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那些事】专访揭秘孩子王IPO背后的秘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盒饭财经 Author 何伊凡
一次成功IPO背后,往往既站着企业家又站着投资人,孩子王就是产业与资本联手的经典之役。
2021年10月14日,孩子王登陆创业板,开盘大涨近300%,市值超250亿元,成为A股市场市值最高的母婴零售品牌。
它创立于尚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的2009年,2016年登陆新三板时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从新三板退市后,创业板再上市时,三胎生育政策已全面放开。实际上,它已不把自己定位于零售商,而是“创新型新家庭全渠道服务提供商”。
1.瓶颈不来自于瓶子,而是因为伸进瓶子里的手不愿意松开。手不愿意松开,还是因为心不愿意松开。
2.机构投资者的本质是要面对两大类客户,一端是LP,一端是创业者。LP提供的原材料就是钱,而钱是全世界最无差异化的大宗商品,投资者要通过自己的能力,把最无差异化的产品实现差异化,让另一端的客户也就是创业者满意。
3.兼具投资人思维与创业者思维,就要即能升维思考,又能降维攻击。
4.一级市场投资人要经得起这样的煎熬:赛道很好,却没有发现心仪的选手。
5.当你重新定义了用户,才能够重新定义自己的阵地。
6.创业有挖坑和挖井,有的井本来不是坑,它也不一定浅,只是不够深,最后也变成了坑。有坑最终还得填,否则你没办法换一个地方去打井。
7.金融资源有限,企业家和投资人,都不要被眼前各种眼花缭乱的事情所过分影响,要能够静下心来分析问题的本质,投入最佳路径,一旦做出判断后,该坚持的就坚持。
8.投资人与创业者要形成良性循环,一旦良性循环开始了,什么事情就容易很多了。
瓶颈在心,不在瓶子
何:对企业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关键时刻按下按钮的决断,2009年汪总就面临这样一个抉择,是否要将公司出售。我想请魏总先回答一下,当企业家做关键决策时,是否有坐标系?
何:接下来汪总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做LP,也做直接投资,另一件事自己下场做产业,打通产业与投资模式,对个人的这种认知有什么挑战吗?
何:两位认识很早,但在家电连锁时代擦肩而过,最终在婴童这条赛道发生了交集。在华平正式投资孩子王之前,对婴童这条赛道的看法是什么?
寻找和等待其实是一种煎熬。因为赛道很好,但没有心仪的标的,因此要忍着,这其实是很痛苦一个过程,作为一级市场投资人就要经得起这样的煎熬。
何:对汪总来说,您卖了公司之后也有很多的选择,为什么选择婴童赛道?
汪:当时虽然是一胎,商品加服务也有2万多亿市场总量,我长期在家电这个行业,一直在红海里,竞争非常激烈,现在终于看到一个蓝海,而且里面没有大企业。
另外客观讲我离开五星电器,没有做到老大,觉得在这个行业说不定可以做老大,就很兴奋。
第三,这个行业很特殊,婴幼儿吃不好不会讲,穿不舒服不会说,很多妈妈也没有经验,一定程度上这还是个弱势的群体,确实要用爱心经营。我把团队找过来,说做这个事经济价值肯定会有,另外社会价值更有意义。
在这个背景之下,当时我提出了几个伟大:要创造伟大的商业模式,要构建伟大的经营团队,能够做伟大的事业,这是2009年提出来的,事实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何:在选择婴童市场的阵地时,两位其实有个看法和许多人都不太一样,就是都盯住了 shopping mall,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和孩子王团队接触,当时他们只有6家店,都在购物中心里面,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当时我和汪总真有一种“不谋而合”的感觉。
汪:不看好mall的原因很多,大家说mall成本高、租金贵,客流量可能刚起来,但这都是站在企业的视角来看问题。
我们当时站在用户看问题,用户喜欢不喜欢mall?调研后发现用户喜欢,它交通方便,又安全又快捷。shopping mall的目标顾客不是个人,是家庭,而家庭离不开小孩。
对用户的深刻洞察是最重要的,在商业的角度来说,mall正在兴起,租金相对也比较好,任何产业都有周期,现在mall就少了。像打仗一样,我必须要占领阵地,mall就是母婴童行业的一个制高点。
直到现在为止,去年、前年都是每年开100个店,我认为这是要去抢夺制高点。mall是什么?一旦孩子王店进去以后,我们就有了一个先发优势,无论是租金、面积、位置,基本上很难有其他的人再进去了。
何:当你重新定义了用户之后,你才能够重新定义自己的阵地。
汪:对,我讲一个故事,开第一家店时选择是万达南京河西的店,要用5000平米,所有谈判都结束了,最后王健林老板没有同意。他有一次到南京来,我就找他聊,他说我知道,你是做过五星电器的,做电器可以用几千平方的店,这个小孩的东西也要这么大?我听说国内基本上很少超过1000平米的, 2000平米的基本国外也没有,你为什么一下子开5000平方米?
我说老板我要做一个不一样的店,我从经营商品转向经营用户,既然经营用户,就要把小孩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体化,要把服务体验放在店里面,这就是构思。
最后我说的一句话可能帮助王老板拍板,我说我刚把公司卖掉,无论是输还是赢,都不会欠你一分钱房租。这个事情我印象非常深刻,其实最根本的是他听清楚我不是做所谓的母婴童专卖店,而是把先进零售要素做了个组合,把沃尔玛的采购,Costco的会员制打包进来,把商品加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作为新模式来打造。
何:2012年的时候,当时华平应该是投资了5500万美元,到 14年,华平又投资了一轮孩子王,当时公司发展的怎样?
魏:第二次投资也是一个不容易的决定。零售企业开拓一家店成本非常大。投资以后那一两年,我们对新开的每家店也会去巡店,那时候开出来的新店业绩都非常好。
但为什么说第二笔投资不容易呢?当时孩子王已经有二、三十家店,大概有一半的店都在万达购物中心里,万达是一个很重要的合作方。可能也是因为看到孩子王的成功,万达觉得这个业务不错,他们创立了一个宝贝王品牌,也是几千平米的类似模式,开始搞自营了。最大的业主直接下场竞争,这就让我们要认真考虑一下了。最终我们判断,万达来拷贝其实也是对孩子王的一个背书,毕竟万达的主业是做购物中心,而孩子王的主业是开店,是经营商品和服务客户,最终还是大家会回归,专心做自己的主业。
有大概半年的时间,宝贝王也做得很热闹,但我们觉得还是要继续支持孩子王。
何:魏总讲的这故事很有意思,地主要自己干农活了,当然对汪总来说有压力。
汪:有。那个时候正好赶上春节前,王健林在年会上宣布要投资100个亿,重新打造一个母婴童行业新品牌,人家又有钱,又有地方,这个事情对我压力太大了,春节都没过好,这个风险很大。
但后来看了它们开了几家店以后,我这压力就没有了。
后来事后我和王总(王健林)也交流过,他的意思是说,看来这孩子的业务还是以你为主来做,我说老板这就对了,你是地主,我是农民,地主干农民的活很难,我也干不了地主的活。零售这玩意和做房地产比的话,肯定我们的活比较苦,也比较细。表面上看就开个店,背后的供应链、运营、团队、系统,还有数字化,是非常复杂的。
何:汪总曾经谈过一个观点,创业存在挖井和挖坑的区别,对投资人来说是不是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判断,就是要尽量去甄别那些真心实意挖井的人。尽量避免去投那些做一个挖井的姿态,实际在挖坑的人。
孩子王在母婴童领域努力要做头部企业,一定要真正引领行业变革与创造。2012年华平投资我们时的孩子王,迄今迭代了大量变化。现在的孩子王叫9代店了,变化的原因一方面要满足顾客的变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要和对手拉开比较大的差距。
这才是井,你旁边井水少了,就变成坑了,有的井本来不是坑,它不一定浅,也挖的很深,但没有你深,也变成了坑,有坑最终还得填,因为你前面付出了很多代价,必须要填上去。
何:2015年前后,虽然万达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威胁,但出现了一批互联网婴童公司,如贝贝网、蜜芽宝贝等,其实对整体观念冲击也比较大,对孩子王来说应该如何保持打井的定力?
汪:公司历史上还挺多,包括孩子王的定位,第一家尝试了大店,后面能不能继续开大店?这个其实也有争议。
第二我们想重新定义一线员工,原来就是销售员,后来定义在育儿顾问、育儿师。国家劳动部颁发了一个牌照,通常都是妇幼保健院医生或高级护士能拿到的,我们要求普通员工也要去拿个牌照,人的能力模型不一样了。
第三重新定义零售,我们理解为零售即服务,卖货的年代过去了,孩子王不是一个经营商品的企业,是一个服务商。
还有一个数字化,应该是15年左右,我们数字化是华平帮忙做到的,引进了易迅一个数字化团队。当时好多企业信息化还没搞好,我们就直接搞数字化了。
魏:我补充个小故事,汪总在华平还有个好朋友叫林志红。她是华平投后团队的高级副总裁。当初我们分析下来,提升留存率的痛点是缺少一个优秀的IT团队将管理层的战略意图通过数字化工具实施。但当时正是电商快速崛起的时候,孩子王总部不在深圳,也不在北京,甚至不在上海,而是在南京,你要怎么样吸引优秀的互联网人才?而且一个人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团队。2015年,华平投后团队就帮孩子王面试了20多个CTO候选人。也在这一年,京东收购了易迅,易迅当时在中国是排前三的电商企业,易迅的前CTO何辉有意向换一个平台,通过林总牵线,何辉最终被说服去南京,而且整建制的带来了之前易迅技术团队,他们至今仍然是孩子王的技术核心团队。
新的技术团队迅速带来了质的变化,业务上的想法很快落地,一下子我们就很有底气了,全渠道、新零售战略都得以顺利实施,这是很关键的一个发展。
此外,刚才汪总谈到企业的关键决策,我认为,找一个理想的上市地,也是一个困惑创业者的问题。最早我们搭建了一个海外架构,很自然的想到去香港上市,后来觉得随着孩子王业务发展,在中国将有数千万会员,他们将是很理想的投资人。于是,大概在2014-2015年,我们就讨论不一定要去海外,应该考虑中国资本市场。可当时也很困惑,因为那时候上市时开时关(备注:A股IPO从2012年10月开始,暂停IPO 15个月; 2015年7月开始,暂停IPO 4个月。)后来出现了新三板,我们觉得要敢于创新,可以试新三板,也的确在 2016年登陆新三板,后来在2018年完成退市,再到如今在创业板上市。这个过程需要协调不同股东、不同利益、不同时间表。
通常在哪里上市都是一个大决定,从这个角度,孩子王上市不是一蹴而就的,走过好几步尝试,过程中不同股东之间也都很支持很宽容,允许尝试。
汪:这也体现了华平投资的不一样,它不是投完了就结束了,投完后和他交流的更多,尤其是刚才举的例子。像林志红她是投后服务的,不是找一个团队就完了,还跟进了新老团队的磨合,和团队沟通谈心,一些人有些话不方便和公司讲,就跟她讲。实际上我和魏总交流也非常多,孩子王每年开始的年度会议,经营分析会议,华平都参加。
何:董事会上大家一般说的都是好事,到管理会上都是最真实问题,邀请投资人参加管理会议证明融合的比较好。
汪:作为企业而言,既然对方投资了你就要增加透明度,如果不给投资者一个透明度,就肯定会产生隔阂。
魏:这也是良性循环,一旦良性循环开始了,事情就容易很多了。
真正的数字化是化学反应
何:数字化转型目前是大趋势,婴童行业对数字化转型有没有特殊要求?
汪: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还比较有挑战的。有人简单把货放在线上去卖,以为这就是数字化了,其实我理解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是化学反应,要把互联网思想理念与业务场景融合。
从2015年开始,我们开始重新理解数字化真正目的,它不是一个管理手段。当时也有人给我搞了个“驾驶舱”,从大屏幕上能看到所有店的情况,我说这还是管理思维,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要给顾客带来方便,给员工带来方便。
婴童这个行业很特殊,使用者是婴幼儿,决策者可能是妈妈。妈妈只来体验,线上不交流也不行。孩子王的经验就是“科技力量+人性化关怀”,我们为顾客配备育儿顾问,可以和顾客随时互动,这在纯互联网企业很难做到。
母婴童行业和家电不一样,买个家电不需要互动,不需要交流,但这个行业不能只有硬邦邦的科技,还要有温度 。
何:魏总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魏:汪总开始创建孩子王时就非常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作为投资人,也观察到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例如,中国一、二线城市里大量生育年龄的年轻人不是当地人,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生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困惑的时候,有问题第一个去找谁?我们发现她们往往去找孩子王的育儿顾问。
作为投资人,我们也从这些故事中获得了满足,这不只是财务上的表现,因为我们也参与到了给社会创造价值中。
汪:我们育儿顾问,早晨打开手机看的最多的是什么?从数据来看最多的是小孩大便。妈妈看到小孩大便后,来不及去咨询医生,来不及去医院,但我们的员工都经过培训,她能够基本判断是上火了还是拉稀了,或者中毒了,是否要及时去医院等。
魏:20年前很难想象到今天 VC、PE行业在中国管理着6.8万亿人民币的资产,涨了100多倍,远超同期中国GDP的增幅。如果20年前是资本紧缺,现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过剩。
在资本不紧缺,新玩家很多,变化很多的大前提下,作为一个投资人只有两个大方向,要么大而全,要么小而精。
大而全可能有几个维度都要做到,第一要全产业链,不能只投后期,也不能只投早期,总体而言覆盖区间要宽一点。第二要多币种,人民币基金,美元基金都得有。第三要能够为被投企业带来大量增值服务。除此之外,对一些战略性行业要深度切入,深刻了解,同时,要能够长期陪伴像汪总这样的优秀的企业家成长,不只是在一个投资上能够给他一个长线的支持。我们发觉投资里真正创造α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一些最有洞察力,最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我们希望跟他们合作成功以后,不止一次合作,可以多次合作。
根据木桶理论,投资这个行业木桶里的木板数量越来越多了,不能有一块是短板。
何:汪总怎么看这个问题,您现在即做产业又做投资。
汪:从产业维度而言,现在对资本要求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你给我投钱就行了,现在企业需要的要素多了,需要的是资本的智慧、资源,再加上钱本身。作为投资来说,确实刚才如魏总讲的翻天覆地了,资本总量增长了,产业周期加快了。
第二资本市场变化了,有了注册制,有了北交所,上市的渠道多了,快了,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来投资,所以对投资的挑战还挺大。我做了几年尝试后,觉得投资这活不好干,要一帮有智慧、有体力的人。像我们刚开始做星纳赫资本,要发挥企业家的优势来做投资,找到我们的根据地,这个根据地就是大消费,在根据地里做小而美的事情,不能做大而全。
何:投资的活看起来越来越难干,这样的背景之下,你们还有其他合作,如对妍丽进行了控股型收购,怎么理解这种联手?
魏:美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在社交媒体短视频高度发达的时代,新消费群体对美的需求更急迫了。20年前供给很缺乏,国外一个品牌开个专柜就赚钱,现在中国消费者见过很多世面,选项多,因此,我们非常看好化妆品连锁在生态中对用户和品牌商所带来的独特价值。近期的发展也印证了我们的一些判断,之前电商看似要彻底压倒线下,现在其实线下获客成本远远低于线上获客成本。
颜值经济在中国蓬勃发展,我们看好妍丽的巨大成长潜力,而且妍丽也可以借鉴很多孩子王、五星的经验资源。这是一个理想的控股型收购的机会。于是,去年7月,华平和汪总的星纳赫资本联手,联合腾讯、华兴资本等多方完成对妍丽多数股权的收购和投资,华平投资成为妍丽最大股东。
汪:除了魏总刚才说的之外,另一个维度考虑的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的成功要素都在发生变化。现在把钱给了企业之后,它不一定能长得好,做好需要各方面的要素。
有没有可能把资本的好的要素,做企业的好的要素,融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物种?新物种完全靠企业自身,我估计比较难,如果华平嫁接它在全球的资源,我们嫁接做孩子王、五星控股,还有其他企业的资源,目前看来可能性还是有的。
妍丽自身基本面也很好,对这个企业我还是充满信心,外部还有腾讯,还有华兴资本,大家几方为企业合力,这也一种新的做法。对华平来说是控股型打法,对于产业来说,就是靠大树,把原来的一些经验,如把线下的店变成立体的店,延展出去。
何:在这个案例当中是否体现出来以产业的视角来做投资,以投资视角来做产业?
魏:我们其实有非常大共性。大家都是去挖掘商业本质,看怎么样能够更好的服务客户,创造价值。
汪:投资是看价值,企业是看本质。站在投资的维度,你这个企业给顾客带来价值没有?给行业带来价值没有?给社会带来价值没有?如果有价值就值得投资。
对企业来说看本质,你的目标顾客清晰不清晰,能给顾客带来什么样的商品,什么样的服务?有没有盈利来源?有没有可持续增长?把这些本质搞清楚,我是这么理解这两者的关系的。
相关阅读:
【每日新书】《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学习私募股权投资人张磊的价值投资思维
【企业那些事】何不直说|龙门投资徐井宏:掌握十二个字,分清三组词,创业可以少走弯路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每日新书】《一往无前》|雷军创业史:从一碗小米粥到世界500强
【企业那些事】专访揭秘孩子王IPO背后的秘密
《谁说商业直觉是天生的》|解密如何培养你的商业嗅觉
【炳泽诗话】你是作家?
下次拟推送:
【每日新书】《克拉拉与太阳》|爱是如何战胜时间的?
【一周回顾】有了热爱,能拥有什么?
《如何测试商业模式》上|如何测试你的商业模式是否迎合市场需求
【炳泽诗话】鸟笼(五)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