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伪心理学说不》|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消费者。

今今乐道·越读者 品卷一族
2024-12-10

核心书摘

《对伪心理学说不》回答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这本书从1983年问世以来,30多年来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的经典,被全球400多所高校采用,在心理学界享有盛誉。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导论教材,它从批判思维的角度出发,用科学严谨的实证精神来对待心理学,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心理学的科学概念和相关实验,也给出了帮助我们走出伪心理学误区的方法。

关于作者

基思•斯坦诺维奇,目前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的国家首席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推理和阅读的心理学机制。他于2010年获得格威尔美尔教育奖。他至今已发表了200多篇科学论文。在一项对于论文引用率的调查中,斯坦诺维奇位列引用率最高的50位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也是25位最高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他所撰写的《对“伪心理学”说不》一书被全球300多所心理学高等教育机构采用。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建立科学的认知,识破伪心理学的伎俩

几乎每个学心理学专业的人,都被问过三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你会催眠和解梦吗?你们心理学专业还需要做实验吗?”

这些问题实际上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心理学的概念在很多人心里还是很模糊的。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伪心理学主题书随处可见,更有一些伪心理学家和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招摇撞骗,从中得利。

那么,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正本清源、去伪存真,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接受者和使用者呢?

在《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中,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为我们解答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大众之所以长期对心理学抱有各种偏见和误解,主要是心理学的一些结论和生活现象有些出入。但是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可证伪性、什么是安慰剂效应之后,就可以轻松识破伪心理学的陷阱,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接受者。

你还会发现

·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 人们为什么会对心理学产生误解;

· 怎样才能识别伪心理学。

一、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1、科学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英文名是“Psychology”[saɪˈkɑlədʒi],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就是“关于灵魂的知识”。心理学的历史虽然可以最早追溯到古希腊,但是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术语,却是在1502年才出现的。

当时有一位叫马如利克的塞尔维亚人,他在一次演讲中首次使用了“Psychology”来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到了1570年左右,德国学者歌克出版了《人性的提高,这就是心理学》这本书,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记载用“心理学”这个词发表的书。

但是那个时候,心理学仍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就像个流浪儿一样,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又敲敲哲学的门。直到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他的实验室,提出用科学方法来进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这才有了一个安身之处,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威廉·冯特也因此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之父”。

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心理学,指的就是以实证数据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和动物所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作者斯坦诺维奇认为,这句话的重点是“科学的方法”,而一门学科之所以能称为科学,主要是因为它符合三个特征:第一,实证主义;第二,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第三,可解决的问题。作为科学中的一员的心理学,当然也符合这三个特征,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实证主义。

所谓的实证主义,指的就是基于观察的实践。也就是说,心理学家是通过验证来寻找世界规律的。而普通的观察,通常只能与事实打交道,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严谨而客观的,它能够从本质上揭示自然界的各种奥秘,检验各种不同的观点是不是真实的。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实证观念和实证精神就已经有了,“实证”这个词最早就出自古籍《水经注》。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庐江水“世称庐君,故山取号焉。斯耳传之谈,非实证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庐江水名字的由来都是人云亦云,并不是从实际考察中得来的。和“耳传之谈”相对的“实证”,就是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而获得确凿的证据。

墨子在“名实之辩”中提出:概念应该受到实践经验的检验。他说:“今瞽[gǔ]曰:‘钜者白也,黔者黑也。’虽明目者无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现在有一个盲人说:‘银是白的,黔是黑的’,即使是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更改它(因为这是对的)。但把白的和黑的东西放在一块儿,让盲人分辨,他就不知道哪个是黑的,哪个是白的了。所以说,盲人不知白黑,不是因为他不能说出白黑的名称,而是因为他无法分辨和判断。”

墨子的这段话说的就是“实证”的意义。为了让人们把“实证”落到实处,墨子还提出了用“三表法”作为辨明是非真伪的标准。三表法的意思是:判断某种言论是否正确,首先要“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也就是根据历史事实进行判断;“原查百姓耳目之实”,这是说考察人们的直接经验;最后还要“发以为刑政”,也就是说把学说运用在实际中,看看它的社会效果如何。这算是墨家后来提出的“以名举实”的雏形了。

除了墨子之外,还有很多人也提倡“实证”,比如明代学者方以智提出通过实测的方式来探究事物的规律和变化。据《物理小识》记载,方以智曾亲自动手做小孔成像的实验,来证明光影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光不走直线”的观点。

而科学的心理学也是这样,它并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考的基础上的,而是必须经过大量实验才行,像我们熟知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就是在精密的实验设计中,反复验证才最终归纳总结出来的。

下面,我们看看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第二个特点: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

这个特点是说,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经得起其他科研人员的重复检验、评估或拓展。也就是说,当一项发现能够被原始研究者以外的人所重复检验,能够让别的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产生同样的结果,才算是经得起推敲的公共知识。

比如,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习得性无助、罗森塔尔效应等,这些都是久经考验的心理学实验结论,而且也都在各种实际环境中应用过,这些心理学理论就可以被看成是可重复检测的公共知识。

科学心理学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它研究的是可解决的问题。

科学的研究针对的是可以解决的具体问题,也就是说,科学家们致力于解决的问题都是现阶段有解的或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如果某个问题在当前所掌握的技术条件下无解或理论上不可验证,那么科学家是不会对它展开研究的。

比如说,“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上帝”等等一系列问题,其实是不可证实的,因此就不属于科学的领域。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心理学研究中的那些心灵感应、意念移物、星座算命等等这些无解的命题,都属于不靠谱的伪心理学。

二、人们为什么会对心理学产生误解

到这里,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人们为什么会对心理学产生误解。

1、觉得心理学实验没什么用

作者斯坦诺维奇认为,大众对心理学产生误解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心理学家做的这些实验都没啥用。

前面我们说过,心理学和化学、物理学一样,也需要在实验室里做很多的实验,所以不少人就会想:心理学家做的这些实验看起来和实际生活没什么关系,这个实验设置的环境根本就不是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所以就算你得到了这些研究结论又能有什么用?

比如说,有科学家就曾经在一间黑屋子里面放两盏红灯泡,让一个人进屋以后,研究人眼球的变化。这时候就有人说了:“这种实验室的设置,我们正常生活中根本不会遇到,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会把自己关小黑屋里看红灯呢?这种实验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关于这一点,作者斯坦诺维奇告诉我们,其实科学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用研究,另一种是基础研究。所谓应用研究,就是科学家做的理论研究,能够直接转变成提高社会效益的技术或产品。比如研究制作面条机、面包机,这些机器能立马用到食品加工上去。

而在实验室中做的很多研究其实大多都属于基础研究,不是为了直接拿来应用的,而是试图发现或验证某些基础理论的,有时甚至只是为了确认一个理论或推论是不是正确。这种基础研究的价值在于,一个基本的理论只有被反复确认无误之后,才能作为可靠的方法来广泛应用。

比如说巴甫洛夫做的条件反射的实验,就是一个基础研究,但巴甫洛夫得出的条件反射理论,后来成了很多心理疾病治疗方法的理论支撑。而刚才提到的那个在漆黑的实验室里看红灯的研究结果,也在几十年以后,用在了对夜盲症的治疗上。不仅如此,这项研究后来还用在了战争中。

二战期间,英国飞行员在等待德国轰炸机的那个晚上,就佩戴上了红色的飞行眼镜。佩戴这种飞行眼镜后,就可以加快眼睛对黑暗的适应过程。

所以,心理学上那些看起来和生活没什么直接关系的研究,往往会在未来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和价值。

2、觉得心理学的研究结论和事实不符

大众对心理学产生误解的第二个原因是,觉得心理学的一些结论常常和事实不符合。

比如说,心理学老师在课堂上讲一个心理学理论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抬杠说:“老师,您讲的不对吧?我就曾遇到过这种情况,结果和您说的完全不同。”

这样的疑惑其实生活中也不少,比如,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当你试图去用这个观点让一个老烟民戒烟的时候,他可能会说:“我干嘛戒烟?我们家对门的老大爷抽了六十年的烟,天天烟不离手,不也活得好好的。”

那什么会出现这种结论和我们看到的事实不一样的情况呢?其实这是因为心理学、包括社会学、甚至是医学的结论往往是一个概率结论,它只能预测一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并不代表每一个个体都符合这个结论。

这就好比我们说男孩比女孩跑得快,这不代表所有的男孩都比女孩都跑得快,而是从总体上看,男孩跑起来的速度要比女孩快一些。

同样地,我们说吸烟有害健康、会缩短寿命,也是从总体上而言,吸烟的人会比不吸烟的人寿命短,但是也一定会有一些个例是违背这个结论的。

所以,和很多学科一样,心理学研究的结论是概率式的,只有当样本越大时,结论的估计才会越准确。因此,我们要理解科学心理学,就要懂得用这样的统计概率思维来认识心理学的结论。

三、怎样才能识别伪心理学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面对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伪心理学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去识别呢?

作者斯坦诺维奇认为,伪心理学之所以能够蒙蔽大众,主要是因为它善于伪装,所以,这个维度,我们就重点看看伪心理学都有哪些伪装的套路。

1、第一个套路:不可证伪性

所谓的不可证伪性,说白了就是研究者提出的理论根本无法证明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举个例子来说,有个人生病了,可是为他治疗的人并不是从医学的角度去分析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而是把这种疾病和某种跟医学无关的事情扯上联系,而他推测出的这种生病原因,又是任何现代科学手段和仪器都无法探测的。最典型的就是依靠神棍的“法术”治病,这种“法术”不过就是把这个人得病的原因归结为“魔鬼附身”,所以解决的方式就肯定得是神棍念咒驱邪了。

但是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鬼,遇上鬼会不会真的中邪,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证伪的命题。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抓到一个鬼,然后对它进行实证,也无法抓到一个鬼对它进行证伪,因此,这就是一种不可证伪的理论。而当一个理论无法证明它是对是错的时候,这个理论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说到这里,我们多说一句,不可证伪性也是很多心理学家抛弃弗洛伊德理论的原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像万金油一样,几乎可以解释一切事情,可是也正因为它能解释所有事情,使得它在科学上显得毫无用处,因为这样的理论没法被证伪。

更进一步说,市面上很多的伪心理学其实就是用了这么一个套路,一方面把理论解释得天衣无缝,另一方面就是没办法证明它对不对。一旦我们遇到这样的“心理学”,就该明白它到底玩弄的是什么把戏了。

总结

以上就是《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在这本书里,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首先为我们解答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探究人性的学问,是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的学科。它的研究结论都是可重复、可测量、可证伪和可传播的。

大众之所以长期对心理学抱有各种偏见和误解,主要是心理学的一些结论和生活现象有些出入。这是因为大部分心理学研究都侧重于理论研究,而且还有一个概率性的结论,只能用来描述大多数发生的情况,不能在每一个具体的事情上都起作用,所以这给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伪心理学可乘之机。

但这也并不是说我们拿伪心理学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当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可证伪性、什么是安慰剂效应之后,就可以轻松识破伪心理学的陷阱,成为一个明智的心理学信息接受者。

1961年,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布罗德本特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能够精辟地总结我们应该对心理学持有的态度,他说:“我们在此带着一份质疑暂告一段落,我们不确定将来的心理学家会持有什么信念。

事情本该如此。没有人能坐在扶手椅里抓住事实的本质,而且在新的实验没有进行之前,我们不会知道结果如何。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去容忍目前尚不完备的关于行为的知识,但同时还要坚信客观方法的力量,终有一天,这些方法会给予我们想了解的知识。”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2258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编辑:越读者)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戴维·霍瑟萨尔.心理学史[M]郭本禹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王明姬,姚兵.用得上的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阅读: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想做他们的领袖之前先要懂他们。

《日本之镜》|如何大量地吸收、模仿外来文化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

《自我激励的100种方法》|只有简化自己的生活,才能为你的人生找到焦点。

《棉花糖实验》|自控不仅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更是你自己的选择。

《教育心理学》|如何培训出一个健康的学霸。

《我们都是自己的陌生人》|为什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是认识自己?

上次推送:

《史蒂夫·乔布斯传》|扭曲你的力场,吸引卓越伙伴。

《与乔布斯一起领导苹果》|乔布斯为何如此推崇“海盗精神”?

《孵化皮克斯》|乔布斯的动画公司如何从谷底走向巅峰的?

《至关重要的设计》|如何用设计俘获人心?

《道德经》读书会(十)|胸怀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诺奖文学】《秀拉》|仇人会伤害一个人,朋友会彻底毁灭一个人。

《荒诞医学史》|如何鉴别伪科学,正确保持健康?

今天同时推送:

《道德经》读书会(十一)|你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

【诺奖文学】《快乐影子之舞》|以细腻透彻话语,描绘洞见人性的幽微处。

史记·蒙恬列传|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标志,而蒙恬就是修建万里长城的那个人。

【亲子共学】民间故事·五子登科

明天推送主题:

解一卷而众篇明——找到根源为的是对自己再狠一点。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如何成为更高阶层的人?

《恶俗: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我们为什么要远离恶俗文化?

《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为什么人生来自私做不了利他主义者?

郑重道歉:因工作上的失误,推送过程中缺少校对,导致部分内容缺少音频、出现错别字,给朋友们带了诸多不便,敬请谅解。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