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如何勇敢的去爱与被爱?

蕾秋·乔伊斯 品卷一族
2024-12-10

2013年欧洲首席畅销小说,关于一位老人自我救赎的旅途。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2年。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退休老人为探望病危友人而独自踏上漫长旅程的故事。哈罗德是个无趣的家伙,在啤酒厂做销售一直到默默退休。当他收到友人奎妮病危的信后,决定徒步横穿英格兰,一个人,用87天的时间走过627英里,旅途中他回忆起了过去的种种,也获得了自我的救赎,最终见到了奎妮,送她离去。

这部小说是乔伊斯的处女作,入围当年布克文学奖,获得《出版人周刊》、《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嘉人》、《今日美国》等各大媒体高评价推荐。这本书,让全球40余国读者交了同一个朋友,我们都需要哈罗德安静而勇敢的陪伴。

关于作者

蕾秋·乔伊斯,BBC资深剧作家,曾在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国家剧院中担任重要角色。她曾写了二十年的广播剧本,也曾活跃于舞台剧界,拿过无数剧本奖。《一个人的朝圣》是她的处女作,入围当年布克文学奖及英联邦书奖,目前已畅销三四十个国家。之后,乔伊斯相继出版《时间停止的那一天》,“一个人的朝圣”系列之《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奇迹唱片行》。

本书鲜知


学什么?如何勇敢地去爱与被爱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与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而当他终于横跨整个英格兰,走过了627英里,激发了对自我价值的再肯定、对成长缺陷的新认知及对现实命运的接受和理解。而他的妻子也在等待及关注哈罗德的过程中,对痛苦的过往逐一进行审视,触发了对爱的全新领悟和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这是一场有关爱的回归、自我发现、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的旅行。

你还会发现

· 哈罗德与奎妮间的过去;

· 哈罗德的灰色童年;

· 儿子的自杀带给哈罗德夫妻的痛。

一、决定启程

四月的一天,哈罗德收到了一封信,写信的人叫奎妮·轩尼斯,是哈罗德多年前的同事。奎妮住在贝里克郡的圣伯纳丁疗养院,那里距离哈罗德的家有几百英里。她得了癌症,写信是为向这个她唯一牵挂的人告别的。

奎妮的来信唤起了哈罗德对往事的回忆。

20年前,奎妮刚到酿酒厂,担任会计。奎妮矮矮胖胖的,身材不好,脸蛋也不漂亮,所以总会召来工友的模仿和讥笑,奎妮安静谦逊,踏实能干,面对工友的嘲弄,她总是笑笑,几乎没有过任何反抗。

平时哈罗德很少和奎妮接触,直到有一天下班前,哈罗德在一个衣柜里发现了痛哭的奎妮,她瘫坐在那儿,泣不成声,她不明白为什么同事总是嘲笑她,老板为什么总是对她那么刻薄,她只是需要一份工作去维持生活,为什么所有的情况都在逼着她辞职。

哈罗德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只是低声安慰奎妮,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然后他伸手把奎妮拉出衣柜,奎妮真的相信了哈罗德的话,她抱着“一切都会好”的念头,继续气定神闲地工作。

后来,哈罗德的儿子不幸去世了,他悲痛万分,精神几乎崩溃,他在一次醉酒后,闯入老板的办公室,把老板母亲留下的遗物摔得粉碎。他原以为自己会被被开除,没想到却是奎妮替他背了黑锅,承担了所有责任,被老板雇了。

奎妮离开工厂的那一天哈罗德也没有去送送她,他甚至都没来得及对她说一句“谢谢”,或者“再见”,这一别,就是20年。

对过去的回忆让哈罗德的眼睛湿润了,他走到加油站的箱筒前,准备给奎妮寄信。

加油站的小姑娘问他:“加油吗,先生?”

哈罗德答道:“不用,我是走路来的,我要寄信给一个老朋友,她得了癌症。”

小姑娘点了点头,眨着大眼睛说:“我阿姨也得了癌症,但是你要积极些,要有信仰。慢慢地去接受你改变不了的事情,去争取能改变的事。”

哈罗德震惊了,小女孩的话像晨钟暮鼓一般震撼着他,信仰,信仰,信仰……这个词不停地从哈罗德的脑子里冒出来,让他不知所措。

哈罗德走进邮筒旁的电话亭,给奎妮的疗养院拔通了电话,他对接电话的是疗养院的护工说:“请帮我转达奎妮,哈罗德·弗莱正在来看她的路上。她只要等着就好。因为我会来救她,知道吗?我会走过去,而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听清楚了吗?”

护工说:“来疗养院的这条路,车可不好开呀。”

哈罗德大声喊道:“我走路过去!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要活着,请告诉她这次我不会让她失望。”

二、朝圣之路

旅途终于开始了。哈罗德顺着B3196国道向前行进。每走一段,就会停下来喘口气,擦擦汗,整整脚上的帆船鞋。

走在路上,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曾无数次开车走过的这条路原来这么美,在加利福尼亚的十字路口的小酒馆,哈罗德停下来吃了一顿午餐,虽然只是简单的三明治,他却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这又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父亲相处的片断,想起母亲离开那天,父亲瘫在厨房椅子上,一罐接一罐地喝酒的场景,以及在自己16岁那年,被酗酒的父亲赶出家门的事情。灰色的童年造就了哈罗德孤独冷漠的性格,他不善于表达自己,经常是刻意把自己封闭起来。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学会了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这是他的安身立命之道。

哈罗德意识到,当一个人走出车门真真切切地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他能看到的唯一事物。哈罗德解放了自己过去20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记忆在脑海里絮絮说话,鲜活跳跃。他不再需要用英里来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旅途的艰辛超乎想象。几天下来,哈罗德裤子的皮带松了,脸上晒伤的皮肤正在一点点脱皮。脚后跟时不时传来刺痛,脚背也火辣辣地疼,最后连脚底也开始燃烧起来,最细小的沙子也会硌得他疼痛难忍,每走几步路就要脱下鞋子倒一倒沙子,他甚至能听到膝盖发出“喀喇、喀喇”的声音,好像再多承受一丁点重量,它就要断裂。

但哈罗德继续向北走,他很清楚,休息的时间越久,越难重新上路,他比之前更加坚定了。之前的一段旅程就像一场和身体的对弈,他输得一塌糊涂。现在,他每天早晚都要练习一套温和的拉伸动作,每两个小时让身体休息一下,在脚上的水泡感染之前,就开始处理它们,他变得坚定而自信。

在路上,哈罗德买了一本野生植物百科图书,他找到了许多开花灌木的名字,知道了它们的用途,哪些会结出果实,哪些可以用来烹饪,哪些是有毒的,还有哪些叶子有药用价值。他还去了教堂,在教堂里静坐,为落在自己身后的人和旅程尽头的人祈祷,为自己从前没有信仰而道歉,他祈求上帝帮助他坚持下去。

哈罗德一路上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听过许多陌生人的故事,他感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开放的,其他一切对他也是开放的,一路走过来,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他发现正是这些普通人的渺小和孤独使他诧异,牵动他内心的温柔。他曾经忽略了那么多的东西,他欠奎妮和过去一点点慷慨。

三、旅程终点

最后一段旅程是最艰辛的。哈罗德右腿的伤痛又发作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苍蝇在他脑袋周围嗡嗡叫,有时候还会有虫子咬他一口、叮他一下。眼前的山峰、天空,全都一模一样,让他厌倦得想放弃,他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坚持是否还有意义。

晚上的时候,他梦到了自己的儿子——戴维,20年前,哈罗德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

哈罗德自己不健康的童年,带给他很多心灵上的伤害,他没有尝试着修复,以为那些伤痛早就已经结痂,却不知那些丑陋的伤疤呈现在幼小的儿子面前,会带给儿子更大的伤害。戴维上学的那些年,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没有靠任何人的帮助,就考上了剑桥大学。后来,戴维酗酒、吸毒、抑郁,最后自杀,这都跟哈罗德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哈罗德还清楚地记得戴维葬礼那天,在殡仪馆外,妻子莫琳刺耳揪心的哭声,还有她绝望的眼神。从那天以后,妻子就挂起窗帘,把世界挡在外面,他们俩个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而奎妮是唯一一个知道戴维的事情的人,她什么也不说,只是在平日里很照顾哈罗德,还多次劝哈罗德戒酒。直到那天晚上,醉酒后的哈罗德失去控制,闯进酿酒厂把老板母亲的遗物砸了个粉碎。那是奎妮最后一次照顾哈罗德,她替哈罗德背了黑锅,然后离开。

不堪的过往让哈罗德窒息,这一刻,所有的伪装都消失了,声嘶力竭地对着天空喊了一声,却什么回音都没有。

一个周二的下午,哈罗德来到了一座小山的边缘,眼前躺着一个小镇,边上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从出门寄信到今天已经整整87天,哈罗德走了627英里,终于来到了奎妮的疗养院门外。

哈罗德敲响了门,修女张开手臂拥抱哈罗德,笑着说:“欢迎你,哈罗德。”她的手温暖、粗糙,哈罗德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修女领着哈罗德来到奎妮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扇窗户,窗外是遥远灰色的天空,一张简单的床摆在一个十字架下面,在雪白的床单下,奎尼的手臂伸了出来,纤细得像一根白色的稻草。

修女说:“奎妮有点迷糊,也受了很多苦。但她坚持下来了,就像您交代的那样。”

这时候,奎妮慢慢地转过了头。她的颧骨上长出一个巨大的肿瘤,上面布满网状的血管和瘀青,好像随时会爆掉。肿瘤一直长到下巴,挤得右眼难以睁开,直接逼向了耳朵。奎妮用唯一睁着的眼睛朝哈罗德眨了眨,眼角滑下一滴眼泪,落到枕头上。

哈罗德张着嘴,艰难地说:“奎妮,我是哈罗德,我走了好久来看你,我真的要说,你做得很棒。我妻子——你还记得莫琳吧?——她让我转达她最真挚的祝福。”

哈罗德握住奎妮干枯的手,奎妮从头到尾,一言未发。哈罗德又一次感受到了做人的孤独,就像20年前,戴维葬礼结束的那一天。

奎妮躺在病床上,盯着眼前的世界,眯起眼,看到一道粉红色的光,轻轻地旋转在空气中,就这样旋转了好一会。奎妮盯着光圈,直到倦了,才轻轻地闭起眼睛。奎妮知道,她曾经最喜欢的人,走了很远的路,来看望她。这辈子她爱过,也失去过,这样应该就够了。

奎尼觉得很累,她把脸埋入枕头里,感觉有什么东西像花一样在脑子里绽放,头越来越重。奎妮张开嘴,想吸入一口空气,但空气没有进来,是另外一样东西来了,像呼吸一样轻松自然。

奎妮走了……

接到疗养院的电话时,哈罗德和莫琳正坐在海边,他们顶着风、望着海,好像已经在那儿坐了一辈子。

哈罗德闭上眼,张着嘴,发出一连串无声的抽泣:“莫琳,我怎么可能改变什么呢?我怎么会以为自己能制止一个人的死亡呢?这一路上我记起了很多东西,很多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忘了的回忆。有戴维的,还有你和我的。我甚至记起了我母亲。我很害怕。”

莫琳浑身颤抖。她知道哈罗德说得对,要一个人承受这一切,实在是太多了。她记起和哈罗德刚结婚的时幸福而充实的时光,眼中带着温柔。

其实,哈罗德不算是一个失败的父亲,只是灰色的童年让他怯于表达爱。他不敢抱一抱幼小可爱的儿子,他甚至恐惧面对自己的儿子,害怕给他带来伤害。但这并不代表哈罗德没有爱,她记着哈罗德看戴维的时候,那宠溺的目光,他已经尽力了。

莫琳紧紧抱住哈罗德,吻着他咸咸的脸颊说:“你站出来做了一件事,你连能不能到达那个目的地都还不知道,却还是努力尝试了一切方法。其实,你做得已经够多了。不仅是为奎妮,为戴维也是一样,我真不该怪你的。”

海浪依然前赴后继地往海岸上扑,然后越推越高。带着这么大的能量,用尽力气,穿洋过海,载舟驶船,最后的结局就是成为脚边的一团泡沫。哈罗德望着一层又一层的海浪,心里恢复了平静,他知道奎妮会一直陪着他,戴维也一样,还有他的母亲和酒厂老板……他们会成为他走过的空气的一部分,就像那些他在旅程中见过的人一样。

总结

在哈罗德的救赎中,《一个人的朝圣》画上了句号。

很多读者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说:“是一个简单、素朴但会令人深深感动的故事”,“是笑泪交织的阅读”。《一个人的朝圣》之所以动人,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哈罗德的影子:被过往经历纠缠的恐惧,失败时否定,委屈时大哭,但骨子里仍然有悸动的不甘平庸。

我们看重了过去的苦难,也轻视了很多事情,就像哈罗德在朝圣途中说:“我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我一直很惊讶,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这么困难。”

所以,不要轻易看重,也不要轻易轻视,如果你真的有痛苦和执念,出去走走吧,就像书中说的:“走到最后,你终于成了你本该成为的那个人。”(编辑:净原)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经典小说】《偷书贼》|面对家破人亡的悲惨人生,莉赛尔为什么要做偷书贼呢?

【经典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个人该如何追随天命?

【诺奖文学】《长日将尽》|如何面对理想的破灭、信仰的消失?

《原生家庭》|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少有人走的路》|如何用自律平衡爱与被爱。

《执迷:如何正常地接受爱与被爱》|如何打破执迷的束缚,享受健康的爱?

《林肯传》|林肯总统“伟大”的背后有多么“不容易”。

上次推送内容:

《以色列》|身处逆境的人如何主导自己的未来?

【严选好书】共赴国难:秦人和战车一样无坚不摧。

《有信仰的资本》|为什么说企业家要自己的信仰?

《创新者》|互联网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严选好书】人性的可怕,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本次推送:

【经典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如何勇敢的去爱与被爱?

【严选好书】《出身》揭露薇娅的“真相”:普通人这一辈子,有3个拐点。

《经济运行的逻辑》|四个步骤教会你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分析的方法。

【中美时刻】世界外交史上的荒诞一页,美国要求关闭中国领馆。

《医生该如何思考》|精准决策来自海量实践。

《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石》|万物互联——快速了解区块链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下次推送:

《魔丸的诞生》|避孕药到底有什么魔力?

【严选好书】我的子宫不使用,关你什么事?

洪兰:给孩子的礼物(二)|负面情绪对孩子大脑伤害大。

【严选好书】人最怕的,就是比较。

《公益向右,商业向左》|如何实现商业和慈善的有机结合?

《业绩梯队》|如何才能让企业各层领导各司其职?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