既有的统治体系,以前的皇宫现在只是改成了王宫,里边的组织结构和官僚体系完全维持原样。首都罗马的行政依旧由“首都长官”负责,其下的各级公务员都与以往一样维持正常工作。而元老院不但维持存续,还恢复了被剥夺很久的铜币铸造权,奥达凯尔以这项政策掌握了元老院阶级的心,同时他扫除了罗马人对蛮族入侵的恐惧,保证了罗马的安全,因此又掌握了所有战败者的心。也就是说,奥达凯尔将蛮族和平带给了因失去罗马和平而痛苦不堪的战败者,可能是奥达凯尔接纳既有的政策太彻底了,所以罗马居民之间开始流行一句笑话,那就是奥达凯尔连贿赂官员的习惯都保留下来了。
奥达凯尔实施的蛮族和平政策说简单点,就是军事方面由蛮族负责,行政方面由罗马人负责。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战胜者和战败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和状态共存的,整个状况有点类似于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坛协助驻日美军的统治。在蛮族和平之下,战胜者与战败者共存了近半个世纪,后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发起复兴意大利的战争,并最终将意大利纳入到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之中,蛮族和平才得以终结。
最后一位“大帝”和他的《查士丁尼法典》
西罗马灭亡之后,东罗马进入到了最后一个繁荣期,也就是查士丁尼统治期,这一时期是历史上东罗马帝国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过渡期,也是属于真正罗马人的时代。
查士丁尼也因为伟大的功绩被人们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那么查士丁尼有哪些丰功伟绩呢?
查士丁尼出生于巴尔干地区的的农民家庭中,他之所以能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叔叔查士丁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长年在军中任职,并没有建立什么军功,机缘巧合获得皇位以后,当即把查士丁尼提拔为秘书官。
查士丁尼是一个不受拘束的人,据说当时他看上了一个叫狄奥多拉的舞女,而在东罗马帝国,元老院议员是禁止和低阶层出身的女子通婚,身为元老院议员的查士丁尼为了娶这个美丽的女子,不惜修改了帝国的法律。尽管如此,查士丁尼依旧颇受皇宫群臣与元老院议员的好评,查士丁晚年卧病在床时,元老院与皇宫官僚联合请求他立侄子查士丁尼为共同皇帝,查士丁批准了这个请求,成为共同皇帝四个月之后,查士丁病逝,查士丁尼成了东罗马帝国的唯一皇帝,虽然成为帝国最高统治者时已经四十五岁了,但是查士丁尼是一个长寿皇帝,他前后活了八十三岁,因而在位时间也长达三十八年。
身为罗马帝国的皇帝,又能让后世追加“大帝”尊称的,前后只有君士坦丁、狄奥多西和查士丁尼三个人。因此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的功绩也是值得一提的。
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查士丁尼的功绩被提及最多的有两项,首先就是他修建了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它是查士丁尼献给基督圣母子的礼物,因此在规模上超过了以往的任何基督教堂,十五世纪被土耳其征服后,这座教堂被转为清真寺使用,不过到现在,它只是一个历史古迹,成了伊斯坦堡的著名景点。
查士丁尼的第二项功绩就是他组织编纂了《罗马法大全》,这套全书是包括刑法在内的各种法律的大合集,查士丁尼还专门为这套书写下了序言,在序言中他明确表示编纂这套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从既有的众多罗马法中,搜集适合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法律。只不过《罗马法大全》最后没能在查士丁尼统治的东方使用,因为整套书都是用拉丁文写的,而在东罗马帝国普及的是希腊文。但这并不影响《罗马法大全》对后世的影响,到中世纪时,这本法典重新在西方发挥效用,直到今天,欧洲人也都还在赞赏查士丁尼的这项功绩,可以说光是编纂《罗马法大全》这一件事,查士丁尼就有足够资格被后世人称为“大帝”了。
总结
罗马帝国建立、兴起、壮大、灭亡的整个发展路径延续了一千多年,期间经历的曲折和取得的辉煌一样多。盛极必衰,诸行无常,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规律和大趋势,在诸多盛者中,罗马别具一格,而在必衰的途中,罗马同样与众不同,他没有选择以轰轰烈烈的伟大瞬间的方式灭亡,而是在悄无声息的平淡中退出历史的舞台。罗马帝国的灭亡从帝国一分为二开始,因蛮族的入侵加速,并最终倒在两次罗马浩劫的屈辱中。
很多人认为罗马帝国的灭亡时间不是公元476年,而是1453年,这是因为东罗马帝国一直存续到1453年。罗马起源自城邦国家,而对一个城邦国家而言,首都就是国家的根源,因此,没有罗马城的罗马帝国也就称不上是罗马帝国,从这个角度来说,罗马帝国确实亡于公元476年。
到今天为止,整套15本的《罗马人的故事》终于告一段落。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 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 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一经出版就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做领导者论、组织论、 国家论的现成教材的原因。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通过对全套书的解读,我们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通篇所呈现出来的是自信与宽容的文化、竞争与开放的性格、人性与权利的追求,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盐野七生笔下的罗马史与罗马人,时空穿越2000年,体验着人类文明中顽强生长并趋同的精神动力。有人说罗马文明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根脉,它没有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而消亡,今天仍然在波浪似地不断前行,荡涤着不同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的隔阂。同样,中华文明作为东方文明的发源,也在从另一个维度进化 与成长,并与前者共同汇成当下全球文明的主流。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602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肖志朋)
《罗马人的故事15:罗马世界的终曲》金句:罗马走向“元首制”的君主政体是历史的倒退。
今天是文章是15册《罗马人的故事》的终曲,也是罗马帝国的终曲。一个帝国的败亡时刻总能聚焦许多问题,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让你身边的朋友也能从千年帝国的消逝中收获启示。
《罗马人的故事》14/15:基督的胜利|物质需求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基督教成为了罗马人最后的心灵慰藉。
《二战解密:盟军如何扭转战局并赢得胜利》|合理利用资源,是走向胜利的唯一途径。
《百年战争简史》|没有哪一场战争能被称为“胜利”,“战争”对于卷入战争的双方来说,都是灾难。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