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信仰的资本》|为什么说企业家要自己的信仰?

伊恩•布兰德尼 品卷一族
2024-12-10

信仰和慈善事业是企业家前进的动力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有信仰的资本》当今社会,人们更加关注商业道德和企业公民责任。评判公司的标准,不再仅仅根据利润和分红,还要看其对待员工的方式。正是对商业的成功和企业公民责任双重目标的追求,帮助这些从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做起的平凡人,成为了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不寻常人物。


适合谁读

· 大型企业管理者

· 渴望改变现状的人

· 初入职场的人

关于作者

伊恩•布兰德尼,英国圣安德鲁大学高级讲师,曾任《泰晤士报》资深记者。

学什么?如何定义成功 

大家常常会迷茫,不明白什么叫做成功?考上了清华北大?年薪百万?还是当上国家领导人?其实这些都不是。这世上还没有谁能够给成功下个非常准确的定义,说怎样怎样才能算是成功,因为成功对不同的人而言是不同的。

定义一个人的成功,首先是他要有一个伟大的灵魂,愿意为这个社会倾力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其次的考量才是他出众的才华以及他所取得的大量的财富。

今天的文章从信仰的本质、慈善的意义、以及成功的定义三个维度出发,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教你为企业赋予现代商业精神的方法,进化你的心灵,让你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企业家。

你还会发现

· 成功的本质;

· 慈善的定义是什么;

· “财富福音”是什么。

一、成功不只包含商业成功

通过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这些成功的企业家都在追求商业成功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双重目标,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企业家创建的企业,有一些现在依然生机勃勃,比如前面提到的联合利华;他们的管理思想,有一些依然影响着当代的许多企业家,比如安德鲁·卡耐基;他们所建立的慈善组织和公益信托机构,今天仍在不断地提升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

威廉·利华(William Lever)在19世纪90年代创建了利华兄弟公司,在1929年这家公司与荷兰Margarine Unie 人造奶油公司合并,成立了联合利华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是食品及洗剂用品。

联合利华从创立到现在,已经延续了近百年,现在的它依然生机勃勃。联合利华的4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冰淇淋、茶饮料、人造奶油和调味品生产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除味剂和大众护肤产品生产商之一。

每天有20亿消费者在世界各地使用联合利华的产品,每年全球的消费者共购买1700亿件联合利华的产品。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联合利华公司位列153位,营业额达到605亿美元。

联合利华历经百年不倒而且还不断壮大,与它的经营理念有着极大的关系,早在利华兄弟公司时期,那时公司的主打主品是香皂,威廉·利华就把公司的经营理念定义为:“使清洁工作变得更容易,帮助妇女减轻家务负担,促进健康,焕发个人魅力,让我们的使用者生活更美好”。

如今,联合利华已经在全世界拥有了264个生产基地,产品的种类也多达数百种,但公司的宗旨仍然是:以最高企业行为标准对待员工、消费者、社会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联合利华相信成功的企业必须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与社会共同创造财富、分享财富,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才,并积极担负企业社会责任。

联合利华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与维多利亚时代的管理理念相比,先进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但这并不代表,维多利亚时代的管理理念对现在来说就是没有用的。相反,现在的很多管理理念,都是在当时奠基的。

就拿我们熟悉的安德鲁·卡耐基来说,他在钢铁产业上的成就帮助他成为世界首富。他提出的“财富福音” 概念,堪称全球慈善事业的“慈善圣经”,甚至成为慈善捐赠领域的运作指南。

至于书中的其他几位主角,慈善,也一直都是他们致力在做的事。

在中国,不仅是现代,早在古代,就有许多人与这些企业家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不但富有而且影响力巨大。这种影响力不仅来自商业上的成功,更来自他们处理财富的方式。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先人是如何处理财富的。

“卧薪尝胆”的故事在我们今今乐道里经常讲,这个故事除了主角勾践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范蠡,他是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关键人物之一。按理说,范蠡是大功臣,财富和荣誉是享之不尽的!但其实,范蠡很早就看明白了,勾践就是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小气鬼,他可不想留下来等着被杀,所以在勾践成功复国后,他就悄悄地溜了。

他第一站去的是齐国,连名带姓全都换了,以一个全新的身份“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住在海边,亲自辛苦地劳动,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置办家产)。瞧瞧,这逃跑的后果也不咋样,堂堂谋略家竟然干起了农耕的苦力活。不过,咱们先别急着笑话他,原来啊,这是他的一种经营谋略,他最后“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没几年就有了数十万家产),重新又发家致富了。

由于经营有道,且乐善好施,范蠡在齐国很快又成了“偶像明星”,连齐王都瞧上他的才能,请他去当齐国CEO,也就是丞相。范蠡绝对是一个称职的CEO,几年时间他就让齐国国更富、民更强了,百姓的日子也更红火了。就在事业巅峰的时候,范蠡再一次散尽家财,离开了齐国。

范蠡这次举家搬迁,来到了陶地,他再次改名换姓,带着儿子耕牧、经商,很快又积累了万贯家财。人们都说“天下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这个陶朱公就是世人对他的尊称。

在十九年的时间里,范蠡三次致富,又三次散尽千金,你是不是特别想问一句:这范蠡怎么跟散财童子似的?对他来说,舍弃万贯家财怎么就这样轻易呢?其实,范蠡“三聚三散”的钱,大都用来搞慈善了。他希望天下人都能拥有殷实的财富,搞慈善只是实现这个愿望的一种方式。

从范蠡自身的角度来看,他是在获得一定量的金钱后,从爱自己、爱家人,升级到了爱世人。“希望天下人都能拥有殷实的财富”,当他达到这个境界时,财富作为他实现爱世人的工具,为他所用了。

范蠡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并不只是因为他的乐善好施,也是因为他的商业才能到现在都还影响着从商的人,更是因为他的“好行其德”。有一个有名的故事是这样讲的,鲁国有一个书生,号猗頓[yī dùn],至于他本名叫什么,历史没说,所以咱们也没法儿考究。

这个猗顿本来是鲁国人,家里边穷得叮当响,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听说范蠡的种种事迹后,十分钦佩,于是把他当成了改变命运的指路明灯,就试着去找范蠡求教。范蠡居然毫不藏私,不仅把自己的商业理念倾囊相授,还给猗顿指了一条致富明路,他对猗顿说:“子欲速富,当畜五牸[zì](母牛的意思)。”意思是让猗顿开展畜牧业。

那么,为什么是畜牧,而不是种地、打渔或者直接经商呢?原因就是猗顿自身非常贫穷,白手起家当然要选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当时范蠡非常清楚这一点,于是给猗顿指了这样一条路。他还告诉猗顿,猗[yī]氏也就是现在山西临猗这个地方,是一片非常好的草原,在那里呆以先养少量牲畜,很快就可以发展壮大,获得财富。

就这样,猗顿按照范蠡的指导,千里迢迢搬到了猗氏,开始了辛勤工作,“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zī]拟王公,驰名天下”。(只用了十年,就获利无数,财产可以比拟王公贵族,富有之名传遍了天下)猗顿的成功也为当地畜牧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其中,猗顿自身的勤劳与能力固然是决定性因素,但范蠡的经商之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为他形成自己的理念奠基。这个猗顿还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在成为巨富后,没有忘记范蠡当年的知遇之恩,为他修建了陶朱公庙,以示报答。

由此可见,范蠡做出的贡献不仅有财务上的,还有思想上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天下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不管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开明企业家,还是中国古代先贤,他们在满足自身的生活所需后,都扩展了自己的责任,用财富来回报社会。他们都是有信仰的企业家。这里的信仰,指的是他们深刻的内在信念和使命感,外在表现就是他们的经商过程和慈善事业。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到,拥有信仰、投身慈善,不只是商业成功之后要做的事,而应该是一直都需要关注的事,那么怎样把信仰和慈善应用在商业中呢? 

二、把你的信仰和慈善用在商业中

2014年,谷歌的CEO拉里·佩奇在出席TED演讲大会时说,如果自己死了,他宁愿将数十亿财产捐给像艾隆·马斯克这样的资本家来改变世界,也不愿将钱捐给慈善组织。他认为马斯克将火星作为人类“第二家园”的想法意义更深远。“这才是一家公司应该做的,这也是一家公司博爱的象征。”

博爱,其实就是“慈善”的本来意思。这个词不止意味着那些赚了大钱的人向一些精心挑选的机构捐巨款;或者像比尔·盖茨这样创办基金会来帮助穷人抗击疟疾。它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形式,一个教育工作者,甚至一名公司客服,也有可能将慈善的信仰作为自己的动力。

在书中的开明企业家中,有人因为践行自己的信仰获得了信誉;有人因为要匹配信仰,而追求自律的生活和产品品质;有人因为对国家的慈善,获得了商机。这些都是把信仰和慈善当做动力,应用在商业中的方式,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托马斯·霍洛威的企业生产药片和药膏,他靠从邻居借来的5英镑开始创业,一生辛苦工作,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出来,修建精神病医院和大学,有人评价说“霍洛威的慷慨就像他自己的药品一样纯正”,正是通过努力的工作和公众知名度,他建立起了全球化生意。

乔治·帕莫尔的工厂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饼干厂,连维多利亚女王都是她的客户。信仰和良知只允许他们使用品质纯正的配料,这种质量上的保证和在营销领域的创新,是帕莫尔成功的关键。

他管理员工十分严厉,但他却非常关心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他建立了员工疾病、养老、旅游基金会;他支付员工很低的工资,却对慈善事业和促进社会与宗教进步开放慷慨解囊,这些品质在注重诚信的商业世界中,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他们用自己的信仰和良知为自己的企业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和商机。

慈善是对社会的热爱,是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开展慈善的手段有很多,救济、援助或者捐赠都可以,也可以把对人类的热爱融入致富过程,清醒地打造有信仰的商业。

那么,信仰从何而来呢? 

三、寻找你的信仰来源

有一项针对美国富人群体的调查表明:美国人的利他主义价值观是有来源的。富人都有一种担忧,怕辛苦赚来的钱,却是让孩子成为败家子的隐患。所以他们绞尽脑汁,就是希望把利他主义价值观灌输给子女,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养尊处优给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样做的效果也很明显,有人曾经对一所学校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调查把学生按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数额分为有富家孩子和普通孩子两个组,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美元的,属于富家子;小于5万美元的,属于普通孩子。

调查数据显示,富家子中曾为慈善事业捐过钱,或做过志愿者的大约在40%以上,而普通孩子家庭则只有20%多。在购买奢侈品方面,富家子比普通孩子高一点儿。绝大多数富家子已经认识到,努力工作和良好的教育才是发家致富的敲门砖。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家庭教育是信仰传承的重要方式。

维多利亚时代开明企业家的信仰基本来自三方面,早期生活经历(包括家庭教育和家庭影响)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宗教和政治来源。这里的三点中,早期的生活经历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

卡耐基说:“从我早期的经历来看,再没有比把钱花在优秀的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人身上更好的投资了。”朗特瑞对贫穷的关注,追溯到他十几岁跟父亲到爱尔兰,看到马路上因土豆饥荒而饿死的男女老少时,他的心灵被贫困深深触动了,他毅然伸出援助之手,所以维多利亚时期另一位宗教慈善家耶利米·考尔曼说,“权利、金钱和地位都不是白白拥有的,我们要用他们来做我们到最后还觉得是正确的事情”。

这些企业家都是积极而慷慨的慈善家,在抓住机遇和建立事业方面,他们都显示出了充沛的精力和坚持不懈的干劲。

我们中国企业家的信仰来源和上边提到的差不多。“首善”曹德旺的慈善观就源于他父亲。曹德旺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我爸跟我讲,如果发现在家门口躺着一个人,第一件事情要把他扶起来,问他要不要喝水,有病要送到医院去,这是做人起码的道理和准则,要学会同情、理解人家。”父亲对他说过的这句话,至今令曹德旺记忆深刻。

那么,每一个想成为有信仰的企业家的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四、有信仰的企业家的发展路径

曹德旺是世界最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福耀集团董事长,中国“玻璃大王”,他的产品在中国占据7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大街上行驶的汽车中,每3辆中就有2辆车的玻璃来自他的企业。

他不仅在商业上做到了巅峰,在慈善界也是声名远扬。2011年,曹德旺捐赠价值35亿元的股票,而蝉联中国慈善排行榜“首善”称号。这次捐赠不仅突破法律空白,创立了股权捐赠模式,还与国务院扶贫办下属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了“史上最严苛”的协议,开创了公益问责的先河。

从曹德旺一路成长的慈善路中,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当代商人想成为有信仰的企业家的发展路径。

1. 市场利益驱动阶段

曹德旺早年为了谋生,种过白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等。这些经历让他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他希望靠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让全家人“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一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高山镇异形玻璃厂。他当时接手这家厂子之后,大力推行改革,不但新招了60名工人,而且把工人工资从18元一下子提高到了100元,比当时县委书记的工资都高。在这样的激励下,高山镇异形玻璃厂的产销量和净利润都开始猛涨。后来,当和镇政府合办福耀公司时,曹德旺让渡了大量的个人利益,但他的事业却上了一个大台阶,福耀公司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

在这个阶段,曹德旺的目标就是赚钱,跟随市场规律来做生意。《管子》中讲:“仓廪[lǐ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进而重视荣誉和耻辱。这个时候的曹德旺才刚刚摆脱贫困,但他已经会为了更高的目标而让渡个人利益了,无论是给工人涨工资,还是在合资办厂时让渡个人利益,从中体现出来的是他的个人价值观,是一种信仰。

2. 履行社会责任阶段

在获得巨大的财富后,曹德旺突然找不到每天拼命工作的意义了。一直以来,他赚钱的动力都是“过好日子”,但当他赚的钱越来越多以后,这个动力也越来越弱了。曹德旺的一家对财富本身都没有太大的追求,而且曹家原本在当地也算是富贵人家,只是因为战乱让一切归零了,他本人在生意场上也是起起落落很多次,这些经历都在告诉他人生无常,钱赚多了不一定幸福,更何况还不一定守得住。

后来,曹德旺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事业,他最终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把企业办得受人尊敬,才有意义。于是他把公司上了市,引进了国际著名汽车玻璃供应商法国圣戈班的技术,跟日本合作商学习,大幅提升了福耀公司的管理水平,还在美国和加拿大打赢了中国加入WTO以来第一个反倾销官司。

在这个阶段,曹德旺做企业已经脱离了个人欲望了。办受人尊敬的企业,就是他的梦想,更成了他的信仰。 

3. 完成个人使命和价值观阶段

在商业成就之外,曹德旺还在慈善领域不断贡献着,汶川地震时,他捐赠了2000万;玉树地震时,他捐赠了1个亿;西北五省特大旱灾时,他捐赠了2个亿;福州市修路及危房改造时,他捐赠了3个亿;福州市新建图书馆时,他捐赠了4个亿……根据“中国慈善榜”办公室捐赠记录显示,自2003年起,曹德旺每年坚持慈善捐款,且捐款幅度随着自身实力递增同步上升,至今累积捐赠达70亿元人民币,捐助范围涉及救灾、扶贫、助学、帮困、传承传统文化等各方面。

曹德旺做慈善是发自内心的——“我捐款是没有条件的。不像有些人捐款,是要拿一块地、一个项目来换。”他做慈善是发自内心的,做慈善是他完成个人使命和价值观的方式。他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慈善,但是我希望他们明白,慈善不是投资,做慈善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 

总结

除了商业成功,我们更要履行社会责任。有信仰的企业家,指的是他们深刻的内在信念和使命感,更是他们的经商过程和积累财富后的慈善事业。

拥有信仰,进行慈善事业,并不是商业非常成功之后才能进行的事情。把信仰和慈善用在商业中,就是把信仰和慈善作为企业家前进的动力。

早期生活经历、宗教、政治,等等,都可能是信仰的来源,要想成为有信仰的企业家,可以从市场利益驱动阶段开始,经过履行社会责任阶段,直到完成个人使命和价值观,逐级渗透,最终实现信仰的升华。

无论是否借助商业,信仰和慈善都是个人的事情。曹德旺面对记者时说:“我捐款,是在做慈善;你作为一名记者,写出的稿子帮助了别人,你也是在做慈善。只要每个人有心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在做慈善。”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身体力行,从简单的慈善行为开始,找到自己的信仰,找回工作和生活的热情和意义。 

恭喜你和今今乐道读书会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 765 本书,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有益的启发。(拆书人:莉)

《引爆变革》金句:信仰和慈善事业是企业家前进的动力。

印度圣雄甘地曾经说过: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为人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这也是体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因为有你,世界变得更美好“。

点击右下方“分享”按钮,把成为一名有信仰的企业家的方法送给需要的朋友,让他也能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成为一名伟大的企业家。

相关内容:

史记·货殖列传|用智慧和财富给社会带来更大价值,这才是生财之大道。

《进化》|企业家保持“致良知”,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未来之路》|如何走好这条通往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

《褚橙你也学不会》|牟其中归来,先看褚时健是怎么种橙子树的。

《涟漪效应》|如何用商业思维做社会公益?

【诺奖文学】《长日将尽》|如何面对理想的破灭、信仰的消失?

《信仰:孙正义传》|商机稍纵即逝,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的广告生涯与科学的广告》|“先做人后做事,先成人后成事”,是广告从业者奉行的根本原则。

《成事》|曾国藩用行动守护文化和信仰,证明“笨”人如何在困境中成事。

上次推送内容:

《洞见与责任》|精神分析承担着怎样的社会责任?

【严选好书】滴滴无人驾驶网约车首秀,司机真的饭碗不保吗?

《你还在用错误的方式管人》|避免管理“一日游”,让管理持之以恒。

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且做出积极的行动,谁就能在这场博弈中取得主动权。

《商业生态学》|如何保持商业与环保的完善结合?

【严选好书】中文到底有多美?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本次推送:

《以色列》|身处逆境的人如何主导自己的未来?

【严选好书】共赴国难:秦人和战国一样无坚不摧。

《有信仰的资本》|为什么说企业家要自己的信仰?

《创新者》|互联网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严选好书】人性的可怕,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下次推送:

【经典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如何勇敢的去爱与被爱?

【严选好书】《出身》揭露薇娅的“真相”:普通人这一辈子,有3个拐点。

《经济运行的逻辑》|四个步骤教会你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分析的方法。

【中美时刻】世界外交史上的荒诞一页,美国要求关闭中国领馆。

《医生该如何思考》|精准决策来自海量实践。

《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基石》|万物互联——快速了解区块链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