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10脑科学日报| 骆清铭团队利用fMOST等技术绘制神经元长程输入环路图谱;NC:完全颠覆教科书定义的施万细胞

brainnews编辑部 brainnews 2022-04-16


 第 362期    脑科学日报

2019年7月10日



科  学  时  讯

1,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骆清铭团队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论文绘制神经元长程输入环路图谱 

来源:全脑网络可视化 


图1 使用fMOST技术结合RV病毒逆行示踪法,解析内侧前额叶不同GABA能神经元的输入神经元的全脑分布、上游输入神经元新类型和新环路。A. 研究流程示意图。B. 内侧前额叶两个亚区内的三种GABA能神经元长程输入神经元,在小鼠全脑内的三维分布图。C. 三维重建的皮层输入神经元和形态模式分类结果。D. 三维重建的海马输入神经元。E. 内侧前额叶与无名核以及前侧丘脑构成的新环路模式图。

2019年7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骆清铭教授团队在《自然ž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学术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 whole-brain map of long-range inputs to GABAergic interneurons in the mous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的文章,详细描绘了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长程输入环路的全脑图谱。

阅读链接: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骆清铭团队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论文绘制神经元长程输入环路图谱


2,JMC:北京大学张亮仁组发现一个JNK3强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药学帮


文献报道的JNKs抑制剂(图片来源于JMC期刊)


2019年7月3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张亮仁和刘振明课题组在J. Med. Chem.杂志上,发表题为“Multistage Screening Reveals 3-substituted Indolin-2-one Derivatives as Novel and Isoform Selective c-Jun N-terminal kinase 3 (JNK3) Inhibitors: Implications to Drug Discovery for Potential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的论文。

课题组发现了一个强的JNK3抑制剂J30-8,它是作为第一个被证实具有体外神经保护活性和体内抗AD功效的亚型选择性JNK3抑制剂,J30-8可通过抑制皮质和海马中JNK、APP和tau蛋白的磷酸化作用,显著减少弥漫性和纤维状Aβ斑块。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J30-8具有较高的有效血浆暴露和一定量的脑内分布,与药效学结果一致。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候选药。

阅读链接:

JMC:北京大学药学院张亮仁和刘振明课题组发现一个强的JNK3抑制剂,有望开发成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


3,Neuron | 徐宁龙团队揭示听觉皮层编码听觉认知的新机制

来源:BioArt



2019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宁龙研究组在Neuron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Sensory-to-Category Transformation via Dynamic Reorganization of Ensemble Structures in Mouse Auditory Cortex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听觉皮层编码听觉认知的新机制。研究人员通过对群体神经元活动的解码,也验证了任务态下听皮层神经元活动能够准确预测小鼠执行听觉范畴分类任务的表现。

阅读链接:

Neuron | 徐宁龙团队揭示听觉皮层编码听觉认知的新机制


4,方方课题组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文揭示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

来源:脑科学

2019年7月8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刊发了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方方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The critical role of V2 population receptive fields in visual orientation crowding”,报道了该课题组采用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群感受野(population receptive field, pRF)技术研究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阅读链接:

【学术快报】方方课题组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文揭示视觉拥挤效应的神经机制


5,完全颠覆教科书定义的施万细胞

来源:生物通



身体中有两种细胞产生髓鞘:位于大脑和脊髓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和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施万(Schwann)细胞。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认为,只有少突胶质细胞才能在轴突周围产生多重髓鞘。这项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新研究表明,施万细胞也能将髓鞘扩散到多个轴突上。

阅读链接:

完全颠覆教科书定义的施万细胞


6,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基金委重大仪器团队 发文报道计算摄像显微新进展

来源: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近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领衔的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团队在多维多尺度高分辨率计算摄像显微仪器研制和生命科学观测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以“视频帧率下厘米尺度微米分辨率的生物动态成像”(Video-rate imaging of biological dynamics at centimetre-scale and micrometre-resolution)为题,于2019年7月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

阅读链接:

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基金委重大仪器团队 发文报道计算摄像显微新进展


7,柳叶刀子刊:孤独症的环境高危因素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为克服现有证据的局限性,韩国延世大学Jong Yeob Kim及其合作者完成了一项伞状回顾,旨在对现有文献中涉及的ASD环境高危因素及生物标志物的强度及效度进行分析,本项研究发表于7月的《柳叶刀 · 精神病学》(影响因子 18.329)

阅读链接:

柳叶刀子刊:孤独症的环境高危因素 | 研究速递


8,研究全脑神经网络时间动态的工具:脑电微状态介绍

来源:思影科技

瑞士研究者Christoph M.Michel 和ThomasKoenig在NeuroImage发文,介绍了一种用多通道EEG表征人脑静息态活动的办法。这种方法检测大脑的电微态,即短时间内头皮电压分布保持半稳定性,其反映大规模网络节点之间的活动具有准同时性。微状态代表了自发性意识加工的结构链,它们的发生和时间动态决定了心理状态的质量。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意识加工紊乱表现为特定微状态的时间动态变化。脑电微状态与静息态网络密切相关,其时间进程的无标度属性解释了为什么相似的脑网络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中被观察到。

阅读链接:

研究全脑神经网络时间动态的工具:脑电微状态介绍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7.9脑科学日报| Cell: 多巴胺受体实时控制联想学习;MIT&谷歌大脑用AI破解失传的古代文字


2,7.8脑科学日报| 全球首个自适应机械臂问世!柳叶刀:给神经“搭个桥”,四肢瘫痪病人生活能自理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