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选好书】勇而气躁:直男聚集地,太钢容易折。
一个强悍的部族,一群任性的人,它的崛起只需要一代,它的兴衰也只在一战之间。
那个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一争高下的强国,就是赵国。
回顾战国历史,赵国无疑是最具故事性,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他历史不悠久,土地不丰饶,但就是不平庸。
实际上,在赵武灵王赵雍继位之前,赵国实力一直普普通通。
直到赵雍继位,大刀阔斧实行改革,在重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力排众议,全国开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
正是有了“胡服骑射”,赵国才能放弃中原人的宽衣博带和战车战术,换以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和单人骑兵战术。
由此打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在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间,赵国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国力大增,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只有秦国齐国可以与之抗衡。
现在看来,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铁血无情、暴烈任性的赵人,可以被打败,却不可以被征服,文臣武将皆是如此。
但强悍的性格能让赵国强大,暴烈容易制造敌人,但同样可以反噬到自己——尤其是开始窝里杀的时候,这份狠绝尤为明显。
百年来,赵国始终摆脱不了的就是王族之间的相互杀戮,兄弟相残是家常便饭,十二代赵王竟发生过十一次大规模的兵变和内乱,再强大的根基也会失力疲乏。
究其原因,离不开赵人的秉性与性格。
因为任性,赵国在当时嫡长子继承制的大环境下,居然毫不在乎规矩,喜欢谁就立谁,还妄想和平相处,任性暴烈导致斗争杀伐,所以内乱频繁,实力有限。
那么年富力强的赵雍,为什么要放弃王位,放弃至高无上的权力呢?
因为赵雍心中有一个大愿,让位于幼子,就是实现心中大愿的第一步。
在赵雍眼里,只有秦国才是赵国的对手,打败、甚至灭亡秦国,正是赵雍的大愿。
让位于幼子之后,赵雍微服乔装,随着赵国使节团一道,来到秦国,他想亲自了解对手。
如果在邯郸做王,他既没有时间,也很难如此冒险。
从这也能看出这位枭雄的自信和任性。
在赵雍心里,在攻打秦国之前,他还需要完成最后一件大事——
将赵国一分为二,两个儿子分而治之。而他,以主父的身份统领整个赵国。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儿子及其背后的两股力量势如水火,他们只想杀死对方。
实际上,赵雍的想法过于理想化,过于超前,得不到国内重要大臣的理解和支持。
手握重权的贵族和大臣们都认为,无论如何,国家都不能分裂。
两个皇子和他们背后的势力决定铲除异己,彼此杀戮,最后,实力雄厚的王室贵族赵成支持邯郸的小皇子赵何,赵成不仅杀死了废太子赵章,还趁乱囚禁了主父赵雍。
于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就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被大军包围在自己的宫殿,活活饿死。
不知道三个多月圈禁的日子里,46岁的赵武灵王心里是怎样的哀凉。
王室之间的互相残杀,就这样阻断了赵国的崛起之路。
赵雍失败了,分而治之,并不是要分裂赵国,而是为了聚拢双方的力量,攻打秦国。
这是一个天才的设计,但是赵雍低估了人性的复杂。
事实证明人心是很难被设计的。
无惧强权,不惧死亡,任性而暴烈——是赵人典型的性格特征。
战国末期,面对强大的秦国,当其他国家都苟且偷生的时候,赵国一直在反抗。
后来的长平之战韩国同时让出上党与秦、赵两国,这个二虎相争的阴谋,赵国不是不知道,却还是举全国之力独战秦国。
在两军僵持两年之久后,更是任性地使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最后败北。
虽有当时环境因素,可也离不开这份任性。
可以说,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也是上古时代,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它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此战之后,秦人一统天下,已成定局。
但赵人不认。
长平之战后,秦国一直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企图一举灭亡赵国。
然而,刚直暴烈,慷慨悲歌,这是典型的赵人性格。
赵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征服。
当国家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悲痛的赵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邯郸久攻不下,秦军只能撤退。
秦军不得不放慢一统天下的步伐。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赵武灵王的重孙,也就是后来的赵过君王赵偃,不仅赶走了廉颇,还因为自己的“倡优”王后,而设计杀了李牧。
话说,这两位可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啊。秦军发动统一战争的时候,李牧更是秦军唯一忌惮的将领。
如果赵王信任、善待出生于代地的廉颇和李牧,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呢?
可惜,历史不容假设。
史籍记载,赵人和秦人,同根同祖。
赵人和秦人本是兄弟。周武王灭商之后,去了北方的弟弟成为赵人。去了西方的哥哥成为秦人。
他们的气质和秉性,一直非常相像。
直到商鞅变法。
商鞅改变了秦人,而赵人一直是赵人——好勇而气躁,任性而胡作非为。
他们性情暴烈,无视法度,破坏力十足,民间惯于私斗,庙堂妄诛乱杀。
如此赵国,不可能不亡。
亡赵者,实为赵人。
而历史却总在重演。
相关阅读推荐
历史是一面镜子,但也可能是面哈哈镜,可能是面多棱镜,可能是一面难以重圆的破镜,也可能是一面深不见底的黑镜。
到底什么才是真实,还要你自己来看。
《帝国政界往事》,根据各类史实并渗透自己的生活阅历,平和淡然地把酒聊天,跟你说说宋朝的故事,为什么岳飞必须死,他的写法很像和你已经混的很熟,和你聊聊为啥公司老板裁员,为啥林妹妹死在庙里。
作者还在书中讲述了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卧榻情结,司马光、王安石的疯狂权斗,宋徽宗浪漫之下的穷奢荒淫,靖康之耻背后的屈辱与无奈。翻开本书,让你一口气读懂大宋三百年高层疯狂权斗的隐秘细节!
我们都知道,宋朝在科技、文化和经济方面,已经达到了中国封建历史中的高峰,但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却很窝囊和软弱。那么,经济、文化都这么强盛的大宋王朝,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家眼中的“弱宋”的呢?我们又可以学习借鉴它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呢?
作者通过分析和总结大宋王朝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指出了权力分配不均是宋朝衰落和灭亡的重要因素,启示我们要想保持基业长青,就必须合理地分配权力。
以史为鉴,在今天,合理的权力分配依然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未来。
“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
一句话就道出了《万历十五年》的讲述明史方面的地位。
首先,黄仁宇选择的时间起点很特别,1587年,张居正辞世,虽然“一条鞭法”已经将大明王朝推向盛世,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帝国,然而明朝内部的问题由来已久——万历皇帝不理朝政,同时,东北的努尔哈赤已经逐渐成势,内忧外患的大明即将走向亡路。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都将在以后掀起波澜,所谓“天灾”的缘由也都是这些“人祸”。
其次,描述人物的方式特别。《万历十五年》描绘的不再是我们固有印象的历史人物,整本书做了很多臆想,其中,张居正试图搞经济体制改革,申时行试图建立和谐社会,海瑞试图保持执政意识形态集团先进性,戚继光试图实现国防现代化,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通过对这些人的描述,作者黄仁宇得出了一个总结论:中国传统以道德代替技术的统治手段,到万历十五年已几乎走到尽头。即便是上层人物,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而毫无拓展希望的局势下,也只能因循守旧,等待“终点宿命”的到来。
最后,用中西方历史时空交错表达历史观。由于黄仁宇有西方教育背景,在看待中国历史问题时,他引入了同历史时期西方发展的状况做类比。比如,1587年张居正离世,1588年,在西方,英国海军就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西方的海上军事实力增强,大明王朝却还浑然不觉,内忧外患正将这个昔日的世界强国推向灭亡。
俗话说:罐子里养王八,养也养不大。对不同的人,这个罐子可能是知识,可能是权力,可能是钱财,对于《万历十五年》中的人物是制度和历史,而对如今的企业来说,又是什么呢?
一直以来,晚清一代,命题宏大,又涉及国难家仇,帝王将相,高士名流甚至洋夷敌酋,皆有可书之处。于是,正统学者秉持主流价值观,洋洋洒洒,已占得先机,却让大家没了阅读兴致;民间草根但求颠覆刺激,语不惊人死不休,志在翻案却下笔太狠。
不过,只要是写晚清,曾国藩就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坐标。
不同于以往的固化形象,《战天京》里重点写出了曾国藩的“痞子腔”,作者用李鸿章搭戏,反衬曾国藩的老练,譬如他大讲一个“诚”字,面对戈登来讨要雇佣军的遣散费这种棘手事,顾左右而言他,只谈英伦风物,硬是让维多利亚时期的工兵上将无言以对。这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画面感极强,让人忍俊不禁。
在作者笔下,书中每个角色都摆脱了历史给予的规定动作,换了多种姿势,以期将最完整的肖像展示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忠于职守却浑噩猛愣的曾九爷,才华过人却心胸狭隘的左宗棠,远见卓识却贪图名望的李鸿章,就连被正史所鄙视的“失败者”肃顺,也有其正直清廉而识大体的一面。
而这些,正是时下喧闹的历史玄幻宫斗戏说中,见不到的感动。
谁说晚清一定是血泪史?书中趣人、妙人、贱人、俗人,层出不穷。除此之外,作者紧扣史实,以太平天国之乱为主线,徐徐拉开晚清历史的大幕。
通过对晚清重臣的书信、奏折和相关史料的梳理,还原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著名历史人物的本来形象,使这些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诸多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启示。
本次推送:
《身体从未忘记》|一本帮助你走出心理创伤的书。
【严选好书】空难 暗杀 溺水,肯尼迪家族的荣耀与“诅咒”。
《商战》|如何运用商战的四种战略?
【严选好书】勇而气躁:直男聚集地,太钢容易折。
下次推送:
《理想主义者》|一本让你了解互联网自由精神的书。
【严选好书】苦难 不幸,你的人生要这样过......
《将培训转化为商业结果》|真正有价值的培训是什么样的?
【严选好书】老板用人,这几种品格比能力重要。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