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律师,你被职业枯竭击中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 Author 张倩

12.12-13 写改集训营成都站!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作者:张倩 

来源:北京市千千律师事务所


合上电脑,打开手机,朋友圈一则消息立即将完稿的喜悦冲散:“31岁!昨晚,优秀青年律师李瑞缘逝世!”


△图|网络截图

讣告是由德衡律师所合伙人会议主席栾少湖律师首发,在一张微光摇曳的残烛配图上,配发了八个字:庚子新难,我心永痛!


△图|微博截图


的确,正如消息导语所称,太优秀!太意外!作者翻了一下内容,不可想象,一个刚届而立之年的青年律师,会取得如此夺目的成绩:从经典案例到论文刊发,从党律兼职到获奖履历……满满的下拉线后,是一长串的辉煌业绩。


但我忽然想到,这些人生高光时刻的到来,谁又能说清,不是他用透支的青春和生命交换的呢!

短短一周时间,邱宝昌、王军、李瑞缘,三位律师的生命分别“停摆”于55岁、48岁、31岁,当越来越缩小的数字,勾勒出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时,我们是不是该用最大号的字体提示律师——猝死、抑郁、暴脾气:律师,你被职业枯竭击中了!



01.微电影推出与律界大咖殒命消息“撞日”


今年全国首部以律师为载体,关注律师职业健康的公益微电影《停不下来的你》正式首映。微电影在B站上映的消息,通过“懂律师的记者→律媒智库”传开。


△图|网络截图


这是一部围绕律师健康展开故事的电影,该故事以杨文昊的律师职业成长为主线,通过男主角从开始执业时的拘谨青涩,不被当事人理解,面对生活的残酷考验,却依然选择勇敢面对,追求自我价值的状态变化,展开了紧扣人心的事业与家庭选择的奋斗故事,反映了律师们的理想追求与现实压力矛盾交织的生活工作状态,是律师们的真实写照。


电影的主题词是:“没有停不下来的脚步,也没有非要停下来的脚步,我们律师就是要走走停停,不断奋进,关爱自己,关爱家人。”


真的吗?律师这一职业,到底是根本停不下来脚步?还是自己没要停下脚步?谁能做到真正自如地走走停停?又有几个律师,能完美诠释既关爱自己、又关爱家人?……


作者之所以在脑海中,对上述这段“正能量”文字表述,充满一连串问号,甚至感受到某种程度的反讽,是因为恰好就在这一天,北京市律协十届副会长、十一届理事邱宝昌律师,在失联三天后被破门而入的人们,发现过世家中的消息曝出。


△图|网络


无独有偶。


也是在这一天傍晚,安徽金睿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王军主任,因病救治无效不幸离世,享年48岁。


毋庸讳言,接连2位中年律师的因病离世,曝光了律师残酷的工作现状!


在年轻律师通过电影谱写紧扣人心的事业与家庭选择的奋斗故事,以及反映律师理想追求与现实压力矛盾交织的生活工作状态篇章时,作者脑海中不停闪现的,却是邱宝昌律师孤独而终、死因及殒时尚需法医断定的场景。


一个令人唏嘘的细节是,在微电影发布消息下面,发布者做了一个【相关链接】,首条就是:享年55岁!沉痛悼念原北京律协副会长邱宝昌律师



02.两位律师用生命诠释“职业枯竭”


如果能顺势把微电影的推出,视为献给邱宝昌和王军两位律师同行的“挽歌”,抑或借此作为“停不下来”的律师群体珍惜生命的“警示”,或许对活着的人来说,既有现实意义,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因为从某一角度说,当律师执业的脚步不能自主自觉停歇时,对不起,生命的自动“停摆”也就相距不远了。


必须承认,虽然对律师群体整体执业环境之恶劣,带给他们的身心伤害有过长年关注与研究,也清楚地知道,隔三差五就会有中青年律师夭折的消息爆出,但还是觉得坏消息来的有些突愕!

此前,虽然文章标题已经拟好,“猝死、抑郁、暴脾气:律师,你被职业枯竭击中了!”以及,全文脉络的梳理阐述业已完毕,剩下的就是等一个典型案例出来,作为切入点,引发社会的关注。


不经意间,两位徽籍律师的骤然离世,被朋友圈“刷屏”。当他们用英年早逝的生命提供的“绝优”范本呈现时,深陷悲痛的我,一时无力动笔。


职业枯竭,又称职业心理枯竭,作为现代职业人的流行病,当越来越多的律师被网罗其中,从精神到肉体,任它一点点啮噬时,我们是否该施以足够的关注,以专业的手段来抗衡它?


事实上,我最初决定写此文的初衷,是源于八月底那篇被疯转的文章《为什么律师常常“脾气很坏”?》。记得当时发圈时,还曾随口调侃了几句。


△图|网络截图


因为常在律师圈内浸染,这个群体的聚焦与失落、光鲜与黯然、热络与孤寂、富足与拮据,多多少少还是知晓的,起码不似外人那般,会被其表象的东西所迷惑。


打趣之后,一个严肃的话题瞬间被“唤醒”:如此多的律师,经常群体性暴躁或突发性猝死,是否陷入了被称为“世纪之患”的职业枯竭魔咒了呢?


因为当时在赶“支持性侵女拒付9旬父赡养费,是判决理由‘软’了?还是源头立法欠‘刚’”一文,于是,职业枯竭这个貌似看上去不那么急迫的选题,就被暂时搁置了(邱宝昌和王军两位律师离世后,我经常会想,如果那时就把此文先行刊发,如果那时他们恰巧看到这篇文章,如果提供的职业枯竭的应对措施足以引起他们的关注……是否,两位律师的生命,今天还能安在?)


03.“职业枯竭”一词源于一本美国小说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ABurn-outCase,Greene,1961)。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在功成名就之后,他突然发现工作带给他的不再是一开始的热情和满足,而变成了日复一日不堪忍受的精神压力。在历经了痛苦和折磨之后,他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图|《一个枯竭的案例》第一版封面,网络


这本小说引起了当时西方职业人的广泛共鸣,人们开始关注这一由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因为它被视为“现代职业人的流行病”。


本世纪初,在西方相关领域,对职业枯竭现象的起因及应对措施,研读四十年之后,这一因职业产生的对工作人群的负面心理影响,才开始走入我国心理研究专家的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燕和她的课题组,从2001年初开始,通过对教师、警察、医护人员、公司白领、律师等人群的调研,从事“关于职业枯竭的特征、成因和对策的研究”。


其调查显示,在中国,警察、教师及医务人员,其“职业枯竭”的发生率,位居前列。而在靠前的排名中,律师也位列其中。只不过,那时律师所要面对的执业环境还没有今天这般恶劣,所以有业内专家称,如果再搞一次大规模社会人群“职业枯竭现状”调查的话,律师搞不好能进“三甲”。


简单说,职业枯竭就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04.刺猬最大的伤害,就是对内的伤害


《为什么律师常常“脾气很坏”?》一文中,有段经典描述:“律师如果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就会像一只刺猬。这只刺猬最大的伤害,就是对内的伤害,也就是他会伤害到自己生活中的人,流弊之下,最终破坏掉自己的生活。”


曾任第十届北京市律协副会长的邱宝昌,曾和作者有过两次疑难与特大案件的全程合作,而两个案件带给他的负面情绪与心理重击,至今我还历历在目。


2000年前后,天津一对老夫妇找到邱宝昌,让他免费为自己儿子因医疗事故丧生的案件提供法律援助。


接案后的邱宝昌获悉,此案的受害人已是二老的最后一个孩子,他们之前的小女儿,在2岁时因心脏手术失败,死在手术台上。留下的这唯一独子,又因医生操作伽马刀失手、射线偏离击中脑干,让骑自行车前往医院手术的19岁儿子,被抬下手术台,不久便不治而亡。


那时的邱律师刚从深圳转战京城拓业不久,恰逢记者准备追踪此案,在定下开庭日期后,我们便一起乘车前往。


彼时的天津既无高铁也无城际,自驾车在高速行驶,也要三个小时左右。我们包了车,赶在第二天开庭前抵津。


然后便是,当庭审过程中,审判长获悉有媒体听庭准备全程报道时,便突然找了个主审法官突发急病的理由,将庭审叫停了。


我们便在天津等,说何时恢复庭审待定。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法院特意交代律师不能离开,因为随时有可能恢复庭审。


在焦虑中耗了两三天之后,记者因为还有其他案件要采访,便选择暂别天津。孰料,就在汽车中午抵达北京的时候,获悉天津法院下午恢复庭审。


明显是把媒体甩了的节奏啊!


虽然没有完整听庭,但在前期质证过程中,邱宝昌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对事实的掌握、对证据的规整、对法条的细究、对质疑的反应,还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他不像是一个从法律“外行”进入律师行业的角色(邱宝昌本科数学、研究生计算机),对法律有着天赋的秉性。
判决结果不理想后,老夫妇自此走上了上访专业户的道路。


记得在此案的后续跟进中,但凡赶上敏感会期或重大节日,记者和律师前往会见当事人,都会有两个男人不远不近地跟着。后来得知,那是便衣,怕老夫妇和什么人接触,最后作出一些反社会的举动。


于是,邱宝昌和二老的对话与沟通,旋即变得敏感起来,说多了怕被利用,说是律师挑唆的;说少了,担心当事人不买账,觉得你没有尽到力。


两难之中,便听宝昌经常说,以后凡是牵扯到当事人上访这类案件,还是不接为好,因为打的不是法律本身,是要律师在政治与法律的夹缝中求生存,很累!


不久噩耗传来,尚处年富力强的丈夫突发心脏急症,临终前,他拉着妻子的手说:“以后不要究责了,你一个人好好过完自己余生……”


听着张阿姨在电话一端哭诉,宝昌马上开始自责,说当初案件要是打好了,会不会不是现在这个结局。



05.“火车黑洞噬人案”吞噬律师身心健康


伽马刀致病人死亡案几年后,广西一起乘坐“漏斗”火车致人重残案找到记者,除了寻求舆论监督外,还希望能推荐一位“靠谱”律师。


2005年的4月23日晚,在柳州“两面针”公司工作的胡家津和丈夫,在湖南湘西凤凰古城游玩后,从吉首登上张家界开往南宁的2011次列车。


凌晨1点多,胡家津从卫生间出来,走回13号的卧铺车厢,当走到卧铺车厢中段的走道上,踩在脚下的地板突然塌陷开了个大口子,她连呼救声都没发出,一瞬间就被卷下了车底,高速行驶的列车从她身上碾轧而过……


不知过了多久,她发现自己脸面朝天地躺在铁轨中间,做过护士的她,很快就发现左手臂没了,左大腿也没了,搭在腹部上的右手满掌都是黏液。右小腿的踝关节及脚掌也被轧断分离。


她凭本能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危险中,便试着一点一点地移动着右手,触及到铁轨,一使劲一把抓住了铁轨,紧接着向左侧翻身,一次、两次……最终忍着剧痛,成功地翻出了铁轨。随后驶来的火车的司机发现了躺在铁道边的她。


在接下来的两天两夜里,胡家津共输血2000毫升,前后接受了7次手术,她失去了三肢(包括左臀部)。唯一仅存的右肢,靠8颗钢钉固定,经鉴定功能丧失了56%(记者前去采访时,她连掀开毛巾被的重量都无法承受)。


因为事发地在柳州,广西的媒体当时全部被禁言。慌不择时的受害人家属,只能联系到上海某位愿意法援的律师,结果开庭前晚才到的代理律师,连伤残后期护理依赖等级鉴定都没有做,便在庭后收割一堆采访后撤了,一审判决出来后,胡家津这个一级甲等的重度伤残,仅获赔88万元……


△图|胡家津在家人陪伴下出庭,北青网


这和她此前向铁路方面提出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伤残补偿金以及后续治疗费和精神损失赔偿金,共计573万余元的诉求相距甚远。


二审临近,记者再次想到了邱宝昌律师。此时的他,不仅是国内著名的消费者维权领域大咖,每年央视“3.15”晚会上从未缺位的不二专家,并且因在消费维权领域的突出贡献,斩获了一堆殊荣。


想着是,凭借邱宝昌的个人影响力,或许铁路部门在赔偿方面,能够网开一面?看在记者的挚友情分,邱宝昌的收费仅是半个法援价。


接案之后,记者和邱宝昌进行了多方走访调查,意图搞清卧铺车厢为何会出现可漏一人的活动盖板,以及这块盖板是否设置了开关?它又如何“逃”过了行车前必需的车检和路检两道“关口”?……


在邱宝昌看来,在旅客运输合同中,承运人不仅要按照合同的要求将乘客按时送到目的地,更重要的是要安全送到目的地。本案中的铁路局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对自己的运送工具的安全性都没有保证,竟然使一节车厢的地板松动上翘,将乘客漏到车外的铁道上,造成严重的伤残。


这不是运输部门的一般疏忽,而是一种对乘客、对人的严重不负责任。对此,铁路局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对受害人给予充分的赔偿。


我们找到柳州市明桂司法鉴定中心,请求为胡家津作伤残等级鉴定和护理依赖鉴定。中心主任王英是国务院司法鉴定行业委员会的行业委员、柳州市法医学会秘书长。在她为胡家津所作的伤残等级鉴定书上写有:经检验,被鉴定人胡家津本次损伤经参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标准,构成I(一)级伤残,即最高级别的伤残。而与其伤残等级相对应,她的护理依赖等级也是最高级别的——即后期护理依赖鉴定为:一级护理依赖。


护理依赖

指伤、病致残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依赖他人护理。生活自理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项:

(1)进食;

(2)翻身;

(3)大、小便;

(4)穿衣、洗漱;

(5)自我移动。


护理依赖的程度分为三级:

一级,完全护理依赖,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上述5项均需护理者;

二级,大部分护理依赖,指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上述5项中有3项需要护理者;

三级,部分护理依赖,指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上述5项中有1项需要护理者。


可惜的是,后面这份重要的后期护理依赖鉴定,因为在之前一审举证期限内未提交,本该可以为胡家津争取更多赔偿的路又被堵死了。


二审开庭时,针对后期护理依赖等级鉴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不利情况,时任中消协律师团团长的邱宝昌律师,特别建议从对侵害人的惩戒制裁作用和对社会的警示指导作用考量,合议庭应该支持被上诉人120 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一审只支持了20万)。


他还援引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唐德华在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时的回复指出:“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裁判确认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可以抚慰受害人,教育、惩罚侵害人”。明确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功能作用在于抚慰、教育和惩罚。


他认为,本案的一审判决没有体现出对过错方的惩罚和教育,也没有起到补偿抚慰上诉人的作用。一审判决柳州铁路局赔偿20 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这与其行为过错程度和其应受到的惩戒制裁都是不相适应的,严重不成比例。


他还特别通过媒体传达:胡家津判赔之少,和我们现有的法律精神有关。我国现有立法只规定恢复性补偿,也就是补偿性赔偿,基本不适用惩罚性赔偿。


而欧美等英美法系国家则不同,在人身损害赔偿方面,他们也主张惩罚性赔偿,至于“惩罚”的多少,由法官视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而定。


比如,美国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一老妇人在麦当劳被热咖啡烫了,由此获得的赔偿是1500万美元,这相当于麦当劳全球一天的营业额。


就胡家津的案例而言,完全是铁路的过错责任而且是极为罕见严重的过错责任造成的,因此,在裁量铁路的赔偿额度时,当然要考虑到它的过错责任。


虽然据理力争,但二审判决下来时,所有人还是感到非常意外:比一审时只增加了约20多万。


胡家津及其家属对此判决非常不满,这和她们对邱宝昌介入此案的期待完全不相吻合。她们甚至认为这和律师没能提前多日到场,并和法官充分沟通有关。随后,半夜三更致电主审法官及律师质问打扰,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常态。


为消费者全力维权,甚至不惜减少自己数万元收入,结果却落得这样的结局,那段时间,明显感到邱宝昌情绪有些低落。



06.调查显示:少睡眠、少运动、多压力、多负面是律师常态


在邱宝昌的朋友、同为消费者维权阵营的王海先生看来,做律师,不要让工作、案件中出现的任何状况,去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这话说谁都会说,但落实起来很难。特别是以邱宝昌的性格,他随和谦逊,有求必应。


不管是媒体约访还是约稿,他从来都是半夜就完成,如此,就只能拿本来就很少的睡眠和休息做成本来透支。加之邱宝昌又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不免为名所累,更使他的健身锻炼成为奢侈品,根本无时无力完成。


几年前突至的满头白发,其实已经昭示着他的健康出了问题,可惜的是,他没能及时进行生命“止损”。


国内外研究一致表明,超负荷的工作量是导致职业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网络


不久前,有人以“律师压力排行榜,看看你排第几榜”为题,进行了较大样本量的随机调查,发现律师工作压力(或强度)真的很大!


律师这一行干的不仅是脑力活,还有体力活,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两座大山,压在律师身上。许多律师表示,每天除了有不间断的开庭会议和出差,更是有处理不完的书面文字材料,精神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中。


调查数据显示,“八小时工作制”仅适用于20%左右的律师,有九成以上的律师周末是需要加班的。每天工作8-10小时的律师占50%以上。


有人又做了进一步细分,看看“归类”后的律师压力排行榜:


律师崩溃排行榜

崩溃排行榜 NO.5  经济合同律师

崩溃指说审查合同对律师来讲是家常便饭,但是,也不得不一再小心,毕竟一不留神就会踩雷,想必每天都在担忧中度过吧!


崩溃排行榜 NO.4 行政诉讼律师

“立案不好立、证据不好搜、案件审理难度大……”作为行政诉讼律师,宝宝们心里的苦,你不懂!


崩溃排行榜 NO.3 知识产权律师

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知识产权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繁荣等方面逐渐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企业,甚至个人,都开始意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所以,每天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幕:知识产权律师,手不离电话,每天说的口干舌燥,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崩溃排行榜NO.2 婚姻家事律师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还要面对着这些案子日复一日!婚姻家事律师不仅仅是律师,更要兼任爱情家庭调解师、心理咨询师……


崩溃排行榜NO.1 刑事诉讼律师

要说在律师这个行业里,哪一类律师最辛苦,刑事诉讼律师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劳累,更多的是心累,而且刑事诉讼律师也是最危险的,想想他们平时接触的案件和当事人就明白啦。


而一项关于律师从事健身锻炼的数据非常令人担忧,在受访者中,只有约20%左右的律师,平时能坚持规律性的锻炼。压力大、少睡眠、缺健身,再加之办案过程中累积的负能量,职业枯竭成为律师中的多发病,也就不意外了。



07.自测:六大症状检查你是否有职业枯竭


一项对我国1000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描述了现代职业人的生活常态: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健康负债。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脾气暴躁、焦虑者占一半……这就是职业枯竭的真实写照。如果你被职业枯竭击中,它会表现出六大特征:


职业枯竭六大特征

1.生理耗竭:枯竭的生理维度
主要表现特征为:出现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伴有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


2.心智枯竭:枯竭的认知维度
主要特征表现为:空虚感明显,觉得自己好似掏空了一般,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工作热情减退,丧失理想,缺乏动机,自我评价下降,怀疑自己、退缩、感到无能和失败,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


3.情绪衰竭:枯竭的压力维度
主要表现特征为: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关怀他人。烦躁易怒,冷漠麻木,悲观沮丧,深感无助,责备迁怒于他人。


国内外对职业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情绪问题是困扰现代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绪衰竭是心理枯竭的凸显特征。


4.价值枯竭:枯竭的评价维度

主要特征表现为: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离职倾向加剧或甚至转行。


5.去人性化:枯竭的人际维度

主要特征表现为:人际关系恶化,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对他人不信任,无同情心可言,冷嘲热讽,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肆意贬损他人。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对他人的过度反应,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6.行为症状:枯竭的攻击维度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打骂行为;二为自残行为,极端的枯竭状态会使人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



 08.律师“负能转正能”终极解压秘笈


虽然律协或司法行政主管部门,未有如公安部门那样,对律师猝死像警察牺牲人数一样,每年有精确的统计,以及近年来的升降变化曲线勾勒,但梳理归纳,律师业每年猝死数十人,平均一周死亡一人左右应该是接近的。


有压力,不可怕,减压千千万,心态先摆端。


心理专家郑日昌指出,“职业枯竭”之所以在医生、教师和警察、律师等助人行业中高发,主要是因为这类行业都是属于付出型工作,具有社会期望高、工作负荷大、社会的支持率低的特点,同时还缺乏提升的机会。


而其实不光是律师和警察,无论哪种职业,只要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你持续地从事这一职业,就有可能会产生无能为力的“倦怠”之感:因为人本身是富于变化的,不像和物打交道的纯机械工作。


许燕介绍: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关注此问题,作为社会热点,国际上有专门研究此问题的专门群体,说明这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涉及生理、心理、社会方方面面。


而要想解决问题,涉及三个层面:社会、组织和个人。


从社会层面看,问题本身是由社会引起的,当然要从社会的角度予以关注。比如,有专家呼吁,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但是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从组织和政府两个层面看:政府一定要有政策性的支持,比如出台一些有利于律师权益的强制性政策进行调整。全社会应强调“以人为本”,不能过分关注经济,而忽视人的自身发展和问题。


关于职业枯竭知识的普及也要跟上。调查显示,北京人75%以上处于“亚健康”,从律师个人角度:要学会调整自身心理和生活理念,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性格,并尝试用运动、休闲、娱乐等正常途径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积极有效地向专业心理干预求助,绝不能再把生活时间充斥到工作时间中,让生命超负荷“连轴转”,拿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陪绑”。



 -往期好文-


1、下载:民法典合同编(正式版)与合同法逐条对比解读,附PDF共251页!

2、律师,你的愤怒一文不值

3、那些梦碎律所的“后浪”们都怎么样了?

4、1万字总结 | 法律人必备思维

5、民法典中法律人应该知道的合同用词变化

6、10款高性价比办公电脑推荐

7、30款创意好物,提升法律人的办公幸福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