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线教师:深度还原线下互动教学,建设没有围墙的学校

东直门中学 刘钰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12-16



本文大概

2573

读完共需

8

分钟


作者 |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刘钰

2020年初,在疫情影响下,我校开始了积极的线上教学探索,线上教学与平时课堂教学相比,学习环境、组织方式、教学关系、管理方式等都有很大的改变,线上教学,对学生而言,是教师指导下另一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要更加关注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教学评一体化、以“核心素养为本位”的“能动性学习”。此外,教师还要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线上教学的效果。但是伴随疫情的常态化,我们以往使用的线上教学工具的不足也日益凸显。

比如:1.无法实现可视化教学,教师无法有效检测课堂;2. 互动性不够,功能也不够丰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无法保证;3. 课堂评价和反馈功能也不够及时、充分和到位。基于此,我们东直门中学使用了ClassIn的线上教学工具。

线上教学,师生不在同一个物理空间,如何提升教学临场感和仪式感,防止学生“间歇式消失”呢?我们初中英语组借助了ClassIn强大的摄像头功能,实现了学生头像的轮流切换,也就是轮播功能,我们一般会设置12位同学头像轮播,就像PPT里大家看到的那样,添加课节的时候选择1V12,这也是上台人数的上限,能够让尽可能多的同学保留在台上。此外,还可以调整轮播的方式和速度,这样学生们都就机会快速上台,我们一般会选择10秒的随机轮播,这也是目前系统最快的轮播速度。随机的方式也会让学生有所忌惮,不至于摸准规律,浑水摸鱼。

为了更全面的观察学生,我们会点击工具箱里的视频墙,它将全班学生的头像网格化的聚焦到了一起,是提升教学临场感和仪式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上课时会时不时的调取视频墙,有点像线下课堂中,老师用眼睛关注不同区域的学生,让学生有备受关注的感觉,同时也不敢轻易搞小动作,既人性化,又讲规则,所以这双眼睛一方面是含情脉脉、饱含温情的,另一方面又是带有督促和期待的。

此外,为了跟尽可能多的同学实现课堂的实时互动,我们还借助了ClassIn可以拖动视频窗口的功能,以凸显交流的学生。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会拖拽多名学生至黑板区域,并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学生头像大小和分布情况,由此,学生必须认真倾听其余同学的发言,才可以进行补充或新的发言,我们也借此检测了学生听课的情况。

为了更有效的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我们还会拖拽学生的头像,根据他上课的实时状态选择对他进行多大程度的放大或者缩小的聚焦,对其他同学而言,在课上能够看到自己同学头像大小的变化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学生在线下真实的课堂中都没有这么仔细的观察过其他同学的头像,这样就有效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

对于我们英语老师而言,课堂除了有效的师生互动外,同学们之间的语言合作操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线上物理空间的阻隔下,如何有效实现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隔空不隔学呢?我们组经过多轮的线上备课和研究,使用了ClassIn的分组功能,教师可以随机对学生分组,可以将不同的学生拖至不同的小组,教师可以进入任意小组旁听,组内学生相互音视频可见,可实时进行讨论并共创板书。

我们借助分组功能,实现了这样的操作:学生2-3人一组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时不会打扰到其他组的同学,老师可以进入任何一组进行旁听和指导,真实的还原了线下课堂。我们也可以暂停分组,一键将所有学生“回收”至主教室,并再次一键分组。在小组展示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拖拽任意一名同学,他的组员只要举手就可以自动上台了,非常节省时间。传统的线下课堂,由于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能就近选择partner,而线上这个随机分组功能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和不同的partner进行合作,得到更丰富的朗读和学习体验,也缓解了他们思念同学,想和更多同学交流的心理需求,从而使这个环节成了学生期待的“明星环节”。

当然,为了防止个别同学利用这个功能讨论与课上无关的内容,我们每次都会进入每个小组进行监督并点评,让学生知道两人一组讨论的时候还有第三双眼睛在热切的注视着他们!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把控力和掌控感,除了给学生分组,我们还会给学生授权,然后跟学生一起操纵黑板,学生不仅可以在黑板上板书,还可以截图发送,比如学生把自己画的思维导图进行截图发送,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这个授权可以增强学生对线上课堂的亲近感,因为他们更愿意看到生成的课堂笔记里有自己在黑板上勾勾画画的痕迹。

为了强化学生的笔记意识,我们还让学生在截取的课堂笔记下方输入自己的个性化笔记,比如当时的学习心得、学习重难点等。之后学生把生成的个性化笔记保存下来,便于之后的复习和再整理。

当然,线上教学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线上授课过程中我们通过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打破时空限制,以情感为纽带深度链接每一位师生,比如给学生颁发奖杯,这个过程将同时呈现动画与音效,增加了课堂的仪式感和隆重感。

我们还会根据学习报告中的考勤、上台、答题等情况对学生进行打星、书写评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对自己每节课的关注。此外,我们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会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学生的点辅以语音说明,给作业颁发奖杯,因此学生收到的作业不再是冷冰冰的批改符号,而是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我们在课程结束后会点击视频墙的保存和分享合照按钮,给学生这节课留下一张美好的回忆,也是我们和学生情感的纽带。

总之,借助ClassIn,我们进一步提升了线上教学质量,东直门中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打造信息技术赋能下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质量、深学习、互动式的线上教学模式。就拿我们英语备课组来说,我们每周都会组织线上备课组碰头会,加强研究反思,大家共同交流ClassIn的使用心得,教师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线上教学软件的功能,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对比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差异,及时完善下一阶段的线上教学计划。

备课组不间断的线上备课,打捆班的实时沟通,为我们线上教学往前摸索提供了动力,大家坚持分层准备课上内容,课件分层做,提前进入备课室演练课件,相互学习,答疑解惑,尤其是新技术的使用对于我们组的老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从线上教学第一天开始,我们组的老教师就非常努力的去学习和探索新方法,青年教师也不断的钻研摸索,形成了线上教学的合力,切实提升了线上教学的效率,我们也将继续探索,不断努力,谢谢大家!


“教育信息化100人”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聚焦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新基建、智慧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技术等领域。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读者交流群


联系我们

焦晓娣: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jiaox1008

张沉浮: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华东师大田爱丽教授:线上线下教学如何融得好融得实


深圳: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北京市171中学韩琰:一线教师如何运用新工具教学?


一线教师:技术赋能线上教学 打造OMO融合课堂


一线教师:在线教学平台 模拟教学场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