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科学日报|eNeuro:人脑具有磁场感应能力;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海马齿状回体积增大;低电量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初露锋芒

brainnews编辑部 brainnews 2022-04-16



 第 259期    脑科学日报

2019年3月22日



科  学  时  讯

1,人类“第六感”首次被证实,研究发现人脑具有磁场感应能力

来源:环球科学

科学界已经知道鸟类可以利用地磁场进行导航,除此之外,科学家在自然界许多物种中都发现了磁感应能力,生物的磁感受能力也一直在业内被称作生物“第六感”。但作为进化如此高级的人类,却似乎意外地没有证据表明我们可以感应磁场。19日,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发表在eNeuro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我们不仅能感应到磁场,并且大脑会对磁场变化作出强烈反应。在本文中,研究团队亲自为我们讲述了“第六感”磁觉在人脑中被证实的精彩过程。

阅读链接:

人类“第六感”首次被证实,研究发现人脑具有磁场感应能力


2,临床研究:饮食时间不规律与双相情感障碍的轻躁症状有关

来源:大话精神

为了探索进食时间和精神病理学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需要前瞻性的、多维度的方法来记录每天的进食事件。先前的研究基于一到几天的饮食事件数据,报告了平均每日饮食模式与肥胖以及抑郁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而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者基于为期两周的BD患者每小时的记录,对BD患者每日饮食事件的时间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索。研究使用一种新颖的饮食模式可视化方法,并引入量化措施来处理日常饮食时间的规律性,发现情绪与饮食模式稳定性之间存在关联。

阅读链接:

临床研究:饮食时间不规律与双相情感障碍的轻躁症状有关


3,Nature深度 | 样品源于三位患者,慢性创伤性脑病中tau蛋白的高精度解析

来源:BioArt



3月21日,Nature在线了英国MRC Lab的Sjors H.W. Scheres和Michel Goedert两个研究组的联合研究成果:Novel tau filament fold in chronic traumaticencephalopathy encloses hydrophobic molecules。本文发表了三例慢性创伤性脑病患者(Chronic traumaticencephalopathy,CTE)中,tau蛋白纤丝的冷冻电镜结构和解析,最高精度达到2.3Å。

CTE tau蛋白纤丝构象是两位教授合作解析的第三个tau分子结构。他们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报道了在阿兹海默病和Pick氏病人中tau蛋白中心纤丝构象。此次解析还发现CTE tau蛋白折叠围绕形成了一个宽敞的疏水域,其中包含一个未知的非共价结合辅助因子。推测可能是脂类分子,并预计该辅助因子可有助于tau蛋白聚集和沉淀。

阅读链接:

Nature深度 | 样品源于三位患者,慢性创伤性脑病中tau蛋白的高精度解析


4,近红外原位成像抑郁模型小鼠脑部的臭氧

来源:X-MOL资讯



山东师范大学的李平教授以及唐波教授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小动物活体脑部O3的近红外荧光探针(ACy7)。O3与探针烯丁基中末端双键发生特异性的环加成反应,导致“前”七甲川花菁的共轭体系增大,发射出近红外荧光,使探针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组织穿透性深等优点。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Chemical Science 上。

阅读链接:

【分析】近红外原位成像抑郁模型小鼠脑部的臭氧


5,7T核磁共振发现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后海马齿状回体积增大

来源:高神经

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IF=13)最近的一项研究“Volume increase in the dentate gyrus after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depressed patients as measured with 7T”指出抑郁症患者经过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7T磁共振结构成像对比前后海马齿状回,发现体积有增大。研究者认为,海马齿状回体积增大可能与海马的神经元新生有关,神经元新生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阅读链接:

7T核磁共振发现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后海马齿状回体积增大


6,中国研究:低电量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初露锋芒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本项探索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1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配至电休克治疗(ECT)组或低电量电休克治疗(LCE,电量为2.8J)组。LCE组在试验期间无癫痫发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PANSS量表分数均显著改善;与ECT组相比,LCE组的不良事件更少。基于上述结果,LCE有望成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需要在样本量更大且更具代表性的研究中进一步加以探讨。

阅读链接:

中国研究:低电量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初露锋芒 | 研究速递


阅  读  分  享

1,帕金森病中枢性疼痛的γ-氨基丁酸机制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疼痛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发病率高,伴疼痛的帕金森病患者不仅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还容易伴发运动并发症,导致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γ-氨基丁酸(GABA)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感觉通路的传导,在帕金森病患者中也发现感觉传导通路的GABA调节受损,可见GABA也参与帕金森病疼痛患者中枢性疼痛的发生。

文中综述了GABA在中枢性感觉传导通路的作用,以及帕金森病患者相关感觉通路的GABA受损的病理解剖、动物解剖、影像学证据以及临床应用现况。

阅读链接:

【综述】帕金森病中枢性疼痛的γ-氨基丁酸机制


2,董强教授:2018 年神经病学年度进展回顾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大学

回首2018 年,神经病学领域有哪些进展和突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将从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AD)、运动障碍病、癫痫、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神经肌肉疾病6个方面,细数2018年神经病学领域进展。

阅读链接:

董强教授:2018 年神经病学年度进展回顾


资  讯  信  息

1,我校15个文科“双脑计划”创新团队立项!

来源:浙大文科


经前期专家评审、校务会议审议等程序,浙江大学文科“双脑计划”交叉创新团队立项名单现已于日前正式公布,首批共十五个团队入选。浙江大学文科“双脑计划”交叉创新团队将重点建设四大研究方向:脑与决策、脑与认知、人工智能与应用、意识与伦理。

详情链接:

我校15个文科“双脑计划”创新团队立项!


2,2天2款新药!FDA今日批准创新疗法,治疗过度嗜睡

来源:药明康德


Solriamfetol分子结构(图片来源:Ed (Edgar181) [Public domain])


21日,FDA宣布批准Jazz Pharmaceuticals公司开发的Sunosi(solriamfetol)上市,治疗与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综合征相关的白天过度嗜睡。这是第一款拥有双重作用机制的创新疗法,它有望帮助患者在白天保持清醒。

详情链接:

2天2款新药!FDA今日批准创新疗法,治疗过度嗜睡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首款产后抑郁症新药今日获批;Nat Commun:嗜睡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脑科学日报|Neuron:浙大徐晗团队揭开社交恐惧“神秘面纱”;Nat Neuro:利用电镜多重标记方法阐释小鼠神经突触连接模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