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的邀请》|你究竟会不会听话呢?
核心书摘
《语言学的邀请》所讨论的问题属于语义学范畴。语义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们中国,不但知道这是一门什么学问的人很少,甚至很多人连这门学科的名字都不曾听过。照常理来说,我们一定会觉得,这样一门冷僻而陌生的学问与我们一定是格格不入。可是,这本书却绝对是个例外,读起来津津有味,一点儿也不枯燥。这固然要归功于作者“深入浅出”的写作技巧,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译者的译笔灵活通达。
虽然我们对这门学问很陌生,可是书中讨论的问题却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会碰到的问题。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人们“怎样说话、怎样听话”,话说对了有什么好处,话说错了有什么不好、会惹出什么祸,把话说好是如何重要;也许有人会对此感到惊讶;我们既能读又能写,还要学说话吗?我们一出生就牙牙学语,学到如今还不够吗?谁不会说话,还学它干吗?还要读者本书?且慢,恐怕最需要读这本书的人便是那些自以为早已会说话的人。你究竟会不会听话呢?会不会说话呢?恐怕得看完这本书才能有一个比较可靠的答复。
关于作者
塞缪尔·早川,日裔美籍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作家、政治家;旧金山州立大学英语教授,1968年任代理校长;1977-1983年间任美国参议员。
艾伦·早川,1974-1989年为报社记者,1992-2008年为网站编辑,现为自由撰稿人。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促成人与人之间更好地合作
语言有复合功能。如果我们在把语言的几项功能弄混了,就会让人听错。而有些人故意让这语言功能错位,从而说出虚虚实实的话,为的就是让人掉入陷阱。明白了这个道理,语言能力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正是早川写《语言学的邀请》的用意。在成书的1949年,盟军刚刚战胜纳粹。早川花了很多时间来反思纳粹的宣传手段。他希望用这本书来让每个人了解了语言的真相。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语言的谬误并未真正减少,各种议题的争论也此起彼伏。重温《语言学的邀请》,正可以增加我们在这个信息时代的“幸存概率”。
你还会发现
· 语言的作用;
· 倾听别人语言需要注意什么;
· 如何锻炼语言思维。
一、语言有什么作用
作者塞缪尔·早川在《语言学的邀请》这本书中将语言定义为:“人类经过长期的相互依赖,以及互相同意,将他们能用肺、喉、舌、齿、唇各部分发出的各种声音组织起来,代表他们神经系统里不同的反应,这种大家一致同意的系统叫语言。”可见,语言是人类在合作和生活中达成的共识,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才说,语言是思想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因为人类的文明需要靠语言来记录,历史、文化、科技成果等等,都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再通过语言让这些知识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总体来说,语言就是思想和文明的载体。以上说的是语言的宏观作用,那么,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作用呢?作者塞缪尔·早川根据语言学原理,在书中总结了语言的4个日常作用。
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第一个作用是报告信息、传达知识和经验。
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觉到的事情说给别人听,比如你告诉大家“外面下雨了”,“门前的树开花了”,“罗永浩也要开直播卖货了”等等,另外,网络、电视播报的新闻事件,上学时老师讲课的内容,这些都属于用语言来报告信息,传达知识和经验。
一般这种报告性语言要遵循两个规则,才能确保传递信息的客观准确性。第一个规则是这些信息是可以证实的;第二个规则是这些信息要尽可能地避免让人作出推论和判断。
什么意思呢?简单举个例子,比如你说“门前的树开花了”,听的人可以打开窗户看一眼树上是否有花,这就是报告性语言的可证实性。避免让人推论的含义是,这些报告的语言内容应当是你直接得到的经验,它可以是你亲眼目睹的情景,你亲身参与的社交活动,以及你所熟识的人物,但不能是靠想象和推理得出来的结论。避免让人推论的另一层意思是,你对你所表达的人、事、物要用客观中立的态度,不能有赞许或不赞许的主观表示,否则会影响别人的判断。
除了报告信息、传达知识和经验,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第二个作用是采用“前象征用法”来促进人际交往。
“前象征用法”指的是在生活中,有一些语言是没有什么确切含义的,它只是一种单纯的声音或情感表达运用。举个例子,在十字路中,有个人只顾低头看手机,红灯变了也没注意,漫不经心地跨出了人行道,而侧面正有一辆汽车开过来,旁边的人只要高喊一声“站住”或者“喂”引起他的注意,就可以救他一命,至于喊的是什么话、有什么含义都无关紧要。因为真正传达给他的感觉,是别人大叫时的声音响度和音调中所包含的焦急恐怖情绪,而不是所用的语言内容,这就是语言的“前象征用法”。
语言的前象征用法常见于社交场合,比如你见到邻居或者好朋友时打招呼,说这些话你不是在向对方表达什么确切的内容,就是在向对方问好,如果不说就是不礼貌。虽然很多社交性谈话多半是敷衍式的走过场,没有什么意思,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不可缺少。因为它不但能帮你结交新朋友,开辟新的交往关系,同时还能帮你和老朋友保持友谊,维持旧的交往关系。
语言的前象征用法另一个作用是强化仪式感。比如宗教的集体礼拜,国家或团体的歌曲口号等。这些仪式性的语言可以加强组织团结和身份认同,因为大家对这些固定的内容刺激有了共同反应,经过这种仪式感的强化,大家的联结才更加紧密。
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第三个作用是利用语言的指示性用法来规范他人的行为。
语言的指示性用法是指利用言语来控制、指导或影响他人行动。各大宗教的经文,如《圣经》《古兰经》,学派导师的著作《论语》《大学》《中庸》,还有各种法律章程、合同、协议等等都属于这类范畴。
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宗派或组织团结,大家都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的公序良俗,接受组织内的行为规范,比如做丈夫的要对妻子忠实,做军人的要勇敢,做法官的要公正,做老师的要关心学生的成长等等。总之,语言的指示性用法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的稳定运行,使人与人相处更加和谐有序。
语言的第四个作用,是采用多种方法修饰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人是情感动物,许多情感间的差别太过精细微妙,根本无法用所谓规范严肃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这时候就要发挥语言中的情感作用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就是这方面应用的最好例子。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来呈现的,在作品中可以运用比喻、拟人、韵律、用典等等修词手法来表达出每个人不同的丰富情感。
以上就是作者塞缪尔·早川在书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的日常作用,通过了解这些作用,我们可以知道,语言并不仅仅是会说话这么简单,它还是文明传承的载体,能够传达信息、促进人际交往、规范行为、表达情感。
二、在倾听别人的语言时,需要注意什么
刚刚我们讲了语言的定义和作用,接下来,我们再来讲讲,在倾听别人的语言时,该注意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说话的含义,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首先,要学会认真斟酌,言辞并不一定就是事实。
绝大部分动物都没有用一种事物去代表另一样事物的能力,但我们人类则经常会用事物、甚至创造符号去代表其他事物,这就是所谓的象征化过程。比如,用肩章、领章代表军衔,用奖状代表你获得的荣誉,用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等等。由此,我们创造出了各种符号,语言就是其中一种,而且是象征符号中最发达、最精巧复杂的一种。
语言能够代表人的不同反应、表达各种感受。有一些感受是真实的,也有一些感受是象征化的运用过程。正是因为语言是象征手段的一种,所以这种语言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事物并不一定有连带关系,语言符号也不能取代事物成为事实性存在。
我们看到的公众号文章、杂志和书大多数都会受到编辑和作者私人意见的支配,电视节目往往带有很强的商业目的,别人与你交流时也会带有主观意愿,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语言就是一种表达的符号,很多语言并不就是事实,你一定要认真斟酌,不要轻易就信了。
其次,要区分语言的内向与外向意义。
作者塞缪尔·早川认为,语言具有内向和外向双重意义。内向意义是抽象的概念,是这个字词在我们脑海里引起的反应;外向意义是具象的,是它的真实存在。
了解语言的内向和外向意义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辩论中,如果一句话含有外向意义,辩论双方就很容易达成一致,结束争论;但如果一句话只有内向意义而没有外向意义,就会争论不休,难有结论。比如你说“这间屋子的宽度大约6米”,这句话同时包含内向和外向意义,有人不信的话,只要拿出尺子去量一量,就可以避免争论了;但如果你说“上帝是存在的”,由于“上帝”是只有内向意义没有外向意义的词汇,你看不到、感触不到,又不能用任何科学方法来证明,一旦开始争论,基督徒与非基督徒、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神秘主义者与科学主义者就会各执一词,很难争论出结果。
我们平时讨论问题时,往往会以为彼此对某个概念、某个字词的内向意义的理解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考查对方发言的语境和前后文,努力理解对方想表达的内向和外向含义,千万不要断章取义或者想当然,用你自己的理解来乱猜别人的话。
最后,还要分清指示性与说明性的语言。
语言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描述我们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事。承担起这一功能的,就是说明性语言。说明性语言要求尽量使用得到公认并且能够用别的言辞表达出来的“客观”意义,这些含义人人都能理解和认同。反之,指示性语言是用于控制、指导并影响他人未来行动的语言,比如就任官职说的话、法律条文、广告等等,往往伴随着指示性语言的存在。
说明性语言要求客观陈述,而指示性语言在于设立一个目标,并不是在说明现实,所以有时候并不一定是真的。
以上我们说的是在听别人说话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语言并不等于现实;其次,要理解语言的外向意义和内向意义,要想避免争论,就要让你的语言中包含外向意义;最后,还要分清指示性与说明性语言,不要被不实的语言所误导。
三、在表达想法时,如何锻炼语言思维
我们了解了语言的作用和在倾听时的注意事项,那当你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又需要注意什么呢?作者塞缪尔·早川在书中也给出了两条非常有效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要培养在高级抽象和低级抽象间来去自如的能力。
高级抽象和低级抽象是什么意思呢?简单理解,语言是可以按照从具体到抽象划分成一个抽象阶梯的,最下面的就是低级抽象,当一步一步剔除事物的具体特性,并归纳出共性,语言就开始逐级往上,进入更高级的抽象了。比如,“阿花是一头母牛”,这就是一个很具体的表述,那么往上走,“母牛”这个词就具有归纳性了,因为包含不同种类、不同名字的母牛;再往上走,“家畜”这个词的共性又更强了,它不仅包括母牛还包括驴、马、羊等等;还可以再往上走,“农庄资产”,这个词进一步抽象了,它包括家畜也可以包括房屋、农具等等。从母牛阿花到母牛再到家畜然后到农庄财产……依次往上,可以将眼前所察觉到的“母牛阿花”这个词,不断深入抽象化。从个体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这其间存在着很多层级,这就是低级抽象和高级抽象的概念。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哪一个抽象阶层对话,并培养在多种阶层之间自由转换的能力。既不能在低抽象阶层用高抽象语言说话,也不能面对高抽象人群说低抽象阶层的话,否则一定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个建议是,应当具备用两个以上的价值观点来观察事物的能力。
很多人喜欢用二元论来看待事物,比如认为一件事不是好的就是坏的,看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一个观点不是对的就是错的,这种非黑即白的观点就是二元价值论。二元论思维常常会让交谈变成辩论,让人陷入无休止的争吵之中。作者塞缪尔·早川提倡人人都应该用两个以上的价值观来判断事物,要知道,雨天之后不一定是晴天,还可能是阴天,也还可能下雪,当发生语言争论时,不要简单地把对话双方放在正反对立的位置,而应该具有更开阔的思维。
作者塞缪尔·早川在书中说:“一个感情上成熟的人,是一个独立的、能够自己想出问题的答案、知道没有一个答案能包罗万象的人。”
总结
以上就是《语言学的邀请》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了语言的定义和基本作用,语言不仅仅具有说话交流的功能,它还是文明和思想的载体,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塞缪尔·早川在书中归纳出语言的四种主要作用:工具性的语言来报告信息、传递经验,前象征语言可以促进人际交往,指示性语言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修饰性语言可以传达更加丰富多样的情感。
当我们在倾听别人说话时,也要注意,言辞并不一定就是事实,要学会区分语言的内向与外向意义,分清指示性与说明性语言的区别。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说话的含义,不至于陷入语言的陷阱之中。
另外,我们自己也要培养在高级抽象和低级抽象之间来去自如的能力,在与别人交谈时,要根据对方的接受情况适时转变说话的思路,既不能太过抽象,也不要啰啰嗦嗦,分不清重点。其次,我们还要学会用更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论误区,养成更开阔、更包容的思维习惯。(编辑:德廉美)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经典小说】《偷书贼》|面对家破人亡的悲惨人生,莉赛尔为什么要做偷书贼呢?
史记·儒林列传|老学者辕固生纵使满腹经纶,能言善辩,但是在我们现代看来,那分明就是在抬杠。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变刚为柔,季布成就功业;因情抗命,栾布缘何得官?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因“实事求是”说实话被载入史册的两个人。
上次推送内容
《魏斯曼演讲圣经:说的艺术》|如何让你的听众愿意按照你说的做?
本次推送:
《语言学的邀请》|你究竟会不会听话呢?
《共好》|激活公司的每一个人——从老板到员工
《迷恋》|有效激活迷恋的七个触发器。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创业当自强不息,厚德方能载物。
《如何测试商业模式》下|如何判断一个商业模式的概念是否可行?
《狂热分子》|群众运动中狂热分子的心理是怎样的?
【行走日本系列】东京本屋|营造书与人自然连接的氛围。
千字文 | 欣赏汉字美,让孩子领悟中国文化。
下次推送:
《季风帝国》|季风是如何影响一个区域的命运的?
《风格感觉》|如何让你的作品被更多人喜爱?
《慢决策》|顶尖高手和普通选手在决策上的区别是什么?
《翻转世界》|新的通讯工具如何改变现在、重塑未来?
《死屋》|沙皇统制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
【行走日本系列】东京下町职人生活|东京根岸地区手工艺人亲述。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边打边谈的国共合作。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跟“汉朝李白”司马相如学做营销高手。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