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建读书会】《邓小平传(1904—1974)(上)》

中央文献研究室 品卷一族
2024-12-10


回溯坎坷历程,求解制胜之道。

《邓小平传(1904—1974)》(上)

 从勤工俭学生到共产主义革命者

1904年8月22日,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四川广安望溪乡的一个小地主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命。这户人家姓邓,刚刚出生的小婴儿则是邓家的长子。一家人望子成龙,给新生儿取名为“先圣”,敢为天下先的先,圣人的圣。

邓先圣长到7岁,开始进私塾读书,私塾先生觉得,“先圣”这名字对孔老夫子不太恭敬,就把“先圣”改成了“希贤”,希是希望的希,贤是贤能的贤。这名字得到了邓家人的认可,于是,“希贤”就取代了“先圣”,被孩子用了下去。

1927年,23岁的邓希贤又换了个更朴素、也更为我们所熟知的名字,叫邓小平。上世纪20年代,白色恐怖蔓延,作为中共党员的邓小平为开展地下工作而改名,却没辜负家人与私塾先生的期待——邓小平年纪轻轻便投身革命,立下赫赫战功,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建国后,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更是改变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2014年,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邓小平传》,记述了一代伟人从1904年到1974年间的沧桑往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的上卷,撷(xié)取其中的一段岁月,看看早年的邓小平是如何从青涩懵懂的勤工俭学生,一步步成长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一、荆棘之旅:勤工俭学中途夭折

1920年9月11日清晨,一声汽笛长鸣,越洋的国际邮轮即将起锚,驶离上海黄埔码头。天上下着大雨,80多个学生挤在脏乱又闷热的四等舱里,跟祖国依依惜别,15岁的邓小平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群年轻的学生背井离乡,是为了去法国边工作、边读书。早在辛亥革命后不久,教育家蔡元培就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动员有志青年到法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向国内输入西方文明,实行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

从1919年初到1920年底,中国先后就有1600多名学生远赴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当时,中国外忧内患严重,已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年轻人纷纷出国读书,不是为了避难,而是为了学些本领,回来振兴国家。

邓小平是在父亲邓绍昌的支持下踏上求学之旅的。邓绍昌虽说生在旧时代,思想却很先进。为了帮儿子筹钱去法国,邓绍昌不惜卖掉了祖辈传下来的土地。可即便如此,邓小平的学费依然没凑够,这就意味着他到了国外,必须第一时间工作赚钱,才能顺利进校园读书。

虽然经济上捉襟见肘,可邓小平依然为自己能出国求学而兴奋不已。就这样,国际邮轮载着邓小平这帮年轻学生,也载着他们对未来的憧(chōng)憬,先后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再经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终于在1920年10月19日抵达了法国马赛港。

历时39天、15000多公里的海上旅行,途经的大多都是英国、法国的殖民地。邓小平和同学们从东到西,欣赏了世界之大之美,也领略了繁华与困苦交织的众生百态。亚洲、非洲一些地方被帝国主义瓜分掠夺,人民惨遭奴役和剥削的惨景,给他们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海上的旅途苦乐杂陈,但总归划上了句点。这批中国学生到了法国后,先是在巴黎略作停留,就被分到了不同地方的中学,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寻找工作机会,其中,邓小平和23位同伴去的地方是距离巴黎200多公里的小城巴耶。

时隔多年,邓小平回忆起在巴耶中学求学的日子,说学校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每天很早就要求大家上床睡觉。他还说,那是一家私人开的学校,教的东西不多,伙食却很差。邓小平在巴耶中学待的时间很短,只有5个月。这倒不是因为学校情况不尽如人意,而是邓小平囊中羞涩,带的钱不够用了。

邓小平知道自己家里不容易,实在不想写信向父亲要钱。可是法国当时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衰退,所需的劳动力也不多。于是,许多像邓小平一样穷困潦倒的学生找不到兼职工作,纷纷面临着失学、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

求学之路步履维艰,邓小平眼睁睁看着一同来法国的伙伴,有的因为营养不良,变得面黄肌瘦,有的因为生病没钱医治,死在了异国他乡,更有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因为太过绝望而剖腹自杀……于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邓小平被迫中断学业,开始了辛酸的做工生涯。

这期间,邓小平在钢铁厂做过轧(zhá)钢的散工,在火车站、码头搬运过货物、行李,在建筑工地推过砖、扛过水泥……当时的邓小平还只有十六七岁,高强度的工作摧残了他正在发育的身体,但为了糊口,他又别无选择。后来,邓小平不止一次地对人说,他个子不高的原因就是在法国做工时干太累的活,又吃不饱饭。

二、理想之火:确立共产主义信仰

就在勤工俭学生在法国艰苦生存的时候,中国国内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民族的前途也有了光明和希望。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欧洲建党活动,也在旅欧进步学生中开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广为传播,一些进步学生先后在这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这些进步学生中,有不少都是五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在国内已经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有赵世炎、周恩来、王若飞等,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生里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员。邓小平在哈金森橡胶厂做工的时候,与这些人产生了交集,邓小平也由此接触到了革命思想。

哈金森橡胶厂位于法国南部的小城夏莱特,夏莱特靠近农村,生活成本低,所以吸引了许多中国留学生过来做工。邓小平在这里认识了赵世炎、王若飞等先进革命分子,在他们的引导下,邓小平开始阅读关于社会主义的书报,思想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期间,如果说什么读物对邓小平震撼最大,应该要数《新青年》杂志了。邓小平后来说:“最使我受影响的是《新青年》第八、九卷及社会主义讨论集,我做工的环境使我益信陈独秀们所说的话是对的。因此,每每听到人与人相争辩的时候,我总是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的。”

邓小平向社会主义靠拢,固然与外界的影响有关,但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他的自身经历决定的。在法国,他对“机器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了切身体验。工业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破灭后,邓小平意识到只有通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才能实现救国救民。

在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一番考察、比较之后,邓小平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3年6月,邓小平在巴黎正式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之奋斗了一生。

鉴于旅欧共青团的许多工作都在巴黎开展,于是邓小平离开了哈金森橡胶厂,搬到了巴黎,一边做工,一边投身革命。在旅欧共青团,邓小平参与编辑了进步刊物《赤光》,这时候指导他工作的是年长邓小平6岁的周恩来,两人经常一同加班到深夜。邓小平十分敬重这位兄长一样的同志与领导,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

邓小平在旅欧共青团的成长是迅速的,他擅长组织宣传工作,写出的文章短小精悍、犀利泼辣,有着鲜明的个性风格。1924年,邓小平作为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的负责人,正式转为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党员。这个时候,邓小平还不满20岁。

三、蜕变之路:前往苏联接受训练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sà)运动,并很快席卷全国。这一消息传到法国后,中共旅欧党团组织领导了勤工俭学生、华工和各界华人走上法国街头游行示威,并向路人发放传单,传单上写满了“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是中国人民的”等标语,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引起了法国当局的不安,他们派出警察大肆搜捕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短短几天之内,中共旅欧支部的负责人任卓轩、李大章等20多人相继被捕入狱。随后,又有47名参与爱国运动的勤工俭学生被驱逐出境。

这时,积极组织革命活动的邓小平,同样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巴黎警察局开始派人跟踪监视邓小平的一举一动,邓小平的处境也变得岌岌可危。好在五卅运动后,中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急需培养干部,中共旅欧支部决定选送一批人前往苏联学习,然后再回国工作,邓小平就在这批人里面。

1926年1月8日的凌晨,巴黎警方执行警察局长的命令,搜查了邓小平的住所,却发现已经人去楼空。这是因为就在前一天的晚上,邓小平已经和同伴乘着夜色的掩护坐上火车离开了巴黎,前往苏联莫斯科,彻底结束了自己5年零3个月的旅法生活。

1926年1月17日,邓小平等人到达苏联,先是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随后又转入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当时,苏联尽管面临经济困难,却给这群学生在生活上提供了较好的保障。邓小平他们只需要专心上课,完全不用为自己的衣食住行操心。

这样一来,邓小平感觉像是进了新天地。当初,他奔着求学的目的前往法国,却四处碰壁,沦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苦力,所以他格外珍惜在苏联学习的机会。同时,邓小平也深深感到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研究太粗浅,他刚到莫斯科,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我能留俄一天,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

如果说,邓小平在法国边做工边革命,是在实践中摸索共产主义理论;那么他来到苏联,就是通过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学习来观照实践。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待了近一年,这一年里,他认真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历史,从而奠定了他回国从事革命工作所必需的理论功底。

邓小平在苏联度过了充实而快乐的时光,但有件事却促成了他提前回国,这就是冯玉祥访问苏联,并提出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选取优秀学员,到国民军中开展政治工作。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邓小平品学兼优,又有在法国无产阶级组织的工作经验,于是就被中共中央和莫斯科中山大学选中了。

在派到冯玉祥部工作人员的名册上,莫斯科中山大学给邓小平的鉴定是:“非常积极,有能力,是一名优秀的组织工作者。守纪律,沉着坚定。学习优秀,党性强。”

1926年12月,莫斯科冰天雪地,邓小平在火车站同前来送行的同学一一告别后登上火车,开始了回国的旅途。从1920年出国求学,辗转法国、苏联,已经整整6年零3个月。当年负笈(jí)西渡的少年学子,已经成长为一位成熟的职业革命者,他热切地希望投身到国内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拆书人:吴晓君)

相关内容:

《周恩来自述》|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早年岁月。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埃德加•斯诺:《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

【党建读书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三个必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建读书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上次推送内容:

【每日新书】《孙子兵法》之转石于千仞之山,所向披靡

【企业那些事】流量造星拐点将至:谁制造了吴亦凡

《美国种族简史》上|建班子需要哪六种人?

【党建读书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炳泽诗话】回家

【党建读书会】139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

【党建读书会】140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孙子兵法》之三军可以夺气,将军可夺心

【企业那些事】贝索斯逐梦太空,与马斯克的星球大战正式打响

《美国种族简史》中|创业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党建读书会】《邓小平传(1904—1974)(上)》

【炳泽诗话】海

【党建读书会】141政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党建读书会】142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下次拟推送:

【每日新书】《孙子兵法》之兵非多益,贵在善用

【企业那些事】贝索斯逐梦太空,与马斯克的星球大战正式打响

《美国种族简史》下|团队里缺了这几种人,还谈什么创业?

【党建读书会】《邓小平传(1904—1974)(下)》

【炳泽诗话】

【党建读书会】143社会:提高保障和改进民生水平

【党建读书会】144生态:建设美丽中国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