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文】高考试卷命题原则、阅卷规则、答题套路及各科高效复习策略


01

出题背景

一、高考主要由大学教授命题

高考题主要是由大学老师出的。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在1、3、4月召开几次命题专家组工作会议,确定方向后,再选择大学教授和少量优秀高中教师分具体实施命题工作(以各地大学和师范学校为主)。大学教授主要负责命题,中学教师主要负责看题和做题。


另外,考试中心都有一个库,里面是适合命题的各地教授,一般为了稳定高考全国卷的连续性,几年才会换一批。


二、分工明确:命题人→选题人→学科主持人

每年的5月初青年节前后 ,高考命题工作正式开展。命题工作大概持续半个月左右,剩余半个月用来微调和印刷。试卷交付后,命题人仍然不能离开,直到高考结束后方可回家。相关命题人员要保密三年,不得直接或间接向外界告知自己是命题人。所以那些到处做报告说自己是命题人的,一定是假冒的。


每两个出题人命一个题型,每个题型初步出15道题,而且是可以超纲的。


选题人要从每个题型中选出最优秀的题进行组装。选完题,工作人员负责把题目跟网上和市面上的参考资料对比,题型和内容超过50%雷同的会换掉。最后选出今年的高考题目和一套备用卷。


三、在景区全封闭命题

接到通知参加命题后,考试中心会给出题人一个口头通知,并且签订保密协议,然后就“关小黑屋”。一般是直接包一个小型景区来进行(如华北地区比较出名的是温塘)。


前一天没收所有个人物品,只发教材、大纲、笔、纸。接着出题人审题人分组进驻不同宾馆,一个宾馆一个组,方便工作。


在同一个地方集中后,出题人过上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只有在有人陪同、全程录音的情况下才能打电话与家人联系。中断对外的一切联系,给家人报平安也是有专人负责。但是生活上还是挺不错的,吃香的喝辣的,有电视,有娱乐,和度假无异。人身基本上没有自由可言,24小时有人站岗,电话有监听,电子设备被干扰,不能私自离开驻点。出题工作强度大。基本上从早上8点,一直要忙到午夜。由组长带领,大家共同完成试卷。


四、测试

当命题完成后,会有数名考生提前考试,接触到刚刚定好的当年高考试卷,选拔标准是成绩中游,来自省内几个县市的主要中学。试考的成绩就是他们高考的最终成绩。(近年来这种做法减少,主要是让参加的中学老师去做题。)


根据测试生的成绩,命题人会对题目进行微调,在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会将题目难度降低。


02

命题原则

一、一切以教材和大纲为准

高考出题时要求每一道题,无论大小,一定要在考纲上有相应的考点对应;其题意、描述、问题、解答都必须能够在教材上找到援引。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知识点的考频,也可以在《考试大纲》上查到。


这说明,当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回归教材、仔细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有多重要。


二、尽量不出怪题、偏题

命题人出题时会考虑该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系数是否偏大,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主要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


三、要体现选拔性和区分度

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即所谓“软肋”,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区分度”。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四、考纲的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侧重

经常某道题的考点罗列及援引要比考题本身要长,并且绝对绝对不会出现超纲内容,这就要求命题人员要有极高的理论知识,不是简简单单说把考纲背下来就可以的。


五、难易度适宜,并且可以拉开档次

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体的预测值,而且要对比往年。一般来说,所谓的“难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这个考量的。不过这个难易程度很主观,平均分才是最客观的。具体到数学这科,平均分误差在三分以内。


对于命题组而言,考生个人分数不重要,群体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点,试卷出来,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据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平均分,每道题的分数段,客观题的得分率,一定会有具体的预测,而且会对比往年。


六、“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

高考命题组对高考教辅和网上押题信息的掌握,可以说是最全面的。出题的地方会有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官方教材。这些资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题人员开阔思路,而是防止所出题目出现重复,尤其是后面的计算大题。某种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如果命题过程中,有人提出某题和市面上某题差不多,那就一定要该题找出来,此题就不用。


从出题到题目的标点符号,包括题目是否可能出现歧义,出题的顺序都要反复商榷,命题组一般会有两三个通宵不眠夜。


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还需要从近几个月的国外杂志中,几百上千篇中,挑选出主题积极向上的、生词量比较均衡的、语法涵盖全面的文章,进行出题。


语文作文的命题过程是基本是要翻阅所有的模拟题,坚决避免被预测。有时作文的命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题期间,一位命题老师的父亲去世了,后来这位老师得知的时候痛哭不已,伤心之余、后悔自己曾经没有好好陪伴父亲。这位老师的经历也刺痛了其他老师,引起共鸣,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与“生命”相关。


如果语文和英语的命题有一定的弹性,那么数学卷的命题特点只有一个:忠于课本。


03

交印试卷

这是最后一步,这时候已经到了六月份。一般会有几个印刷厂在动用警力的情况下,彻夜工作,印刷出所有试卷,而且是正式和备用两套试卷。


04

阅卷方式

一、阅卷时的大方向和小细节,分别由谁来管?

阅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阅卷组和一线阅卷人员。


阅卷组主要是大学教授,例如广东省就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们,以及一两个相关机构官员,也有中学教师,但很少。


阅卷组主要把握大方向。标准答案在出题时已经完成,其中详细到包括每个得分点失分点,可能阅卷组会商榷个别得分点,比如把某个得分点从1分变动到1.5分之类,但是大的变动基本是没有的。


一线阅卷人员基本就是中学教师和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了,完全按照答案及细则阅卷。


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非常详细罗列了各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往往有数百条之多(比如“把Tan写成Tg完全得分”)。还会根据阅卷情况进行增补。


二、阅卷全程电子化

考试结束之后两天内所有试卷都会输入系统,所有阅卷人员看不到一张完整的纸质试卷。阅卷全程电子化。


阅卷人员会有一天的培训,主要是学会操作及背熟答案细则,等考卷数据到位后,阅卷正式开始。


三、一道题目要经过3次批改

基本上每个阅卷人员一天就改一道大题。

原理很简单,每道题至少要经过两位批改,如果两位批改的分差在2分以内,取平均;如果分差在2分以上,系统自动分配第三人批改,第三人分差在2分以内则取其中相近两位的平均数。


举个例子:

某道题A判了18分,B判了17分,那么就是17.5分;

如果A判了18分,B判了14分,系统将自动分配给C,C判15分则取BC平均14.5分,C判17分则取AC平均17.5分。

阅卷人员并不会知道自己眼前这份是一改二改还是三改,不会有任何显示。

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即ABC的改卷分歧都在2分以上,那么这份试卷就会被判为重大分歧卷,必须上报给巡视组,由阅卷组老师斟酌评判,阅卷组给出的分数即最终分数。

此外,这个分差临界值并不是完全固定,这题2分,那题3分,英语作文5分,语文作文7分。而且也有可能在阅卷过程中发生微调,但不多。


四、阅卷往往只盯住答对部分

高考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则的采分点答题才给分。(所以很多时候,时间不够了要答要点,分条理)


因此,阅卷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寻找,也就是对某几个关键词进行扫描。


由于评卷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会建议文科的问答性题目要多写答案。


高考评卷速度要求非常快。很多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所以,阅卷老师都喜欢条理分明的答案。


五、批改作文时分数靠近平均分

如刚才所讲,高考改卷时,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如果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


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如果发现自己的有效比例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


05

答题套路

一、答题结构和关键词

除了要点之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题的基本结构是否正确,句子表达是否准确。如果结构清晰、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另外,不论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质量。


二、排版整齐有时候比一手好字更加分

如果字不好看,也尽量对齐,不要画墨点。某阅卷老师表示:字可以写的丑,但排版一定要好。条理清晰的答卷更得阅卷老师青睐。


三、文科尽量写满,理科尽量详细

文科是抓对的,写得越满抓的越可能多,分得的越多;理科是抓错的,写得越详细越知道错在哪,分扣得越细。文科主观题最基本就是抓关键词,写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被抓出关键词,越有可能靠近得分点。


理科的话,过程都写在草稿纸上容易造成遗漏,省略步骤是理科大忌,能写尽量写,否则中间可能只是一点微小的错误,但是没有过程,不知道哪里出错则整个大得分点全部没有。

(来源:C9自主招生)


倒计时!各科怎样安排才能做到高效复习,附学霸的一天时间安排!


调研君寄语:临近高考,复习强度不宜过大。有条不紊,合理安排好各科的复习任务,才能完成高效复习。调研君为大家准备了各科的复习安排,一起来看看!

语文

对于语文相对弱势的学生,一般都会认为语文有点捉摸不透。文本阅读客观题的分数、文言文阅读很不好把握,作文无从下手,甚至为凑800字数绞尽脑汁。除去主观因素,分数难以提高还是跟学生的基本语感有关系。


在这几天里,还是要回归教材。首先,对于课本中所提到的诗歌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进行罗列梳理,并加以拓展。对古诗文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做一个总结复习,适当默写加以巩固。其次,整理一下以前试卷中语言文字应用题中的错题,例如谦敬辞、病句类型等。最后,要掌握一些热点作文素材和经典开头、结尾等。


适当地进行练笔,可以找高质量的作文押题,列出作文标题和作文提纲,进行开头和结尾的训练,写完后可以让老师给出建议。很多学生会认为语文对于拉开高考成绩梯度作用不大,在最后复习阶段留给这门学科的复习时间少之又少。但其实在冲刺阶段,语感的培养还能大大提高。

数学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即便是在高考前也不能放下笔,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只有在真正的动笔中才能有所领悟,更加深刻。梳理综合应用题的试题,查看以往的相关错题记录。每天都应该制定一个小计划,也可以进行小团队合作,相互监督。


需要注意的是,要少做综合性较强的题、少做难题,少做技巧性强的题。在完成个人计划的同时,不能完全我行我素。在课堂上还是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安排走,毕竟老师是有多年应考教学经验的人。


做题不能拼速度和题量。做题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题感,熟悉题型,在考场上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盲目做题会让复习效率大打折扣,一定要注意。

英语

背单词仍是基础,在词汇复习方面,建议在英语考试前浏览一到两遍大纲列出的3000高考词汇,重点记忆一些动词和短语。注意它们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变化,尤其是高频不规则动词。


高考前用高考真题来熟悉解题思路很重要,建议考生多做几套,适应高考的出题思路。并且可以在阅读理解中能够起到巩固复习单词、词组、语法的作用,可以摘选一些优质句型进行语法分析,英语作文可以进行灵活运用。


要有选择地进行回头看,回顾被遗忘的重要内容,加深对自己薄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建议:首先回头看一下过去所做过的试卷或笔记本,重点看语言点,知识点;其次,回头看课本,目的是加深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背一些常用句型;另外,还要回头看语法知识。特别是语法填空中常见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式及形容词,副词的词性转化。


最后冲刺阶段,必须有查漏补缺的环节。看清自己的薄弱点,进行着重复习。作文上,掌握一些必备句型和常规模板,对热点话题需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可以做一些话题拓展性训练。

政治

文科以记忆为主,要充分利用早自习前和晚自习的时间。在复习过程中,寻求知识中的要点,抓住要点也就抓住了问题的主干。如复习课文时,就可以把重点词、每段的关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用醒目的颜色标上记号,使这些词句作为记忆的支撑点,抓住几个关键词句,也就抓住了整篇的内容。


把一年来做过的政治试卷再回头看一看,针对原来的错误点,在知识上查漏补缺,在思维上找出不足(审题、解题思维方法上的存在问题)。练习保持做高考卷的感觉和状态。每天保持必要的训练量,一般5个选择,一个材题,20分钟左右完成。


建议在高考前还是抽出时间做一套文科综合,很多考生在做题时经常会遇到考试时间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平时训练避免这种问题

历史

历史的复习建议以时间串起大事件,以各朝各代的时间顺序记忆。利用好课本后面的年纪事件表,也可以重新自己根据时间阶段做一个更完善的大事件表。这部分可以独立抛开课本进行完善,如果出现遗忘等问题,再回归课本发现问题,进行弥补。


不能忽视历史课本出现的图,看地图册明确图例代表的事件名称;还有善于比较中国古代同类事件;最后要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利用往期做过的试卷,回顾课本知识点,一定要注意知识的串联性。


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串联这些知识点,并且在考前一定要反复记忆,也可以通过同学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加强记忆。

地理

地理文字描述不太多,计算量也不大,所以答题的要点、要素很重要,一定要有空间意识和代入感。地理考试考的是如何打开思路,如何用地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归纳一些地理的方法手段。


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大量地进行练习了,更多是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基础。大块的知识点可以集中来复习一下,小的、细碎的知识点要弄懂,但不必过分钻牛角尖。


地理也需要掌握一些时政热点,通过热点来拓宽思路,让复习不会过于枯燥。同时,通过最新的素材也能启发答题思路。


地理对识图解图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要了解地图,例如:区域图、等值线、统计图、分布图、示意图、关联图、变化曲线图等,自己动手画一画,摸清地图题目的出题思路,这样更容易开拓解题思路。

物理

保持题感状态。这个阶段做题,题目的难度和数量尽量保持平时的状态,以2至3天做一套题为佳。做一定数量的题目,既可以保持题感,又可以找出自己知识点的薄弱环节。重点练习“中低档题”,重要的是总结。


这时候做题一定要注意规范答题。首先要规范计算,在草稿纸上计算时,不要东一点西一点,要一行行写,便于整理检查。其次要规范时间,依据平时的答题习惯,在费时较久的部分提高答题速度,选择题难度再大也不能过于纠结,要学会依据分值答题

化学

回顾重要的基本规律,对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复习,毕竟考试中大约70%为基础题。巩固重要的解题技巧,一些必备实验知识、化学方程式等,对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验必须从器皿到过程做到了然于胸。


化学具有一部分文科的学科特色,但是在知识点掌握上是偏向逻辑性的。例如方程式的记忆,可以写出来而不仅是依靠背默。化学方程式是学好这门功课的地基,如果还有同学对这一块掌握不牢的话,建议抽出时间好好复习一下。


精力可以放在清理和回顾上,实在有一直很薄弱的环节可以重点攻克一下,但不能把时间集中到这上面。适当放松,调节好心态才能有所准备又不至于太疲惫。

生物

建议考生充分利用考试标准,依据考纲重新梳理一遍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在考前一天再对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加强巩固,以全面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是回归教材、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和解题规范。


从教材实验中研究与高考的命题形式密切相关的核心内容,如:实验的设计思路、结果的表达、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等等,能熟练运用解题模型。重温真题,根据高考答案分值设计给自己评分,目的是科学规范答题。一定要注意高频考点的掌握和易错点的整理反思。

学霸时间表

6:00—7:30

这个时候是头脑最清醒且体力最充沛的时间,也是学习和锻炼的黄金时间,这个时间安排全所有功课的全面复习,尤其是记忆力的课程(比如英语单词、文科类科目等)。

这一周的时间里大家一定要给自己两三天锻炼的时间,身体锻炼一定不能少,半个小时即可,锻炼的时候可以听一些励志歌曲等,为一天的学习打好基础。

7:30—8:00

早餐时间,专心吃早餐,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8:00—9:00

这个时候人的耐力和专注力是最好的,可以接受一些“考验”,所以像逻辑性的、难度大的课程可安排在这个时间。比如物理。

9:00—11:00

这个时间段的短期记忆力效果比较好,对于即将要考核的东西可以进行“突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00—12:00

接近午饭时间,一上午的复习容易产生疲劳,这个时间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练习题复习,达到巩固的目的。

12:00—13:00

午饭时间,可以听一些轻音乐来舒缓紧张了一上午的神经,让脑子进行一定的休息。

13:00—14:00

这个时间段容易出现饭后疲劳,所以建议稍作休息调整下,如果要午睡的话,半小时就差不多了。

14:00—16:00

这个时间段的长期记忆效果最好,可安排记忆一些需要永久记忆的东西。

16:00—18:00

这段时间适合做一些复杂的计算和费劲的功课。


18:00—19:00

晚饭及休息时间,让脑子得到休息。

19:00之后

晚饭后,可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复习,可以语数外文理科交替安排复习。晚上定时睡觉,必须赶在晚上11点之前休息,养成一个好习惯,晚上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状态。

最后几天时间,学习安排上尽量充实,但不能过分繁杂。这时候人的情绪多变,过分放松的话,会感受到更强烈的疲惫感,保持住一定的学习节奏很有必要。

(来源: 试题调研

转 发 是 一 种 美 德  

往期热文精选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并关注

“情怀君家园”宣言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

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相携坚持,

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心忧天下。

精诚合作,互助共进。

天下兴亡,你我责任。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感恩有您,情怀永存!

平台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号常年恭候各界朋友惠赐或推荐与教育相关的文章,投稿邮箱:2603126632@qq.com。有意合作者请联系“情怀君家园”园长黄元华主编微信:hyh669999。欢迎您的光临!感谢您的分享、转发和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