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太极学术 | 白舒荣:热血男儿——北奥和他的文学创作
热血男儿
——北奥和他的文学创作
白舒荣
如今谁还会想起1984年的那场洛杉矶奥运会?
最近读北奥的《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令我早已冷却了的记忆之火,又被点燃起来。该书《引言》中,国家著名运动员郎平的一段话振聋发聩:“1984年,是中国近代史和体育史上尤关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最重大的新闻莫过于中国重返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且一举拿下了15枚金牌,最热门的城市莫过于美国的洛杉矶。1932年中国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1984年中国在恢复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后首次参加奥运会,而这两次奥运会都发生在洛杉矶。”
北奥的年龄当然够不上见证1932,但他却有幸亲历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盛会的全过程。
当时,他是洛杉矶北岭大学的研究生。
1932年,中国参加奥运会只有一人;1984年中国派出353名运动员和由省体委主任和国家体委重要官员组成的80人官方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村西北方面40公里的加州北岭大学扎下了大本营。北奥有幸同学校里的中国教授与同学们,伴随这些官员和运动员一起度过了奥运会激动人心的日日夜夜。《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即是他这次亲历见证的如实书写,由此我方知晓了许多关于这次奥运会始末中,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的感动、激动,难以忘怀的那些大事小情。读着读着热泪难禁。
镜头闪回到1984年盛夏,纽约之夜,刚刚躺下的诺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突然接到中国外交部长黄华的电话,告诉他“中国坚决反对任何政治抵制奥运会的行为,我们不改初衷,一定要重返奥运会。”当时苏联单方面宣布了抵制洛杉矶奥运会。
听罢黄部长的话,杨博士十分激动:“我们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决定,海外华侨盼望这一天已经是等了很久了啊。”当杨博士听到黄华部长说,这些运动员和官方代表团“你们要负责接待”的信任嘱托时,他无法安睡了,立刻拨通了加州旧金山大学校长吴家玮博士的电话。吴博士也是位科学领域的带头人,担任加州华人协会会长。旧金山距离洛杉矶六百多公里,他鞭长莫及,更况洛杉矶当时尚未建立中国领事馆。难题当头,杨、吴两位科学头脑马上想出了办法,达成共识:找当地爱国华侨帮忙。他们连夜将具体事项与如何操作,作了逐一安排,挂断电话的时候,已然晨光熹微。
杨、吴两位真的了不起,他们彻夜未眠的辛劳,换来翌日上午的重大成绩:“洛杉矶市政府、美国奥委会、全美华人协会、加州北岭大学和北岭大学中国研究所五方代表签下了合作协议:同意并全力支持北岭大学中国研究所负责接待中国奥运官方体育代表团。”
其中的原委曲折,北奥的亲历并详尽采访后,撰写的《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里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描述。
当时北岭大学有个中国同学会,电影明星陈冲为首任会长,是她亲自从机场把从北京到美国留学的小伙子北奥接到学校的。几位中国台湾教授,把以陈冲为首的大陆留学生特别集合在一起进行动员。当场,群情激愤沸腾。
当年20几岁的北奥俊朗灵动精干,比现在瘦小许多。他如火如荼热情洋溢加入了接待奥运中国代表团、十足堪称之为“战斗”的后勤保障行列。男同学每天长距离开车接送中国体育官员和记者、到非常分散且路途遥远的不同比赛场地,往往一出去就是一整天,一跑就是一百多公里。女同学们在学校做可口合胃的中国热饭热菜。那时陈冲已经跑好莱坞拍戏,一拍完戏赶回学校,顾不上换衣服和洗脸,带着妆就跑到厨房帮忙。
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北奥真实生动巨细无遗的书写,把我带入了动感十足的现场,心也仿佛跳在了一起。
还记得当年获知许海峰为中国取得奥运史上第一块金牌后的举国欢腾。但在网络发达信息超速传播的现今,万不会想到当时把这个喜讯报导回国内,经历过多少艰难曲折。
奥运会首金是大事,尤其对于中国,体育记者们都希望自己能亲历,并当第一报导者,便纷纷押宝分析判断,各自选择第一天的比赛项目场所。北奥车载一位经验比较丰富、一夜辗转难眠的体育报记者,驰行在10号州级公路向洛杉矶东方直奔150公里外,设在圣本娜地罗的射击赛场。
7月29日,艳阳当空,天色如海。许海峰为1984年奥运更为中国奥运史获得首金,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的中国人都狂欢掉泪,北奥更是瞪大了眼睛盯着,不放过现场的每一个细节。 他陪同的体育报记者马上开始写报导稿。这天大的喜讯,由他们第一时间报告给国内亲人分享,该是何等大事和何等荣光!射击场没有相应通讯设备,北奥载着记者像离弦的箭,立刻朝洛杉矶飞奔,好不容易到了大会国际通讯中心,记者长龙,见首不见尾。急中生智,体育记者说,消息不用发给体育报了,就直接给《北京晚报》吧。北奥立刻拉着他,在距离通讯中心不远处敲开了一位朋友家的门。来不及多作解释,拿起电话就拨打。没说几句就泪流满面的记者,把电话递到北奥手里:“你是北京人。我念一句,你在电话里重复一句。”如此这般,一句一句,第一个向北京发回了震撼全国的新闻报导。后来北奥才知道,不仅中国,当时就连美国队自己,也是这么解决问题的。
日日夜夜参与1984年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的后勤保证工作,不仅目睹了许海峰夺得首金,还亲历了中国女排拿下奥运冠军实现三连冠后的振奋人心场面。北奥激情写出了十几篇学子感言、赛场报导和运动员采访发表在《体育报》和《中国青年报》。
时光飞驰,当年二十几岁的大学生北奥已然在美国土地上事业成功,但他火热赤诚的中国心依然。他以“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一片历史见证人的责任心/一股无法阻挡的创作冲动/一个不可抑制的奥运情怀”(郎平《引言》),以极大的热情,在2008年写出这篇九章三十二节的长篇奥运纪实《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
《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里,为美国华人科学家、美国奥委会主席、洛杉矶市政府、北岭大学校长、教授,中国留学生及各界爱国华人;中国外交部、国家体委负责人等官员、记者等等,美中双方各界人士为中国体育代表团顺利回归奥运大家庭,顺利参加1984年奥运,曾付出的艰巨努力,都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更为中国体育运动员和体育官员们不仅雕塑了群像,亦有精心的个人素描,留下他们为这次奥运艰辛付出和重大贡献的鲜活身影。
日日夜夜的为着一个理想的共同奋战,让北奥和郎平、李宁等许多女排和体操优秀运动员,以及影星陈冲等结下了深厚友谊,至今犹有家人般的往来。
2008年,当奥运会首次在北京举办时,北奥的《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同年获报告文学奖。翌年以此篇名作为书名,同他的《老北回国记》十篇,《网络博文集锦》六篇组合结集为个人文集出版。
改革开放四十年,抚今追昔,中国不仅摘掉 “东亚病夫”的帽子,更由体育弱国变为体育强国。北奥的这篇《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将作为中国奥运纪传,载入中国体育运动史册。
北奥本名赵杰。关于他这个“北奥”名字的来历,一般认为是得之于北京2008奥运会。他自己则说出了另一番缘由:“洛杉矶奥运会后,遇到北岛。北岛说,他也姓赵,叫赵振开,是北京人,也是干建筑工程的。我听后说:‘得了,我就跟着你姓北吧!’”听起来有点无厘头,但从此他的中文名便以“北奥”行世,人们反而疏忽、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
今年五六月我才认识北奥,只知道他叫北奥。偶尔在过往同海外华文作家的合影里,竟然看到了他。有合影不等于真的认识。当我真的认识他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曾经谋面过。
人与人之间,见过面握过手,船过水无痕的多,不等于真的认识了。所谓真的认识,当是有过直接交往,留有比较深刻印象。
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决定在六月下旬举办“北美华文文学论坛”,北奥具名给我发来了邀请,并说在北京见过几次。方知他是继叶周之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那时尚对不上他的形象,不知他究竟是何许人。
出于编辑职业多年习惯,对结交的作家总希望有些了解,便查阅了一番资料。原来此人十分了得。海外华文作家中卧虎藏龙。
简言之,北奥插队当知青三年。插过队的人,一般都有过一番磨练,一番阅历,非我这种家门校门办公室门的三门之人能比。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他于千军万马中胜利迈过独木桥,成为名校北京理工学院(现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学生。
北奥入大学后一路绿灯,担任班团支部书记,毕业后留校任教,还赢得一位校领导的千金垂爱。不久成为国家首批交换留美研究生。毕业后,在美国从事建筑工程管理三十年,曾担任洛杉矶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总预算师和广州富力地产集团美国公司的工程预算总监。这些足以证明他的优秀和高强的业务能力。
热心公益的北奥,为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之外,还担任美国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美国华人联合会执行会长、海外土木工程协会副会长、北京理工大学洛杉矶校友会理事长,以及欧美同学会美国理事等等。由他每年操办的海外华人环球春晚声名响亮。
理工生北奥,热爱文学创作,是位在美国享有声望的网络文学写手,2007-2008 年间,在北美文学城博客的点击超过了一千万人次。
他比较长于纪实类书写,脍炙人口的《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外,尚有《小安子的故事》《小瑛子子的故事》等等。前者刚荣获《上海文学》杂志主办的“我与改革开放”主题征文一等奖,后者曾荣获国务院侨办“恢复高考三十年海外征文比赛”一等奖。
谈到《小安子的故事》和《小瑛子的故事》,北奥对我说:“这两篇都是我的亲身经历,都有人物原型,历史年代和大背景也都是事实。不过小安子不是我的老乡,名字也都不是真的。”
可见小安子和小瑛子的两篇文本,亦是纪实之属。
《小安子的故事》书写一个插队知青从贫困家庭考上北京名校的大学生小安子,如何艰苦求学,顽强拼搏,坚持理想,最终实现自我的个人成长。
小安子是家乡高考状元,入学报到时没买到火车坐票,一直从安徽两天两夜站着或躺在座椅底下到的北京,出站后没找到学校接新生的车子,就 “肩扛大背包,身穿粗布衣衫,脚踏大草鞋” 从北京火车站,一步步走了四十多里到了京西北的学校。甫一出场亮相,小安子的家境,吃苦耐劳和不屈不挠的倔强,便跃然生动鲜活起来,为他日后的行为和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显然是干部子弟,送他入学的父亲不但买烤鸭慰问儿子的同室,还让儿子把自己睡的下铺让给小安子,见小安子只有“旧草垫子里面裹着几件破旧的衣服和一个变形的搪瓷缸子”,便把儿子的母亲头一天晚上熬夜新做的里面三新的褥子,放在小安子的草垫子上。父亲的行为对儿子是最好的教育和榜样,所以“我”在日后的生活和课业中,始终关心和尽力帮助小安子。小安子学习刻苦吃力,不多的助学金还要省下来寄回家。长期营养不良,致使患上肺结核,咳嗽吐血无法继续学业。肺结核传染性强,但“我”还是毫不犹豫亲自乘火车陪送小安子回家养病。
“我”毕业后出国,三十年后回国参访,特别到了当年“贫穷到难以想象”的安徽时,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家乡变化翻天覆地,下榻处竟然是令人咂舌的豪华大饭店。“就在我刚刚走进会议大厅的时候,一行人走了进来。市府秘书长介绍说,走在前面的是黄安市长。当黄市长走到我面前,我从他那结实的体态和稀疏的头发依稀认出他就是我当年的同学加室友小安子。显然他也认出我了,哪想到他走到我面前双手抱拳,单腿跪下,喊了一声大哥。接着竟然泪如雨下了!随团的代表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赶忙扶起小安子,与他互致问候!”
黄市长竟然是当年的小安子!这单腿一跪,抱拳一声“大哥”后的泪如雨下,令人动容。
小安子个人拼搏的不放弃和感恩心,“我”对贫困生病同学无私帮助的不抛弃,这两种品格交响辉映,成就了大写的“人”。正是这篇文章闪光的价值所在。
小安子的成功有三个关键词:机遇、个人努力、际遇。所谓“机遇”是文革后的恢复高考,其“个人努力”无需多说,“际遇”则有二:遇到无私帮助他的“我”父子和国家的改革开放。
《小瑛子的故事》同于《小安子的故事》,仍以作者“我”作为主述,真实反映了一代知青的不同命运。
参加高考是城市贫民家庭出身的小瑛子离开插队农村,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唯一机会。所以她和同去高考的知青们连夜奔赴考场。为抵抗暴虐的风雪,他们“每个人身上打一个结,把大家拴在一起”。小瑛子没有雨鞋,没有手套,手脚冻得麻木。“我赶忙脱下自己的手套逼着小瑛子戴上,又拿一块干布包在她那冻僵的脚上。”四十里的夜间山路,连爬带跑,汗流浃背,湿透棉袄棉裤,他们相互扶持没让一个人掉队。高考是他们通向美好未来希望,心里扑不灭的火种激励着这些男女知青无所畏惧地永往无前。但好不容易等到排队进考场,小瑛子却病倒了。“她紧闭着双眼,脸色发青,浑身烧得发烫,身体像打摆子一样颤抖,却死也不肯去医院”,救护车赶到,“小瑛子醒来双腿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两只手死死地扣住教室的门框不放,两行泪滚滚而下。”
知青们夜间赶路,一路风雪中相帮相助,小瑛子泪洒考场门前、被救护车带走,这一段绘声绘色惊心动魄的描述,更衬出现实的无情残酷。难怪“我”会“悲愤交加,感慨万分,一时竟无法使自己平静下来。疯狂之中我一把抓起钢笔狠狠地扎进了自己的胳膊,鲜血喷了出来而我却没有一点知觉。”
面对《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作文考题,“我”霎时间小瑛子为参加高考的所有的付出;六十多岁老队长在雨中带领社员群众抢收高粱,最后积劳成疾,累死在地头;车把式为保护队里的大青马,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滑下山坡的大石头,吐血受伤;几个女知青为能给队里省钱,在烈日骄阳下不戴面具连续喷洒农药导致中毒性休克,桩桩件件,涌上心头,刷刷落笔为文。最终“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大学。而功课好很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小瑛子却病上加病,九死一生后,病退回城,在一家街道餐馆工作。同为知青,一场高考,命运两重天。
三十年后“我”从国外归来特别回到北京探望小瑛子。小瑛子家在城市中心地带的超豪华公寓 后边的几座简陋平房里,她自己在离家不太远的北京火车站做卖天津麻花的小生意,就是影视里常见的一见城管就撒腿跑的那种摊商。同为知青,如今两者身份悬殊, “我”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上前同小瑛子相认,请随同前往的朋友去买了小瑛子的一百个大麻花,站得远远的给她拍了张照片。买一百个大麻花是慰问,还是同情?恐怕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当晚,倒是小瑛子主动打来电话:“奥哥,别担心我,眼见着日子就有奔头了,我们那里的拆迁工程已经开始,我们家给落实了一个三室一厅的单元房子,连那个做饭的六平方米的小厨房还给算了一间呢,奥运会完了就搬。”朴实的小瑛子出乎意料的乐观。生存的磨炼,让她认识到,生活总要面对,何况正在逐渐改善着。
小瑛子有同小安子一样“机遇”:高考,但她错失了。当年没有考上大学的知青多着,不少人事业上也很成功。小瑛子则因为自己身体和父母贫困多病的原因,始终蹀躞在生活底层。虽然艰辛,但她仍然乐观,憧憬着美好和光明。这种内心的强大,令人对小瑛子肃然起敬。
关于《小瑛子的故事》,北奥说:“小瑛子的女儿上大学是虚构的,那个时候我还不会虚构,当时侨报的主编让我写的时候已经是征文比赛的最后一天了,我只是凭着在脑海里的记忆三个小时就完成了!”
《小安子故事》和《小瑛子的故事》两篇纪实作品里的人物命运不同,但他们为改变命运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勇敢坚毅乐观面对困境的积极人生态度相同。文本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展现出作者对人、对人生,对国家,充满了爱和希望。
《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及小安子和小瑛子的故事中的 “我”都是作者自己。一个忠勇爱国、热情正直,悲天悯人,对弱者深切关怀、无私帮助的热血男儿北奥,以之鲜活挺立。
北奥对困境时的小安子和小瑛子的无私关怀帮助,尤令人钦敬。好人有好报,当他在留学生活中遭遇困境,也及时出现了命中的贵人。
曾经有一年的母亲节,北奥参加文学城征文,写过一篇《我的黑人妈妈》并获第一名大奖。
这位黑人妈妈瑞克夫人,便是北奥命中的贵人。1983年北奥初到北岭大学,交了学费后,身上再无余钱,生活困顿,靠打工赚钱又不合法,饥饿难耐从垃圾箱捡了一箱方便面,吃坏了胃。胃痛加生病发烧,有一天上完课竟晕倒在工学院走廊。恰巧被工程学院院长瑞克夫人经过看到,急忙叫来瑞克院长,把他送到医院。
北奥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瑞克院长和夫人帮他买了医疗保险,知他没钱租房,让他暂住进自己家。又设法减免了他的学费,使他没有被“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这对非洲裔黑人夫妻没有子女,十分喜爱勤奋学习努力待人热情的中国青年北奥,认他当了他们的干儿子。从此,北奥在美国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瑞克院长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机械工程专业,是全美第一位非裔博士,也是第一位全美公立大学的非裔院长。他不但帮助北奥,也帮助了不少中国学生,在中国教授和中国留学生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北奥撰写的《我的黑人妈妈》在华裔社会影响很大,不但消解了对非裔的偏见,还十分羡慕他有如此爹娘。
瑞克先生退休后,北奥执后辈礼不衰,一家轮流照顾瑞克老人夫妇,每月都会看望两位老人,给他们做喜欢吃的中餐。瑞克夫人去世,瑞克先生住进养老院,北奥节假日不忘去如期探望。
北奥的作品,除了文集中的所选,还有不少游记类作品。但最有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如今莫过于《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小安子的故事》《小瑛子的故事》《我的黑人妈妈》,它们都是纪实类文本。
近些年 “非虚构文学”崛起,各类相关论述,杂志专栏、评奖等等,都展示出对“非虚构文学”的热心和重视。
北奥这些作品都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非虚构”,那么它与同样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差别在哪里?既然三者的核心要素都是立足于真实,那么特别强调“非虚构”的意义何在?北奥的这些作品,作何定位更妥?
为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非虚构”的提法和写作始于西方上个世纪。有专门论著,有典型作品,说法繁复纷纭,似乎学问很深。其中一解:“广义上说,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虚构文学创作(写作)。这一概念首先被西方文学界所引用。亦被称之为"第四类写作",这种文学形式因其特殊的叙事特征被誉为新的文学可能性。”(见网络360百科)
2013年9月16日《中国艺术报》李朝全的署名文章《非虚构文学》中,基本概括了国内文学界几位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对这类写作的看法,以及推广的实践经验。比如莫言认为:非虚构写作是80年代非常流行的文体——报告文学的延伸,是介于新闻报道和虚构小说之间的文体。非虚构文学不可能完全没有虚构,“它不仅仅要呈现事件的过程,而且要呈现在这个事件过程当中人们的心理活动,这里面确实给作家提供了写作的广阔天地”。
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和非虚构文学有共性,一般很难严格区分。我国有些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或以意识形态表达与宏大叙事主导,或逐渐沦为经济的之臣作变相企业宣传。非虚构写作则提倡突显个人性、私人性,没有技术界限,比传统文学创作更容易突破写作瓶颈,更容易远离写作条框,不需要有多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非虚构写作可以援引各种文学手段,掌握一定文学写作能力的作者,从事非虚构写作,比较容易得心应手。
简言之,非虚构写作是以真实性为核心,借鉴各种文学表现手段,达成作品所希望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北奥的多数作品是否可以归之为“非虚构文学”。
2018年12月6日初稿于蓝旗营
图片源于作者
责任编辑:丁一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