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就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这样的孩子该如何逆袭?
“我孩子在学习上很吃力,反映说自己在上课时也能听懂老师讲课,就是一做题就不会。我也不知道是孩子智力不行,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很苦恼,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孩子也是住校,周六回周日走。孩子自己觉的文科也不行,理科也不行,自己也很苦恼。希望给我个建议,我心里很急呀!
这位家长描述的问题其实非常清楚,也是绝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孩子上课能听懂,做题尤其是作业题就不会了?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相信家长们也听过很多人的分析,比如孩子知识点没掌握好,没有真正的听懂,所以才导致不会做题。
这样的原因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却没有从根上找到问题的所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课上能听懂,一旦做题就不会了呢?关键在于上课和作业的逻辑不同。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流程是:上课-练习-考试,而在这个流程中,练习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课上练习,一个是课后作业,在上课这个环节中,就包含了知识传授和课上练习两部分。
上课和课后作业其实是两个不同的逻辑,学生往往对这两个逻辑不是很清楚,老师一般也不会点明二者的区别,这也是多数学生课上听懂后,课下就不会做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来看上课的逻辑:
知识点-例题-习题。
老师讲课时一般会先讲一下知识点,然后开始讲关于这个知识点的例题,然后在课上让学生做相关的习题,这就是上课逻辑的。
比如物理当中的受力分析,老师先会详细讲一下受力分析的大体理论,然后根据一道例题做出受力分析的详细过程,再然后就给学生一两道相似的题,让他们用相同的方法解出来。
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上课最主要的目的是掌握知识点,而掌握的核心是熟练度,这就需要练习,练习题都是用同一个套路去解决,而例题的作用就是展示套路。
所以,学生的认知是这样的:
这道例题我懂了-习题都是和例题同样的解法-这个知识点我会了。
这个逻辑对不对?是对的,因为上课必须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个过程必然要把知识与知识的逻辑切断。
那么我们再来看作业的逻辑:知识点-作业题。是不是觉得缺点什么?没错,是例题。
作业题是没有例题的,因为一节课可能将很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会有作业题,但是在作业里不会有例题,但是孩子们熟悉的其实是例题,这就比较尴尬了。
按照上课的逻辑,没有例题,就不会用套路,作业题自然就不会了,但是作业题用的其实不是套路,而是套路背后的知识点原理。
也就是说,要想会做作业,必须弄懂例题所用套路的真正原理,这就需要真正的理解知识。
其实,真正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在课上给学生总结知识点,总结做题规律,而学习真正比较好的孩子往往都是自己总结规律,这就是学渣与学霸产生差距的原因。
那么成绩不好是不是也是这个原理呢?是的,因为考试题也是没有例题的,而且考试当中的有些题目往往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察,用上课的逻辑去解决自然是不对的。
所以,如何解决上课能听懂下课就不会做的难题?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理解知识点,总结做题规律,因为题目的问法有很多,角度有很多,要想彻底拿下就必须掌握解题方法的核心部分。
至于具体的方法:
首先就需要孩子转换学习思维,必须关注知识点本身;
其次则需要多记笔记,自我总结;
再者就是多练,多做,多找难度相似但不同的题目。
如果孩子能做到上面提到的三点,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至于提升成绩甚至逆袭,则还需多多努力,这样才有更大的可能性。
按规律学习,才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正确姿势,做为家长,你明白了吗?
(来源: 科学家长观)
转 发 是 一 种 美 德
点击下面蓝字 欣赏更多美文
2.黄元华:孩子抗拒的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 !
9.班主任提醒:孩子做错题,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这4点!(转给家长)
11. “队长,念名字时加点菜哟!”
13. 高考前110天最励志的动员演讲:一、二、三,预备起!
14. 【名师报告】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5. 高考前35天提分秘籍:有方法的“全力以赴”才能创造奇迹!
16. 课堂展风范,讲座传真经
18. 酣畅淋漓的课堂 催人奋进的氛围
19.袁振国:中国教材难不难?10个国家的比较研究数据告诉你!
20.复旦附中校长直击人心的演讲:家长们停一停吧,否则孩子就毁了!
“情怀君家园”宣言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
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相携坚持,
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心忧天下。
精诚合作,互助共进。
天下兴亡,你我责任。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感恩有您,情怀永存!
本号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号深受国内外近百万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喜爱!本号常年恭候各界朋友惠赐或推荐与教育相关的大作,投稿邮箱:2603126632@qq.com。有意合作者请联系“情怀君家园”园长黄元华主编,QQ:2603126632,微信:hyh669999。有您相伴的日子,情怀君倍感温暖,步履更加坚实,意志更加坚定,胸怀更加博大,目光更加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