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词中的通感手法
谈谈诗词中的通感手法
文/郑万才
笔者曾点评当代诗人王亚平先生五绝五首发到论坛。其中有句“盏内有溪声”一句,读者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有人认为,盏内盛秋色合理,盏内有溪声不合理。秋色可以到盏内来,秋声却不会到盏内来;也有人认为,盏内有溪声,这是通感艺术手法的运用。这样的句子,如杨万里的“剪剪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显然,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移情、通感、拟人、移就等修辞手法,在诗词表达中,常见妙处。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修辞手法。当然,也就无法理解其中的妙处了。尤其是通感,按照常规思维去想,必然不合情理。比如,我们常说的“秀色可餐”,按照常理,应为“秀色可看”。看用眼睛,餐用嘴巴。因此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那什么是通感的修辞手法呢?
网络发达的今天,查资料十分方便。遇到不知道的东西,往往我们会上“百度”搜索。
首先,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对通感的解注。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百度百科)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为之通感。也就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可以相互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是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可以说“光亮”,也可以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再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百度百科)
从一些资料对通感的解注来看,我认为“百度百科”的解注比较合理,也比较好懂。但是,对通感的定义似乎有些过于复杂化了。下面,我根据自己对通感的理解,给通感重新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即所谓通感,就是人各种感觉的相互挪移,是各种感官相互沟通产生的联想。第一,通感是感觉的相互挪移。第二,通感是感官相互沟通所产生的联想。这也是判断是不是通感的前提条件。因此,判断是不是通感,一是看感觉有没有挪移,二是看有没有产生联想。感觉,是客观事物的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诸如听觉、嗅觉、味觉、视觉、触觉、意觉等等,都属于感觉。
“通感”的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往往和意境密切相关。是一种比普通的文学修饰更高的描写手法。我国诗人很早就使用了这种手法。宋诗有“云香近紫猿”之句(方岳《送别薛丞》),妙在不香说香。视觉中的“云”与嗅觉中的“香”相通,这是诗人的艺术创造,是为通感。诗人常常打通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的界限,使之声色并茂,动静相兼。如宋祁《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窥词管见》七则云:“此语殊难着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此句中,“闹”为人之感觉,枝上的花,为视觉。视觉和感觉沟通,为通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境界何以出之?全因通感而来。
例如,佛家所言的“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列子·皇帝篇》)道家所谓的“耳目沟通”;佛家所说的“六根相互为用”。皆为通感。为了加深对通感的理解,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联,泉声,源于耳;咽,则来源于其他感官。日色,为视觉;冷,则属于触觉。诗人把视觉、听觉与触觉等相互沟通,属于通感。
例二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在此诗中,秋光,属于视觉,冷,属于触觉,诗人把视觉和触觉相互沟通,就属于通感的修辞手法。
再如陈与义《舟抵华容县夜赋》有句:“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萤火,属于视觉;闹,属于听觉。视觉和听觉的沟通,属于通感。在此例中,如果把“闹”换作“明”,为“三更萤火明”,则只是普通的描写,并不是通感。
通感,是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作为诗词爱好者,不可不知。关于通感的例子很多很多。如白居易《杜陵叟》:“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德音自然不能书,诗人在此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明代贾唯孝《登螺峰四顾亭》:“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白居易《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等,皆属于通感。
对通感的修辞手法有了大体的了解,我们再回头看看“盏内有溪声”的句子。溪声,为耳朵听来,为听觉;盏内,为眼睛看来,为视觉;有,为意想而来,为意觉。诗人把听觉、意觉和视觉相互换沟通,产生了错觉,产生了联想,觉得溪声就象从盏内而来。但是溪声并不是来自盏内。这就属于通感的修辞手法。
我们对通感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来看看网友所举的例子是不是通感。
有网友“北山钓者”举例:问“匣中有剑光”, “盏内有清香”,“池塘有蛙声”,问是不是通感。单从字面上来看,句式和“盏内有秋声”句是一样的。那么,是不是通感呢?
“匣中有剑光”,剑光来自匣中。
“盏内有清香”,清香来自盏内。
“池塘有蛙声”,蛙声来自池塘。
观以上三个例子,既没有产生感觉的挪移,也没有产生联想。因此不是通感,只是普通的描写。
另外,诸如诗歌评论中所说的“留有余味”,“耐品”,“余音袅袅”,“如嚼橄榄”,“言外有意”;我们说的“见字如见人”;书法中的“黑处是字,白处也是字。”歌唱中的“无声胜有声”;绘画中的“目在尺幅,神驰千里”等等,皆为观后所产生的联想。并不是诗真的有味,也不是见字真能见人。白处本无字,是人的想象而来。这些都是艺术的通感。
对通感有了个大体的了解,在阅读和创作中,遇到这样的例子,我们应该可以大致辨别了。识得通感,也就不会觉得奇怪,更不会提出不合理之说了。
以上这些,是笔者对通感的一些初步认识。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尽准确的地方,希望广大方家批评指正。
郑万才,77年生,云南彝良人,网名狂野孤狼,号三迤狂客。中华诗词论坛云南分论坛创始人。创建狼社,为“狼社创社十子”之一。历任中国诗词、诗选刊、中华诗词等十余家论坛首席版主、总版主,中华诗词论坛高级管理员学术部副部长,中国诗词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为中诗协研究会副会长,狼社社长,《诗词千家》主编等。曾参编《当代诗词三百首》任副主编,《当代中华诗词精选》任主编等。获全国诗联大赛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二百余次,获“首届聂绀弩诗词奖”提名。大力提倡新韵。有“诗坛一匹狼”之誉。所创《孤狼诗话》被誉为“当代诗话一绝”。
千
家
诗
词
《千家诗词》是由“诗词千家”编辑出版的纯公益性诗词选本。每卷大概在300页左右。第一、二卷已经出版,有需要的读者可以通过赞赏方式或加主编微信lang8866883购买,定价58元,国内快递70元/本。两本优惠价120元。非诚勿扰。
李军、武立胜、黄建中、朱礼刚、黄莽、邱才扬、尹碧静、王惠玲、张春义、张耀斌、田素东、刘敬娟、王献力、刘能英、高海生、孔繁宇、韩秀松、何力、姚泉名、邵红霞、蒋淑玉、王琨、傅占魁、罗金华、杨海波、吴文彦、殷国利、代古成、伏滚、陈克果、王学美、吴戌、王天明、王景珍、朱宪华、周登鱼、冯南钟、黄发滨、王春艳、牛永维、杨杨、李祖春、王琼、吴峰、杨冰、黎金霞、于建奎、楚成、张桂珍、金嗣水、李学彦、梅凤云、郑 综、范义坤、康锦花、翟志国、张立芳、曾鸣、高秀梅、蒋继辉、周丽君、刘德胜、谢勋烈、高寒、曹晓东、朱健、陈海洋、李金娥、李林桢、熊虎、朱际展、刘南陔、江彩平、衡巨芝、肖芳珠、王质华、刘彦林、高盛毅、黄红梅、冯吉祥、林锦杰、宋轼霖、王洗尘、张承训、宋锡慧、陈水冰、汪继桥、王跃东、李安林、郭宏伟、徐雪晴、刘 斌、张秀娟、石艳萍、张志如、郑伟杰、韦玮、王捷、吴小燕、王少刚、时玉维、石海天、张小红、秦雪梅、王培森、李永清、王述评、廖国华、胡晓娜、傅筱萍、殷宝田、黄康荣、吴成立、李玉平、沈鹏云、张韧、钟吉豪、邹路、倪昌盛、张帆、杨非木、王雁、吴海琼、齐蕊霞、林永香、刘峰、李爱莲、朱雪春、温瑞、郑万才。
丁芒、侯孝琼、粟新华、巴晓芳、鹿斌、张春艳、叶兆辉、张金英、朱苏、许征武、樊旭东、郭庆澄、陶汉清、白凤岭、黄政权、胡均华、高景芳、肖丽、徐梅、黄永强、王惠维、贾香雅、折殿川、王君敏、李小英、高俊香、徐瑞明、李万鹏、孔晓华、汤宪华、宋华峰、蔡柏菁、卢世明、王庆学、祁国明、刘先森、吴江、魏仁田、赵业芝、葛永红、邓国琴、张新芳、郝为安、刘丰田、李红光、罗海霞、杨禹、朱芳森、吕文祥、咸丰收、黄训鲲、程林、任恩扬、陈世成、林群驰、张英玉、谢复兴、田幸云、李厚军、隗合明、吕婧、李群成、姚崇实、韩恩纯、赵崇仁、王治华、李朋、李德才、范国志、赵忠亮、李恒生、魏秀琴、程礼银、杨华强、王志洋、杨贵全、周其荣、周崇坤、赵迪生、王玉法、程宝庆、盛薇含、眭珊、蒋炳珍、王力田、黄春元、段维、刘宴会、吕洪、陈莹、章一菲、孟庆和、萧凤菊、张成彦、李延平、吴鉴评、李建国、赵清莲、吴翔、张杰海、余洪琛、柳茂恒、刘英、胡鸿、杨琀、毛瑞华、马龙飞、龙健、杜仕忠、赵丛舒、赵士红、陈治华、袁洪智、刘光军、欧盛龙、向雪艳、李洪涛、陈雅国、罗冲、杨锦锋、郁犁、唐秀玲、刘彩霞、李晨时、钟克宏、高亚明、周莉芳、何跨海、张伟新、任麟卿、胡水莲、杨森、陶永德、杨发兴、包德珍。
◆第三卷(征稿中……)
苏潇潇、胡文汉、冯振江、黄海涛、李纪干、魏丹、胡敏、蒋昌典、李荣聪、吴菲、蔡乃见、戴林英、张明新、王朝晖、颜静、杨逸明、邹国荣、赵郁、蒋娓、萧本农、武斌、李玉洋、程良宝、高咏志、张明军、张海燕、顾辉、常玉山、曹庆好、张英茹、沙建文、崔国靖、吴月英、孙瑞青、张君恋、徐淙泉、赵章武、王静波、那成章、张毅、赵巧叶、李德珪、张岳琦、曹印宝、刘鲁宁(待添加……)
诗
◆◆主编推荐◆◆ >>个人专辑回顾
>>浅谈咏物诗词立意
《千家诗词》投稿须知 一、定位: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
二、投稿:选择最优秀的作品30首+个人简介+照片一张或数张发邮箱44348553@qq.com
三、凡入“千家诗词”栏目的,即初入选《千家诗词》,同时将写入《千家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