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读《中庸》学复盘 】04致中和

老农 品卷一族
2024-12-10

《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从复盘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恪守规则,维持平衡。

核心书摘

《中庸》提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其中,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感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并且合乎法度,叫做“和”。

作者子思认为,“中和”是中庸的基础,是天地秩序井然的根基。

从复盘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恪守规则,维持平衡。

关于作者

子思,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称之为“述圣”,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子思之儒”,与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其主要作品有《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学什么

1、中和

2、恪守规则

3、维持平衡

我们还是回到《中庸》经典中的原文。昨天我们读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昨天我们读到了"慎独"二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重要哲学洞察。读”慎独“需要把握三点:言行合一为情操,心口如一为良知,始终如一为为坦荡。

昨天呢,我们在共读的过程当中呢,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说,”言行合一为情操“之于”慎独“的关系。今天我们再来说说啊,这慎独要想落地,怎么才能做到“心口如一为良知”。意思是说呀,不怕你尖酸刻薄,就怕你口蜜腹剑。我们生活中最怕的就是那些心口不一的人,这世间啊,有很多口若悬河信誓旦旦的人,然而,真如像我昨天和大家共读《中庸》是读到的东汉名臣杨震一般风雅清正,话从口出之后呢,即使无人监督,内心也一如既往的遵从其言的人其实是寥寥无几的。

常言道人善之首即心口如一。这话真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应当极尽恪守。生命中遇到说话不过脑子,然后遇到困难就出尔反尔的合作者,的确让人觉得无奈可恶啊,也只好敬而远之。我们说,要想做《中庸》中所讲的"慎独",要做到三点,除了言行合一为情操,心口如一为良知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如一为坦荡。

这也是说啊,中国人做事最重要的在于一个恒心的"恒"字,"恒"字就是告诉我们始终如一,始终如一就是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才能坦坦荡荡。应该说,始终如一是“慎独”中的最高境界,因为它背后是一个人处事的坦荡之至。

2018年1月5号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19大精神研讨班,当时在中央党校开班,总书记呢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也曾经引用“过莫见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经典。并指出,要让各级管理者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是否能够做到慎独慎微。大家要懂得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的道理,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长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

因为长久的“慎独”讲究的是内在的定力。所以古人才常说每日三省吾身,每日三省吾身当中的省词,就是让我们在没有人的时候,在细微处的时候,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有这样一个故事啊,说古时候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晚年呢,想把自己的经商心法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呢,他带着儿子去了一趟山西,在当地呢,见到很多生意人和对方签订了一系列的合约,并达到了一千两银子的定金。然而第二天早晨呢,儿子却发现父亲失踪,银子也不见了踪影。四处打听不着父亲的消息,那些付了定金的当地人,当然把儿子就给关起来了,让几个彪形大汉每天看守着,逼他100天之内就还上了一千两,否则肯定是性命不保啊。对于这个少年而言,这是人生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到底要怎么办呢?

苦思冥想之下,他让四个大汉押解他去附近的作坊看看,也许呢,其中会有潜在的生意和一些生机。到了作坊里,他睁大眼睛去捕捉每一个机会,仔细审视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师傅的手法,渴望从中找到机会。

他发现了怎样的商机呢?这个年轻人在作坊里发现大多数人的工作态度都只是为了完成一份差事,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几乎没有人精益求精,努力创新。于是,这位商人的儿子就有了主意。他找到债主,请求借一些钱,让他把这个作坊给盘下来,租下作坊一个月里是一百两租金。他就向债主承诺说,一个月我还给你一百两甚至一百二十两都行。但你要把工厂的管理和经营全都交给我,看我能不能在期限内还上你的1000辆。

债主们想来想去,这死马当活马医,没辙了,同意。就这样,时间在滴滴答答的倒计时。商人的儿子呢,每天都弹尽竭虑,把10000%的心思投入其中。当他的洪荒之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当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机会的时候,整个作访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将近十倍。后来100天真的到了,他终于还上了银两,然后千里迢迢心有余悸的终于回到老家,当他走进家门,发现父亲竟然坐在房间里等着呢。

父亲根本没失踪,那一千两银子也没有不异而飞。他把自己这100天地狱般的经历讲给父亲听,然后不解地问他说,你不是要有心法传给我吗?为什么让我遭这么大的罪,遭这么大的磨难?这时候,老父亲就缓缓说说,这就是我要传给你的心法呀,你已经收到了。

一个人退路足够多的时候,做的事情基本就归于平庸,只是平平常常的把工作完成而已。唯有百死千难之中,这个人的才能才会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其实就是《中庸》当中讲的“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君子慎其独”,同时要做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中庸》接下来的文字就要提到“中和”的概念,我们说了“中和”二字,应该说是整篇中庸的书胆。经典原文当中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喜、怒、哀、乐”没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啊。表现出来之后呢,符合节度叫做“和”,总是人人都有的本性而“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能控制住自己喜怒哀乐的人,就叫做中道之人,也是中和之人。而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符合时宜的表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中庸之人。“中”到很多的时候呢,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中和”很多时候是事物运行的标准。

其实我们浅读《中庸》这部伟大的著作,他的伟大即在于此。上天以阴阳五行的道理来交付给人,人类运用这些道理来修成至诚的美德,或者人得有至诚心,你有了至诚心,这就叫做“性”自性的“性”明心见性的“性”。这人有了“性”之后,你做事就遵循着这个“性”,遵循着你的本性做事,顺着这条道往下走,这就叫道。

圣人应当运用道曲约束老百姓,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限制,这就是“中和”。有了“中和”的尺度,才能使做事过分的人回撤,使做事不急的人前进,这就叫做教。所以认为。先有性后、有道、有教。“性、道、教”三者很显然是相辅相成,在逻辑上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我们都“中和”二字,“中”即中正、和即“合作、和谐”。狭义"中和"思想当然是一种方法论,一种承认世界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学会包容、善于合作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

而我们今天重要要说的是广义的"中和"思想,他是说,无论你多么的极端,你始终还是处于宏观与微观的中间位置,你永远无法摸索到宏观的尽头,也永远无法摸索到微观的尽头。失衡是暂时的,而相对的平衡则是当前世界的本质。

我们人类不管向两边扩张多大链接两极的中心点始终是存在的,这个点就是我们所谓的"中",而不是两个断开就是“和”的作用。近代西方在科学和知识力量日益彰显之后,在所谓的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戡天思想的支配下,人类在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成就的同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很多很多令人忧虑的环境问题,也纷纷显露出来.

这无疑是工业文明带来的消极后果,再加上人类过于极端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诸如人是目的之类的理念下,把自然界仅仅看作是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手段。进入21世纪的我们,更是在经历了诸多大自然报复的灾难性事件之后,尤其是这次新冠疫情之后,大家开始慢慢有点儿明白了。说人类正在为过度的征服自然的行为而付出高昂的代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潮应运而生。一些如丹尼斯米杜斯等学者和组织呢,甚至提出了零增长和负增长的发展模式。

我们最近几年总提碳中和、碳中和,其实探中合理的“中和”二字,不正是儒家的“中和”思想?显然,“中和”思想可以为现代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各执一段的偏执提供新的思路吧。我想这个思路的核心应该就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段之间,要寻找执两用中的适度平衡。既敬畏天道,又不费人事。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当今时代,传统儒家主张的天与人的执两用中思想,尤其应该灌输给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他启迪企业从业者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人与自然的良性平衡,否则资源和生态环境将难以承受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长久之道和核心竞争力也将因此而无法得到持续的提升。


相关阅读:

【每日新书】《袁隆平口述自传》|了解“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生历程。

【跟着名人学领导力】《稻盛和夫自传》

《摩托日记》|彻底改变切·格瓦拉一次“行万里路”。

《杜拉斯传》|敢爱,敢恨,她从未放弃过抗争,而是在抗争中获得欢乐。

【上海滩民国枭雄系列】《杜月笙传》(中)|有求必应,左右逢源。

【每日新书】《心若菩提》|关于曹德旺,你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

上次推送内容:

【浅读《中庸》学复盘 】0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教育健康】父母随意的差评,是孩子最大的挫折

【健康书分享】《失传的营养学》33纤维化、器官硬化可以解决到什么程度

【炳泽诗话】收起梦想还是继续飞翔

本次推送:

【浅读《中庸》学复盘 】04致中和

【药食同源】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健康书分享】《失传的营养学》34精神疾病并不难治

【炳泽诗话】继往开来(诗组)

下次拟推送:

【浅读《中庸》学复盘 】05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

【产后心理健康】女性产后的“变态反应”

【健康书分享】《失传的营养学》36治愈更年期综合症和女性的保养

【炳泽诗话】一封信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