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围棋与战争系列(二)棋形与军阵

铁船长 A铁船长围棋B 2024-03-04






围棋起源于军事。

黑子白子聚而相斗围而相杀,双方你死我活,一定要分出个胜负。然而在辽阔的棋盘上单个棋子作用是有限的,一定要跟其他的子配合在一起。当黑白双方子力相等的时候谁能在棋局上占据上风?那就意味着看谁的配合更成功,更有效率,因此有了棋形(比如扳头、跳方)、手筋(靠单、点方)、甚至定式-(棋形的组合)。

这跟军事上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围棋下棋的时候儿讲究棋形,而军事上,古代战争的时候时则要讲究各种阵法(比如中国人熟知的八卦阵)。



小考证:八卦阵

八卦阵是不存在的,是小说中的产物,但现实中有“八阵图”之说。其实就是八种(虚数)基本阵型:方阵(进攻用)、圆阵(防守阵型)、鹤翼阵(横阵)、长蛇阵(行军)、却月阵(半圆型阵包围敌人)、楔形阵(冲锋)等寥寥数种。战争中,简单的才可行,简单的才实用。就和围棋中即便是世界冠军,常用招法最多的也是跳、飞、小尖一个道理。



裂形与乌合之众


如果我们把每颗棋子都看成一个单个的士兵,那么要想靠单打独斗战胜对手肯定是不可能的,你能想象黑白各一个子互相就能吃掉对方吗?至少也要四个吧。因此,这就有一个子力配合问题,各自为战不成气候,是棋盘上的大忌。在围棋上,我们管这个叫做裂形。从入门一开始老师就会说:千万别走裂形!为啥呢?裂形的棋子越多,断点越多,弱点就越多。子与子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无法互相支援掩护,这根军事上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战场上受过训练,能正确组织在一起的士兵,自然是天下无敌的精兵。没受过训练,各自为战的只能叫做乌合之众,就象棋盘上的裂形。这里大家有一个疑问,比如100个乌合之众的赵子龙,还打不过你100个组织严密的刘备吗?要是没组织,还真打不过。七进七出只是传说

为啥呢?因为在战场上没有正确组合的士兵,一加一不能等于二。在战场上的士兵最重要的技术就是运用武器和装备。士兵的武器只能进攻一个方向,不可能三头六臂吧。而士兵的防具装备,无论盔甲还是盾牌,尤其是盾牌,同样也能只可以掩护一个方向。那么也就是说,单个士兵的火力输出或者防御值都是有方向性的。假如他要是想全方位弥补自己的弱点,就必须和同伴一起,构成一个最简单的阵型。这样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把每个人的弱点都互相掩护起来。


古罗马军团的“龟甲阵”

举例说明,比如有名的“马其顿方阵"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方形大长矛阵。长矛密密麻麻一排又一排,别说对付步兵,对付骑兵也不在话下,远征印度的时候还能击败大象。然而,单个的长矛手在战场上生存能力就比较低了。

首先,火力输出方向单一,只能防御一个对手。第二及远不及近,无法对付对方进身。第三,面对骑兵机动能力不足。面对骑兵你是不可能用手握长矛去迎战的,一匹战马加骑士重量上千斤,站立持矛根本扛不住,一下就被撞飞了。真正的长矛手都是蹲坐在地上,把长矛后端插在地里才能对抗骑兵的。那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他是一个固定目标,前后左右必须要靠同伴的掩护,假如只有一个长矛手,他再这么玩的话就变成一个死靶。骑兵从他旁边冲过去他也没法起身。第四,面对大象火力不足。大象冲过来的时候,一只长矛怎么可能拦得住?至少要10支20支长矛密密麻麻地插在地上才能把它赶走吧。

总之一句话,就拿马其顿方阵来说,必须大量士兵有组织地团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就是乌合之众。这点跟围棋非常像,一个入门的围棋爱好者在全盘走了50个子,全都是裂形,最后死的一个不剩。高手走了50手棋,疏密适当,错落有致,却可以奠定全盘的胜利(定式布局广义来讲也是一种“棋形”)。



罗马军团的龟甲阵


喜欢看历史电影的都见过古罗马的龟甲镇,举着大盾盘上下左右掩护的密不透风。在真实历史上,这些盾牌手武器只有一支短剑,这个大盾牌就够沉的了,他哪里还带得动别的东西。同样道理,一块盾盘无法对方四面八方的各种兵器,所以必须要一群受过训练的士兵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第一排横举盾牌,后面的把盾牌举在头上,整体像一只移动的大乌龟,所以叫龟甲阵。



敌人在前面,防护头顶有什么用

因为箭这种抛射性武器并不是水平向你射击的,往往像现代的火炮一样,是一个抛物线的角度。远处的弓箭手45度向天上一射,目标的箭就从天而降。比如诺曼征服中黑斯廷斯会战中英国的哈罗德国王,就是被一只从天而降的流矢从头盔的缝里穿过眼睛杀死的。所以古人射箭的时候叫做箭雨非常形象。绝不是第一排有了盾牌后面就没事的。


同样到底。我们在围棋上防守的时候,也有类似的龟甲阵,最简单的就是跳方。同样是这么多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会发生巨大的威力,如果团成一团,变成一个大饼,或者变成裂形,那就没有作用。



回到围棋上,围棋棋形的优劣的如何判断的呢?

假如把单个棋子比喻成一个士兵,那么他的火力输出就是气,防御值就是眼位。所以各自为战的裂形一定是坏棋,这样每个子的攻防值都很低,不但气少断点多,而且没有眼位。

那么继续推论,气长的棋形攻击力就一定强,比如铜墙铁壁构成的厚势,大棍子和对手对杀。同理,眼为丰富的棋形防御值就高,比如跳方就充满了弹性。显然这些棋形都不是一个子就能够完成的,因此一定要把自己的子力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一个要重视联络,不能各自为战,变成裂形。一个就是连接要有效率,顺便还能带上眼位,这样就可以攻守兼备。这就是围棋最重要的技巧,和兵法是一样的。



探讨围棋与军事的船长不是第一人,但用棋形跟阵型做对比的,应该是船长的原创。虽说只是船长的戏虐之言,也许解释的有些牵强,不过重点不在这里。总是说“功夫在棋外”,如果我们借着围棋,了解一些围棋之外的历史冷知识,视角跳到棋盘之外,这才是真正的围棋文化吧。




柯洁输得没脾气
打个1段为什么这么难?
围棋与战争系列(一)破釜沉舟
纳兰容若的围棋诗




铁船长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围棋与战争系列(二)棋形与军阵

铁船长 A铁船长围棋B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