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 | 《照相师》影评录,照亮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党支部

现当代文学党支部 跨界经纬 2021-12-04



照亮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

——《照相师》影评录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党支部


剧情简介

       《照相师》讲述了照相师蔡祥仁一家在深圳所经营的照相馆的兴衰故事。影片围绕蔡家祖孙三代的人和事,带出了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照相师在技术变革、时代变革中的人生变迁。第一代人的坚持,第二代人的变革与传承,第三代人的创新,通过蔡家三代人的独特视角,回顾和记录了改革开放40年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会的历程。三代人各自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发挥特长,书写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荡气回肠故事。

——源于百度百科




一、由《照相师》所想到的

侯桂新

       《照相师》的故事背景地是深圳,这个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城市。深圳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其发展的秘诀最重要的就一个:创新。影片通过一家照相馆的兴衰起伏,以小见大,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点。小至一家小店的发展壮大,大到一个城市的日新月异,乃至一个国家的兴旺富强,生命线无不系于创新。


       深圳的发展得益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的因素初看上去是不利因素,但事实上却是一种利好。例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基础几乎为零,也就是常说的一穷二白、一张白纸,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事实正是这样:一张白纸上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一个没有什么“背景”和“传统”的地方实行改革开放试点,搞经济特区,遇到的阻碍是最少的,许多空耗、瞎折腾、形式主义在这里不会发生,人们的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支持,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深圳速度”就是这么来的。


       由此我又想到,经过四十年的高速发展,深圳这座城市已经积累了许多“背景”“传统”“规则”“关系”……它早就不再是一张白纸了。这些“背景”“传统”“规则”“关系”固然可以成为深圳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然而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形成某种阻碍。如何避免后一种状况发生,如何使深圳继续成为创新的温床,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2019年2月23日



二、照亮时代

凌逾


       再现深圳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可以切入的角度方方面面如金融、经济、法律、制度、建筑、地理、空间、人口、教育、医务等,可以讲述的可歌可泣事情也汗牛充栋,但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不可能事无巨细全盘托出像一套百科丛书。


       2018年12月上映的电影《照相师》选取的角度巧妙,以一个摄影家族的祖辈、父辈、子辈三代故事来贯穿深圳发展历史线索,以拍照存念法再现深圳由渔村到国际化都市的空间大发展,以小家族史串接大国发展史。全片重点讲述三代人的情爱故事、人生故事,跌宕起伏。同时以字幕方式逐渐再现时代变迁:如2万解放军支援城市建设、移民潮、股票证券发展、南巡讲话、香港回归、前海自贸区建设等历史大事件。


       全片线索紧凑,衔接自然,情真意挚,没有说教痕迹,没有高头讲章,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实再现个人、家庭、城市、社会、国家如何相辅相成地水涨船高。虽然生活难免有些磕磕绊绊、曲折磨难、失意遗憾,但是,毕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大家都逐步过上了好日子,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社会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从偷渡香港发展到回流内地,从小本生意发展到大宗买卖到讲究艺术美学到注重技术研发。科技创造也在不断进步发展,从木头摄影机到傻瓜机、数码相机、再到手机高清相机,从国外进口到自主研发,到期盼自创芯片的梦想,一代一代人,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扎实向前。


       《照相师》拍出了深圳的新、活、闯、拼等城市特性,就像纪录片《头啖汤》一样拍出了广州的先、鲜、冲、稳的城市精神,两片都洋溢着正能量、自信心、自豪感,催人上进。


2019年2月23日





三、电影《照相师》观后感

陈政


       最近观看了由张敏编剧、张唯导演的电影《照相师》,对影片所反映的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改革开放的风雨征程中每一个家庭的经历都像是一部情节曲折的小说或影片。《照相师》选取了深圳摄影世家蔡祥仁一家,讲述了蔡家三代人的爱情、婚姻和事业的传奇,追忆了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大逃港的悲惨岁月,重温了数万解放军工程兵指战员就地复员建设深圳的壮丽史诗,记录了四百万打工者闯荡深圳开始新生活的历史场景,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间社会、家庭、个人的创业风云与命运变迁,曲折跌宕,深情委婉。影片剪辑配乐别具匠心,导演精准把控叙事节奏,让流水账似的琐碎日常变得明快生动,富有诗意。


       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片头“逃港”的情节。也许有人觉得这不过是一笔带过的“改革开放”前夜的掠影,但是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就会震惊于影片对“逃港”事件表现的尺度。


       内地与香港分属不同的社会制度,1950~1980年代,内地居民非法越境进入香港的“逃港”潮先后出现过三次,其原因起初是政治原因,后来主要是经济原因。“逃港”潮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决策之一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做了令人心酸的铺陈。


       1977年11月,复出后的邓小平将视察的第一站定在广东,“逃港”作为一个重大的恶性政治事件被捅了出来。邓小平认为“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管得了的。”邓小平强调要发展经济,“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


       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大雨瓢泼的夜晚,执意逃离大陆奔往香港谋生的蔡安国又一次偷渡未果、被抓,在家人的责骂声中,展开描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作为中国内地缩影的广东深圳所面临的困境(即“逃港”的深层社会原因):社会经济不振、民心不稳与民众求生本能的矛盾;另一个镜头交代,中央和省市主要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及其根源(两地生活差距太大),最终要求把被抓的“逃港”分子蔡安国放了。


       开头的这两个镜头通过一个小家庭小人物的逃港事件揭开了改开之初中国社会的真实一幕,经济凋敝、民生艰难,也透露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瞻远瞩地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坚定了开启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决心。


       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逃港”成为历史,也成为一段心酸的记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不只是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和社会安定问题,更见证了中国人民富裕、国家强大的发展奇迹。《照相师》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真实记录现代化中国崛起历史的鲜活影像画卷。


2019年2月24日





四、电影《照相师》观后感

陈少华

       由张唯导演的电影《照相师》主要讲述了照相师蔡祥仁一家祖孙三代在深圳经营照相馆的故事,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的影片,记录了各种小人物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命运沉浮,也折射出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变迁。


       电影开头的“逃港”事件揭开了改革开放前夜中国社会经济萧条、民生艰难的现实。接着,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也展现了这片曾经荒凉的大地上换发出来的勃勃生机。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喜庆的鞭炮声中,照相师镜头留下了蔡家人兴奋的表情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眼神。由蓝色中山装到喇叭裤、花衬衫,由一律小平头到流行长头发,卡式录放机满大街播放着《霍元甲主题歌》,跳跃的电影镜头呈现出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人热闹、时尚的生活气息。1982年解放军工程兵进驻深圳,参与经济特区建设。部队转业留下来的刘北方通过照相机镜头记录了部队建设深圳的奇迹。沙头角中英街拥挤的人流、邓丽君的《小城故事》歌声,唱响了商品经济起步的繁华与活力。蔡安国婚后,接过父亲手里的照相机,搞婚纱摄影。蔡安国父亲对暗房的东西一件也不能动的坚持,包含着老人对“逃港”的蔡安国母亲的思念与担忧。


       影片叙述的第二个历史段落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东方风来满眼春”,深圳改革开放再迈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台阶,“春天的故事”翻开了新篇章,飞驰的列车、南下打工潮、百万人排队抢购股票,拥挤、躁动、喧哗甚至稍显混乱,却真实地彰显了市场经济的生机、力量和人民渴望通过劳动、创造和投资致富的生活热情。蔡国安的镜头记录了市场经济大潮中各色人等创业与挫折、成功与失落、欢乐与泪水等表情丰富的面孔。


       影片没有止于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外在全景式描绘,而是更深刻地通过恋爱与婚姻、赚钱与守规则、财富增长与文化修养成长等层面反映四十年间人们在思想、道德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变迁”。蔡安国与陈文娟在炒卖股、拍人体艺术照上的矛盾,折射出夫妻两人在工作与家庭、权利与责任、实用与审美等诸多方面的冲突。马拉松踩踏事件折射出的是追求个人成就与遵守公共道德、城市物质文明发展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这些家庭矛盾与社会矛盾的和解基于对法律、道德与文化审美的坚守与平衡。


       新世纪,新征程。蔡家第三代蔡正雄的数码镜头记录了深圳城市发展、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新成就。2008奥运主题歌《你和我》的歌声、年轻人的摇滚说唱唱出了新一代青年“再出发”的豪迈激情。蔡正雄等新一代摄像创业团队利用大数据研发更高像素、更清晰的数码成像技术,并以股份合作的方式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资助,蔡正雄拒绝父母的资助,也拒绝了父母辈的“规矩”,不满足于做父母影子“富二代”,更渴望做高新技术上不断创新的创业者。蔡正雄创业团队追求的不再是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技术上的突破、产品品牌价值的实现和企业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可。在2017年11月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上,蔡正雄发布更人性化的最新手机摄影技术软件,并向爷爷承诺,研发中国自己的摄像“芯片”,生产中国的高端摄像机。蔡正雄身上展现了中国新一代的新气象、新追求。


       影片结尾,军人刘北方和蔡家祖孙三代的摄影作品参加了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作品展,这是摄像师的荣耀,是蔡家的荣耀,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荣耀。


       三代照相师的镜头,记录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创业与发展史,记录了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的历史,也鲜活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几代人的人生之路。


2019年2月24日




五、《照相师》观影感

咸立强


       这两天,反复观看了电影《照相师》,深受触动。一个照相师,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一座伟大城市成长的足迹,也折射出在改革的中国艰难跋涉中不断前行的历史面影。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当时,许多国人都不知道如何地读出这座珠江三角洲沿岸的城市的名字。然而,仅仅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深圳就成了中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也都不会念错读音的城市。深圳,以自己的发展实力赢得了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尊重。


       电影《照相师》用电影(显现方式)+摄影(故事题材)“两重暴光”的手法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深圳的变迁。故事从1978年深圳“逃港热”开始,讲述了摄影世家蔡家祖孙3代以“照相师”为根基,随着深圳进入“经济特区模式”后的快速发展。从国营照相馆的老式木质相机开始,到胶片相机、数码相机……照相技术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镜头的变换、人物的成长,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呈现改革开放中国的一个凝缩的窗口。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唯有改革开放才能带来现代化,带给中国人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我观看《照相师》后生发出来的感想。


2019年2月24日



六、“照相机”中的改革人生

陈斯拉


 


       一部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的影片《照相师》于2018年12月上映,影片立足宏大的时代命题,但却选取了普通人的日常视角,讲述了在深圳奋斗、发展的蔡家三代人的爱情故事与事业传奇,全景式地呈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令人振奋的巨大变化。


       故事从改革开放前夕讲起,通过蔡家爷爷、父亲、孙子三代人的经历,不仅回顾了中国当代摄影史,还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史。


       爷爷蔡祥仁是老一辈照相师傅,他使用老式木箱相机一丝不苟地、严谨端正地给老百姓拍摄家庭照片、登记照片。进入八十年代,儿子蔡安国虽然子承父业,但是他身处改革初潮当中,受到开放之风的吹拂与激荡,他开始追求摄影的多元化、个性化与时尚化。影片中,蔡安国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遭遇了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阻力与误解。当历史进行到蔡家第三代蔡正雄这一辈,作为得天独厚的“90后”,他既汲取了丰富多元的精神文化,又得益于全球化科技发展的先机优势,蔡正雄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他致力于研发手机摄影软件,希望人人都能成为记录生活、记录时代的“照相师”。他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蔡家祖孙三代人,见证了历史,创造了历史。从三代人手中的照相机,我们看到了时代映像的留存,他们都是时代的追梦人。在蔡家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巨大力量,正是这些小人物推动了大时代稳健而有力的发展。


       《照相师》这部影片朴实无华,情真意切,将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历史与时代命题浓缩在一个深圳普通家庭三代人的人生命运中,并嘹亮地宣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时代英雄!”


       这便是中国人的“滚烫的人生。”


七、电影《照相师》观后感

杜韶容


       作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片,电影《照相师》把镜头聚焦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当时还是一个落后小渔村的深圳,以最普通最接地气的小人物——临街开照相馆以照相为生的蔡祥仁师傅一家三代人为主角,围绕着其祖传照相事业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家庭的破碎与重建、年轻一代的叛逆与成长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内地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变迁、技术的革新、事业的创立以及人在时代剧变中的摸索与成长。


       个人认为电影《照相师》最值得肯定的是“真实”——真实地展现出社会现实、家庭矛盾、个人的成长。电影一开始的“逃港潮”,就是六七十年代沿海地区的普遍现象,儿子蔡安国被抓回后,当地干部无奈地说“放了吧,两边实在是相差太大”。电影没有回避没有美化,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情况、底层民众的价值选择,说明了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的窘迫。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特区的设立、经济的发展,再没有人逃港了,影片还有香港人回大陆投资赚钱的情节,这就是改革开放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最鲜活的例证!


       家庭的矛盾也很真实。儿媳妇陈文娟紧跟时代步伐,炒股——买基金——搞投资,其中磕磕绊绊并不是一帆风顺,为了赚钱忽略了家庭缺席了儿子的成长,还因为不支持丈夫对照相事业的艺术追求一言不合而夫妻反目、离家出走------


       个人的成长在电影中也呈现得非常真实。蔡安国从一个逃港青年到沙头角倒买倒卖赚钱,到拍婚纱照、拍艺术照,到明确要用自己的镜头记录时代,影片展现了主人公一步一步在矛盾和摸索中,逐渐找到自己事业追求以及人生价值所在的真实过程!这些都是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普通家庭、普通个人都会遭遇到的真实矛盾与真实境况,真切感人!


        电影没有拔高、没有说教、没有口号、没有套路模式,只是用血肉丰满的普通家庭中普通小人物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映现了我党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


       最后,建议把“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影片”系列放上“学习强国平台”(电影下架后很难找到播放资源),让党员同志们有更多机会感受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感受我们党的伟大!



八、《照相师》观后感

李金涛


       在近年来推出的众多的向改革开放致敬的电影中,《照相师》是其中优秀的一部。影片从照相师的角度以一张张不同时期的照片为基点,讲述了照相师蔡祥仁在深圳经营照相馆由兴盛到衰败的故事,将照相师一家祖孙三代人的故事与改革开放中深圳的一段段史事串联起来,忆照相馆的兴衰来表现出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反映了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是改革开放时时代的缩影。


       影片较好地刻画出了时代变化中不变的匠人精神,充分展现了始终如一的匠人初心与精神,我们要让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匠心精神,引领着我们一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影片也较好地说明了文化传承没有间断,而时代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这可以从祖孙三代人的命运和爱情中看出来。爷爷蔡祥仁为了怀念在大逃港事件中去世的妻子,一直不肯搬家,甚至欺骗自己总有一天她会回来,也对孩子隐瞒了母亲去世的消息。这般深情,无怨无悔,矢志不渝,爱上了就是一辈子。而父亲那一代则体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崛起,蔡安国的妻子陈文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她离家出走,最后回归家庭,可以看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伦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土崩瓦解,新时代女性也可以撑起一片天。此外,少年强则国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新时代青年的观念在影片中也有体现。这些都值得赞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世界。


       影片同时也体现出了信仰的重要。改革开放与几一代中国人息息相关,对中国梦的信仰随处可见。正是因为有了改革开放,才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只有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树立起对改革对知识的信仰,中国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率领我们走在新时代的大道上,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并坚信,我们可以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只要继续砥砺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

                                                      

  2019年2月24日





九、《照相师》观后感


             李春梅




       电影《照相师》以照相为线索,讲述了深圳一个普通家庭三代人的创业和婚姻爱情故事。故事的时间跨度很巧妙,正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因此影片中这个小家庭的变化发展,浓缩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大都市的变化过程,也折射了整个国家在这四十年里的社会发展和变迁。


       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这个影片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拿照相来说,在爷爷蔡祥仁的时代,照相就是用最老式的相机,在简单的背景前给人拍拍证件照、全家福;到了儿子蔡安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物质条件好起来,海鸥、佳能、尼康等各种档次的相机出现,拍摄也出现了个性化、多样化的追求,有了婚纱影楼,也有了个人写真,艺术照等等;孙子蔡正雄生活的时代,则是“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数码时代,与爷爷、爸爸拿着相机拍照迥异,蔡正雄研发的是高清的手机照相软件,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摄影师。当然,不同相机记录的深圳这个城市的时代风貌,也可谓沧海桑田。


       在这看得见的有形变化中,还蕴含着深层的无形变化。从板正的大头照到充满艺术气息的个人写真,预示着需求的多元化、多样化,而它的背后,则是日益成长起来的丰富的个性,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了普通人的个性的发展。


       祖孙三代的婚姻,也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国力的增长。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蔡祥仁的妻子阿莲为了赚更多的钱养家,偷渡去了香港,从此音讯全无。四十多年,蔡祥仁思念、等待着阿莲,但全家福中的阿莲始终是空缺的。蔡祥仁的婚姻悲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中国国力落后于香港、东南亚等发达地区的形象写照,也是中国人民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历史进程中留下的阶段性创伤。到了孙子蔡正雄这一代,剧情反转,蔡正雄娶了一个美国女孩。不仅如此,美国媳妇的家人都在深圳生活,这巨大的反差彰显着包括文化吸引力在内的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地位。


        当然,除了有形、无形,外在、内在的变化之外,这部电影也刻画了祖孙三代不变的精神传承。祖孙三代都热爱照相,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也都遭遇一定的困境,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们都执拗地坚守自己的初心,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之努力,终于实现了各自的追求。这个家庭在时代变迁中体现出来的善良、质朴和凝聚力,也是这部电影打动人心之处。



十、做勇于担当和创新的“80后”青年

——《照相师》观后感

徐诗颖


       “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我们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我们做!”

       “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迹!”

                                 ——《照相师》

 

       电影《照相师》,既是致敬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献给正在腾飞的深圳。影片通过蔡家三代摄影师的视角记录这个大时代,从一张张的照片和蔡家三代人的故事里刻下岁月的留痕、浓缩时代最宝贵的影像,如同第一代摄影师蔡祥仁所言:“我现在就是要记录这个时代,记录人的精神风貌。”


       谈起深圳,我会立刻想到这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兴国际化城市。片中传递出来的变革与创新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每个人在《照相馆》的故事里,都能找到对应的人生。在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里,时代赋予了这里的青年拼搏与革新的勇气。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蔡家第三代(蔡祥仁的孙子)蔡正雄30年的成长历程正是现在不少“80后”的真实写照。蔡正雄于2007年考入深圳大学,本科毕业后即投身创业。尤其是1987-1989年出生的“80后”,应该是最能从蔡正雄的人生中产生共鸣。


       虽然我没有像蔡正雄那样投身创业,而是选择走学术科研道路,但骨子里流淌着的坚持和创新是与蔡正雄一脉相通的。在第一代蔡祥仁的坚持和第二代蔡安国的变革精神下,蔡正雄不接受家里早已为他安排好的路,而是靠自己的打拼实现创业梦,研发了新的手机摄像软件,从而把握时代的命脉。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蔡正雄的言行,那就是:继承你们的精神,拒绝你们的财富,我的创业我做主!实际上,做学术科研的青年同样需要蔡正雄的勇气和创新。没有勇气,我们只能安于现状;没有创新,我们只能接受现实。长期下去,这个世界不可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新时代出生的“80后”青年,我们更要勇敢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像蔡正雄一样坚守工匠永不服输的人生信条。再创奇迹的使命已经落到我们肩上,我们要时刻准备着,过一种滚烫的人生。



十一、电影《照相师》观后感

王世诚


       刚看完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主旋律影片《照相师》,实在是一部非常精彩,值得推荐的好影片啊!


       故事定位在深圳,影片通过照相师的镜头和相片,记录了1978-2018年这40年来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个普通的深圳照相馆家庭的生活。诚然,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对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影响都是令人印象深刻,但对于前沿阵地的深圳来说,这种变化可能要用翻天覆地刻骨铭心形容也不为过。


       可能对大多数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人来说,对那段历史的认知大都来源自书本和宣传片,但实际上通过电影,我们可以了解了很多之前不一定为人熟知的历史细节,比如影片的开端,1978年的蔡安国是企图偷渡逃港被抓的,而且当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趁着暴风雨天气偷渡香港打工;又比如1982年深圳特区刚成立时,是数万解放军工程兵南下援建特区,是他们做了深圳特区的开荒牛;还有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圳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几乎很多重要的改革和尝试都是在深圳开始的,就像当年的百万中国人到深圳抢购股票认购券;再来,深圳90年代的电子产品代工产业开始兴盛,直接带动每年数百万的劳务工南下,这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打工潮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股市的冲击直接导致一场灾难,现相关产业也是遭受重创;2007年度的美国次贷危机也对深圳的外贸产业带来巨大损失,直接让一批以出口外销到美国的加工厂面临倒闭......之后深圳开始成为中国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的领头羊,开始探索走出另一条以创新为主的发展道路。


       当然,国与家密不可分,国家政策和发展形势这些都是电影主人公们的大背景板,老蔡一家作为照相馆世家,祖孙三代的故事才是这部影片最直接呈献给观众的部分。老蔡思想传统,小蔡张扬叛逆,孙子熊仔就更加自我,这不仅反映在事业观上,也在爱情观和家庭观上得到了体现。三代人之间的观念碰撞,彼此包容,最终达到一种更高的和谐。(最催泪的一段戏是小蔡带着行动不便的老蔡冒着大雨到梧桐山上等日出,老蔡和妻子阿莲的鹣鲽情深令人动容,许多观众都没想到,一个主旋律并不煽情的电影,也能让人泪流不止。)


       仅从观众角度来说,两个小时的影片一气呵成,情节跌宕起伏,紧凑毫无拖沓,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没有一个场景是没意义的(这也得益于那个原本就是风起云涌充满传奇和奇迹的时代,以及浓缩历史的效果)。演员大多是看着熟悉但叫不出名字的实力派演员,从20岁演到50岁毫无违和感,真实质朴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人、事和情。早年的场景和人物充满老港片的味道,张国荣和邓丽君的歌,李小龙的经典动作,郭富城式的中分发型,还有当时很流行的花衬衫,喇叭裤,等等。到了现代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戏,镜头明显变得不同了,甚至有点科幻的意思了,哈哈,毕竟深圳是我们国家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地区,国际化和高科技程度都是众所周知的。


       《照相师》的观影过程改变了我对国产电影的某些看法。相信中国电影会越来越好,中国电影市场会越来越繁荣。我也希望,像《照相师》这样既好看又弘扬正能量的作品会越来越多!




图片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肖小娟


【往 · 期 · 精 · 彩】

学术丨张衡:“围城”中的缄默 ——试论薛忆沩《深圳人》中的孤独主题

今天的热闹,属于文学—深圳读书会印象记 | 霍超群

学术 | 蒋述卓,郑焕钊:新岭南文化与广东文化产业的内涵建设

跨界太极学术 | 谢镇泽:改革开放城市新移民文学书写研究


【跨界太极】  1009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