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专辑 | 徐诗颖:陶然老师,您一路走好!

徐诗颖 跨界经纬 2021-12-04


陶然老师,


您一路走好!


徐诗颖

 

(本文刊于《香港文学》2019年4月号“悼念陶然先生”专号)



2019年3月9日的广州,大雨滂沱,整整下了一天,倍感不畅,只能默默祈求雨神赶紧结束这场播撒狂欢,让我们恢复平静的心情入夜。不过雨神没有听到我的祈盼,夜里的雨水仿佛来得更大了些,让坐在书桌前写作的我心情变得更为郁结,无处释放。于是,我停下笔,打算刷一会儿微信,放松一下心情。没想到,一打开,就看到某个常关注的同仁群里有人发了三个祈祷的手势图案,而且聊天记录显示已经有10多条,一种不好的预兆瞬间袭击我的大脑!每次看到这个图案,我的心都会升起一股凝重感。无论是用于拜托、祈祷亦或致谢之意,都需要我们用心珍视。这次,也不例外。

 

当我点击提示有15条信息的按键时,显示该聊天发起人是刘登翰老师,上面一字一句清晰写着:“陶然兄今午因肺感染辞世。谨告!”看到这一句话,我第一反应与赵稀方老师后来的疑惑是一致的:“怎么可能?”我昨晚在浏览“香港文学网”微信公众号时还仔细阅读了王良和作品读书会海报,里面提到读书会在9号16:00到17:30举行,对谈嘉宾是王良和与陶然两位老师,后来也只是邀请唐睿老师作为特别嘉宾出席,其他人员并无变动。疑虑重重之际,没多久刘登翰老师补充了一条噩耗发自秦岭雪老师的确证信息后,我只能毫无选择地相信,无言以对。


 

这一晚,我的心情难以平复。肺感染,是夺命凶手。想起两年前我的母亲查出患肺癌晚期,最后也是因肺感染而迅速走向生命终结,令人唏嘘!虽然陶然老师已年届古稀,但在我看来他依旧是一位充满生机活力并愿意为文学付诸一生努力的作家、编辑和出版人。据统计,他一生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散文集和散文诗集等各类专著40余本;近40年来深度参与香港文学的建设与发展,参与创办《香港文学》并曾任总编辑18年,展现了香港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新颜。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献身文学事业的精神,让人钦佩!

 

我与陶然老师结缘时间不长,思绪不由自主回到2016年的春季。那是我与陶然老师结缘的开始。博士导师刘俊教授在2015年年底派给我一个小任务,就是为华南师范大学凌逾教授的新书《跨媒介香港》撰写书评。书评写完后,时间已走到了2016年3月,刘教授打算将我的书评推荐给《香港文学》,于是让我把书评发到陶然老师的邮箱。后来,书评得到陶然老师的认可,顺利见刊。书评的发表,意味着我的香港文学研究第一次得到香港学界的认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坚定我继续研究香港文学的信心。犹记得读博第一天,刘教授建议我专注并潜心于香港文学研究,当时的我信心不足,因为此前基本没有关注香港文学,可谓是“零起步”。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书评的发表给了我希望,也让我认识了现在的博士后导师凌逾教授。一切来得如此自然,感念陶然老师所给予的热心支持!


(陶然与杨绛) 


第一次见陶然老师,是2016年8月底在南京大学文学院举办的“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次与陶然老师交谈,是在欢迎晚宴结束坐大巴回住处的路上。当时我有一个疑惑发出来,并请教陶然老师,只听到他说话娓娓道来,轻声细语,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我作为会务工作者,协助会议开展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说话不免养成大声腔,心情也难免烦躁。可当听到他发出缓慢语速且音调不高的声音时,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一种平和柔软的力量慢慢升腾并融进这黑夜的星空。

 

读博这三年,我没有停下书写“香港”的步伐。从论文、书评、影评以及散文随笔等,共计20多篇。每当我把写好的文章投给陶然老师时,他都很快给予回复,并且给这些文章见刊的机会。虽然这三年我发在《香港文学》的文章不算多,但每次拿到刊物,我都会倍感振奋,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激励我继续投身香港文学研究,不轻易放弃。为了感念陶然老师提携后辈之恩,读博期间我撰写了两篇与《香港文学》有关的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扬子江评论》和《民族文学研究》两本CSSCI刊物上,希望借此机会在大陆地区宣传并推广该刊物。每发一篇,我都会第一时间与陶然老师分享喜悦之情,他也会发来感恩的回复。即使不能马上查看全文,他也会告诉我原因,让作为后辈的我有一种备受重视的踏实感。


 

其实,作为一名学界新人,最渴望的正是莫过于得到学界前辈的提携和认可。我与陶然老师交流不算频繁,但从远方也能感受到他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记得在微信上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他对后进的不吝鼓励和支持。世事变幻莫测,现在回想起来,要说的话一定要及时说,要感谢的心切勿忘记奉上。现在我能做到无悔于心的,就是在陶然老师在世时,常与他分享我的香港文学研究成果,常向他表达我的谢意。我想借此告诉他,大陆地区的香港文学研究后继有人,他为香港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发展所付出的努力不会白费。

 

感念陶然老师,感念他所主编的《香港文学》杂志。毫无疑问,我能在短短三年时间完成一系列与香港文学有关的学术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均离不开《香港文学》的滋养。关于这一点,我向陶然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和最崇高的敬意。记得在写完博士学位论文后,我发送了一份初稿给他,请他提出宝贵的审阅意见。他在百忙中抽出珍贵的时间审读,提出了一些细节看法供我参考,尤其针对他自己作品的部分。他希望我能同时探讨他的两部长篇小说《与你同行》和《一样的天空》,并表示这与博论里分析的中篇小说《天外歌声哼出的泪滴》都是他自己偏爱的。后来当得知我手上没有他的长篇小说集时,他回复我说会寄一些书给我,供我参考。在临毕业离校之际,我收到来自他从香港寄来南京大学的几本书,如获至宝,受益良多。现在回想,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告别方式吧!


 

写到这里,忍不住打开手机,想再瞻仰一下陶然老师的微信头像,发现头像不再是他的个人照,朋友圈的内容也随他本人一起消失在人间,变成横亘在人世和天堂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长河。回到聊天内容,展现在眼前的最后一条记录永远定格在2019年1月2日,那是我向陶然老师发来新年祝福,而陶然老师回送我新年祝福和一个小视频。想起以后再也不能与他分享我的香港文学研究成果也不会得到他任何回复时,就不禁潸然泪下。更为痛心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香港从事文学及其研究事业的老前辈一个个地离我们远去。他们本身就是活的历史,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后辈用一生来品读和感悟。现在,在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去而无能为力时,我也会不断反问自己:人生本短暂,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才能为文学发展奉献微薄之力?我想,陶然老师用身体力行的方式给我们诠释了答案。

 

陶然老师,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作为后辈,我们会继续努力,像您一样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添砖加瓦,不辜负您的期盼。我相信,明天必定更美好!


 

  初稿:2019年3月10日

定稿:2019年3月15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何春桃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专辑 | 赵稀方:陶然的告别

跨界太极专辑 | 刘俊:安静的陶然

跨界太极专辑 | 袁勇麟:千古文章未尽才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1123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